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保险保险吗?

张记香油-18713251029


其实保险这个东西你看你自己如何看待了,以前我也像你这样,对保险非常抵触,虽然自己年年买着车险,而且两辆汽车,一辆摩托,但是每次到了保险到期的时候,业务员就会不断打电话,提前一两个月,所以很反感,感觉他们就是为了赚钱,但是等你用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想法存在误区。

以前为了便宜买的小公司,和同事买的一个公司的,同事有次事故出险,对方又慢态度又不好,和我们当时买保险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办事效率也比较拖拉,直到去年,换了一家大公司,虽然费用贵了几百,也没有所谓的赠品,但是心里图个踏实。






上个礼拜五我的车刮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出险,也没有什么经验,欣慰的是和同事那次出险态度不一样,拨通电话后,客服很耐心很温馨的先安慰我,告诉我不要着急、不要担心,问我有没有受伤,最后才问事故原因和车辆受损情况,很是感动,打完电话后不到半小时勘查车到达现场,定损定责后填了个免垫付单,后期什么都没用我管,我同事的那个小保险公司,他在雨里等了接近一个小时,自己垫付,过了好久才到账。

所以我认为,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不好,甚至欺骗消费者,正是某些不负责任的小公司拉黑了保险行业,还有就是以前的政策不完善,才有那么多人抵触、反感保险公司。

最近又给孩子在那家公司买了个儿童保险,名字险种就不说了,免得广告,一年1600,(这是先期的,后期可能会涨),交够20年,从保险生效那天起,需要住院或者有重大疾病,都可以报销,社保不报的,保险公司可以补齐,终身有效,孩子50以后以后会有一部分返还,后期全部返还,我感觉挺好,至少心里踏实,现在孩子发个烧感个冒都千二八百的。


Ease清风


要说实话吗?因为我所见到的客户都说保险不好,是骗人的.原因在哪里呢.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问题.

第一,客户说,上当受骗了,当初买的时候说什么都能保的,但是生病时都不给赔.

第二,原来买的时候说给我理财,最后我自己的钱都拿不全.

第三,原来说交一年或几年的钱就可以了.连本带息都可以拿回来的.最后发现是要交好多年的,要等我死了才能把钱拿回来.最后是给家人的.

各位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是不是觉得保险不好啊?但是为什么国外的发达国家都会如此重视保险(大家可以从新闻网络上了解),而现在我们的国家也已把保险的地位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了.现在保险都和银行合并了.大家说保险好吗?

以下我总结一下,我帮客户的理赔情况,供大家参孝一下.这是我近一年的理赔情况.

最后总结一下,保险本身是不骗人的,骗人的是"人",这里我也很痛恨那些不正规销售的人,把自己的声誉弄坏了,把保险公司的名誉也弄坏了,把同事和同行的声誉也弄坏了,把客户的内心也弄凉了......

最后还要忠告一些客户,天上有馅饼地上也有陷阱,认清自己的需求,不要贪小便意,找对专业的客户经理,找对大公司,买对保险,这样呢.我们的保险就是真证的好保险了.


关爱的天使


保险好不好?

从业11年

很负责的回答,好!

分享一下,为什么能坚守这么多年

起初以为找一份工作过渡一下,当理赔越来越多,公司处理速度越来越快(最快的几分钟赔付款到账),给了我们这些保险从业人员信心,亲眼见证了,保险是实实在在帮助家庭度过经济危机的。

您问到,做保险的不服务(拿我们平安来说是很严格的,客户拨打95511,输入业务员代码,可以查该业务员有没品质扣分记录,是否荣誉业务员)

买齐四样,保障型保险就全了!

百万医疗:解决大额医疗费用报销

重大疾病:解决生病期间的生活费用补贴(保额最好是2年年收入)

意外险:  因意外身故,意外伤残下的经济补偿(保额最好覆盖贷款)

定期寿险:作为父母(或子女)对家庭的经济责任(保额最好覆盖贷款)

保费投入不超过年收入的8%(比较保险是长期的投入,消费是刚性增加的,而收入不一定,买多了,迟早压力大),




广州保险185


一、客户虽然认可保险,但他并不了解保险,就以为我只要有保险,出险了保险公司就理赔。

二、业务员不够专业:1没把产品给客户讲明白,误导了客户。2、业务员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去量身定制,没有完美的去合理规化。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的产品。单独的一款产品再好也不可能完美,只有业务员用他的专业知识去合理的给客户去规划才能完美。

三、由于没有按时续保,确切的说在宽限期没有内没按时续保,导致保险失效。

现在保险公司理赔的案例比比皆是

这是一个同事一次性签了18张健康险,都是亲戚买的,同事们都让他分享经验。 他就说了一句话:上周亲哥哥得了肺癌,保险公司赔了60万!所有亲戚都松了一口气(没找他们筹钱)。对于一个普通家庭,60万就是看到了希望!于是亲戚陆续投保。 [爱心]保险虽然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会防止我们的生活被改变!


