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去年給一個剛畢業不久做行政的小朋友做簡歷優化,優化完了後他就直接在找到我的平臺【獵聘】上面投遞簡歷,投遞了大量簡歷後,仍然了無音訊,我告訴他,獵聘不是很適合他現在的職業高度,選擇智聯、前程無憂會有更多面試機會,而後他在智聯上投遞一段時間後就收到面試邀約了,這就是對招聘網站上網站與用戶上的篩選、定位、識別上的不同,而導致招聘崗位的不同,也就會存在不同的段位、行業、類別的崗位在不同的網站投遞簡歷會有不同的收效,求職階段,有必要了解招聘網站定位屬性,提高求職效率。

以下從使用頻度、覆蓋面、影響力等排序對主流招聘網站進行拆解。

1、智聯招聘&前程無憂

這兩者放在一起,主要兩者定位與用戶是直接競爭對手,並且用戶量在市場上也是最大基數的。

智聯招聘成立於94年,目前用戶1.4億,目前是在美國紐約交易所光拍上市的國內企業;前程無憂成立於99年,18年時披露用戶1億(最新2020數據缺失,預測應與智聯相當),而前程無憂則是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兩者在基礎用戶數據、資本背景、成立的背景上極其的接近,也註定了他們在市場上直面的廝殺——兩者簡歷重合度非常高,換句話說就是大多數註冊了智聯招聘的用戶同樣也會註冊使用前程無憂,所以他們的簡歷數據庫重疊是非常高的。

這就導致企業用戶也就是招聘的公司用他們的時候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兩家公司一起用常常同一個職位會出現比較大概率的收到同一個人來自不同渠道投遞的簡歷,這印證了兩者在求職方、招聘方上的白熱化競爭。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一點幾億的龐大求職用戶數據體量,用戶本身就決定了這兩個平臺的求職定位——求職市場上人最多的就是白領,也就是職場上的中堅力量,所以他們基於此大量開拓的招聘企業客戶也都是有這樣招聘需求的企業。

因導致果,所以現在市場上兩者都是主流的招聘網站,覆蓋的崗位從基層的前臺行政甚至後勤等到高層總監總裁都有,但是體量最大的、數量最多還是那些專業領域技術崗位如財務、人力、研發、設計、開發等等,這些崗位佔比超過70%。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所以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特別適合專業類崗位,薪資從5K-15K之間的職位效果顯著,而對於高端的崗位不是沒有但是少,而更為基層輔助類的職位如保安、後勤等崗位也有且少。

而在這樣的網站求職的時候,職位雖多但兩者畢竟因為人才的重疊度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兩者都持有二選一的態度,也就是隻用一個,這樣對於求職者來說兩個網站都需要進行職位選擇與投遞。

智聯去年曝出販賣求職者簡歷隱私的醜聞,拋開醜聞不談,這樣的渠道是最適合職場人求職投遞的招聘渠道了。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2、獵聘網

獵聘是智聯和前程無憂之後後來居上的國內第三大招聘網站平臺,11年上線,比前兩者晚幾年,同樣的作為第三大招聘網站獵聘也於2018年在香港上市。

獵聘網與智聯招聘、前程無憂覆蓋中端白領崗位市場定位不同,獵聘從成立之初定位就是高端崗位,從名字就能看出一二——專注於獵頭、獵聘所解決的高端崗位的招聘平臺。獵聘的前身一家獵頭公司,叫萬仕道,後來才轉型做招聘平臺的。記得獵聘剛成立前幾年,獵聘是通過年薪來定位區分用戶的,企業10萬以下的職位為白領職位免費發,10萬以上的為獵聘主流崗位收費發,後面到今天已經對崗位進行類別細化一些基礎崗位已經在獵聘發佈不了了,比如電話客服、前臺、後勤等,會提示該類崗位不符合獵聘定位。

獵聘用戶4800萬,相對於智聯招聘與前程無憂數量較低但獵聘從成立時的定位其職位就定黑惡高端職位人群也吸引是的是高收入人群進來,儘管數量上少於招聘網站的兩個巨頭但是人群確實高淨值用戶。在職位和求職者的清晰的定位下,獵聘在高端崗位、高端招聘、高端人才上定位越來越清晰,也衍生出更多的服務於高端招聘的招聘比如獵頭進駐、簡歷優化面試輔導服務、職業生涯輔導服務、求職金卡服務等等。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基於這樣的定位獵聘網更適合適合中高端職位的投遞,比如你是互聯網科技行業(薪資普遍較高)、地產行業、金融行業、管理諮詢行業、企業中高層等,在獵聘你投遞簡歷效率和效果會較好。

但是獵聘網也有其瑕疵的地方,就是上面吸引很多獵頭髮布職位,但是獵頭有一個天然的問題,就是同一家職位會給很多獵頭操作,當職位到位後不是所有的獵頭都會下架職位,這就會導致很多獵頭髮布的職位其實並不“真實”,很多是已經招到位了的,所以很多人投遞簡歷給獵頭、委託簡歷給獵頭效果卻不是很理想。所以在獵聘上主動投遞簡歷給企業會更好,經常刷新簡歷等到獵頭主動聯繫也不錯,投遞簡歷給獵頭就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

