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的读书方法——“翻万卷书”“游万里路”“会百家才”

<code>本期笔记来源:《眉山论剑》视频/<code>
陈平的读书方法——“翻万卷书”“游万里路”“会百家才”

陈平:中国经济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


陈平:我总结过我自学的经验,第一条就是“翻万卷书”。


我没叫你们“读”万卷书。

读万卷书培养出来的人可以说是旁征博引,但是没有创新能力,读死了。所以中国以前有些了不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图书馆。


我的爱好是坐在图书馆里面翻书,翻过去以后就发现一大堆的书实际上是互相抄来抄去,没有创建。真正好的书,可以读的大概就那么几页。


所以我怎么翻书呢?


第一,先看看它的序言,你知道这个书读者对象是谁,如果你进这个领域什么基本知识都没有,那么你读一本最最普及的好的“大学教科书”当入门书也可以。但如果你开始想问题了,你读这种入门书就没有用处了。


那你看,研究生读的书就会给你总结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你要从学派之间的争论里来发现问题。所以我读书的第三条办法,叫“会百家才”


如果你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他推荐苏格拉底的办法是“对话”。对话就是我讲的——会百家才


你要和不同学派的高才去辩论,你才能知道学问成就在哪儿,问题在哪儿。而不会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就是一旦跟了一个祖师爷,一辈子固守在祖师爷的框架里面,挖地三尺、不会有创新。


我们中国有好多学生是西方科学家的打工仔,老师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真正创新的人是自己发现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你就成了创新的祖师爷了。


那你怎么会发现新问题呢?我的经验就是(格言)的第二句,叫“游千里路”。


为什么讲游千里路呢,因为中国人很喜欢比赛刻苦。

过去说“行千里路”,你走了一千里一万里,你有什么收获吗?那大部分人的收获是干什么呢?沿路都发现:哎呀,老师说的有道理,证明我书读懂了!


本人读书的方法恰恰相反,我在游千里路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就是要发现“奇花异草”!

那什么是奇花异草?就是——诶,发现这个草不起眼,在我的知识范围里找不到,这是什么东西啊?如果你真的发现一个奇花异草是现有理论不能解决的,你已经到了前沿了,如果你能够破解它的秘密,你就已经创立新学问了。


那么今天我给你们推荐几本书,是在我这个领域里面,经济复杂性科学的领域里面奠基人的著作。

我的老师叫普里戈金,他是一个俄国裔的比利时科学家。

他有两本书都翻译成中文了。一本是哲学书,很好读,但是里面涉及了从古到今主要的哲学流派在方法论上的争论,这本书的名字叫《从混沌到有序》。


陈平的读书方法——“翻万卷书”“游万里路”“会百家才”

图片源自网络


它的副标题有意思——人和自然的新的对话。所以普里戈金一个很深刻的思想,他把自己的哲学书叫“人和自然的对话”,那就是说科学家要理解自然。


他当时来说是要理解生物演化的规律,我呢,走了进一步,生物如果懂了,那我也研究经济演化的规律。我建议大家如果没有数学知识,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他还有一本书里面有很简单的数学,用很浅的语言写很先进的数学,叫《从存在到演化》,存在就是新古典讲的均衡了,就是静态的世界,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都是变的。


实际上普里戈金非常推崇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认为的中国演化思想比希腊的哲学要高明得多,它里面有数学和哲学的结合,这两本书你们可以看一下。


但是在普里戈金以前,我认为还有一个物理学家非常伟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他比爱因斯坦的贡献还要大,是谁呢?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谔。他写了一本书非常有名,叫《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这本书是40年代出版的,中国有很多翻译。


陈平的读书方法——“翻万卷书”“游万里路”“会百家才”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这本书伟大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说一个物理学家想生命是什么?

他就做了几个猜测,每一个猜测后来都变成一个新的科学。

最伟大的猜测是什么呢?


