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的讀書方法——“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

<code>本期筆記來源:《眉山論劍》視頻/<code>
陳平的讀書方法——“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

陳平:中國經濟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導。


陳平:我總結過我自學的經驗,第一條就是“翻萬卷書”。


我沒叫你們“讀”萬卷書。

讀萬卷書培養出來的人可以說是旁徵博引,但是沒有創新能力,讀死了。所以中國以前有些了不起的知識分子,實際上相當於一個圖書館。


我的愛好是坐在圖書館裡面翻書,翻過去以後就發現一大堆的書實際上是互相抄來抄去,沒有創建。真正好的書,可以讀的大概就那麼幾頁。


所以我怎麼翻書呢?


第一,先看看它的序言,你知道這個書讀者對象是誰,如果你進這個領域什麼基本知識都沒有,那麼你讀一本最最普及的好的“大學教科書”當入門書也可以。但如果你開始想問題了,你讀這種入門書就沒有用處了。


那你看,研究生讀的書就會給你總結各個學派之間的爭論,你要從學派之間的爭論裡來發現問題。所以我讀書的第三條辦法,叫“會百家才”


如果你讀柏拉圖的《理想國》,他推薦蘇格拉底的辦法是“對話”。對話就是我講的——會百家才


你要和不同學派的高才去辯論,你才能知道學問成就在哪兒,問題在哪兒。而不會像很多中國人一樣,就是一旦跟了一個祖師爺,一輩子固守在祖師爺的框架裡面,挖地三尺、不會有創新。


我們中國有好多學生是西方科學家的打工仔,老師叫你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真正創新的人是自己發現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你就成了創新的祖師爺了。


那你怎麼會發現新問題呢?我的經驗就是(格言)的第二句,叫“遊千里路”。


為什麼講遊千里路呢,因為中國人很喜歡比賽刻苦。

過去說“行千里路”,你走了一千里一萬里,你有什麼收穫嗎?那大部分人的收穫是幹什麼呢?沿路都發現:哎呀,老師說的有道理,證明我書讀懂了!


本人讀書的方法恰恰相反,我在遊千里路的目的是幹什麼呢?

就是要發現“奇花異草”!

那什麼是奇花異草?就是——誒,發現這個草不起眼,在我的知識範圍裡找不到,這是什麼東西啊?如果你真的發現一個奇花異草是現有理論不能解決的,你已經到了前沿了,如果你能夠破解它的秘密,你就已經創立新學問了。


那麼今天我給你們推薦幾本書,是在我這個領域裡面,經濟複雜性科學的領域裡面奠基人的著作。

我的老師叫普里戈金,他是一個俄國裔的比利時科學家。

他有兩本書都翻譯成中文了。一本是哲學書,很好讀,但是裡面涉及了從古到今主要的哲學流派在方法論上的爭論,這本書的名字叫《從混沌到有序》。


陳平的讀書方法——“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

圖片源自網絡


它的副標題有意思——人和自然的新的對話。所以普里戈金一個很深刻的思想,他把自己的哲學書叫“人和自然的對話”,那就是說科學家要理解自然。


他當時來說是要理解生物演化的規律,我呢,走了進一步,生物如果懂了,那我也研究經濟演化的規律。我建議大家如果沒有數學知識,可以從這本書開始。


他還有一本書裡面有很簡單的數學,用很淺的語言寫很先進的數學,叫《從存在到演化》,存在就是新古典講的均衡了,就是靜態的世界,現在我們面臨的世界都是變的。


實際上普里戈金非常推崇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認為的中國演化思想比希臘的哲學要高明得多,它裡面有數學和哲學的結合,這兩本書你們可以看一下。


但是在普里戈金以前,我認為還有一個物理學家非常偉大,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他比愛因斯坦的貢獻還要大,是誰呢?就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諤。他寫了一本書非常有名,叫《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這本書是40年代出版的,中國有很多翻譯。


陳平的讀書方法——“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

圖片源自網絡


那麼這本書偉大在什麼地方呢?

就是說一個物理學家想生命是什麼?

他就做了幾個猜測,每一個猜測後來都變成一個新的科學。

最偉大的猜測是什麼呢?


他就說你這個生命對吧,比如我們家有娃娃,娃娃如果生下來和爸爸媽媽一模一樣,你這個生命就沒有變化,如果生下來完全不像,你說人生下來一個小孩連人都不像,你就沒有物種。

所以他明白了生物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和經濟學第一個基本問題是一樣的,就是你必須要有很大的穩定性,但是呢,也不能太穩定了,你必須要有變異的可能。


那麼這個在物理學裡怎麼實現呢?