田荟莉


我国的保险业受央行和保监会的共同监管,保险法自颁布以来多次修改,这些措施从宏观上保证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权益.至2017年,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成,我国成为第一个拥有自主偿口能力监管体系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故大的完善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公司治理监管的三支柱监管体系,有效地防范行业风,推动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凡是有效的保险合同,其合法权益是可以保证.




保险业是非常有前途的.

一.从政策上看,保险是国家扶持鼓励发展的行业.

2014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为保险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险亦被多次提到.

2015年,国家宣布开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试,对个人购买保险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找年均24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

二.从行业上看,保险是朝阳产业.

2017年,我国保费收入3.6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8%,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速度.

至2020年,我国保险业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有望达到3500元/人.

三.从个人上看.保险成人达己.

保险使病有所治,学有所资,老有所养,作为从业者,通过学习和工作,亦收获满满: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金缕8


  • 保险和本质就是一种保障机制。防患于未然,转移风险和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人都需要的一款金融杠杠工具,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投保人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 目前国内大概有两百家保险公司,各个公司定位不同,开展的业务也不同。但是保险公司成立的条件是:必须有不低于3亿的注册资本,并且为了防止保险公司理赔不力,保监会(国家管理监控保险公司的机构)会根据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系数收取一定的数量的理赔储备金,确保投保人的合法权利。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保监会会指定其他的公司来接盘,以往的保单依然有效。
  • 现在的保险公司业务员无底薪,门槛低,所以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保险上的合同都比较晦涩难懂,买保险的都是冲着业务员的信任而签的合同。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领导和讲师在宣传产品的时候都会夸大其实,那么业务员也会这样来开展业务。如果发生意外事故还是以保险合同为准,所以大家在买保险的时候多看看合同,然后在签字,如果真发生了事故需要理赔的,大家提前准备好合同和相关手续!!!


熊二贝


现在的保险好吗?可能大多数人对保险的第一印象就是骗子,骗人的,没买保险之前,说的头头是道,什么都可以包,但是买了之后,不遇险还好,万一发生意外,疾病时,就变成那也不包,这也不包了。明显的坑骗的。这可能是大多数人对保险的第一印象,且在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大爷大妈那里有最明显的体现。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像呢?是大爷大妈愚昧无知,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要明白保险公司是不是骗人的,要知道什么是保险, 保险(Insurance或缩写为insur),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一种合同安排;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精巧的稳定器”;从风险管理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方法。保险应该是很美好的,那为什么会出现好多人对保险公司那么大的见解与反感呢?其实是在保险公司在当初发展之初,为了扩大经营,大规模的招收一些对保险业务不了解,单纯的为了赚钱,什么都不与客户讲解,就是拉单,成了一笔赚一笔,而且工作的范围一般都是从自己开始,然后父母,亲戚朋友,接着扩展,最后见人就推销保险,弄的最后人见人烦,狗见狗跑的地步。而且可能单子成了,后期跟进没有,从业以后一段时间没有亲戚朋友了,保单就做不成了,然后离职转行,而买了保险的人,在后期需要理赔的时候,找不到承诺的人了,致使发生了一些不美好的事情发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保险的信誉问题就越来越突出,所以好多人对保险公司的印象就没有了。


所以说,保险好不好,因人而异,当危难时刻发生时,平常买保险的一点一滴的积累,那就可能成为我们生命的救命钥匙🔑


弓长张00001


保险公司一直很正规,保险的营销现在是越来越正规了。一两年来,保监会一直在抓合规。

从宣传方面,禁止夸大其词,从保险公司的险种改革上也是要求实现保险的保障功能,不能以投资和储蓄的形式宣传保险。投保手续方面,对于长期寿险的投保,要求投保人被保险人双方在场,对于保险责任保单内容都要清楚,双方签字照相。投保人也必须要如实告知,保险公司的审核也是非常严格。保险公司对于投保的过程和保单递送后期的服务都是非常正规的。

