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

大腳板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作為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孩子藩藩存在一個很大的壞習慣,這就是,粗心。

粗心表現為很多方面,比如計算題錯誤率高,做數圖形題錯誤率高,漢字寫出很多的錯字,單詞拼寫錯誤多等。粗心導致他做題目時,錯誤不斷,考試中失掉了大量分數,成績始終不理想。滿分成了奢望,想也別用想,只有眼睜睜地看著人家孩子拿滿分快樂大笑的份兒。

針對粗心問題,我沒有僅僅停留在批評層面,而是靜下心來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表面上看起來是粗心、我經過仔細分析發現,粗心的背後,原因多種多樣。

有的是知識理解不到位,比如說計算,一年級時,孩子經常滿十不進位。兩數相加超過十,應該進一位,這一個知識點孩子沒有理解到位,實際用起來當然就經常出錯了。對這樣的問題,我除了給他作補充講解之外,每天給孩子進行計算強化訓練,做一定數量的計算題。不要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我是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幫助孩子解決了計算出錯的問題。類似的知識理解不準,導致計算出錯的情況,在後來的學習中不斷出現。直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藩兒才做到計算準確,難得失誤。

粗心,還有可能是因為解題方法不對。低年級的數學,數圖形類的題目經常考。一年級時,考有多少朵花 有多少隻蝶:二年級時,考有多少個角;三年級時考有多少條線段,多少條射線。這類題目,對於家長來說,似乎很簡單。但有一段時間,只要做到這類題目始終不能全對,總是會錯一題兩題。我分析發現,他數數的時候,喜歡用一根手指指著圖形數,而且數得很快。數的時候,一個圖形被跳了過去,沒有數到,他都不知道。我就要求他,用筆指著數,不用手指指著數,因為筆尖細,指的時候,不易出現跳數的情況。同時要求他數的時候,放慢速度。如果圖形比較多,我還要求他,對圖形進行劃分,數完一部分再數另外一部分。全部數完一遍後,用鉛筆寫下數字,然後再數一,看是不是還是這個數字。如果兩遍數下來,結果一樣,再將答案正式寫上去。經過反反覆覆的練習,藩終於成功地解決了數圖形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輔導,是對孩子校內學習的補充、鞏固、強化。孩子學習的主要陣地還是

在課堂。我們要告訴孩子,課堂聽講千萬要認真。

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耐心,更需要細心。在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幫孩子一把,培養起孩子的好習慣,讓他們起好步,孩子到了學習的高年級階段,家長就省心許多啦。家長“苦”在孩子學業起步的階段,將來就會收穫許多的“甜”。小學階段的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級段的孩子學習能力最弱,最需愛家長的引領與幫助。如果等到孩子長大了,發現孩子學習不行,一身壞習慣,再來想辦法花力氣幫他糾正,那就是真正的苦了,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

您好,我是嗣為老師,探討作文之道,分享育兒故事,品味美好生活,歡迎您關注我,期待與您的交流。


嗣為


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便很難再改掉。

家長們總是對孩子失去耐性,試圖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改掉孩子所有的壞習慣。但其實有無效果,不用多說。

生活中需要警惕孩子哪些壞習慣?孩子的壞習慣透露了什麼問題?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改掉一些壞習慣?

1過於黏人

生活中,有些孩子過於黏人,不僅對父母有依賴感,對玩具、特定物品或味覺嗅覺也會產生依賴,沒有熟悉的玩具或味道,就會焦慮不安,要一直尋求讓自己感到安全。如出門一定要帶上毛茸茸的小熊,不管走哪裡,都要拉著父母的衣角。

