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实现。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变革能源使用实现。

在互联网时代,效率取决于人类掌握信息的程度和知识的进步。

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与知识极大丰富的背景下,万物联接更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万物互联是可以想象的。孙正义从2011年以后,无论在哪都随身带着平板电脑。他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红利表现出了无比的信心。孙正义预言:“今天我们每个人大概会使用两个移动设备,到了2020年,每个人将会有一千台设备被连接到物联网中。所有的人和事都会通过移动设备实现联接。”在孙正义的设想里,小到钥匙,大到楼房,都可以在植入微型芯片后变得智能。物联网中的物体可以与人类“交流”,可以和其他物体之间进行“对话”。它可以被视为是互联网的延伸,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应用等等元素。它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都是物联网可以覆盖的范围。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孙正义说的“万物互联”其实并不十分遥远,“物联网”也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

物联网经历了“独立”到“连接”的发展过程

从人类发明机器时起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世界上有许多先进的,好用的机器。小到电话,大到飞机,它们无论多么先进都只是“工具”而无“智能”可言。20世纪30年代,阿兰·图灵(Alan·Turin)发明了计算机模型,他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智能”属性的机器,即大名鼎鼎的“英格玛”。它不令能编程,还可以破译密码。从此以后,人类科技进入了智能时代。此后我们才看到了IBM生产的超大型的计算机。IBM的巨大机器拥有运算能力,但是它的运算能力还不如我们今天手上的智能手机。所以,它离我们今天真正的“智能”还有不远的距离。

渐渐地,计算机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能力也越来越强大,它也最终进入了家庭,成为消费品。这个时候的计算机的“智能”已经比前辈大型计算机要进步了不少,但是它们并没有形成连接,直到互联网飞速发展,所有的计算机可以被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后物联网的时代来临。

简单来说物物联网类似一个生态环境。各种传感器、设备被接进同一个网络,并且在其中传输、分享、接受数据,从而对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跟踪分析,并最终依据分析得出行动方案。

“物联网”看上去新奇,但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它就有了雏形。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早在1990年,美国施乐公司推出了一款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它可以被接入互联网。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人类最早对物联网的实践。其实在1995年,比尔·盖茨就在他的著名《未来之路》一书里提出了物联网,只不过那时人们并没有重视这位杰出人士提出的伟大概念。直到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后,人们才正式明确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

说起物联网,不得不提的是IBM的“智慧地球”。IBM在2008年提出,要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IT技术,通过“云”服务与物联网实现整合。这样人类就可以在物联网中,以“互联网+物联网”的形式,更加精细地管理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就连IT巨头也需要寻找出路。2015年10月13日,英特尔公司发布了2015年的第三季度财报。人们发现,这家靠硬件和软件起家的公司在2015年第三季度的PC芯片营收为85亿美元,和去看相比下降了7%。英特尔的数据显示了PC产业是何等的不景气。与这个消息相反的是,它的物联网业务营收达到了5.81亿美元,比去年上涨了10%,同时,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亿美元,比去年上涨了12%。

一降,两升的数据,至少表明英特尔未来也许真要让物联网和云计算成为自己的新买卖了。为此,英特尔甚至说自己不再是一家“PC”公司,虽然仍然与许多PC公司保持合作,英特尔已经开始大步进军汽车和可穿戴设备。为了向人们展现自己的决心,英特尔甚至赞助了2015年的纽约时装周,只是为了说明:“你看,服装与科技也是可以融合的。”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那些现实可见的“物联网”

巨头们都为自己寻找新的买卖,他们努力的方向也许还得过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但是不少中小型的企业已经在使用物联网的成果了。举个例子,苹果公司在2013年3月发布了一款名为“iBeacon”的移动设备新功能。拥有iBeacon功能的手机,可以向周围发送用户特有的ID,接收到该ID的应用软件会根据该ID采取一些行动。比如,某家超市设置了iBeacon通信模块。当客人走入一家商店之后,店铺就会自动为他的手机推送最新的价格、打折和促销活动等信息。再比如,干洗店为每件衣物附带上一个可水洗的电子标签(RFID),它可以追踪衣物,防止衣物丢失,并且在衣服洗好后向顾客的手机发送通知;仓库中,可以用电子标签追踪货架上的货物是否充足;一些咖啡店门前有压力感应器,可以追踪客流量、上座率、员工数,甚至是店内的音乐类型,以此来反映店里的整体氛围。

还有美国和日本的“农民”们已经开始努力使自家的农场物联网化。

物联网化的农场与其他领域相比意义特殊,因为食物和水是如此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努力地利用物联网解决相关问题,英特尔也正在食品和农业产业上进行相关项目。以垂直农场为例,如果实现了物联网化,农场内部就可以和外部实现联接。

在内部,土壤里有许多小型的传感器与株形成联接。它会通知农场的控制系统调整合适的光照,水分和营养成分。就好像植物会说话,会亲自“告诉”控制系统“我需要水”或者“我需要阳光”。等到收割季节到来,这些传感器又会通知农民进行及时收割,以保证农产品从采摘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这一过程,能处于最佳新鲜度。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物联网化的农场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与外面世界实现物联网化。比如,它可以联接到当地的超市或者餐馆的信息系统中,了解这些地方的农产品库存量。超市或是餐馆也可以通过网络告诉农场他们需要多少库存,这样农民就可以合理地安排种植计划,控制产量。在人们的设想中,垂直农场甚至可以与当地的电网联结,创建食物供应、电网和消费者之间的紧密反馈回路。

这样一个物联网化的垂直农场除了能够让人们精细地管理农业生产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环保”。有研究者在芝加哥实验了一家物联网垂直农场,在一年的时间里,农场收获26次,能源使用减少85%,只用平常十分之一的水,而且没有杀虫剂或除草剂,并且每个月可以降低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每天可以增加46磅氧气排放。

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关于农产品的物联网实验。他们发明了一种传感器,用于检测微量乙烯。它被安装到诸如苹果、桔子等水果上时,可以通过检测气体,分析数据提示水果商或是消费者这些水果是否新鲜。想想看,如果我们知道家里的香蕉明天就要腐烂过期了,也许我们会选择立刻吃掉它,而不是在第二天将它扔进垃圾桶。所以,这样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减少浪费。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美国超市大约有10%的水果和蔬菜会腐烂。

物联网可以让那些原本无法说话的事物“开口”与我们“交流”,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激励我们去实现那些特定的目标。想象一下,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们可以与万物“交谈”,我们的生活方式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也许,这样的时代如今依然难以想象,与无生命的“物体”进行交流也许超越我们的想象力,但是孙正义可以想象那样的时代。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科技红利将造福于人,孙正义为万物互联布局

孙正义对未来物联网的想象要显得更加温情而人性化。他希望物联网可以帮助享受更加幸福惬意的生活,帮助人们解决更多日常的麻烦。他认为,当“所有的人和事都通过移动设备联系起来”,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会在云端进行存储。这样的社会中,交通意外将不再出现。由于预防措施先进,人们也不会生病。如果要寻找某人,某地,你不需要问题,自然会有智能机器人来帮助你。许许多多的不幸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将得到预防、避免。

这是一个极致美好的世界,是科技可以带给我们的最好的福利。

我们需要做的也许是先改变一种思维方式,对世界万物采取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也许一张桌子不只是几块木料拼接而成的台子?也许球也不只是一个奇怪的圆型塑料制品?总之,我们需要挑战未来,也需要挑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