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春秋戰國隨著時代發展,原本處在西邊偏僻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直接變強大了,一度成為了諸侯們最大的威脅;而趙、韓、魏多次聯軍伐秦均以失敗告終;到了這個地步,秦國已經成為巨無霸一樣的存在,而六國人心也隨著強秦的崛起和團結到了一起,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次諸國對抗一國的合縱連橫。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為什麼叫合縱連橫呢?那是因為秦國已經一統西方,而六國佔據著東方的土地,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所以稱之為合縱;秦國和六國是自西而東橫向,所以叫連橫;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合縱就是聯合弱國共同抵制強國;連橫就是聯合強國制衡第三國;當然戰國時代的合縱和連橫大多都是針對秦國的,例如蘇秦遊說六國合縱攻秦,張儀遊說六國聯合秦國制衡其他國家;那麼合縱連橫究竟怎麼樣針對秦國呢?合縱連橫在什麼背景下產生的呢?我們來看看合縱連橫的由來:

戰國時代,平衡狀態被打破,由此產生合縱連橫的邦交策略

春秋時期,諸侯兼併頻繁,到了戰國時期,剩下七雄並立,戰國初期七國實力相當,彼此你來我往,並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一口吞掉某個國家,而到了戰國中期階段,遠在西方的秦國的軍事、經濟、政治、農業實力完全超越諸國,打破了這種微妙的平衡狀態。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戰國中期,原本合縱連橫是對抗齊、秦兩國,齊國是東方強國,具有強悍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秦國就不用介紹了,最開始的合縱連橫是趙、韓、魏對抗秦,楚、燕、趙對抗齊;在這個時候,提出合縱連橫的縱橫家們是最活躍的政治家。

而合縱連橫也是變化來變化去,某一段時期,合縱主要對付齊國,某個時期又重點對付秦國,或者聯合秦國對付楚國,聯合楚國對付秦國,這種變化的戰略方向非常的靈活,所以也稱之為戰國時期最為飄逸靈活的戰略。

合縱連橫是一種邦交手段,政治技巧

到了中期末階段,合縱連橫在張儀、蘇秦、公孫衍的遊說下,開始聯合東方六國制裁秦國,而明面上是制裁秦國,背地裡六國彼此心懷鬼胎,比如六國聯軍伐秦,韓國、魏國、齊國就偷偷派遣使者去秦國示好,以求能夠偏安一隅。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而秦國稍微忌憚齊國,就與齊國聯合,同時通過連橫的手段把六國逐個擊破,其實六國聯軍如果團結一心是可以打敗強秦的,可惜的是六國彼此之間從未真正地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合縱連橫也可以說是一種外交手段,一種政治技巧,其中蘊含了狐假虎威的感覺。

比如:魏國一直被楚國和齊國威脅欺負,自身實力又差,魏國的相國張儀就勸說魏王:“我們可以假借聯合秦國,藉助秦國的威名來讓諸侯不敢欺負我們。”張儀的計策就是讓魏國向秦國低頭,不過魏王就是一個榆木腦袋,死活不幹,這就有了秦國帶兵進攻魏國,而楚國、齊國不幫魏國,由此可見合縱連橫的成功首先得需要領導階層的全力支持。

合縱成功次數不多,第一次勉強成功的合縱

那麼合縱策略一直就沒有成功過嗎?並不是,在公孫衍的努力下,六國聯軍聯合對抗秦國,以趙國為前線,六國全部帶兵參加,可以說這是合縱之術第一次見到最大的效果,六國聯軍浩浩蕩蕩的進攻函谷關,不過秦國的連橫之術玩得賊溜,還沒到函谷關,六國聯軍就彼此你推我,我推你,誰都不願意第一個當前鋒攻打秦國。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秦國函谷關上的守將看著亂作一團的聯軍,直接彙報給秦王,秦王直接派兵打出去,六國被擊敗,所以合縱成功的關鍵不僅是領導的支持,還得是領導之間團結互助的完全信任才可以成功;六國的失敗彼此之間也是清楚得很,班師回朝後,六國的使節還一個個戰後跑去秦國示好,就這樣的聯合從一開始就被秦王笑掉大牙。

如果合縱連橫策略完美能否滅掉秦國?

