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過去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房地產都被認為是一部“暴富劇”,買房更是一門“穩賺不賠”的買賣。

在很多國人的認知世界裡,房地產的“造富”能力是很多行業無法比擬的,不僅投資門檻低,還能“躺著”賺錢。拆遷一夜暴富屢屢上演,更讓無數本來窮困潦倒的家庭火速完成了逆襲,直接走上了人生巔峰。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尤其是15-17年,一二三四線城市猶如商量好的一般,你方唱罷我方登場,個別城市年漲幅更是高達40%左右,總體而言房價只用了三年時間就至少翻了一番。這讓很多瞅準時機早買房的人,都賺得盆滿缽盈。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樓市四小龍”南京、蘇州、合肥、廈門漲幅更是傲居全球,創造了無數個千萬級、億萬級“不動產”富翁。不可否認,這一年也成為很多剛需心理上揮之不去的一道陰霾,因為一旦錯過了就等於徹底“上不了車”。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過去20多年,房地產不斷奔湧向前,房價更是一路漲著過來的?在我看來,是地方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投資炒作樓市不正之風四起,信貸寬鬆,國家鼓勵民眾購房,中國經濟騰飛的帶動等合力的結果。尤其是個大城市走的“以出賣土地融資來發展城市”的道路,讓房地產徹底成為無冕之王,支柱中的支柱產業。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過去這些年房地產迎來井噴發展,雖然對經濟有不可替代的拉動作用,但不得不說,房地產過快發展也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全民熱衷買房賺錢,樓市投機炒作之風滋生蔓延,專注實幹的人越來越少,工匠創新等精神也正在被拋棄;資金大舉流向樓市,消費無法提振,實體制造業等真正體現實力的產業發展得不到輸血,停滯不前,更對整個金融環境產生風險;房價高企不下,有錢人坐擁多套房產,真正需要房產的剛需群體利益被擠壓,居住需求無法得到保障……

地產大佬潘石屹揭露稱,房地產已然不是剛需,因為中國住房總量市值450萬億,人均居住面積接近40平方,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但是再看房價收入比數據,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民眾簡直像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線城市早已不屬於普通人,二三線城市買一套房子至少也要掏空“6個錢包”,外加透支大半輩子工資性收入。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2016年9月30日,對房地產的調控整頓大幕拉起,至今三年有餘,調控取得的成效也是可圈可點,可以說現階段房地產市場已經徹底穩住了,房價過快上漲即便得到控制,很多城市房價甚至還出現了理性回調。雖然燕郊式的“腰斬下跌”沒有在全國各大城市大面積上演,但是對投資者的威嚇震懾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很多專家、學者、大佬也紛紛發表悲觀言:北師大金融學家鍾偉稱,房地產到了夢醒時分,投資炒房暴富的美夢也徹底終結了;馬雲更預言“8年後”房價如蔥,勸誡年輕人不應該過早揹負鉅額房貸;曹德旺更直言痛斥,房地產應該被“削減”,在他看來,有多餘房產的人應該儘早拋售,因為未來房子賣不掉、租不掉……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還不死心,整日做著投資炒房一夜暴富的美夢。在我看來,他們堅定不移看多樓市、看漲房價的原因有三:其一,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其“龍頭老大”地位不可撼動,當前階段短暫的調控壓制對房地產造不成“毀滅性”打擊;其二,中國城鎮化進程距離發達國家還有15%的差距,地產紅利期至少還有15年;其三,地方對土地財政的過度依賴矛盾短期不可化解,房地產是很多城市地方財政的半壁江山,這決定了房地產未來仍有巨大“上漲”空間。

事實真的如此嗎?過去投資買房的那套邏輯在今天依然適用嗎?房價未來真的會“一直漲”嗎?在我們看來,房地產已經出現轉機,雖然未來依然會繼續不停發展,但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已經謝幕,買房“穩賺不賠”神話更徹底破滅了: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一、國家一錘定音表態,黨媒接二連三發聲:房地產定位發生鉅變,房產投資價值一落千丈

本輪房住不炒調控始於2016年9月30日,但我們認為真正意味著房地產“暴富劇”謝幕,買房“穩賺不賠”神話徹底破滅的關鍵時刻是2019年7月30日——中央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意味著中央下定決心要讓中國經濟擺脫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改變了過去“一旦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首先就想到房地產”的“路徑依賴”。毫無疑問,這有利於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和房地產業長遠發展。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給億萬購房者一個心理安慰。其實不然!

