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年首次“特殊降息”“定向降准”背后什么逻辑?(法拍房)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刘晓博说财经

前天(4月3日)傍晚,央行突然宣布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央行12年首次“特殊降息”“定向降准”背后什么逻辑?(法拍房)

可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降准+降息”。

先看定向降准。

1、此次降准主要针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

2、时间是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3、效果: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4、目标: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

所谓“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了保证客户取款和资金清算,在央行缴存的“押金”。存款准备金率,则是“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

比如央行要求存款准备金率为10%的时候,就意味着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就缴存10元在央行作为准备金。

当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时候,意味着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增加了,资金效率提高了,因此对于实体经济、股市楼市和银行本身都是利好。

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分为三档,大型银行最高,中型银行次之,小银行最低。小银行吸收存款比较难,而客户多是中小企业,所以央行最近两年一直优先降低它们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释放出来的4000亿元资金,按照目前6.5倍的货币乘数,理论上最多可以衍生出2.6万亿的广义货币M2。

此外,由于银行吸收存款成本较高,而央行给予的“存款准备金的利息”偏低。所以这轮定向降准,还可以每年节省中小银行60亿元的成本。

央行为何选择此时降准?

问:请问进一步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答:此次定向降准可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6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定向降准分4月15日和5月15日两次实施到位,防止一次性释放过多导致流动性淤积,确保降准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较低利率投向中小微企业。此次降准后,超过4000家的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从我国历史上以及发展中国家情况看,6%的存款准备金率是比较低的水平。

问:请问此次定向降准对象为什么选择了中小银行?

答:本次定向降准面向中小银行,包括两类机构,一类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另一类是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

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立足当地、扎根基层,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问:央行为什么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答: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

人民银行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其利率就是超额准备金利率,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此次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利率由0.72%下调至0.35%,可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根据央行答记者问,这一轮定向降准涉及的中小银行多达4000家,平均每家银行增加1亿元的可放贷资金。

这一轮定向降准之后,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低到6%,这在中国金融史上是非常低的,在全球发展中国家里也是偏低的。这说明,央行为了拯救经济放松了存款准备金这个重要的监管尺度。

再看央行的第二个大招: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超额准备金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主要便于跟央行结算。而且在央行存放资金,是绝对安全的,背后是国家信用,比借给其他银行或者放贷安全。

央行还会针对这笔钱支付利息,其利息的高低,可以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比如在欧洲、日本等国家,所谓负利率往往是指“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个利率走低,或者变成负利率,意味着央行向外“赶走资金”,让钱流入到经济里。

中国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自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

所以,这是央行12年首次调整这个重要的政策利率。年息从0.72%降低到0.35%,力度非常大,达到了37个基点。

因此,“超额准备金利率”传递的信号,比定向降准强烈,意义更大。

截至去年12月,中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4%(9月末为1.8%,上升较快),估计总的余额在3.6万亿到4万亿之间。如果按照4万亿计算,每年央行可以节省148亿元左右的利息支出。而这部分钱里的三分之一,应该会结束“躺在央行账上”的状态,流入实体经济。

发布会上,央行还表示:一是不让市场缺乏流动性,二是不让人民币“变毛”。

降准是什么意思?和降息有什么区别?

作为普通老百姓看到这条新闻时会有些许疑惑:降准是什么意思?和降息又有什么区别?

所谓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银行来保管,作为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要求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

举个例子,降准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为20%,那么银行每收进100元存款,就要上交20元给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80元才能去放贷。如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后,那么银行可以放贷的金额就可以变为80.5元了。

央行降准是为了释放银行业的流动性,让市场上的钱多一些,根据2014年底银行数据进行粗略测算,央行降准后,银行释放的基础货币约在6000亿元左右。

那么降准和降息有什么区别呢?

降息是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其主要是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但不一定代表货币流通量就会因此增加。

降息主要有两个作用:

1、通过降低央行存款回报,让钱进入银行之外的市场,提高交易活跃度;

2、可以降低贷款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所以简单的来讲,降准是投放流通货币,降息是鼓励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