孩子有黏人的習慣有可能是因為其觸覺功能異常導致。

觸覺功能異常的孩子除了過於黏人,他們一般還怕生人、不喜歡擁擠,缺乏自信。對新的學習加以排斥、不喜歡他人觸摸等。

父母不要因為孩子過於黏人,就進行責罵、懲罰或是把他推開。這麼做只會讓原本就脆弱的孩子感覺被忽視及害怕。在生活中,可通過一些觸覺訓練小遊戲改善孩子黏人的習慣。

2吃飯挑食嚴重

令不少父母頭疼的是,孩子經常挑食,如不喜歡吃胡蘿蔔、大蒜、綠葉蔬菜等。每次強制孩子吃不喜歡的食物,往往會導致孩子對食物更加抗拒,也讓父母倍感無助。

孩子有挑食的壞習慣,有可能是因為觸覺功能異常,導致挑食、偏食, 對沒有嘗試過的食物抗拒, 對喜歡吃的食物不知節制, 容易對某些食物過敏等。

要想改掉孩子挑食的壞習慣,父母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可以給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取個有趣的名字。

再者,平時經常吃精細的食物,會使孩子口腔缺乏足夠的運動,對很多食物產生觸覺防禦,所以讓孩子多做口腔訓練,也有助於改善孩子挑食的壞習慣。

3愛趴著做作業

孩子在做作業時老喜歡趴著,不管家長苦口婆心叮囑幾遍,幾分鐘後又趴下了。

其實有這類壞習慣的孩子,家長們如果再仔細觀察,會發現他除了喜歡趴著,也無法長時間的站立,必須靠著牆壁、桌子。坐姿非常不端正,東倒西歪,也經常用手臂支著頭。

出現這類問題,有可能是孩子存在前庭覺和本體覺方面的感統失調問題。

改掉孩子常趴著做作業的壞習慣,除了可以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外,還可以嘗試去做一些專業的感覺統合方面的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

4寫字歪歪扭扭

有些家長難免感到困惑,孩子寫字時坐姿和握筆姿勢都很標準,但只要一下筆,寫出來的字就會歪歪扭扭,不成樣子。

孩子寫字歪歪扭扭的壞習慣,也有可能是本體功能異常導致的。

本體覺是指大腦可充分掌握自己身體的能力,就像大腦中有一張身體地圖。

而本體功能異常則代表孩子對身體掌握能力較弱,父母可根據其年齡與能力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小遊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也可讓其練習用筷子,串珠子、繫鞋帶等,來有效改善孩子的本體功能異常問題。

5把父母說的話當成“耳邊風”

孩子經常被家長貼上“不專心”、“不聽話”的標籤。因為孩子在聽父母說話時,常常是該聽的話沒聽到,而周圍一些不相干的聲響他卻十分敏感。

即使父母想盡辦法讓他專心聽講,但是沒過多久他又忘得一乾二淨。

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孩子的聽覺注意力問題。

聽覺注意力出現問題的孩子,在聽覺注意廣度、聽覺分辨力、聽覺反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薄弱,所以在學習中,出現經常“走神兒”、“發愣”、對老師佈置的作業,常常聽漏聽錯等表現。

家長可以嘗試與孩子進行一些小訓練,比如:家長念一組詞語,請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時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習用品時就馬上舉起左手。也可念一組數字,讓孩子在聽完之後憑記憶寫下聽到的數字,以類似這些方式來鍛鍊他的聽覺注意力。

6不思整理

孩子在暑假的時候經常弄亂東西,且從不主動整理。

出現這種問題,有可能是孩子的前庭功能出現異常。

前庭功能異常的孩子除了不喜歡整理,他們還常常無法組織複雜動作,和環境間交流不和諧,常常碰撞身邊的東西,顧此失彼,亂放東西等。

父母可嘗試訓練孩子原地旋轉、走平衡木、蹦床跳躍等,有一定幾率可改善孩子前庭功能異常問題。

7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動作不協調、反應慢;聽講記不住、記憶力弱;不愛學習、學習效率低;粗心大意、丟筆少劃;寫作業慢、磨蹭拖拉;數學理解慢、不愛動腦筋及寫作;認字難、閱讀難;語言表達能力弱、口齒不清;膽小、缺乏自信。