我們做一個假如,假如六國彼此拋棄成見真正的聯合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相連橫,那麼能否戰勝秦國,答案很意外,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家如果有心的可以觀察一下七國的地形圖。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首先,當秦國拿下巴蜀地區後,秦國是戰國七雄用唯一領土都位於第二階梯的諸侯國,地理形勢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與鄰國接壤的地方都有山川險阻,例如華山天險,黃河天塹,太行山與中原諸國隔離開來,使秦國形成一個近乎獨立的地理單元。

而在關中之地,六國要面對第一道障礙就是函谷關,這道關卡易守難攻,一萬軍隊就可以守住十萬大軍,此外還有武關、大散關等關隘,這些都是秦國安全的保障,秦國通過這些關隘控制東南進入關中通道,掌控中原與關中的交通要道。

其次,秦國注重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陸續修建了大鴻溝,都江堰,靈渠,鄭國渠等大型農業基礎設施,使得關中平原農業極為發達,糧食後勤完全沒問題,緊接著巴蜀之地的糧食供給也是一個強大後援,巴蜀之地楚國是攻打不進去的,可以保證秦國蜀地大糧倉高枕無憂,長平之戰秦國長途奔襲與趙國對峙三年,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這與巴蜀地區強大的後勤供給不無關係。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此外,秦國經商鞅變法後,獎勵耕戰制度已經很完善,國內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並且具有強大的軍工製造能力,全民皆兵,戰時動員體系相對山東六國來說極為完善,基本上拿出幾萬人,守住函谷關就能把六國給耗死,秦國的整體國家實力非常的強大。

討論

歷史的發展總是具有相似性,用今天的世界比喻,秦國就是現在的美國,而六國除了齊國還能和現在的英法比較,其他國家都是小魚小蝦,趙國是弱化版的俄國,試問六國如何與秦國鬥爭,這還是秦國不主動出擊,主動出擊的話,靠著秦國強大的軍備武力,壓制六國聯軍問題也並沒有多大。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不過真的合縱連橫完美的實現,那麼至少秦國一統六國的時間要往後推遲,畢竟六隻手一起用力,秦國就算是鐵臂阿童木都不一定能夠贏得徹底;楚國就是典型的例子,楚國雖滅,但是楚人的鬥爭無時無刻,“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口號由來己久,楚人的戰鬥算是把秦國禍害的夠嗆。

假如六國軍隊全部沒覆滅,光靠六國的百姓都能把秦軍給覆滅,因此合縱連橫一旦成功的實施,那麼結果只有一個兩敗俱傷,並不能達到滅掉秦國的目的;我們換個角度,如果六國通過合縱連橫,聯軍牽制住秦國,六國開始改革發展,只需要20年,那麼秦國就根本不是六國聯軍的對手。

小結

合縱連橫只是一個戰略設想,並不是一個現實策略,六國覆滅也是註定的;雖說合縱連橫是戰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外交戰略思想,但縱橫家們太過相信六國領導的人心,畢竟各國君主們彼此心懷鬼胎,這就註定合縱連橫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笑話,要是六國融合成為一個國家,那麼還是有對抗秦國的實力,可惜的是東方的國家太多了,六國國家,六個統治者,意味著六種思想。

戰國時代,若合縱連橫成功,能否阻止秦國統一天下?答案很意外

秦國為了破除六國合縱策略,先後和親楚國,拉攏齊國,恐嚇魏國和韓國,先後使得魏國成“朝秦暮楚”的代言人,楚國“言而無信”,齊國則“眾叛親離”,燕國和韓國更是不用說了,後期實力不濟時,就是一個牆頭草,依附周邊強國夾縫而生。

戰國時期, 合縱連橫策略,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況,就如上述所提到的六個國家,六種利益,各國參與合縱,或者參與聯合伐秦的動機不純,目的不同,在諸多矛盾和利益的雜合下,各國都是面和心不合,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只用永恆的利用,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沒有永遠的朋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左傳》、《呂氏春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