他就说你这个生命对吧,比如我们家有娃娃,娃娃如果生下来和爸爸妈妈一模一样,你这个生命就没有变化,如果生下来完全不像,你说人生下来一个小孩连人都不像,你就没有物种。

所以他明白了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和经济学第一个基本问题是一样的,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大的稳定性,但是呢,也不能太稳定了,你必须要有变异的可能。


那么这个在物理学里怎么实现呢?

他有一个非常天才的猜测,叫非周期性的晶体。

我们大家都知道,糖和盐都有很完整的结构,但是这个结构是很简单,静态的。你把盐重新在水里面蒸发以后,盐都是一样的,它能不能变成生命?不可能。所以你又是要晶体,又有稳定的结构,但又不是周期性的,是个什么东西?


后来他的学生就发现,这就是后面发现的DNA。

所以整个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就从薛定谔的一个天才的猜测“非周期性晶体”而来。


后来我们研究经济学的混沌,混沌也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但它是动态,不是静态的。

所以这本书我觉得读者们,如果是你想要明白复杂的科学是什么,物理学家怎么能够跨越生物学,到我们后来又跨越经济学,你最好读一读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


还有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现在还没有得诺贝尔奖,但是我认为他是对复杂科学有奠基性的贡献。

他叫罗伯特.梅,梅就是May。

他是英国的一个教授,他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影响到我发展“代谢增长论”,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这里面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念:就如果你这个环境涨落很频繁、很剧烈,那这个劳动分工就会瓦解,就是复杂的劳动分工会倒退回相对简单的劳动分工。


这就是李约瑟问题的数学解。

比如说中国宋代、明代,经济发展比西方欧洲还先进,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科学呢?

我的回答很简单,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农民起义太多了。所以原来毛泽东有一个猜测我认为是有问题的,他就认为农民战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对打击地主)。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但是对发展科学分工来说,负面的作用就没有认识到。


所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在稳定上面下的功夫要比前40年大得多。双轨制稳定以后,中国的劳动分工迅速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超过东欧和俄国,也包括拉美的地方。


这次贸易战后面深刻的教训就是,分工还受环境涨落的限制。

如果中国、美国、欧洲还有俄国,主要的经济体不能达成合作的话,会产生社会的剧烈动荡。

现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和一次大战以后英国主导全球化一样,再度陷于瓦解,陷入战乱或者是持续的状态。

所以社会发展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地球不是平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这本书我推荐大家是可以看。


这三本书我认为将来会成为历史上的名著。它们的贡献也许可以和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媲美。这只有下一代人才能判断。


<code>记者品读·每天分享新观点/<code>

笔者认为,陈平教授本人的《代谢增长论》同样值得推荐。这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

1、东西方文明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源于西欧而非中国?

3、在15世纪东西方文明分岔的历史转折期,为什么人多地少的中国要增加人口,而地多人少的西欧要对外扩展生存空间?

4、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这么长?或者说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为什么这么难?

5、究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上层建筑可以影响经济基础?不同文明的文化制度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陈平教授和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本头条号将陆续分享。

笔者认为:“翻万卷书,游万里路”更加适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阅读。

在5G已经到来的今天,不需要再死记硬背很多的“死知识”,文字、图片、短视频、在线音视频等各种信息来源都是学习的渠道。

甚至陈平教授本人和其推荐的书籍,“翻阅大意”即可,否则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兼听则明”。


后附笔者查阅的陈平教授推荐的书籍简介,以为参考。

陈平推荐:

1、《从混沌到有序——人和自然的新的对话》

作者:普里戈金——比利时物理化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本书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决定性和随机性、简单和复杂、进化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总结了近三百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


2、《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

作者: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发展了分子生物学。因发展了原子理论和狄拉克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也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它和薛定谔的《意识和物质》散文,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迷离的问题。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作者:罗伯特·梅——牛津大学生态学家、动物系教授;曾任英国首相科学顾问

以自然界为例,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来完成的。反馈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正负反馈的平衡和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以达到一定的稳态(比如羊群和狼群就是一组正负反馈)。


<code>记者品读·每天分享新观点/<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