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说“戾气”》《马尔代夫的水上屋》在线作业批改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痛定思痛说“戾气”

陈鲁民

①这些天,最使人悲痛而无语的消息,莫过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真相浮出水面:一名女乘客因自己不慎错过下车点与司机发生激烈争执,多次用手机殴打司机头部,司机还击之余来不及控制方向盘,致使车辆失控冲断护栏坠入江中,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

②其实,像这样的人并不罕见。如果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坐过站、袭击司机”以及“抢方向盘”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居然达 40多起。就在万州公交车坠河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北京也有一名坐过站的乘客拿着一个装满牛奶的包装箱直接砸向了正在开车的公交车司机,还要抢司机方向盘!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除了公交车,还有在飞机、高铁上闹事的……

③痛定思痛,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痛悲剧?除了肇事者的目无法纪,漠视规则,极端自私任性,还有一条就是戾气太重。戾气的主要成分是火气、怒气、怨气、恶气,而这四种气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结果。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这位女乘客,明明是自己没注意司机报站而错过下车点,却丝毫不顾公共安全,不考虑其他乘客的安危,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疯狂挑衅,结果就如同网友形容的那样,“本来只多坐了一站车,却一下子坐到了人生终点站”。 面对区区小事,一个戾气十足的人撒泼,胡搅蛮缠,甚至因此闹出人命,全车无辜者陪葬,其戾气惊人至此,是典型的“垃圾人”。

④毫无疑问,戾气已成了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⑤戾气的产生,虽有客观原因,譬如受到不公正待遇,受种种不良现象影响,工作环境不好,生活压力太大等,更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太差,缺乏教养,缺乏公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因而就会戾气十足,不管不顾,见谁怼谁,不计后果,并把这种恶劣情绪常态化,弥漫在一切空间,浸淫在每一个细胞,迁怒于任何觉得束缚自己的规则。其结果是毁掉自己的心情,破坏了他人的幸福,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毒化了他人的生活,早晚必定酿成更严重的事故。

⑥平心而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尽如人意处总会存在,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动进步力量克服那些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节心情,提高修养水平和文明素质,不要堕入戾气的陷阱,不当危害社会的“垃圾人”。譬如说,遇事冷静一些,决不跟人瞎起哄,被人当枪使;与人和善一些,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吃亏时大度一些,看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计较;争执时谦让一些,少发偏激之语,不干极端之事。如果人人如此,戾气自然就无发生之源,亦无藏身之地,“垃圾人”也会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⑦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垃圾人”是和谐社会的大敌。我们如果不及时遏制戾气的蔓延滋长,不打击形形色色的“垃圾人”,正常的社会秩序就无法得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幸福指数就要大打折扣。拒绝戾气,不做“垃圾人”,既是保护他人,也是爱护自己,更是净化社会,端正风气,真真是善莫大焉!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参考答案】

戾气已成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这篇文章的标题“痛定思痛说‘戾气’”给出的是议论的话题,把握这一中心,阅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戾气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害无益。文章的结尾处也是围绕着这一点像人们提出希望,拒绝做“垃圾人”。据此我们可以判定,文章的第四段中的“戾气已成了当今社会公敌,‘垃圾人’已成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一句,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①②段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进行考虑。本文的①②两段,给出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以及相类似的事件,结合第③段内容,可知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这些肇事者身上共同点“戾气”的分析,即引出本文的论题。而且作为议论文,开篇表述事件,还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起到论据的作用。

3.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妙处。

从字形来看,“戾”就是关在房子里的一只狗,因为关太久了,一旦放出来,就会乱咬乱叫。

【参考答案】

分析了“戾”字的构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戾气的可怕,表达了作者对有戾气之人的强烈憎恶之情。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因为本文为议论文,所以赏析句子与记叙文体有所不同,分析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即可。这个句子最妙之处,是从字形构造来分析了“戾”字的意思,以关得太久的狗放出时的凶猛,表现出“戾气”者的可怕,能让读者理解更为形象生动。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③段结尾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无辜者”的看法。

材料: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现实的,一段落已完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张欢呼起来。

【参考答案】

无辜者,即无罪之人,因为别人的无知、缺乏修养、法律意识淡薄而受害直至丧命,这结果确实令人同情;但当别人已经危害到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仍无动于衷,正如鲁迅笔下看枪毙中国“犯人”的留学生,无所作为,不仅麻木,更显无知。其恶果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链接材料与文中关键词的理解。从文中所给的事件来看,无辜者,指的是与事件没有关系,无端受牵连,甚至丧命的人。看起来他们是很值得同情与可怜的人。但是仔细地分析链接材料,写的是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中国人的场景。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熟悉,这位被枪毙的中国人是因为俄日战争中充当了俄国人的奸细被日本人抓住,俄日两国的纷争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枪毙的还是中国人,旁观的也还是中国人。那么这位被枪毙的中国人还值得同情吗?那群旁观的中国人值得同情吗?事情看似与他们无关,难道真的与他们没有关系?明白了这些就可以看出,无辜者的定义中还应加入,看到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也不愿上前劝阻,最终受牵连,甚至丧命。

