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武狀元共計11名,我只認識4名,你會比我多嗎?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前兩個呢,日子久了總是會遇到的,第三個人生總是要經歷一回的,而金榜題名可不是一般人能到達的了的,更何況是高中狀元。

古代的科考,每三年一次,能高中狀元,那應該算是祖上保佑,三生三世修來的福分,或許也正是難能可貴,每一個狀元郎在金榜題名時算是登上人生巔峰了,想要再創造奇蹟就已經不太可能了。

因此,流傳至今的狀元,我們不認識也就在情在理,這算是自我安慰吧。

閩南地區,在古代,共產生狀元11名,其中如徐晦、王曾、謝孟、龔用卿、莊有恭並未計算入內。

閩南文武狀元共計11名,我只認識4名,你會比我多嗎?

泉州狀元街牌坊

第一位,陳逖,泉州晉江龍湖人,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年)文科狀元,憂於時政抱憾歸家隱居

陳逖初入後梁為官,梁漸為晉所吞食,後梁末帝朱友貞卻仍無所作為,卻仍信任奸臣趙巖操弄朝政,遺憾之下,陳逖只好稱病返回瀆頭世科隱居。宋廣順二年(952年)十一月十四日卒於家,賜諡號為“文端 ”。

第二位,黃仁穎,泉州晉江池店人,五代後唐天成二年(927年)文科狀元,好任性的狀元郎

黃仁穎和陳逖本一同參加後梁貞明四年的會試,陳逖進士及第並拔得頭籌,而黃仁穎卻僅明經學究及第,他覺得特丟臉,於是回鄉繼續備考,終於自10年後高中狀元,任性看來也是有效果的。死後諡號“文傑”。

第三位,楊友,泉州晉江楊厝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 年)武科狀元,至死不渝的“楊鐵槍”

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克了汴京,楊友以宋宮侍衛的身份,陪同潘良貴、郭孝友等北宋大臣奉使於金國,與太上皇的徽宗趙佶和當朝的天子趙桓一起被俘,成了金人的階下囚,但卻盡忠到底至死不投誠。靖康二年(1127)四月,絕食而死諡“武襄”。

第四位,梁克家,泉州鯉城人,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文科狀元,閩南狀元最高官

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儀國公,為閩南各狀元官位和爵位最高者。同年,修成《三山志》。淳熙十三年(1186年),進封鄭國公。淳熙十四年(1187年),梁克家病卒,追贈少師,諡號“文靖”。

閩南文武狀元共計11名,我只認識4名,你會比我多嗎?

泉州狀元街

第五位,林宗臣,泉州晉江安海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武科進士,忠厚耿直抱負難展

林宗臣為人忠厚正直,朝廷論對時,他言辭激烈,敢於直指泉州、漳州、汀州的三州經界存的弊政,甚至矛頭對準朝中奸臣,得到理學家朱熹的稱讚。

第六位,曾從龍,泉州鯉城人,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文科狀元,從容的外交官

曾兩次奉詔出使金國,不辱使命而返,後以樞密使身份督視江淮、荊襄軍馬。端平三年(1236年)正月十五日逝世,享年62歲,贈少師,封清源郡公,崇祀泉州府學鄉賢祠。

第七位,林震,漳州長泰武安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文科進士,悲壯的漳州唯一狀元

林震年幼喪父,事繼母至孝,家庭生活貧困,但貧不移志,堅持刻苦讀書,據林震自述:“夜則讀書於室,晝則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攜卷腰底,讀之聲朗朗出樹間。”經多年苦讀,他學問淵博,文章超群。

林震狀元及第後,即授翰林院修撰兼國史編修。他居官八載,擔任文學侍臣。曾主持編修《明實錄》。林震出身清寒,淡泊明志,不願浮沉宦海,乃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稱疾告歸”。

閩南文武狀元共計11名,我只認識4名,你會比我多嗎?

長泰狀元家廟

第八位,莊安世,泉州鯉城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武科狀元,一門忠孝

崇禎皇帝即位,莊安世被召入京,任武英殿侍講筵官、兵部主侍衛、錦衣衛侍領。待崇禎自縊死,莊安世業在煙火紛飛、刀光劍影的夾戰中,為國盡忠,陣亡於京郊沙場。南明唐王朱聿鍵悉聞莊安世去逝,特賜“一門忠孝”匾以旌其忠貞報國之志。

第九位,莊際昌,泉州晉江青陽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文科狀元,會試、殿試皆第一

莊際昌是整個明代惟一連中會元、狀元的福建人,但因制策“醪”字偶誤為“膠”字,數目字誤寫,卷面稍有刮補,被人指摘,遂不受職而請假歸裡。崇禎二年病逝,靈柩運回晉江,葬於青陽山左麓,贈詹事府詹事。

第十位,黃培松,泉州南安洪梅人,清光緒六年(1880年)武科狀元,陸軍上將

清光緒、宣統年間以瓊州鎮總兵,記名提督駐廣東,曾率兵多次鎮壓同盟會發動的武裝起義。民國12年,培鬆解甲,隱居廈門,倡建廈門江廈祠。民國14年夏病卒於福州。民國15年,北洋政府追贈黃培松為陸軍上將。

第十一位,吳魯,泉州晉江池店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文科狀元,最後的泉州狀元

吳魯以振興文教為己任,廣籌經費,建立學堂;主張因材施教,按部就班,重用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吳魯能書善畫,其字體沉雄峻拔,堪稱大家。閩南一代多有字跡畫作流傳。

很慚愧,閩南地區十一位實打實的狀元中,或許除了狀元之名外,成就並不算大,阿杰作為閩南文化愛好者,竟然只認識其中的四人。

梁克家寫過福州的地方誌《三山志》,算是地方誌的翹楚,應當記得;林震作為漳州唯一的狀元郎,其傳說那是經久不衰,故而也多少有所耳聞;黃培松作為清末的廈漳泉軍事一把手,江夏堂的名號還是很響亮的;而吳魯這風流人物,在閩南各地留下多少書法畫作,那還真是不好統計;

閩南文武狀元共計11名,我只認識4名,你會比我多嗎?

除了以上四位,阿杰算是未有耳聞了,不知各位頭條的讀者,你們認識其中的哪位狀元呢?

閩南十一位狀元,你認識哪些呢? (多選)

人 陳逖,後梁貞明四年

人 黃仁穎,後唐天成二年

人 楊友,北宋政和二年

人 梁克家,南宋紹興三十年

人 林宗臣,南宋乾道八年

人 曾從龍,南宋慶元五年

人 林震,明宣德五年

人 莊安世,明萬曆三十五年

人 莊際昌,明萬曆四十七年

人 黃培松,清光緒六年

人 吳魯,清光緒十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