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你那個腦子是鐵做的嗎?一點都不開竅,豬都比你聰明!”

每天晚上回到家中,總能聽到鄰居家傳出這樣的怒罵聲。

我時常想,鄰居的孩子學習得差到什麼地步,能夠讓父母堅持每天晚上都教訓他。

現在真的還有“笨小孩”嗎?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考試沒有取得理想的成績,連簡單的題目都能答錯,即便父母多次教導,孩子始終不

長記性,腦子就是無法“轉彎”。

這時候,有的父母不耐煩,都會罵孩子“沒出息”、“笨蛋”、“回鄉下種地吧”。

原本希望這些話能夠激起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卻沒想到孩子先自暴自棄,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孩子也是如此,也有自己擅長的科目。

父母總是罵孩子“不開竅”,其實是沒有發現孩子在其它方面的潛能。

孩子不開竅並非是智力問題,只是在某些領域他們表現得不突出而已。

比如孩子雖然數學成績不好,但是他們的英語非常出色,而且唱英文歌也很好聽。

這不過孩子的這些“特長”,都被父母所忽視,他們更關注孩子的缺點。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父母不瞭解孩子的潛能的幾個原因:

  • 對潛能的錯誤認知

很多家長經常將潛能和愛好的概念混淆,當父母看到孩子喜歡畫畫的時候,就覺得孩子有畫畫的天賦,然後就會盲目帶孩子去上繪畫培訓班

其實那只是孩子的愛好而已,他們喜歡畫畫,但孩子可能並不具備畫畫的潛能。

等到孩子在繪畫方面沒有太大進步的時候,父母就會訓斥孩子沒潛力。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 忽視孩子的潛能

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潛能是忽視的,他們不知道孩子擅長什麼領域,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和目標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比如孩子有跳舞的天賦,父母卻覺得孩子就應該練習彈鋼琴,變給孩子報名鋼琴興趣班。

孩子對鋼琴不感興趣,上課也是一種煎熬,又怎麼能夠學會鋼琴呢?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想發現並培養孩子的潛能,家長要可以先了解下“瓦拉赫效應”。

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呢?

瓦拉赫效應的起源是一位叫瓦拉赫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在讀中學的時候,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的道路。

一個學期之後,教師這樣評價他說:“瓦拉赫雖然很用功,但在文學之路上的表現並不理想。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後來瓦拉赫就改學油畫,但是他既不擅長構圖,又不會調色,對各種畫作風格也難以區分,導致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

學校對他的評價是:“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蠢材,無藥可救!”

大家都覺得瓦拉赫是一個笨小孩,沒有什麼發展的潛能,但是化學老師發現了他,讓他學習化學,結果瓦拉赫的化學方面的潛能被挖掘,最終獲得諾貝爾獎。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其實這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因材施教”,孩子在父母期望的領域可能成績平平,但他們在其它的領域很有可能就會變得“如魚得水”。

就像一首歌裡唱的那樣:“我未來作家,你考我數理化”。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愛好和潛能培養孩子,讓孩子今後在自己的領域發創造輝煌。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家長應該如何在教育中發揮瓦拉赫效應呢?

  • 要耐培養孩子的潛能

很多孩子在剛開始培養潛能的時候,肯定都會表現得很平凡,不會有太多優秀的表現。

有些急於求成的家長,都會覺得孩子不開竅,腦子太笨,不是這塊料。

孩子的有些興趣都需要長久地堅持才能有效果,家長要有耐心,到了一定的時間,孩子自然不會讓你失望。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 經常鼓勵孩子

孩子的進步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是自信心,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沒有勇氣去完成。

家長在孩子的教育當中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在學的過程當中不斷收穫自信心去完成自我興趣的發展。

孩子受到了鼓勵,培養興趣時也更加有動力,充滿激情和希望。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 尊重孩子的選擇

很多孩子之所以興趣特長沒有被挖掘,大都是因為在小的時候被父母的強制性管教所扼殺。

所家長要想發揮瓦拉赫效應的最大作用,就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表現出的任何潛能和興趣,家長都應該尊重,然後適當地培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學習生活。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在包容孩子缺點的同時,也要讓給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在喜歡的行業做喜歡的事情,才能夠精益求精,實現自己的理想。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所以李玟謹教授給大家推薦以下的書籍,一共10冊裡包含了如何合理科學的去教育孩子。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孩子的開竅是必定要經歷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需要爸媽的耐心、情感和資源上的支持。放任不管或棍棒交加不會帶來期望的結果。

要相信,孩子必然會超過我們。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他們少走彎路和加速前行,讓“孩子,我為你驕傲”的那一天,比預計來的早一點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這10冊繪本分別從安全、情商、行為三個大方向重要介紹,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2-8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孩子“不開竅”?是因為父母沒找到“竅門”,瞭解“瓦拉赫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