對策

引導孩子自主規劃時間

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規劃時間的時候要有完成任務的時間,也要有玩的時間。

這一做法的好處是:引導孩子思考有多少事情需要做,什麼時候該學習,以及每完成一個任務需要花多長時間,這反過來有助於提高孩子在完成具體任務時的專注力。

儘量減少對孩子的嘮叨

相對於嘮叨和訓斥來講,鼓勵是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更好、更高效的辦法。

比如檢查完孩子的作業後,媽媽把孩子叫到一邊:“寶貝,你的作業媽媽剛才檢查過了,我覺得準確率不是很高,你要不要自己再檢查一遍?”孩子聽了媽媽的話,會自己再檢查了一遍,等到他檢查到自己粗心所犯的錯誤時,自己就會意識到。

這時,媽媽就可以引導他:“粗心大意可是不好,既然你知道哪些地方做錯了,也已經改過來了,這就說明如果你注意力集中的話,就能少犯很多錯誤,對嗎?”

附上注意力遊戲

1手指爬梯

孩子兩手放在胸前,先左手拇指與右手食指尖相連,然後左手食指右手拇指往上爬,兩指尖在上面相連,接著又是左手拇指與右手食指尖相連;這樣依次反覆往上爬,爬到頭頂再往下爬回。

孩子熟練後可增加難度,左手拇指與右手中指尖相連,左手拇指與右手小指尖相連等。

2對旗語

準備不同顏色旗子6面,每一面代表一個動作。如:紅旗拍手,綠旗向前一步,藍旗向上跳等。家長先介紹每種旗子代表的動作。然後任意舉起一種顏色的旗,讓孩子做出相應動作。

要求動作迅速,舉起兩秒後沒做出動作或做錯,都算失敗。如此反覆練習。

3倍數遊戲

如果人少就選擇小的數,人多就選擇大的事,比如:3個人玩,選2的倍數,孩子報1,媽媽報2,爸爸報3,那麼報2的那個人就敲一下桌子;不間斷繼續報數4、5、6、7、8、9、9;每逢到2的倍數,報數的那個人就敲桌子,如果中間有人錯了,就從頭開始重新來,可以慢慢增加難度。

4變魔術

兩隻空碗倒扣在地上,把一樣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碗下,讓孩子注意看媽媽移動交換的位置,最後猜猜哪隻碗下面有東西。可以根據孩子能力確定移動碗的次數。

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視覺注意力、同時調動孩子的記憶力、策略,並鍛鍊手眼協調的能力。

5小手不見了

“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手小手攥一攥,小手小手爬一爬,小手小手不見了。”可以按詞編動作,說第一句時拍手,說第二句時攥拳,說第三句時雙手從胸前開始做爬山動作,一直到雙手伸到最高處為止,說第四句時先拍兩下手,再放到身後。

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在韻律中加強注意力,同時還能鍛鍊大肌肉的運動和身體的協調能力。



多特兒童專注力


我是一位五歲孩子的媽媽,專注於研究孩子的養育問題,在正面管教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

家長們可能都深有體會,壞習慣一旦養成,改過來就有點難度。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長在幫助孩子改正壞習慣的過程中,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悉心引導,一步步來,孩子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家長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

我個人認為家長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做一次深入的溝通。家長要以聊天的方式和孩子親切交談,預期要溫和,而非責備和訓斥。畢竟不好習慣的養成也不能全怪孩子一個人,家長也是有責任的。家長要告知孩子,壞習慣將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並明確告訴孩子,對應的好習慣應該是什麼樣的,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明確告知什麼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探討如何改正。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並鼓勵孩子自己開動腦筋,提出改正方案,並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有時候孩子的想象力絕對會超乎家長的預期。這樣能最大化調動孩子改正不良習慣的內驅力,為後面的過程打下基礎。

再次,家長要及時鼓勵孩子。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即使只有一小步,家長也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而家長的肯定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強大動力。

最後,家長要一直陪伴孩子前進。讓孩子知道,在前進的道路上,雖然辛苦,但是他不是一個人,而是有爸爸媽媽一起陪著他,爸爸媽媽是他堅強的後盾。

以上是我的看法,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見解,歡迎留下您的意見哦!

