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念亲人,感念先烈!英雄儿女,日月同辉!深深致敬!


张森林为保卫家乡、为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与县委宣传部朱信等同志在耿庄南场一老乡家组织秘密抗日会议,会后朱信连夜转移李庄。由于汉奸报密,翌日晨,耿庄、义和庄、段庄3个炮楼的敌人将张森林和区委宣传委员黄岳等同志及保定两名爱国青年学生的住所包围。张森林机智果断地指挥保定两名爱国青年学生安全脱险,他与黄岳则留下阻击敌人。经过长时间枪战,子弹几乎用尽,黄岳身负重伤,经请示区委书记张森林后,自饮枪弹牺牲。当张森林突围至李庄时脚部受伤,他将枪支拆毁扔掉,带伤奔走,血染荒郊。被捕后,敌人逼他上汽车,他高喊:“誓死不坐敌人的汽车!”敌人把他押到耿庄炮楼,后连夜转押至段庄炮楼。日伪军对他软硬兼施,逼他投降。酷刑之下,限期让他写下降书,张森林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冉庄村民闻张森林被捕,心急如焚,干部、乡亲们千方百计搭救张森林,有人为张森林暗递信息,嘱他对敌假示投降,回村再干!张森林深深懂得对敌表示投降意味着什么!他说:“誓死不说半句投降话!宁死不当亡国奴!”张森林在段庄敌炮楼中队部,受尽了酷刑摧残,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洒尽了一腔热血。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去世。村民高志、高老白等人连夜把张森林尸体自段庄村外偷运回冉庄村,在清洗周身血迹时,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他用敌人让他写“降书”的纸写下的“就义辞”:“鳞伤遍体做徒囚,山河未复志未酬;敌酋逼书归降字,誓将碧血染春秋;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这诗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诗稿被国家文物专家组定为全国一级革命文物。冉庄人民把对森林的无限怀念和对敌人的刻骨深仇,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一个张森林倒下去,无数“森林”跟上来。冉庄人民不负张森林遗愿,继续着先烈未竟的事业。


1941年11月,八路军女战士陈若克被捕,酷刑下,她早产生下女儿,因受尽折磨,陈若克没有一滴奶水,日兵为了收买她,给陈若克送来了牛奶,她把牛奶泼在地上,最后敌人杀死了母女二人,陈若克尸首分离。陈临死前,咬破手指对女儿说: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喝上妈妈的一口奶呢,你就喝口妈妈的血吧。陈死时年仅仅22岁。当天夜里,沂蒙红嫂王换于找到母女尸体,卖祖产打了2口棺材,葬于自己的菜园子里。几年后,墓旁竟然长出两棵一大一小的苦楝树,两树相偎相依,大树为小树挡风遮雨。乡亲们都说,这肯定是那苦命的母女俩呀!清明时节,缅怀先烈!山东省作协副主席,作家铁流说: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是我前些年深入沂蒙山区采访当年的红嫂得来的,真实确凿。昨天的历史今天依然充满温度,依然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清明,思念亲人,感念先烈!英雄儿女,日月同辉!深深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