要说不正规那就是业务员的问题了,现在保险公司也在加大管理,对于合规的处罚也是非常严格的。业务员的培训也在加大合规方面的力度。

现在的保险管理比过去强多了,国家又加大力度宣传保险,商保是社保的补充,从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到远离贫困从一份保障开始,说明国家正在努力让保险实现他的保障功能,有了保险才不会因病返贫。

所以保险是朝阳行业,国家支持,社会认可,百姓需要。


又见东方茉莉


保险是什么?我用数字解答。

17年湖北省平安理赔数据:疾病医疗14.9万件,件均赔付2880元,意外医疗5.7万件,件均赔付2180元,这两类型的理赔数量上占97%以上,达到20.6万件,占总理赔金额的一半左右,5亿多。重大疾病4000件,79000元,疾病死亡1600件,64000元,意外残废650件,35000元,意外死亡460件,是最多的198500.疾病残废只有2件,件均理赔14000元。平均赔付一万以上的理赔数量只有2%。总理赔金额10个亿多一点。

前几年某安湖北代理人一共有2万人,保费收入40多个亿。17年我算有50个亿(其他文章有人指出17年湖北省的保费收入是150个亿,如果是这个数,我了个去)。平安17年个人客户总数在5000万。我按湖北省人数做折算,可以认为大概有250万客户。人均保费支出2000元(6000元),基本符合双十原则。人均理赔分摊成本在400块(不变),400%(1500%)的利润吧。这利润率大概只有贩毒才能比得上了。对了,保险代理人都说保险每个人都要有,就是属于大众消费品咯?我也觉得是的,但怎么大米,汽油,大豆等等其他大众消费品的利润就没这么高呢?那个质疑说很多行业都这样的,为什么我唯独说保险业呢?这就是我的回应咯。你们不带这样双的啊。还有啊这个只是平均的,具体到一些产品啊,可以有更高的利润率呢。

这里其实我是隐含了一个问题,但是不影响定性分析,我会在文中后面说出来。

请看图一

综合以上数据,上面事件理赔发生几率和人数分别是

疾病医疗:5.96% 149000人

意外医疗:2.28% 57000人

重大疾病:0.16% 4000人

疾病死亡:0.064% 1600人

意外残废:0.026% 650人

意外死亡:0.0184% 460人

以上数据意味着什么呢?平安湖北省2017年98%的理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理赔比保费少,如果按照保险的真正意义来设计产品,理赔数量太少,太难看了啊。现在把理赔门槛降低,数量提高49倍,理赔成本只翻了一番,但是保费可以以数量级增加啊。

保险真正意义并不是有什么事都给保,而是在极端的情况下对家庭的最大保障。2017年湖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37万元。我个人可以认为少于这个数1-3倍的理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不会太过沉重,基本每个家庭都会储备这些现金或者资产,就算没有保险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影响,这种理赔虽然不是小概率,其实也不小了,但是对保费的增加有明显的促进做用的,你想想,如果一个保险大而全到扑个街擦伤扭伤都给赔,98%以上的理赔没有意义,但是保险公司却要养一大群理赔人员(理赔100和理赔10万人力资源成本上区别没有数字上大的),而你买的保险所支付的保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做为理赔基金,那保费得多高?这保险其实是不值得买的。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代理人做所谓的专业保险规划的前提,都已经违背了保险的根本原则,代理人优先考虑的是投保人最大能承受的保费支出(双十、标普,其实这也没错,错就错在后面,错在产品不合理而已),然后再根据这个预算先做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扯的,不会给投保的)的妥协而已,再从有限的几个保险产品里做预算,其实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结果就是造成了有效保额极度低下,保障大打折扣的现象,这是一份除了代理人之外没有意义的保险。就是因为重大理赔少,这个缺陷显得不明显,就算发现了也容易以各种理由忽悠过去。

有效保额是我发明的一个概念,因为不幸的事件发生机率本身很小,这些不幸事件之间有些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或者说能同时发生,但是机率是两者机率再相乘,少到可以忽略的。家庭保险也不只能先考虑大人后做小孩,最后老人。理论上三者发生不幸事件的机率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别,但是家庭2人甚至3人同时发生的机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我们家庭真正的保额,并不是简单所有保单的保额总和,那个是理论上的保额,也不可能实现的保额,您见过全家一起患重病,然后全部发生意外的例子吗?没有。所以家庭有效的保额只能算成家庭各成员各份保单上各种保额的加权平均,具体算法要有大量数据支持,可以做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了这里就不说太多了。

