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朝公主本不應該愁嫁,但事實上皇帝也發愁她們的婚事。

《唐語林▪補遺》:

唐太宗曾想將一位公主嫁給開國元勳尉遲敬德,被對方婉言謝絕。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一一分析。

01唐朝的社會風氣和唐皇室傳統

首先,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婦女們的地位本來就高,公主們的生活更是自由灑脫,甚至是豪放。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代女子


《朝野僉載》記載:

唐太宗有一名武將叫任瓌(gui),驍勇善戰,但很怕老婆,唐太宗賞賜給了任瓌兩個漂亮的宮女,可是他就是不敢接受,問清原因,太宗決定出面解決,以為她的老婆會給皇帝面子,命人把任瓌的老婆叫來,命人拿出一壺酒命令她說:“這是一壺毒酒,如果你以後決心改悔,不再嫉妒的話就寬恕你,否則你必須把毒酒喝下去。”沒想到太宗話還沒說完,她就把酒一飲而盡,實際上酒裡沒毒,唐太宗後怕的說:"這個女人太可怕了。"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這事兒很戲劇化,有電視劇的既視感,但它至少說明,唐代的婦女性格是很強悍的。

《舊唐書》記載:

唐代中期,房孺復的妻子崔氏是出了名的妒婦“醋罈子”,只要她發現哪個侍女化妝,便嫉妒地瘋了一樣,給該侍女額頭上烙上記號,甚至把人殺了,埋在雪地裡。

有這樣的夫人,房先生的日子可想而知,這樣的事在社會上的影響是極其負面,同時這也是社會現實,婦女地位可以想象。

其次,唐朝皇室有濃厚的胡人血統,深受少數民族影響,傳統的儒家禮法觀念淡薄,女性的地位很高。整個唐代不到300年間,有211位公主(根據《新唐書》的記載計算,不包括宗室女改封的公主),她們貴為皇室成員,金枝玉葉,一般會養成嬌慣、蠻橫的性格,干預政事的還很多,一小部分人結了婚的公主離婚,再婚甚至是三婚的例子也不勝枚舉。

這看出皇室的婚姻觀念也很開放。

著名的例子是唐高宗和武則天,按道理說,他們的關係是母子,雖沒有血緣關係,但畢竟武則天曾是唐太宗的妃子,高宗與武則天的婚姻是胡人傳統“父死娶繼母”的延續。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朝貴族女性常見髮型——高髻

根據《新唐書》中的記錄,唐代前半期的公主大概有100多位,其中再婚的公主有30多位。尤其是堪稱“唐朝第一美女”的安樂公主,“帝復位,光豔動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門”長相光彩照人,權力慾望極強,很多有權力的大臣都是她推薦的,她先嫁武崇訓,再嫁武延秀。

唐朝的公主名聲並不好,她們似乎成了燙手的山芋,娶了公主意味著榮華富貴、加官進爵但最大的缺點就是:隨時可能捲入宮廷鬥爭身陷囹圄,甚至是自己和整個家族都要跟著倒黴。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朝公主

02 唐朝公主愁嫁的原因

原因一:公主的性格

公主貴為皇帝的女兒,從小生活養尊處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們身邊有太多可以使喚的人,久在深宮中,不能看到百姓生活之苦,其中一部分人的性格是強硬、刁蠻的,大概都是野蠻女友類型的。這樣的性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安樂公主


比如:安樂公主,上文提到她長得非常漂亮,楚楚動人,但她的性格很蠻橫,具體事例是:“嘗作詔,箝其前, 請帝署可,帝笑從之。”經常自己寫個詔書,就給寵愛她的中宗皇帝,希望能允許照辦,皇帝也就笑笑同意了。這事兒如果發生在普通人家也很正常,但出現在皇家就不同了,這是會影響政治穩定的。

安樂公主為了賺錢而買官。史書記載:與太平等七公主皆開府, 而主府官屬尤濫,皆出屠販,納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號“斜封官”。安樂公主與太平公主等七個公主開了自己的辦公部門,官員很多,這些人多數是花錢買來的官,任命時的詔書上是斜封的,是非正式任命官員,所以叫“斜封官”。

皇宮裡有皇家湖泊叫“昆明池”,安樂公主甚至向中宗皇帝要這個湖泊給自己,“嘗請昆明池為私沼”。

公主的家奴也仗勢欺人,搶奪百姓的子女,氣焰囂張,事情鬧到中宗出面才解決。

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也是典型的嬌慣,14歲左右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因為是否向公婆行禮的事,兩人大吵,郭曖氣得說了些不該說的話,最後皇帝也只能做和事佬,“醉打金枝”的故事就是講他們的。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中興名將郭子儀


原因二:公主的生活作風

唐朝的大多數公主是性格溫和善良的,但也有不少人在婚後依然為所欲為、毫無顧忌,甚至是生活作風有很大問題。

比如:高陽公主,她是唐太宗的愛女,嫁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本應是幸福美滿的生活,公主但恃寵驕縱,婚後與辯機和尚私通,公主為了讓安慰丈夫,還送給他兩個美女。此後,不斷挑撥丈夫與其兄長房遺直的關係,房家被她鬧得雞犬不寧,最後自己也死於房家的內鬥。

