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衝冠一怒真的是為了紅顏嗎?

吳三桂祖籍南直隸高郵,萬曆四十年(1612年)生於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 他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 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

天啟二年(1622年)如何在廣寧之戰中失利,遼東經略熊廷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吳三桂的生母不詳,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續絃。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李自成進軍北京的時候,朝廷亂成一團,當時就有人提議,放棄寧遠、前屯。因為當時朝廷可用的兵力就只有吳三桂手裡的這支關寧軍殘部。

兩個問題需要解釋,一是,關寧軍怎麼就成殘部了呢?關寧軍組建於孫承宗,發展於袁崇煥。但是袁崇煥剛剛成編制,就馬上投入巳已之變的戰鬥,之後一部(曹文詔、祖寬等)調入關內剿匪參戰。接著,次年又經歷了一次大淩河之戰,崇禎十三年又經歷了一次松錦大戰。到最後只剩下吳三桂一支軍隊,所以說是隻剩下殘部。

二是,還有別的軍隊,比如京營軍哪裡去了?還是別太指望京營軍了吧,萬曆的時候,就有大臣上疏,京軍報稱十萬二十萬,實際只有兩三萬人,這還算好的,到已己之變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什麼人了。就算是有的,也根本不能投入戰鬥。

聽到北京城破的消息以後,部隊就無法再前進了。王都沒有了,那勤王之師還勤個什麼鳥?吳三桂把部隊開到薊州城休整,這時候接到兩個消息。

一個消息是,李自成抓了吳襄,讓他寫招降書給吳三桂。而且,李自成給的待遇還不錯。一是“白金萬兩,黃金千兩,錦幣千端”。另一個是“不失通侯之位”,而且確實是先封了侯。

官也有,錢也有,就是那啥,錢好象太少了點。李自成派唐通守山海關(唐通只有兩萬人,目的是掐斷吳三桂的後路),都給了一百萬。這時候李自成軍隊剛佔了北京,抄了很多銀子。

吳三桂得到的另一個消息,是他家人和父親都被李自成抓住了,這個消息出處有兩個,一個是說一個逃奴,跟吳襄的一個小妾私通,因為事先逃跑,沒被李自成逮住。另一個是說從李自成的使者口中詢問出來的。

沒關係,這不就是逼著我投降嗎?我反正要打定主意要投降了,到了北京,自然就把我的家人放了,沒問題。

但是,吳三桂還問了另一個問題,“我那人(陳姬)怎麼樣?”


那人,也就是陳姬,姓陳的姬妾,就是陳沅,比較有名的名字,叫陳圓圓。

吳三桂是不是不在乎自己的家產,也不在乎他的父親,更不在乎他的一家老小几十口人,而只在乎自己的女人是不是被睡了?

當然不是。這關乎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他手下這三萬將士投降李自成以後的待遇問題。在崇禎朝的最後幾年,皇太極也經常寫信招降吳三桂,甚至讓投降的他舅舅祖大壽也寫信勸降。吳三桂昔年的同僚,戰友,甚至他的上司,很多都已經投降。而吳三桂堅決不降,就是因為他手裡握著一支軍隊。所謂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

女人,對於男人來說,絕對是一個財產的象徵。如果他的女人,李自成的手下還沒等他投降就可以想睡就想,那他投降了以後呢?李自成的那些人,還不是對他們想捏就捏,想搓就搓?根本不可能得到應有的尊重,更談何待遇可言?

最後,選擇和滿清合作,圍剿起義軍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吳三桂衝冠一怒並非為了紅顏,畢竟紅顏多的是,但如果被打回原形,失去統治階級的地位,那才是無法接受的。

吳三桂衝冠一怒真的是為了紅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