这里问题就来了,家庭要取得全面的保障,保费支出应该是平均有效保费乘以家庭人数再乘以保单数(重疾、意外),各项保险的保额要均等,人与人之间也要相对均等的。这样才能起到保险的真正作用,不然就会出现有效保额不够,或者生错病,病错人、买了意外险的人,重疾额度不够(相对也是)这种尴尬局面。这样看来,湖北省的家庭保费支出应该都要5位数了,你要买的话,家庭保费支出起码也得大几万啊,基本这个你要买就是100%要支出的。但是上面有两个数字非常尴尬。总理赔里有98%的理赔,平均理赔金额只比平均保费高一点点,而且理赔金额占了总理赔的50%。

当然不同险种的发生机率不一样,杠杆不一样也就是费率会不一样。有些大而全的保险甚至意外、重疾共享的保额的费率比其他家分开买同样保额的费率要高,这里就不点名了。

到这里,您看看你手上买了的或者将要买的保险,如果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算保障,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是你按有限保额的概念来重新配置保险,算一下保费得多高。

真正起到保险大杠杆作用的理赔几率,是少于重大疾病的0.16%,略高于意外死亡的0.0184%。大概在万分到千分之一的区间以内。而且绝大部分在于重疾,重大疾病的理赔金额,也就是保险公司给的真实平均保障也不高的,以上面数据来看也就10万不到,完全就是全家人几年的保费而已,按有效保额的概念来时间更是短。

绝大部分代理人都喜欢说对所有人说如果没买保险,重疾需要几十上百万的时候怎么办?或者时不时晒一下过百万的理赔案例。麻烦大家去看看理财分红型的重疾险,保额达到几十上百万的时候保费是多少吧,再者每个家成员都按这个标准配置后,保费支出还得加倍增多。看看还剩下多少家庭负担的起吧。买了他们推荐的保险万一真的发生几十上百万的医疗支出,绝大部分人都是覆盖不住的,他们完全是在诡辩的,广告词你也相信?确定你付得起保费再说吧。见过太多的家庭花了大价钱,有效保额只是保费的几倍,他们却以为自己有几百万的保额,都是几百万身价的。

我们再看看图二:

大家看到没?重大疾病的4000例里,top10第十理赔也就50万左右,都是买了多个保险产品综合理赔才有这么多的,不得不说这里的理赔是有点疑问的。而且还有豁免金额数据很有意思,有空再解剖吧。

再来看图三,在这个数据里98%的理赔都是50万以下,50万以上的按比例应该有80例左右。但是在前图里,top10里最大不过80多万,最小的50万。难道有70个都是个50万理赔?数据有问题,呵呵。

再分析一下,其实这上面的客户都是听了商业保险代理人的建议,按自己家庭收入来配置产品的,虽然可以买多点增强保额,但是不可能加多几倍保费支出吧?图上却充分表明了有71%客户的理赔都满足不了需求的,同时也意味着如果一旦发生理赔,总客户里有71%保额是不够的,是属于无意义的保险,因为一般赔付储蓄,或者省下来的保费足够覆盖了,遇到真正的不幸事情发生,你的有效保额太低了啊。万一不是投保人发生不幸事件呢?你还没算上其实老人发生重疾的机率是最高的,但是目前老人肯定是拒保的,就算有,保费也是天价,保费比保额高。就算20年前现在的老人当时还能算是年轻人的时候买了商业保险。您看看他现在那可怜的保额和现金价值?大部分家庭的保险都是有问题的啊。

以上的分析只是死差和费差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利差没有体现。有些代理人直接跳出来说你懂个屁,保险公司的利润来自死差费差和利差,他们根本不懂保险,只是死记硬背上线教的东西。同时本文也在不断的更新当中,刚开始也没把利差考虑进去。同时也有人提出算法不太公平,因为有些险种是100%理赔的,其实应该说是返还,另外一方面目前保险人群还是相对年轻。往后理赔率会越来越高。

