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年首次“特殊降息”“定向降準”背後什麼邏輯?(法拍房)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劉曉博說財經

前天(4月3日)傍晚,央行突然宣佈針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並下調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

央行12年首次“特殊降息”“定向降準”背後什麼邏輯?(法拍房)

可以說,這是一次特殊的“降準+降息”。

先看定向降準。

1、此次降準主要針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

2、時間是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3、效果: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

4、目標: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

所謂“存款準備金”,是金融機構為了保證客戶取款和資金清算,在央行繳存的“押金”。存款準備金率,則是“存款準備金”佔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比例。

比如央行要求存款準備金率為10%的時候,就意味著銀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繳存10元在央行作為準備金。

當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時候,意味著銀行可以放貸的資金增加了,資金效率提高了,因此對於實體經濟、股市樓市和銀行本身都是利好。

目前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為三檔,大型銀行最高,中型銀行次之,小銀行最低。小銀行吸收存款比較難,而客戶多是中小企業,所以央行最近兩年一直優先降低它們的存款準備金率。

這釋放出來的4000億元資金,按照目前6.5倍的貨幣乘數,理論上最多可以衍生出2.6萬億的廣義貨幣M2。

此外,由於銀行吸收存款成本較高,而央行給予的“存款準備金的利息”偏低。所以這輪定向降準,還可以每年節省中小銀行60億元的成本。

央行為何選擇此時降準?

問:請問進一步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答:此次定向降準可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平均每家中小銀行可獲得長期資金約1億元,有效增加中小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還可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6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此次定向降準分4月15日和5月15日兩次實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釋放過多導致流動性淤積,確保降準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業。此次降準後,超過4000家的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等)的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6%,從我國曆史上以及發展中國家情況看,6%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比較低的水平。

問:請問此次定向降準對象為什麼選擇了中小銀行?

答:本次定向降準面向中小銀行,包括兩類機構,一類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另一類是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

獲得定向降準資金的中小銀行有近4000家,在銀行體系中家數佔比為99%,數量眾多、分佈廣泛,立足當地、紮根基層,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力量。進一步降低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將增加中小銀行的資金實力,有助於引導其以更優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產業的信貸投放,增強對實體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支持力度。

問:央行為什麼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

答:超額準備金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繳足法定準備金之後,自願存放在央行的錢,由銀行自主支配,可隨時用於清算、提取現金等需要。

人民銀行對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額準備金利率,2008年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此次央行將超額準備金利率由0.72%下調至0.35%,可推動銀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

根據央行答記者問,這一輪定向降準涉及的中小銀行多達4000家,平均每家銀行增加1億元的可放貸資金。

這一輪定向降準之後,小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將降低到6%,這在中國金融史上是非常低的,在全球發展中國家裡也是偏低的。這說明,央行為了拯救經濟放鬆了存款準備金這個重要的監管尺度。

再看央行的第二個大招: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超額準備金是存款類金融機構在繳足法定準備金之後,自願存放在央行的錢,主要便於跟央行結算。而且在央行存放資金,是絕對安全的,背後是國家信用,比借給其他銀行或者放貸安全。

央行還會針對這筆錢支付利息,其利息的高低,可以觀察央行貨幣政策的走向。比如在歐洲、日本等國家,所謂負利率往往是指“超額準備金利率”。這個利率走低,或者變成負利率,意味著央行向外“趕走資金”,讓錢流入到經濟裡。

中國央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自2008年從0.99%下調至0.72%後,一直未做調整。

所以,這是央行12年首次調整這個重要的政策利率。年息從0.72%降低到0.35%,力度非常大,達到了37個基點。

因此,“超額準備金利率”傳遞的信號,比定向降準強烈,意義更大。

截至去年12月,中國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為2.4%(9月末為1.8%,上升較快),估計總的餘額在3.6萬億到4萬億之間。如果按照4萬億計算,每年央行可以節省148億元左右的利息支出。而這部分錢裡的三分之一,應該會結束“躺在央行賬上”的狀態,流入實體經濟。

發佈會上,央行還表示:一是不讓市場缺乏流動性,二是不讓人民幣“變毛”。

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有什麼區別?

作為普通老百姓看到這條新聞時會有些許疑惑:降準是什麼意思?和降息又有什麼區別?

所謂降準,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存款準備金?

簡單來說,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要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給銀行來保管,作為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佔銀行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要求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是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盲目放貸,導致銀行沒有充足資金兌現儲戶的存款。

舉個例子,降準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為20%,那麼銀行每收進100元存款,就要上交20元給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剩下的80元才能去放貸。如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後,那麼銀行可以放貸的金額就可以變為80.5元了。

央行降準是為了釋放銀行業的流動性,讓市場上的錢多一些,根據2014年底銀行數據進行粗略測算,央行降準後,銀行釋放的基礎貨幣約在6000億元左右。

那麼降準和降息有什麼區別呢?

降息是降低銀行的貸款利率,沒有增加市場資金量,但可以改變資金的投向。其主要是為了鼓勵企業的投資行為,但不一定代表貨幣流通量就會因此增加。

降息主要有兩個作用:

1、通過降低央行存款回報,讓錢進入銀行之外的市場,提高交易活躍度;

2、可以降低貸款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所以簡單的來講,降準是投放流通貨幣,降息是鼓勵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