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位妈妈分享她与孩子的日常。这位妈妈前天带孩子去游乐园的时候,因为孩子比较新奇,所以经常乱跑乱跳的,妈妈没有办法就只能跟在他身后。但是孩子的精力非常充沛,大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慢慢的妈妈看孩子就觉得力不从心了。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还特别要注意避免孩子遇到什么危险的情况,所以妈妈经常就是一边跟着他们跑,一边在后面喊:不要乱跑,不要去水池旁边非常的危险。但是孩子听了妈妈这些话之后,不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跑得更快了,他们一边跑还一边笑。孩子高兴了,但是妈妈好像就要崩溃了。

这位妈妈的贴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下面有很多妈妈纷纷留言说自己也遇到了这种情况。每次让孩子不要哭的时候,孩子会哭得更凶,越不让他们干什么事情,孩子就处处与家长对着干。家长们往往都非常的疑惑,孩子们明明还没有进入到青春叛逆期的时候,为什么现在就已经叛逆了呢?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其实孩子的叛逆与青春期没有直接的联系,虽然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叛逆心理更为严重,但其实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叛逆的心理,而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触碰了孩子的反弹效应。

什么是反弹效应呢?

反弹效应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它还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叫做白熊效应。就是当提出要求让人不要去想象一只白熊的时候,人的脑海当中会首先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孩子们的叛逆心理大多就是受到这种反弹效应的影响。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就比如说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一般都会说不要再看电视了,但是家长越是说孩子的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看电视,所以他们会对电视产生更多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就驱使着他们去做看电视这件事,而这件事就刚刚好与家长的要求相违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生理原因

其实我们仔细想象一下,如果别人对我们说电视这个词语我们在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电视的画面,而非电视这个词本身,其实人们在接受指令的时候不管是肯定的指令还是否定的指令。

也就是说不管是不许看电视还是允许看电视,孩子在大脑当中浮现的画面都是电视的影像。所以说家长越是不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就会在孩子的脑海中加强印象。

2、心理原因

可能是因为人本性的原因,越是禁止的东西好像越对人有一种吸引力,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说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是有一种很强的暗示感,让孩子感觉这种事情是非常刺激的,会引起他们尝试的欲望。

当家长告诉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孩子的专注力往往就会集中在不要做的这件事情上。比如说家长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一开始可能没有感觉,但是越是家长强调禁止,他们越会觉得游戏是刺激的,而去想象各种刺激的游戏画面,这种画面能够带给孩子很强的吸引力,他们因为这种原始欲望的趋势就不得不去做。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多用正向语言沟通

如果家长常对孩子说一些禁止性或者是命令性的话语,就会让孩子的心理高度的紧张,他们会产生极强的压力感。如果家长长时间地用禁止性的话语,就会使孩子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的状态。

这种压力会侵入到孩子的大脑当中,对孩子大脑的结构造成永久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不可逆的,从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极其不利的影响,不仅是在他的生理方面,在他的心理方面或者是学习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所以说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克制自己命令式和禁止性的语句多用正向的语言跟孩子商量沟通,比如说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家长本意是不想让他们再看了,这个时候不要直白的跟他们说,不要看电视,而是应该告诉孩子看电视的利弊关系,跟孩子商量一起到外面去玩一会儿。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2、多向孩子描述家长的理想

前几天闺蜜带他的儿子到我家里来玩,闺蜜的儿子看到我们家客厅桌子上摆了一个模型玩具,就要拿过去玩耍,闺蜜看到了就直接把他儿子的手打掉告诉他不准碰,会碰坏的。但是孩子实在是非常喜欢,不愿意听妈妈的劝告,马上就要耍小脾气了。

我看到这种情况,于是走过去将玩具模型放在孩子的手上,告诉他要轻轻的摸,不然玩具模型会受伤的。孩子听完我的话之后点点头,也学着我的样子,轻轻的摸模型,害怕把它弄伤。

所以说与其对孩子命令的说不能不要做什么事情还不如认真的向孩子们表达出来自己的希望,希望他们怎么样做,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家长们的要求。

孩子是非常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的,所以当家长告诉孩子希望他们怎么做的时候,孩子一般都会按照家长的需求去做。因为在他们的想法当中,如果按照家长的说法做了,那么就会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的控制自己。

孩子老跟你唱反调?是“反弹效应”在作怪,父母试试这样做


3、给孩子提供选项

当孩子一直不停的在客厅里面玩皮球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要不不要玩了,要玩就到户外去玩。说完这句话之后家长就可以立刻离开现场,不给孩子任何反驳的机会。

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于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选项,让他们有空间进行选择,这样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掌握了主动,不会像禁止性的语言一样,让孩子感觉到压制。

说话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跟孩子说话却是一堂家长的必修课,很多在家长看来天大的问题都能够通过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够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