我是“親子成長聯盟”,關注我吧,我們陪您一起成長!


親子聯盟成長


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方法上要適當:

(1)看是否涉及道德品質,應做到原則問題不放過,生活小節靠自律。

(2)一事一議,不要翻老賬。

(3)要有耐心,不可操之過急。

(4)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事壓人。

(5)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使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信心,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決心。


大話影池


一、客觀深入進行孩子的心理分析 (1)孩子犯錯誤後,常帶有消極心理定勢,對家長常存有疑懼戒備心理,如果家長只是一個勁地打罵懲罰,可能導致孩子不但不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加劇父子間的對立情緒。這時候,家長首先要壓住心頭的火,冷靜處理,對事情要做全面客觀的調查,聽取孩子的自訴,並允許他進行申辯。這樣不僅利於家長全面掌握客觀情況,同時也有利於孩子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三、集中解決一個問題當你確定要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目標之後,也許會覺得他的毛病可真多,恨不得全部解決完,但必須控制急躁情緒。集中精力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個問題,等這問題解決了,再轉移到其他問題,這樣的效果會好一些。四、全家一致,說到做到要想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取得成效,必須做到全家一致,說一不二,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要堅持到底。如果在糾正不良行為過程中,看見孩子哭鬧撒嬌就退縮,孩子就會很快掌握你的弱點。說話不算數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孩子也不會重視你的要求,他們只知道又哭又鬧地抵抗一陣子,父母就會讓步。所以父母一旦採取合理的措施就不能半途而廢,否則下一個問題就無法實現。例如:孩子愛“耍無賴”,當孩子“耍無賴”時父母不應該總是謙讓,也沒有必要跟孩子講大道理。家長可以不理他,好像不在乎,這樣一來,孩子知道再鬧也沒有“好結果”,最終只有乖乖聽話,所以一定要說到做到。五、注意孩子的細微進步孩子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過急,逐漸地實現改變孩子的行為。例如,孩子經常不寫作業,這時如果孩子每天能開始寫一點作業,父母就應該感到高興,而且告訴孩子這就是進步,並給予及時表揚。如果家長要求孩子一下子過高標準,孩子達不到將會失望,孩子情緒也受影響,與其這樣雙方都垂頭喪氣,不如肯定孩子每一點細微進步,同時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六、以表揚為主有些父母一聽到有人“告狀”或孩子行為不軌,就會大出手腳,恨鐵不成鋼。當孩子的不良行為有所進步,要及時表揚,用肯定態度愛護和關心,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簡單的表揚都要勝過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責或過分的物質獎勵。因為孩子是愛表現的,只需輕輕一誇,孩子就會高興,精神上都得到滿足。總之,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方法上要適當: (1)看是否涉及道德品質,應做到原則問題不放過,生活小節靠自律。 (2)一事一議,不要翻老賬。 (3)要有耐心,不可操之過急。 (4)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事壓人。 (5)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使他們重新樹立起自信心,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決心。


文森記事


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好像看到一個糾正者,還有一個被糾正的孩子,這是一種對立的關係,讓人感覺緊張和害怕,可能會退縮和反抗或者被動的反抗,比如拖拉。不知道你的孩子會不會也有這樣的表現?

讓我們換個說法:如何讓孩子習得好習慣?

