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為照片題詩,俗稱題照詩,她與題畫詩同源,是一種詩畫結合的藝術形式。不過,題照詩的歷史並不悠久,因為照像技術誕生於1839年,1846年才傳入中國,照像技術在民間普及,也就是幾十年的事兒。

在我們乞今所見到的題照詩中,毛澤東的《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一詩,堪稱經典,無論是藝術表現手法還是思想境界,都可以說是遠遠超過前人,後人更是無有能及者。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為照片題詩,是詩畫藝術的拓展和延伸。在我國,為畫題詩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晉人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算得上是為畫題詩的開山之作。

最早的一張人物照片是清代的愛新覺羅.耆英,照片拍攝於1844年,當時耆英任兩廣總督,在中法進行《中法黃埔條約》談判的間隙,法國使團的官員于勒.埃及爾為耆英拍攝的。

我國在照片上題詩的第一人,是清代的醇郡王奕環,照片拍攝於1863年,畫面是醇郡王奕環和兩個各持刀槍侍衛的合影。奕環為照片題詩一首,沒有題目,應為七律,詩後寫有“醇郡王自題”幾個字。詩是這樣寫的: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波面殘陽耀碎金,炎光消盡覺涼侵。莫言倥傯三軍事,也得逍遙一律唫。

碧草馬嘶欣脫轡,青溪人生乍開襟。雲容糺縵隨風布,念切油然早作霖。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七兒,光緒帝的父親。這首詩寫於1863年,當時,奕譞是軍機處的實際操控者。詩中描寫的是晚操後,奕譞面對晚照中的河水,抒發自己人生志得意滿的心情。

魯迅先生寫於1903年的一首小詩,在1931年以《自題小像》為題,附在自己照片的背後,贈送給他的好友許壽裳。詩的內容是: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盤暗舊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在日本留學,面對祖國破碎的山河,魯迅抒發出一種無人能理解的苦悶之情,決心以生命來報效祖國,喚起危難中的民族的覺醒。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毛澤東的《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一詩,寫於1961年9月9日,詩的內容是: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題照詩與通常意義上的詩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都是形象思維的產物,籍物言志。特殊性在於,這種形象的獲取排除了主觀上的選擇,必須按照片提供的畫面進行。正因為如此,作者的思維容易受到限制,弄不好,很容易把詩寫成解說詞。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蘇軾為惠榮和尚《春江嘵景》這幅畫的題詩,就很有代表性,是典型的看圖寫詩。“竹外挑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詩中所選物象,都是畫中有的。末句“正是河豚欲上時”,雖然有脫離開畫面的想象,但最終還是由畫面中的水而產生的聯想。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卻把照片中所能見到的景物應用到了極致。仔細看看這張照片,頂部是松,佔據很大空間的雲,再就是陡立的山峰,還能感覺到的便是暮色了。至於仙人洞,我們在畫面上根本就看不到,這裡因為拍攝者是站在仙人洞前,眼望西北方向的錦繡峰所攝取到的景觀,因此,照片才命名為《廬山仙人洞》。事實上,畫面是仙人洞的景物延伸。畫面上雖無仙人洞,但卻由詩題文字提供。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毛澤東賦予畫面以豐富的情感,既尊重畫面,又不拘泥於畫面,展現出更加高遠的意境:

暮色中,松樹顯得更加蒼勁。雖然亂雲翻滾,但松樹還是那樣的從容鎮定。天然形成的仙人洞,無限美好的風光,就在險峰之上。

這是詩的直釋,但是,卻蘊含著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理解這首詩,我們必須先要弄清詩的寫作背景。1961年,國際上掀起了一股反華浪潮。由於自然災害,國民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此時的毛澤東,思想上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壓力雖然大,但是,毛澤東並不畏懼,他以革命家的膽略和氣魄,從容面對這一切。他之所以為這張照片題詩,就是因照片所提供的畫面與他本人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有著高度的相似性,暮色蒼茫,可以理解為形勢嚴峻,大有黑雲壓城之勢。勁松,則是毛澤東人格化的象徵,儘管亂雲飛渡,但是,松樹依然還是蒼勁挺拔,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體現了毛澤東蔑視困難,無比堅定的自信。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這是全詩的精彩之句,其精彩就在於,通過前面對畫面的具體描寫,作者的思想己跳出畫面,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無限美好的風光,竟然在險峰上面。這是詩人的獨到發現、歸納和總結,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毛澤東的這首題照詩,表現手法獨特,意境開闊,古今無人能相媲美

毛澤東用簡潔的詩的語言告訴世人,困難並不可怕,儘管形勢對我們很不利,但是了辯證地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因為壓力可以變成動力,這是毛澤東的一貫思想。他有一句名言,非常勵志,“封鎖吧,封鎖個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首詩,就典型地體現出毛澤東的這一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