他有一個非常天才的猜測,叫非週期性的晶體。

我們大家都知道,糖和鹽都有很完整的結構,但是這個結構是很簡單,靜態的。你把鹽重新在水裡面蒸發以後,鹽都是一樣的,它能不能變成生命?不可能。所以你又是要晶體,又有穩定的結構,但又不是週期性的,是個什麼東西?


後來他的學生就發現,這就是後面發現的DNA。

所以整個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就從薛定諤的一個天才的猜測“非週期性晶體”而來。


後來我們研究經濟學的混沌,混沌也是一種非週期性的晶體,但它是動態,不是靜態的。

所以這本書我覺得讀者們,如果是你想要明白複雜的科學是什麼,物理學家怎麼能夠跨越生物學,到我們後來又跨越經濟學,你最好讀一讀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


還有一個巨人,這個巨人現在還沒有得諾貝爾獎,但是我認為他是對複雜科學有奠基性的貢獻。

他叫羅伯特.梅,梅就是May。

他是英國的一個教授,他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影響到我發展“代謝增長論”,叫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複雜性》。

這裡面他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念:就如果你這個環境漲落很頻繁、很劇烈,那這個勞動分工就會瓦解,就是複雜的勞動分工會倒退回相對簡單的勞動分工。


這就是李約瑟問題的數學解。

比如說中國宋代、明代,經濟發展比西方歐洲還先進,但是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呢?

我的回答很簡單,中國歷史上的戰爭、農民起義太多了。所以原來毛澤東有一個猜測我認為是有問題的,他就認為農民戰爭是社會前進的動力(如果你對打擊地主)。說法有沒有道理呢?有道理,但是對發展科學分工來說,負面的作用就沒有認識到。


所以在鄧小平改革開放年代,中國在穩定上面下的功夫要比前40年大得多。雙軌制穩定以後,中國的勞動分工迅速發展,這是中國經濟超過東歐和俄國,也包括拉美的地方。


這次貿易戰後面深刻的教訓就是,分工還受環境漲落的限制。

如果中國、美國、歐洲還有俄國,主要的經濟體不能達成合作的話,會產生社會的劇烈動盪。

現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和一次大戰以後英國主導全球化一樣,再度陷於瓦解,陷入戰亂或者是持續的狀態。

所以社會發展不是一條道走到黑,地球不是平的。所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複雜性》這本書我推薦大家是可以看。


這三本書我認為將來會成為歷史上的名著。它們的貢獻也許可以和牛頓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相媲美。這隻有下一代人才能判斷。


<code>記者品讀·每天分享新觀點/<code>

筆者認為,陳平教授本人的《代謝增長論》同樣值得推薦。這本書主要回答了以下問題:

1、東西方文明差異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為什麼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源於西歐而非中國?

3、在15世紀東西方文明分岔的歷史轉折期,為什麼人多地少的中國要增加人口,而地多人少的西歐要對外擴展生存空間?

4、為什麼中國封建社會這麼長?或者說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為什麼這麼難?

5、究竟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還是上層建築可以影響經濟基礎?不同文明的文化制度差異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陳平教授和很多專家學者的觀點,本頭條號將陸續分享。

筆者認為:“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更加適合互聯網時代下的學習閱讀。

在5G已經到來的今天,不需要再死記硬背很多的“死知識”,文字、圖片、短視頻、在線音視頻等各種信息來源都是學習的渠道。

甚至陳平教授本人和其推薦的書籍,“翻閱大意”即可,否則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兼聽則明”。


後附筆者查閱的陳平教授推薦的書籍簡介,以為參考。

陳平推薦:

1、《從混沌到有序——人和自然的新的對話》

作者:普里戈金——比利時物理化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本書根據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討論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決定性和隨機性、簡單和複雜、進化和退化、有序和無序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總結了近三百年來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


2、《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

作者:埃爾溫·薛定諤——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發展了分子生物學。因發展了原子理論和狄拉克共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生命是什麼》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也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作品,它和薛定諤的《意識和物質》散文,研究了那些自古以來就使哲學家困惑迷離的問題。


3、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複雜性》

作者:羅伯特·梅——牛津大學生態學家、動物系教授;曾任英國首相科學顧問

以自然界為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主要是通過反饋來完成的。反饋又分為正反饋和負反饋。正負反饋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和轉化,保證了生態系統可以達到一定的穩態(比如羊群和狼群就是一組正負反饋)。


<code>記者品讀·每天分享新觀點/<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