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沒有當媽媽的時候,看到父母打孩子的現象,會覺得不理解,孩子那麼小,怎麼能下得去手,當了媽媽之後,再看到這樣的場景,整個人都是憤怒的。

當了媽媽之後,別說是看不了父母打孩子,就是一些父母面對孩子的正當要求,狠心拒絕,都覺得殘忍。

一次帶寶寶夜間去看急診吊水,輸液區一個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小男孩大約在兩三歲的樣子,手上扎著針,一直哭鬧,伸著手讓媽媽抱抱,可是這位媽媽一下子把孩子推走,氣憤地說不喝水就不要找她,男孩子哭聲變了腔調,雖然被媽媽拒絕,再次哭著求媽媽抱抱,媽媽再次推開。

旁邊的奶奶看不下去了,抱起了男孩子,男孩子的哭聲才慢慢地低了下去。

在孩子眼裡,不管爸爸媽媽對他們做了什麼,他們還是會一如既往粘著爸爸媽媽,但是如果家長用極端的手段來對待孩子,孩子的心靈還是會受到傷害,變得麻木起來,長大以後會逃離那個讓她受傷的地方。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可以說看完之後異常憤怒。

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一個女孩子在寫作業,媽媽上來就是一把直接把女孩子推倒在地,女孩子完全沒有反應。從地上爬起來重新坐在凳子上,媽媽拿著掃把再次衝過來,掄起來狠狠地打到孩子身上。女孩依然毫無反應。

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更為可氣的一幕是,女孩和弟弟一起吃飯,弟弟突然對姐姐動了手,抓頭髮、擰臉、掐肉,姐姐除了躲閃,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當爸爸進門的一瞬間,對這個女孩的同情達到了頂端,爸爸進門之後直接扇女兒嘴巴,連續扇了很多次,女孩全程毫無反應。

被全家拿來當出氣筒的她,顯然早就麻木了。也許曾經反抗過,但是遭到了更嚴重的毒打,所以才會這麼麻木。

面對爸媽、親弟弟的“拳打腳踢”,女孩已經麻木:不愛她請放過她


面對家長打孩子的現象,想發表以下幾個觀點:

1、 語言才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

一個家庭是否興盛,要看這個家庭的家庭成員之間是不是善於溝通,那些善於溝通的家庭,通常都是民主的家庭,孩子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家長會對孩子的不足之處指出來,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才可能是優

秀的孩子。

善於溝通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情商都低不了,而那些從小遭受家暴的孩子,通常不善於溝通,且性格上有很大的問題。

2、從小被“家暴”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現缺陷

那些從小遭受父母家暴的孩子,性格上容易有很大的缺陷,一輩子都可能會陷入一種極度不安全感之中,甚至因此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

孩子不幸福,父母也不可能獲得幸福。

3、請好好愛護自己的孩子

家長請好好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為自己做善事,在父母的愛包圍下長大的孩子,會對父母報以同樣的回饋,而那些從小被家暴的孩子,會對童年的陰影記一輩子。

愛護自己的孩子,就是愛護自己,家長們請收起暴力的雙手,好好跟孩子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