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导读: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农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外国人无关。

农历往往与西方人制定的公历相区别。但其实中国的农历自诞生之日起就和西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一:历代皇帝都设立专门机构观测宇宙,制定历法测算天象

  • 天人合一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讲究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将皇帝统治的合法性与上天相连接,规定是上天授予皇权,敬天必须敬皇权,必须敬仰皇权,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测算天文现象对于维护君权统治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历代皇帝对此非常重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气象机构。专门用来观测宇宙,制定历法,测算天象,维护君权统治。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关于历法计算日月食不准的记录越来越多,等到崇祯皇帝继位之后,他实在忍无可忍,把那些管理历法气象的官员们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认为他们不务正业,频频出错。看着这些曾经朝日相处的兄弟们,被崇祯皇帝狠狠批评,这时候担任吏部尚书的徐光启。终于站出来为他们伸冤,并且成功的说服了崇祯皇帝。

徐光启的大意就是,这些研究历法的人本本分分,他们都是遵照基本法办事的,并没有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出了问题的不是他们,而是这些历法本身年代久远,已经不具有参考性。想要修改唯一一个办法就是重修历法,翻倒重来。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徐光启的。苦口婆心彻底打动了崇祯皇帝。崇祯皇帝看着这些官员说我错怪你们了,我不应该拿你们撒气。但是徐光启这个官员也比较狡猾。他既指出了问题也没有指责那些管理历法的官员,因为这些掌管历法的官员,他们从心底里知道历法本身有错误。明知历法有错误,但是他们却迟迟没有提出修改。

但是提出修改有多么难。毕竟历法是经过前任皇帝肯定的,如果修改,那可能是大逆不道,甚至会被杀头的,所以这些掌管国家大事的官员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提出修改立法。崇祯皇帝。让这些官员们修改历法,但是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也明知道有错误,但是他们没有那个本领。崇祯皇帝之后另请高明,另开炉灶。崇祯皇帝听从了徐光启的建议,重用了这些来华的传教士。因为徐光启给崇祯皇帝介绍说这些传教士有通天本领,他们能修改历法,于是徐光启就和这些来自西洋的传教士一起修改我国的历法。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 这些传教士有来自德意志的,有来自意大利的,也有来自葡萄牙的。

在得到崇祯皇帝的指令后,徐光启就和这些传教士人物一起修改立法。其中有德意志的汤若望,有意大利的龙华明,有葡萄牙的罗雅谷等修传教士。等一起为大明朝建立一部新的历法。所以我们历法的重新制定与传教士有关,也与崇祯皇帝和徐光启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于是在皇帝的授权之下,这些传教士大展身手。他们以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第谷宇宙体系理论为基础,同时也借用了开普勒和伽利略等人的先进研究成果,也使用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几何学知识来计算天体位置。在当时中国并没有先进的天文仪器,但是欧洲有,所以他们利用欧洲的先进的天文仪器来进行观察。最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徐光启为主笔,西洋传教士协助。最后一部全新的西洋历法《崇祯历书》问世。这是一部先进的立法。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这也是我们现行的历法。这部历书中有很多欧洲先进的科学和理论,包括当时刚刚在欧洲诞生的日心说,所以其参考价值无与伦比,感兴趣的可以拿来读一读。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 《崇祯历书》

它是一部在大明崇祯年间为历法改革而专门编著的一部丛书,因为是在崇祯年间编著的所以他也崇祯为命名的。

这部历书又称为《时宪历》在清朝初年进行了修改,一直沿用到至今。这部历书的编著整整用了五年的时间,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可谓是相当不容易,但是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文学宝藏。因为徐光启在1633年病逝,但是这本书在1634年著成,所以在徐光启死后,他所有的编撰工作都由李天经来主持。

  • 中国的守旧派拒绝接受这本历书。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因为当时的中国传统士大夫官僚阶级,他们只兴奋天人合一理论。但是这本《崇祯历书》完全颠覆了天人合一理论,他讲究科学,所以这本《崇祯历书》一经问世就遭到了深陷传统文化的中国守旧派官员的极力反对。虽然经过实践的证明,这本《崇祯历书》完全适用于研究气候天象。但是这些守旧派就是顽固不发,还依旧不依不饶。大力打压这本《崇祯历书》。使崇祯皇帝也非常苦恼,极大的影响了他的决策。刚开始崇祯皇帝还没有真正的推崇这本《崇祯历书》,但是经过时间的证明,这么《崇祯历书》确实非常好用,而且科学,于是崇祯皇帝下定决心要大力推广这本秘书,但是这时候的明朝却是千疮百孔,行将就木,奄奄一息。

清朝建立后,《崇祯历书》得到了大力推广

朝建立之后,顺治皇帝迫切希望制定一本超越前朝的隶书。于是在这个时候曾经参加制定《崇祯历书》的汤若望借花献佛把《崇祯历书》进行简单修改。改成《时宪历》,于是呈现给顺治皇帝,得到了顺治皇帝的激励赞赏。但是顺治皇帝却被蒙在鼓里,因为他不知道这本《时宪历》也就是《崇祯历书》的升级版。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遗忘了崇祯皇帝,因为此时的江山属于满清贵族。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 《时宪历》的准确性得到了彻底检验

再顺治二年的时候。这部崇祯历法得到了准确的检验。因为当时汉族,回回和西洋,三方面的天文学家都预测到。今年的八月初一将会出现日食。然后这时候清朝统治者借机让他们分别预测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并专门派遣官员登上天文台进行检测。最后经过实践检验,只有这本《时宪历》最准确,我们汉族的计算方法有很大的误差。所以借助这个机会也让清朝统治者肯定了西洋历法的先进性。于是从这个时候《时宪历》被当做正统推上至高地位。制定这本《时宪历》的汤若望也被清廷重任,担任政府官员。

  • 汉族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时宪历》的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因为《时宪历》并不符合汉族人的习惯。而且在我国汉族人居多,所以我们汉族自己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定了更符合我们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授时历》。郭守敬的这部《授时历》参考了很多阿拉伯天文学家的资料。并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阿拉伯仪器进行观察。

所以最后清代版本的《授时历》被一直沿用到民国初年。如今我们的农历虽然已经不是当年汤若望所制作的《时宪历》,但是仍然采用了当时欧洲的天文理论与计算方式。所以我们的农历与西方传教士有很大的关系。

当代“农历”原来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有关


(以上所有观点都是我的原创,喜欢我文章的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