這個關係是一個孩子以家長為榜樣的學習關係,雙方都是主動參與的,關係是和諧的,而且在融洽的關係裡面,孩子會以向家長學習為榮,以父母為傲。

這基本上就做到一大半了。

還有一句心理學家提出的原則“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意思是說我不以某種目的為誘惑讓你做什麼事,比如你做了我就說人好,沒做就說你不好,人身的批判和攻擊容易引發逆反。不含敵意的堅決是說,當你感覺孩子的行為超過了社會的規範或規則時,你要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可以的,但方式是不帶敵意的,不要打罵和指責,但要堅決,態度不猶豫,比如“你不可以這樣”簡單明瞭地讓孩子知道,這是被禁止的,這種表達不會帶來矛盾和傷害,同時又能讓孩子學習社會規範。對立的關係會帶來負作用,所以家長費力不討好,家長作為成年人,是孩子的榜樣,在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中,也教會了孩子如何與人建立關係,一家人其樂融融。


心的海


如何改正孩子不好的習慣?

“我試著使用積極的養育方式,但總有那麼一刻,我會陷入困境。不使用懲罰,我如何執行我定下的規則?一直提醒她應該做什麼,直到氣得臉發青?我做不到。如果不能使用武力,那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孩子聽話呢?” -Lisabeth

如果你一直依賴威脅來讓你的孩子配合,那麼你就陷入了這個困境。在不使用威脅的情況下,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簡單的回答是:有比威脅更好的策略,因為懲罰或者威脅孩子只是暫時有效。

當然,這可能會讓你的孩子暫時服從,但如果你沒有教孩子控制那些驅使他做出惡劣行為的情緒,那麼這種不良行為還會繼續。

最終,孩子會反抗,你必須使用更高一級的武力。你可以把孩子拽到書桌前做作業,但遲早你會有拽不動的那一天,並且,他也沒有學會自律。

更重要的是,你越經常使用懲罰,你的孩子就越不願意配合。那些不依賴於懲罰的家庭會讓孩子接受家庭期望和情緒調節的教育,這些孩子表現得更好,更願意配合。

當然,你不只是希望孩子服從,你想培養一個願意合作,願意做正確事情的孩子。

所以暴力並不能讓孩子們表現得更好。事實上,研究表明,懲罰會讓孩子表現得更差。

原因如下:我們知道,刷牙、不打妹妹、不偷吃餅乾,對你的孩子來說是最好的。但他不喜歡。事實上,他極力避免刷牙,打敗他的妹妹,儘可能多吃餅乾。他放棄他喜歡的事情的唯一原因是,他相信父母總是把他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

但當我們懲罰他時,他開始認為,我們不再站在他的一邊了。他覺得委屈。即使我們能讓他明白他為什麼受到懲罰,但他內心仍然感到委屈。(想想你小時候是不是也這樣?)

更重要的是,威脅和懲罰並不能幫助孩子控制驅使他表現不好的壞情緒。最後的結果是,他獨自承受著這些可怕的感受。他斷定自己是個壞人。他越來越不想討好我們了。

這就是為什麼懲罰會破壞孩子好好表現的慾望。正如Alfie Kohn在回顧了關於這個問題的研究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懲罰會侵蝕人際關係和道德成長。”

但是我們可以激勵孩子滿足我們的期望,遵守我們的限制。以下是一些方法。

1、用愛的指引教導適當的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幫助他學習行為規範。如果他知道,但不願意做,那就幫助他建立意願。拿刷牙來說,你的任務是讓刷牙這件事變得有趣,讓孩子喜歡上它。

對於打妹妹這件事,你可以幫助孩子發展一種意願,比如取悅你的意願,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意願,以及對妹妹的同情和愛。當然,他也需要一些機會和兄弟姐妹一起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通過言傳身教來教孩子調節情緒

孩子們通過觀察我們如何處理情緒來學習如何處理情緒。

這是不是意味著你不應該生氣?不。這意味著你要儘快冷靜下來——在你開口之前。以各種方式讓自己儘快平靜下來,給孩子做好榜樣。在你需要孩子配合的時候,如果你保持冷靜,你會更有效地獲得孩子的合作。

3、用同理心設定限制

想讓你的孩子接受你的限制嗎?清楚、友好地陳述這些限制,並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的孩子知道他不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他也需要你理解他為什麼難過,他也希望你知道他不是一個壞孩子。

如果有必要,友好地看著他的眼睛,讓他知道除非他答應你的要求,否則你哪兒也不去。

“伊森,你知道我們的規矩是每個人晚飯後都要清理自己的盤子。我知道你等不及要看你的動畫片了,但在你的盤子被清理乾淨之前不能看電視。我們開始吧。”(把孩子送回到餐桌前)

“我知道停止玩耍去睡覺對你來說很難。我敢保證,等你長大了,我就再也不催你去睡覺了好嗎?”

