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是清明時節,村外的柳樹已經綠油油的了,樹影婆娑中,頗具風韻。

在我們這裡,到了清明節,各家各戶的門前都有插柳習俗,據說可以消災免難。兒時的我們,趁大人們折柳的時候,去拿些嫩嫩的細枝,先折成一寸多長的小段,再擰出白色的木質,便可以做成一個柳笛,那聲音,是童年記憶裡最美的記憶。有時候興奮的會在課堂上偷著吹,結果被老師提溜起來,到門口罰站去。

柳樹是我國的原生樹種,甲骨文已經出現“柳”字。古諺裡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歷代詩人以柳入題歌詠不絕。“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賀知章的《詠柳》。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柳本不算尤物,可是深得歷代文人騷客賞識。有個柳下惠,原來不姓柳,因為很愛柳才改姓柳,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歐陽修人稱“歐公柳”,蒲松齡自稱“柳泉居士”,左宗棠出征西北時,命令軍隊在河西走廊沿途種柳,長達數千裡,人稱“左公柳”……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柳樹在我家附近的坑塘邊多有種植,童年的夏天,知了在搖擺的樹枝上悠閒地唱歌,我和小夥伴摟住坑邊的柳樹,用腳在水裡盪來盪去,甚是有趣。大人出工下晌回來,進村前到坑邊洗滿是泥土的手,然後在坑邊柳樹下聊天。到了夏末,柳絮積在坑塘邊上,一團一團的。我們幾個小夥伴把它打撈上來,曬乾,然後趁貨郎挑子來村裡的時候,就說是老棉絮和他換糖吃,居然也有得逞的時候。後來那貨郎知道了底細,便不肯換了。

在夏天,柳樹的根部會長出紅色的嫩根,非常醒目,但是因為常常過於密集,被人和坑裡的孑孓混為一體,令人不爽。誰家媳婦生了孩子還沒滿月,就到水邊洗尿布,被附近幾個老孃們嚓嚓說禍害了風水,鬧得水邊長蟲子。後來才知道那本來就是柳樹新長出來的嫩根,那些孑孓長大了就變成了噁心人的蚊子,與生孩子的婦女無關。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離我家60華里的黃河邊上也有不少這樣的柳樹,那是人們為了阻擋前些年黃河氾濫的洪水在岸邊種下的。柳樹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常常是一根柳杖,任意往水邊一插,它就能生根發芽,幾年就長成大樹。現在人們熱衷吃它的嫩芽。捋上幾把用開水燙瞭然後放清水裡控出苦味兒,或涼拌、或伴肉做水餃餡子,吃起來都是美味。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在菏澤城區,也多見柳樹。趙王河上也有不少的柳樹,基本上都作為景觀樹留存了,加以榆葉梅、美人梅和碧桃等,真個是 “桃紅柳綠”分外引人注目。當年因為環城公園西北部的一棵老柳樹,還和工程指揮部樹爭了幾次,結果人家為了留那棵樹把河道往西改動不少,現在想想是給人添亂。柳樹很易成活,其實一棵柳樹用不了幾年就可以長成成很大的一棵。到現在,那棵老柳樹猶在河邊健康的活著。每次經過這裡,我都不自覺地看它幾眼,它卻總不理我,也不知道幾個意思……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隨著時代變化,柳樹的價值在生活中已經越來越小眾,它既再不需要為黃河安瀾,也不需要為百姓建設房子做椽子,漸漸地,柳樹除了在菏澤的景點上存有一些,其他地方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我家附近的幾個坑塘也被填平了,那些柳樹,早沒了蹤影。

一年又一年過著自己的日子,有心酸也有快樂。人生多了份生活的艱難,但日子還要往前走。兒時的小夥伴有不少也離開了這個繁華的世界,讓人感覺一年又一年的離愁,越來越多,凝聚在記憶深處,無人述說……


柳,寫給又一年的清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似乎有人在吟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唉,去陽關幹嘛呢,童年的小夥伴兒,還有那美好的青春時光裡朝夕相處的好友,他們已然爭先恐去了天堂。

罷了,是柳非柳,從古至今,它都是人們心中最無法割捨的情懷。其他的時候,它不過是一種樹。它和其它樹種一樣,春天葉子會綠,秋天葉子會黃,一年一又一年,經歷風雨、雷電,還有陽光,任性又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