高端招聘市場這個蛋糕很像,智聯招聘、前程無憂這兩個霸主自然不會放過,都各自在高端招聘領域做品牌建對應的招聘渠道,智聯卓聘、無憂精英就是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建立的高端招聘品牌,和獵聘一樣針對高端職位、高收入人群,但由於本身獵聘基礎更厚實,高端招聘上還是主要看獵聘網,能夠在智聯卓聘無憂精英看到的職位,獵聘基本能找到,但獵聘有的職位,其他兩者卻不一定有。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3、58/趕緊/招才貓

有了大面積覆蓋中端人才的智聯招聘與前程無憂,又有了覆蓋高端人群的獵聘,維度還有另一個人群是沒有覆蓋的,那就是基層、輔助類崗位的人才招聘渠道,這時候58來彌補這個市場的空白了。

58成立於05年,剛開始時候並沒有大舉進入招聘領域,主打是同城化生活服務,比如買房租房、二手跳蚤市場等等,招聘只是一個附屬的產品,後來在招聘市場上分化清晰的市場佈局下,58開始盯著空白的基礎崗位招聘市場,也就是幾個大頭沒有涉獵的市場領域。

趕集是在15年時候被58併購的,兩者是做同城服務的競爭對手,合併後58在低端招聘市場上一支獨大,然後為了招聘領域做大,把招聘單獨出來做了招才貓APP。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在58、趕集、招才貓上看過職位的人會有明顯的感覺,上面的大多數職位都是服務員、前臺、保安、保潔阿姨、銷售、客服等基層輔助類崗位,崗位信息介紹很簡單,薪資待遇也普遍較低,這和58本身定位很貼切:做同城,甚至於招才貓還可以基於距離看附近的求職者、附近的工作機會等。能夠看附近工作機會的只有兩比較大的基層崗位,很多公司有需求,普遍性,基於這樣的屬性58在低端崗位招聘招牌就越來越清晰。

所以很多基層的崗位在58上找回更容易找到。但58的招聘體驗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上面求職者和招聘方互發信息回覆情況較少、企業水平參差不齊,有中小企業也有小作坊,杜宇要求不高的可以在上面看看距離近的之類,但是如果要看更有質量的職位,在智聯招聘或者前程無憂會更有保障。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有趣的是,58的定位低端,但58 的老闆卻是定位最高端的獵聘網的老闆姚勁波。

4、Boss直聘

在人才收入上的細化區分上逐漸清晰後,招聘市場上的進入需要有新的概念產生。2014年時候boos直聘上線,彼時移動手機端剛剛興起,各個主流招聘渠道還沒有意識到PC端的結束,移動端的替換,boss直聘抓住這個機遇,只做移動端求職APP,即求職者只能在APP上找工作,是沒有昂也版的,更為突出的是當時boss直聘傳播的招聘理念是“用聊天的方式”找工作,也就是不是單純的投簡歷,而是在APP上可以與招聘方進行互動的,這與其他招聘“靜默”式招聘完全不同,互動招聘能夠通過互動對雙方有個基本瞭解,提高後續電話、面試的效率與質量,並且讓招聘體驗更有真實感。

基於這樣的感受體驗,boss直聘收穫了一大波粉絲,2017年時註冊求職者2300多萬,註冊招聘方452萬,月活用戶達262萬,這個成長速度是很讓傳統招聘渠道感到壓力的。

而不僅僅基於移動端的招聘定位,boss招聘對於人才定位也是很清晰的,那就是互聯網。

和boss直聘產生的時代很貼切,互聯網產生的產品渠道,為互聯網人才而服務,基於這樣的定位,在用戶拉新、引流、B&C端的運營上就都越來越吸引互聯網企業與人才的入駐。所以BOSS直聘更值得互聯網類的人才如運營、技術、產品在上面求職,其次一些通用類、業務類職位也比較多,如銷售、人力等,但70%職位還是互聯網職位為主。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Boss直聘前幾年因為“李文星”事件大規模的整頓了平臺後,虛假招聘好了很多,但短期無法絕對根除,運營成本太高。但這已不是BOSS直聘最大的問題,當前boss直聘對於使用最大的問題反而是體驗。招聘端企業HR使用體驗和求職者的體驗都不好,比如現在吐槽最多的就是很對求職者被邀請後企業又立馬回覆不合適、或者諮詢投簡歷後企業已讀不回,但迴歸到企業用戶方其實也有為難之處,一方面為了擴大職位的觸達用戶數,HR可以快速的點擊人選,只要打開後就是職位推薦,這樣多打開一些就能快速的“邀請對方投遞”,進而達到自己收到更多意向簡歷的目的,至於合不合適那是後話,反正通過這樣的篩選用以向的人已經篩選出來,其次為什麼“已讀不回”呢?據瞭解因為現在boss直聘對企業購買的套餐中,回覆信息數量都是扣費制的,也就是如果你不合適企業回覆是要直接或者間接扣費的,那麼你都不合適了,企業幹嘛要花這個錢呢?

