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優秀作品最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國風。《秦風》是秦文化的結晶,對於研究秦文化有重要的意義。《秦風》中的作品創作時間跨度長,從秦襄公到康公年間,這使得《秦風》在《國風》中獨樹一幟,獨具風采。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要說起《秦風》中傳唱度最高的一首,恐怕就是《蒹葭》了。

講到這首詩的來歷,有人認為是為譏諷秦襄公而作。《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也就是說,這首詩在諷刺襄公當時沒能利用好周禮,沒能鞏固好自己的國家。但在今天看來,《蒹葭》應該是一首明顯的愛情詩。詩中朦朧的意境恰到好處,給我們帶來了一種朦朧美,這種朦朧的意境很好地表現了作者獨特的心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意境飄渺,琢磨不透

《蒹葭》這首詩是縹緲的,意境是朦朧的。詩中平鋪直敘的幾句詩句就營造出了一種朦朧的意境,表達了一種委婉的情感。

全詩一共三章,每章的開頭用蒹葭這種水草的變化來表示時間的變化。開頭的句子除了有起興的作用外,還給我們交代了地點是在江邊,時間是從還有霜的早上到太陽當空的上午。在秋天的早上,在有“伊人”的江邊,作者看著江邊的景色,想著心中的“伊人”,同時還注意到了時間的變化。早上的白露凝結成霜,在太陽昇起後慢慢蒸發,太陽昇到空中,氣溫開始升高,露水就消失不見了……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蒹葭》有一種獨特的具體的意境,又有一種朦朧的,讓人捉摸不到的感覺,“伊人”這一意象,開始時是“宛在水中央”;到霜花變成了水珠時,又“宛在水中坻”;再等到太陽當空,露水蒸發時,又“宛在水中沚”。而這位“伊人”的位置也變幻莫測,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去到那兒,沒有一個確切的位置。我們甚至不能確定她是否真的存在,好像有,又好像沒有,讓人難以琢磨,給我們帶來了一種飄渺之感。

另類經典,絕世獨立

秦人性格獨特,尚武好勇,重情重義,愛國且勇猛,體現到詩歌中也大多慷慨激昂。《蒹葭》這首傳世名作,和其他作品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像一個“另類”出現在《秦風》中。《秦風》特色突出,《蒹葭》在《秦風》更是“突出”。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蒹葭》是溫婉的,柔情的,有著細膩的情感,毫無勇猛剛勁。就方玉潤評價《蒹葭》時所說:“此詩在《秦風》中氣味絕不相類,以好戰樂鬥之邦,忽遇高超遠舉之作,可謂鶴立雞群,悠然自異者矣。”陳子展也說過:“但覺《秦風》善言車馬田狩,粗獷質直。忽有此神韻縹緲不可捉摸之作,好像帶有象徵的神秘的意味,不免使人驚異,耐人遐思。”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蒹葭》這首詩在朦朧中營造了一種神秘感,讓人捉摸不透。也正是因為這種神秘,才吸引了很多人去關注它,探索它,於是這首詩得以流傳千古。在《秦風》中為何會出現這首獨特的詩,是值得我們思考探討的。

時間地點,頗可考究

《蒹葭》這首詩的作者已不可靠,但成詩年代基本可以確定在襄公時期。時間確定後,我們來看看成詩的時間。《秦風》是在秦地產生的詩歌,秦人直爽且淳樸,出現《蒹葭》這樣的抒情作品確實有一點不符合常理。所以,不少研究者一直懷疑《蒹葭》這首詩的產生地,認為《蒹葭》應該是南國作品,不屬於豪邁的北國。他們的依據是《蒹葭》的意境在圍繞水而寫的,這樣的朦朧意境和委婉感情更符合南國的風格,與豪邁粗狂的北國不符。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這樣的說法有一點片面。首先,《蒹葭》確鑿無疑地收錄於《秦風》中,並無任何其他版本。再者,古代關中平原的自然條件還是可以的,秦地也有豐富的水資源。

古代沒有什麼遠程汲水技術,生活用水相當不便,人們肯定是依水而居。從地圖上看,古代秦地的大河就有渭河和濟河,外加諸多支流,水資源條件很不錯。那時候氣候比現在暖,大象都可以活動在四川,所以秦地完全有可能出現詩中描寫的景象。

《蒹葭》:意境飄渺的另類經典

雖然我們在讀詩的時候,只要好好感受其中的詩意就足夠了,但如果能稍微多瞭解一些詩歌的背景,多琢磨一點,也會更有趣。當然,能流傳下來的詩歌全都是經典,肯定越琢磨越覺得好。不信,你就品,你細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