肅宗的女兒生活也不檢點,“郜國公主,始封延光。下嫁裴徽,又嫁蕭升。升卒,主與彭州司馬李萬亂,而蜀州別駕蕭鼎、澧陽令韋惲、太子詹事李皆私侍主家。久之,奸聞。德宗怒,幽主它第,杖殺萬,斥鼎、惲、弁嶺表。”皇帝嚴厲懲罰這樣的公主,也於事無補。

唐順宗的女兒也是驕縱,“襄陽公主,始封晉康縣主。下嫁張孝忠子克禮。主縱恣,常微行市裡。有薛樞、薛渾、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渾尤愛,至謁渾母如姑。有司欲致詰,多與金,使不得發。克禮以聞,穆宗幽主禁中。”公主經常微服出行,與人廝混,被有關部門發現了,給錢了事,最終驚動皇帝穆宗,把她關起來。

原因三:幸運的話大富大貴,不幸的話有生命危險。

唐代駙馬授從五品階,借紫金魚袋,品秩並不高,但對於鬱郁不得志的士人來說,是個升官的捷徑。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唐代魚符

唐宣宗時,從士族子弟中為公主選婿,鄭顥看中了於琮。當時的於琮“落魄不事事,以門資為吏,久不調。”鄭顥對他說,“子有美才,不飾細行,為眾毀所抑,能為之乎?

”在利益的誘惑下,於琮答應了這門婚事。之後,他就順利地中舉擢第,授左拾遺,歷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於鹹通八年(公元867年)官至宰相,只用了十餘年的時間。

身為駙馬與政治關係密切,如果公主是積極參政或權力慾望很強的,那自己很可能被捲進政治漩渦中,後果不可想象。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皇宮北門玄武門


公元705年,洛陽皇宮玄武門,發生了有名的神龍政變,宰相和太平公主以及太子李旦聯手經玄武門殺入皇宮,武則天因此退位,太子李旦即位,太平公主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地位崇高,她的丈夫也會跟著盡享榮華富貴,但隨著政局的變化,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終,鬥爭失敗,被賜死家中,全家被牽連。

這在唐朝中期以前經常發生。

安樂公主也是死於非命。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

“則天時永泰公主(時為郡主)與夫武延基“話及張易之兄弟出入宮中,恐有不利,後忿爭不協,洩之。則天聞而大怒,鹹令自殺。”武則天時期,永泰公主只是跟丈夫談論了關於張易之兄弟的話,擔心朝政因此混亂,消息傳出去後,武則天就讓他們夫妻自殺了,這種環境中,人人自危。

中唐以後,如公主先死,駙馬要為其服哀三年,這在男權社會是極其不平常的,讓人對公主敬而遠之的有一個原因。

03唐朝公主大多數是溫婉、懂事的

娶了公主意味著一生難過嗎?也不絕對。大多數的公主受到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溫婉懂事。

唐朝公主為什麼愁嫁?不是誰都想當駙馬,一篇文章瞭解其中的原因


“襄城公主,下嫁蕭銳。性孝睦,動循矩法,帝敕諸公主視為師式。”

太宗的女兒襄城公主就是典範,性格好、守規矩,皇帝下敕書表彰,希望諸公主向她學習。

“主治家有禮法,嘗從琮貶韶州,侍者才數人,卻州縣饋遺。凡內外冠、婚、喪、祭,主皆身答勞,疏戚鹹得其心,為世聞婦。”唐宣宗之女廣德公主,治家有道,跟著丈夫於琮貶到韶州,只帶幾個侍者,沿途州縣供給美食也拒絕,家裡內外各種事物都處理的很好,親戚們都稱讚,名聲很好。

“悰為澧州刺史,主與偕,從者不二十婢,乘驢,不肉食,州縣供具,拒不受”唐憲宗之女岐陽公主,與丈夫也一同去赴任,跟著的女婢很少,騎驢,不吃肉,不接受州縣供給的食物,不僅如此,“姑寢疾,主不解衣,藥糜不嘗不進。”自己的小姑子生病,公主能精心照顧,可見其為人。


通過對唐朝公主的婚姻的瞭解,不僅能看到她們個人生活的跌宕起伏,還能看到大唐的國勢變化。

總的來說,國家蒸蒸日上時,公主們的性格更加開朗、強悍,像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人,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衰落了,在這樣的國家環境里長大的公主也更加溫婉、懂事,稍有強悍的“野蠻女友型”的公主出現。

我們以為的公主和駙馬的生活絕不是現實中的那般,現實裡的血雨腥風比電視劇裡的可能還要多,不只是她們個人的悲劇,這是專制時代的悲劇。



參考書目:

歐陽修著《新唐書》

劉昫著《舊唐書》

氣賀澤保規著《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隋唐時代》

[唐]張鷟著《朝野僉載》

[宋]王讜著《唐語林》

冉萬里著《略論唐代公主的婚姻生活》[A]西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

陳 寒、屈 敏著《略析唐代公主的婚姻家庭關係》[A]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