這意味著,在你需要合作的時候,如果你設定了一個明確的限制,同時又能理解孩子的觀點,你就最有可能得到孩子的配合。

4、通過幫助孩子表達情緒來幫助他管理情緒

即使我們總是很平靜,但孩子們仍然有很強烈的感情和情緒。當我們接受孩子的感受時,即使我們限制他們的行為,他們也能學會控制這些情緒。

“你生妹妹的氣。你可以告訴妹妹你需要什麼,而不應該攻擊她。”

有些父母可以接受孩子的悲傷,但是當孩子生氣時,他們就會被激怒。事實上,孩子的憤怒是為了掩蓋他的傷心、恐懼或無奈。除非他覺得足夠安全,否則他不會向你展示那些更深層次的感情,他只會繼續用“壞”或憤怒的行為把這些情緒表現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大的情緒爆發時,創造安全感是父母最好的反應。孩子感到越安全,他就越願意告訴你在憤怒之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5、讓你的孩子修補自己的過失

當孩子們傷害別人時,他們自己也會感到很糟糕。他們需要一個機會來填補自己的過失,這樣他們就能感覺自己依然是一個好孩子。

幫助你的孩子找到修復關係和彌補的方法。你的孩子能幫朋友拿毯子嗎?他能和哥哥一起重建這座塔嗎?他能給妹妹做一張卡片或幫妹妹做家務嗎?

但如果你把這些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你就又回到了懲罰。如果你在你的家庭中樹立了這種彌補的榜樣,並期望你的孩子去彌補,你的孩子就會學會這樣做。

請注意,所有的人都需要冷靜下來,然後真誠地道歉。首先,幫助你的孩子表達他的感受。然後,和他一起思考怎樣才能和對方相處得更好。

6、保護你們的關係

孩子們“表現”出來是因為他們愛我們、信任我們、想要跟隨我們,但我們必須贏得這種程度的信任。我們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獲得它,這樣我們就能理解和同情孩子,並在她最需要我們的時候幫助她。

孩子們每天都需要身體上的依偎和打鬧來感到親近,他們需要我們的同情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過的時刻。你的孩子不配合你?重新溝通。

然後你會發現自己再也無須使用懲罰了。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果快樂育兒】


笨點點


一、判斷是否習慣問題

我們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觀察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是所有事情都表現的注意力不集中,還是部分事情?

一般來說,孩子興趣所致,注意力集中時間就長;如果孩子不感興趣,注意力集中時間就短。

另有研究表明,孩子越小,有意注意時間越短;反之亦然。3歲孩子有意注意時間約5分鐘左右。隨著年齡增加,有意注意時間增加。

所以,看孩子是否養成良好習慣,首先看孩子的興趣,其次根據年齡特點判斷。

二、如何培養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

首先,讓孩子多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其次,在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時,不要隨意打斷。

第三,當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運用正強化,減少負強化。即看到孩子進步多鼓勵,少指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良好的習慣是今後學習,生活,工作的基礎,比知識學習更為重要。


悠然如雲66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必糾理由: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慾。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


高琴214


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如果真的是壞習慣,要明確的告訴他,讓他改正,改正了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不改正,批評甚至懲罰,當然首先要講道理,讓他懂得壞習慣的害處。必要的情況下,讓他承擔懷習慣的後果。比如早上起床磨蹭,就讓他承擔遲到的後果,有了這樣的後果,會改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