这里我就增加利差的内容,并针对这一项进行分析。对于大部分非消费型的保险来说,都不是保终身的,这里是人为的拉低了理赔机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保费。有一小部分特别是重疾险是保终身的,有事理赔没事返还。所以按总保费收入来除理赔是不够准确的说话我部分认同。首先我不认同返还部分是属于理赔,这个本身如果是合同里约定的高概率事件。返还的部分是用你交的保费通过几十年的长期投资所得的部分而已,是属于利差。你交的保费算入保费收入里面是没毛病的,这部分的产品,还是有小概率产生理赔的,和一般的产品没区别,理赔从保费里出还是利差部分来出这个我们深究也没用啦。所以非理财分红型的利润率也不低,保费巨大,深受保险公司特别是代理人的欢迎。不信你用非理财型的保费用来做4%的定投算复利,再和保险理赔+返还的总和比较一下?

无论保到60 70还是终身,几率虽然高一点,但是费率也高啊。而且这类型的保险你有没有发现让你出一堆的钱,但是最终算下来保费和保额相差无几,更大的风险在于你现在年纪轻轻的买了保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产品,费率是低,但是到老了你觉得这些保额会够?到你年纪大了再买,费率直线上升,甚至拒保,失去意义了。再说一句,所有的保费交到保险公司,都会产生利差的。算上这部分的收益,好过卖军火、贩毒品,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想方设法去往这一块钻,万亿市场规模啊。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目前商业保险太贵,利润太丰厚了啊,保险公司自己卖这些所谓的产品,一方面谈保障,另一方面却给不到大部分客户足够的保障,还嫌客户穷咯。再一次从不同角度来证明我上面的论点。

单纯意外死亡的几率实在太低,单买这个的保费太便宜了而且通常不会被拒保啊,意外是和年龄没有正相关的。

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就回归到重疾上面来了,家庭的主要风险就在于这里。根据公开的数据统计重疾里有80%的是癌症,根据某互助里17年的数据啊。我帮助过几百人里,他们最高得到30万帮助,最少也有5万啊,而我只付出20块不到去帮助别人。数据是不是很吓人?

最后结论:对于99.99%的人来说,只要你不要一发工资全花光,至少你把不少于保费或者家庭总收入的10%用于定投抗家庭风险就可以了,并且越多越好,越早越好,你不买任何保险都没关系的。对于你相信代理人离开数据谈风险的忽悠说法:万一发生就是100%?风险一旦发生怎么办?你能保证不是你?…………我也有解决方案的。你买纯消费型的重疾加意外就好了啊,一年没多少钱,代理人说的一旦不给续保, 通常都是你年纪大了啊,你按我用保费来定投,年纪大了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的,比你的保额还多啊,我还要你保险公司保障个屁啊,不信拿起你自己的保单算一下咯。还有我能确定20年前辛辛苦苦供的保险,那些人现在再看看他们的保额,现金价值等,他们正在嚎啕大哭呢。

如果你不想成为这万分之一的其中一个,这个是没办法避免的,但是可以人为降低几率,我们也可以通过最低成本给自己家庭带来最大的保障,千万不要相信绝大部分代理人的话,消费型的保险,互助,社保医保最重要的是家庭定投投资已经够用了。不幸事情发生也没办法,但是他不会因为你买了保险就不会发生,甚至某种意上来说,买了几率还会高。不信你看看两部一样的车,一部只有交强险,一部有200万第三者,你看谁的事故率高?代理人的营销都很牛,让你觉得如果买了他们的产品,钱还是你的,您身价已经是百万?而且出险还有赚的感觉?对不对?其实都是坑啊。

再套用一下代理人们的逻辑:哪怕是千万分之一的发生几率,你能保证不是你?万一是你怎么办?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拿收入的10%来买双色球,要不一年买一次,中头奖几率可以达到千分的级别,要不每个月买一次每个月都有万分价格的几率,还没算上其他等奖呢?理论上你中头奖的几率和发生重大理赔的几率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商业保险揭秘


现在的保险是正规的,这个无容致疑。因为,在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已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和支持保险业的发展,将发展细化成具体指标:到2020年保险业


的渗透率从3%提升到5%,人均保费从1700元左右提高到3500元。保险业已经从行业要发展,提升为国家要发展的转变,如果不正规,你们说保险会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吗?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全民参保,大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除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也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他们思想也从以前拒绝保险到自愿了解保险,自愿购买保险的转变。所以,大家都认同的事,你们还需怀疑它的可靠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