文章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开篇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以及相类似的事件,引出论题--戾气;接着分析什么是戾气,以及戾气对个人、对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最后指出戾气是人精神上的可怕病灶,希望人们能拒绝戾气,净化社会,端正风气。

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二、阅读《马尔代夫的水上屋》。回答问题。

马尔代夫的水上屋

杜玮

①到马尔代夫旅游,不能不住那里的“水上屋”。如果说马尔代夫1000多个岛屿犹如颗颗钻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上,那么“水上屋”就是这颗颗钻石上的名片。

②作为马尔代夫海边的特色建筑,“水上屋”最初只是岛上居民的住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岛上的居民已经搬进了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把风情浓郁的“水上屋”留给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

③“水上屋”的魅力首先来自于独特的建筑形式。屋子完全建在蔚蓝、透明的海水之上,十几间屋子一组,就像是蓝色锦缎上绣着一串绽放的花朵。每间屋子都是独立的、斜顶木屋的样式,依靠钢筋或圆木柱固定在大海里。屋子距离海岸有十多米至几十米,凭借一座座木桥连接到岸边。有的“水上屋”更为浪漫,没有木桥连接,而是靠船摆渡过去。住在其中,不仅能饱览海里五彩斑斓的热带鱼、鲜艳夺目的珊瑚礁以及岸边雪白晶莹的沙滩、婆娑美丽的椰树、返璞归真的茅草屋,还能聆听清亮的海鸟鸣叫……

④“水上屋”的设计非常别致。其室内装修一般都用木头制作,有的卧室三面都是玻璃墙,使人有一种漂浮在大海上的感觉。房间密封很严,基本上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在房间内睡觉你绝对不用担心海浪会吵醒你。还有许多“水上屋”为了让游客在房间里也可以看到水底景物,专门在屋内地板上装上玻璃,这样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到海里千奇百怪的热带鱼。

⑤“水上屋”的设计中,必须提到的还有露台。露台的面积一般都很大,上面放几把躺椅,或是挂一张吊床。游客在清晨晚上,或仰卧躺椅,或斜倚吊床,可欣赏到绚丽、纯净的海上日出,能在满天繁星下,任思绪飞扬,沉醉在天堂般的幻境之中。露台还是下海畅游嬉戏的地方,游客可以直接从露台经过梯子,下到海里进行海水浴。很是方便。

⑥“水上屋”的建造和使用都很环保。盖屋顶用的材料,是在马尔代夫随处可见的棕榈树叶。由于棕榈叶含有大量的胶质且非常柔韧,用它做屋顶,除了凉爽和居住舒适外,还有耐盐、耐碱、抗风、防水、防虫、防霉烂、不易燃烧的特点。当地,人建房前,先将棕搁叶采摘下来进行挑选,然后晒干,再把它苫成厚厚的草帘,一层一层铺在屋顶上。铺好后,为防止棕搁叶被风吹掉,还要用结实的细绳在屋顶拦上几道,进行加固。

⑦游客住宿时产生的垃圾和污物是不能排放到海里去的。因此,这里的卫生间多采用智能、环保、节能的设计,废物、废水都有专门的回收设备,以保证“水上屋”不向大海里排放任何污物。为节约用水,有的“水上屋”卫生间还安装了节水装置,能自动收集洗澡水和净手水,通过添加节水专用制剂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⑧“水上屋”无疑是上帝赐给马尔代夫的最好礼物。

1.这篇文章的③至⑦段介绍了马尔代夫“水上屋”的哪些特征?(3分)

【参考答案】

建筑形式独特,设计非常别致,建造和使用都很环保。(大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参考答案】

逻辑顺序(2分)

3.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水上屋”独特的建筑形式。(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4.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 如何理解文章第①段中的“名片”一词?(2分)

(2) 文章第④段“其室内装修一般都用木头制作”一句中,加点的“一般”可以删除吗?说说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 “名片”是指“水上屋”已经成为了马尔代夫的标志(特色),人们借助于“水上屋”来了解马尔代夫。(大意对即可。共2分)

(2)不能,“一般”说明“水上屋”大部分是木头制作,但也有例外;删除后就成了“水上屋”全部都是木头制作,与事实不符。(大意对即可。共2分)

5.为了招引和保护鸟类,人们也专门给小鸟制作了屋子。请给右图这个“人工鸟巢”写一段说明的文字。(不少于80字)(4分)

【参考答案】

示例:这是一个构造简单、制作精细的人工鸟巢。它是一个30cm高、17cm宽、19cm厚的木盒子,由普通的木板钉合而成。盒子的上部做成斜坡,使雨水不会集存;前端开一个直径约5、6cm的圆洞,让小鸟出入;背板上下各长出一小截,便于把鸟巢捆扎固定在树上。小鸟住在里面,有了温馨的家园,安宁的港湾。

(抓住特征1分,说明内容1分,说明方法1分,语言表达1分,共4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