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汉国不断发展壮大,派兵攻打中原威胁着西晋的统治,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晋都洛阳被匈奴汉国攻破,皇帝司马炽被俘。

一国之主尚不能幸免,遑论其他人。诸多士族豪强纷纷南逃,避乱江左,史称衣冠南渡。而这一切也标志着刚刚统一20来年的天下,再次陷入混乱中,一乱就是数百年。

有人说,司马炎无能,选个白痴儿子,从而导致五胡之乱。那如果我们将曹操放到司马炎的位置,是否能避免西晋的悲剧呢?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其实,类似的问题只有一个关键——个人的能力究竟对历史究竟能起到的作用。但这个就是个难解的问题,毕竟我们找不出参照物。

我们无可否认的是,一个再高明的人,总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周武王、周公旦的分封制,保障新生周朝的稳定,也埋下灭亡的隐患。

汉武帝的察举制,打破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却又诞生新的问题,而这问题甚至延绵到东汉魏晋。历史似乎总是在对与错交替中前进。

汉武帝举国之力讨伐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北,解决自刘邦起的边患。但这只是不会有大的战争,仍不能避免小的冲突。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匈奴也不是铁板一块,最后分为南北二部。南部失利后,便投靠汉朝,希望有个落脚地。汉室认为,可以利用南部来对抗北部的骚扰,又不用派自己的人,何乐而不为。

匈奴自此便在北方扎了根。匈奴在东汉还是比较老实的,但凉州一带的羌氐可从没有安稳过。东汉掌权的外戚窦氏、邓氏都领兵平过羌乱。汉室甚至一度有放弃凉州的打算。

羌族也好,氐族也罢,乱的只是一部分,而当权者便收买拉拢另一部分,一如当年利用南部匈奴对付北部匈奴。

羌、氐、乌桓等的兵好用啊,于是一些边地的豪强们纷纷招募为兵,成为自己争霸天下的资本。辽东公孙瓒,他的白马义从中不少便是乌桓骑兵。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董卓本是凉州豪强,正因为他拉起一支战斗力惊人的西凉铁骑,成为汉末第一大诸侯。韩遂、马腾也是依赖凉州的羌氐部落,敢同曹操掰腕子。

三国的主战场是中原,作为“雇佣兵”存在的羌氐等,也逐步内迁,离中原也越来越近。曹操置匈奴五部,分布于并州。而随着蜀汉诸葛亮、姜维北伐,曹魏不断将羌氐迁往三辅附近。

魏帝曹奂诏书曾写道:咸浮海来享,鼓舞王德,前后至者八百七十余万口。这里的八百七十余万口指的便是羌、氐、匈奴等异族,当然,数量不可能有这么多罢了(五胡加起来差不多500万)。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西晋的江充早已认识到五胡隐患,他说:“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徙戎论》)。关中一半人口都是异族,这太危险了。

这么多人口,哪里能轻而易举地将人家撵出去,若真的干了,只会引起羌氐的强烈反弹。西晋也只能照着曹操处置匈奴五部的做法,将匈奴的“王子”扣在洛阳当人质。

这些内迁的异族,逐步演化成具有本族特色的地方豪强,只是地位低一些。西晋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早已经坐在炸药桶上,随时可能爆发。

若将司马炎换成曹操,或者司马衷是个英明神武的明君,会推迟五胡的爆发,不可能避免——因为矛盾没有消失。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除了双方矛盾外,还有彼此实力的变化。西晋人口差不多3000万左右,五胡总体差不多有500万。但不要忘了,西晋的汉人不是一个整体。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更何况“贼”早已渗入这个家族各个地方。西晋也不弱的,否则也不会灭蜀吞吴。早年也是打得羌氐鲜卑哭爹喊娘。只是它腐朽得更快罢了。

西晋的八王之乱,使得晋朝实力迅速消耗于内斗中,防护力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西晋的门阀政治,使得普通汉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或逃亡,或反抗。西晋的对手不仅有五胡,还有底层百姓。

假如司马炎换成曹操,能避免五胡之乱吗?也许可推迟,仍不能避免

五胡不同于辽金蒙,他们不是在塞外崛起,南下攻伐中原,而是崛起于中原内部。五胡一边吸收汉文化,一边聚拢一起,积攒实力,静静等着,等身边老虎打盹的时候。

这一乱就乱了数百年,各种矛盾不断爆发,又通过战争的方式不断融合,一次次改变。融合后,我们看到的是隋唐盛世,但我们常常无视融合过程中森森白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