所以,現在boss直聘差評越來越多,都是使用體驗上,不過就互聯網職位的求職效果倒是不錯。

這裡講到適合互聯網職位的求職招聘,不得不提另外一個網站,就是【拉鉤網】,拉鉤和boss有著同樣的行業屬性定位:互聯網。並且拉鉤在互聯網上的屬性更為強,但是拉鉤顯然和boss直聘比起來要弱勢一些,拉勾網在2016年末時候註冊簡歷用戶數剛剛破千萬,而同期的boss直聘已經是他的兩倍,這幾年在運營和市場上聲勢比boss直聘聲量要小很多。拉鉤也做APP端,但是顯然用得人太少。找互聯網職位拉鉤也是不錯的補充。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boss直聘的理念是和老闆直接談,有幾個老闆有時間來親自談?

4、脈脈

同樣是按求職人群劃分上,各大山頭已經被大神坐得穩穩當當的,要在切入招聘領域,必須用心的概念、心的技術切入,所以脈脈從“社交招聘”打入了招聘市場。

脈脈是一家做職場社交的APP軟件,上面可以通過人脈的結識,建立圈子,其實有了人脈圈子招聘尋訪的觸達就已經解決,也就是招聘甚至是求職者找到關鍵的人脈就已經找到對的人了,那麼求職無非是看看是否適合而已,當然脈脈在此基礎上還是做了更進一步,在平臺上做招聘的入口,和傳統渠道一樣。

作為使用者(本人求職端、招聘端都是用過),脈脈的招聘信息發佈等其實並不是很好用,作為招聘端如果是免費使用的話職位只能發少數幾個,如果是付費的話費用標準和智聯、前程無憂等相差無幾,但招聘效果卻很著急,因為上面真實求職意圖的人很少,幾班有大家優選的招聘渠道也不是這裡,所以效果不理想。而作為求職者在上面看職位,信息太簡單,但簡單貴簡單,致命的是他並不能像boss直聘對於初步有意向的職位可以發起聊天、只能表達意向,這就讓求職的效果、體驗比較差了。最終求職的不願意在上面,招聘的招不到最後就不太用了。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所以在脈脈上,作為求職的話補充性的看看就可以,不建議做為求職投簡歷的主要陣地。但如果是做定向招聘、批量招聘、定向招聘的話,用脈脈通過建立人脈來找到人是個很好的方法,有積極意義。

其實社交招聘之前獵聘也做過,就是搜索到目標人選後加好友,加了好友以後就可以互相聊天,能達到聊天就是已經完成了招聘的一大半工作,因為可以傳遞職位信息、觸達人選意向了,但是這本不符合獵聘本身的定位,現在獵聘已經不做這項功能了。其次是領英,也就是國外的linkdin,應該說脈脈就是借鑑領英做成國內版的,不過領英現在也進駐國內,但仍舊只能是招聘求職的補充,不能作為求職的主要陣地,道理一樣。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5、本地類招聘網站

本地類招聘網站在各地是有當地市場的,本地類招聘網站一般以當地省或城市命名,比如湖南人才網、雲南人才網、佛山人才網,這些本地的招聘網站深耕本地人才市場,大多前身都是當地一些人才市場組建的,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及大招聘網站的呈現,本地線下招聘式微才開始轉型到線上。而原來線下招聘的時候,我們能想到的職位是什麼?是不是都是比較基礎的職位,一般的銷售、文員等等,這也是本身線下招聘的定位,所以轉型到線上後,很多本地招聘網站定位還是偏於中低端,所以這類本地招聘網站更適合一些基層職位、一般技術崗位更適合一些。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6、專業類人才網站(陶瓷、建材、汽車、最佳東方)

在某些特定領域還有行業人才專業網站,垂直類的招聘有點類似於定位互聯網的拉鉤、boss直聘,不過這兩者因為本身互聯網客戶行業覆蓋的範疇比較廣,再加上也有觸及到非互聯網行業,所以他們包括但不限於本行業,但在其他專業領域垂直招聘網站就只是專注於改領域內的招聘,比如最佳東方是專門招聘酒店類人才的,比如陶瓷人才網是專門招聘建築陶瓷方面的人才的,再比如汽車人才網就是針對汽車行業的。

近兩年這類展業類招聘網站被幾個大的招聘平臺漸漸蠶食,但影響力還有,所以對於行業內的求職,這類網站也有必要看一看,也是值得補充使用的網站。

招聘網站的前世今生,找工作,你在什麼段位就上什麼網站才有效

除了這些,有些網站還在但是已經沒有了聲音比如中華英才網,記得07年時候它可是我們校招投簡歷最好用的,還有的曇花一現比如內推網、比如周伯通、比如升職島。

感覺招聘平臺就像後宮,各種小主爭鬥,一朵花散去,另一朵又長起來,至於正宮娘娘和幾位大佬能屹立多久,就不得而知,皇上,您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