拿今年這次“黑天鵝”事件來說,各行各業均遭受重大沖擊,更幾乎“擊停”了樓市,直接或者間接帶來經濟損失高達幾萬億。按照以往,國家肯定會拿起房地產這個“夜壺”,其實在2、3月份很多中介、房產專家、開發商高管都放言,“樓市調控全面鬆綁一定會到來”,樓市會在一瞬間被激活,房價還是會一如既往地上漲。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但這一次讓所有豪賭調控全面鬆綁者徹底失望了。面對滿天飛的“鬆綁調控”輿論,國家一錘定音樓市——從2月16日至19日僅4天時間內,財政部、統計局、央行等多部門密集發聲,重申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再次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需知,即便到了3月份,黨媒、重要部門依然在喊話調控,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強調“不走房地產拉動經濟老路”。

在我看來,官方釋放的信號再明確不過:房地產未來不會再被高高捧起,迴歸住房居住屬性是全民期盼更是大勢所趨。房地產誕生之初定位就是服務於億萬剛需,過去這些年投資金融屬性不斷膨脹,一方面是經濟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民眾槓桿有加的空間,當前這一切都必然要發生變化了,因為國民80%的財富都綁在房子上,居民槓桿率也高達60.4%,再不控制,可能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二、當前階段投資炒房其實已經無利可圖了。三年多的調控,使得部分城市房價跌到很多人懷疑人生,無數投資炒房客牢牢被套。

這樣說,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是“酸葡萄”心理,其實真不是。

其一,三四線城市過去三年漲得很兇,但是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不具備可持續性,且已經到頭了,而且很多人尷尬地發現,房子雖然漲價了,但是現在是有價無市,想套現離場都尋覓不到接盤俠蹤影,很多人被套在高點,騎虎難下;

其二,過去三年絕大多數城市房價年漲幅未超5%。按投資賬來算,其實大多數人是賠錢賺吆喝的。我們曾經核算過,投資房產想要賺取收益最低也要房價漲幅超過7.5%,因為要考慮時間成本,還要刨去稅費、中介費等亂七八糟的費用;

其三,被稱為“永漲”的一線城市房價也扛不住下跌了,而且跌幅還不小。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京滬部分區域過去三年房價回調了差不多15%-20%。當然,一線因為有人口增量,發達的產業、學區、醫療等資源支撐,房價未來還有上漲潛力。但是作為短期投資來看,當前階段很多人確實也是“賠錢”的。只不過,一線的投資者現在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對未來中長期的升值空間還可以期待,不像三四線城市“對未來是無限恐懼的”。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三、人口、經濟、金融基本面決定了房價漲幅空間狹窄,大佬們對房產“賺錢”也並不看好

我一直強調,過去這些年投資買房能“賺錢”並非某個人的投資眼光有多高超,而是我們都處在一部上行的電梯裡,經濟、人口、金融、房屋短缺、信貸寬鬆等等是這部電梯上行的動力,這也是房價不斷上漲的真實支撐。但是現在這些基本面都發生巨大改變了,不足以在支撐房地產再瘋狂一次了。尤其是這一輪瘋狂“補漲”的三四線城市,更是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靠外力(棚改)支撐漲上去的房價,其實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事實上,其實多位大佬已經暗示過未來靠投資買房“賺錢”不划算了:樓盤網報道,地產大佬王健林曾直言不諱指出,房地產的黃金投資時代已經結束了,一二線未來雖然還有上漲空間,但是投資短期想“暴賺”也不可能了。對於三四線城市,他更暗示未來會出“大問題”;

持有相同的觀點的還有李嘉誠,媒體公開報道過,李嘉誠早在兩年前就說過,剛需買房自住可以貸款隨意買,投資炒房不合適了。也有媒體報道他發表過,“未來5年房價可能會大洗牌”,但此觀點至今未被證實。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剛需今年到底該不該買房?曹德旺、馬雲等大佬們“這樣”說

眾所周知,曹德旺這些年沒少抨擊過房地產。過去三年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他不止一次揭露過,房地產的“接盤遊戲”很快會玩不下去了,理由是有錢人都有多套房產,購房需求也基本消耗殆盡,房價現在又處於絕對高位,真正需要房子的剛需買不起。在他看來,現在不是投資炒房的好時機,未來也不太可能會出現過去“買一套房躺賺超過幹工廠一年辛苦賺的利潤”的扭曲情況了。但是對於剛需買房,曹德旺還是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三徵兆顯示,樓市“暴富劇”謝幕!該不該買房,大佬們“這樣”說

對於該不該買房,想較曹德旺而言馬雲的觀點則誇張得多,他那句“8年後房價如蔥,年輕人沒必要過早揹負高額房貸”的言論早已是人盡皆知。今年距其“8年之期”還有5年,顯然對於今年剛需該不該買房,馬雲還是依然認為“沒必要那麼著急的”。

最後說一下個人看法,同樣作為剛需,我深刻體會過無房和有房的差別,和曹德旺一樣,我也是建議無論如何剛需都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至於馬雲的“房如蔥”論調,不能說是錯誤的,他更多想表達的是一種房價走勢,是一種抽象觀念,不能具體來看待,簡言之就是,認真你就輸了。

今年對於剛需買房、換房到底合不合適?以當前的形勢看,當下還算是比較合適的購房窗口期,一方面“黑天鵝”對樓市有衝擊,開發商、高槓杆投資客有部分在降價拋售,剛需有撿漏的機會;另一方面,信貸偏向於支持剛需、改善群體,首套房貸款利率也連降三個月了,買房成本確實有減少;再者,市場上的購房景氣還未完全恢復,剛需看房、選房的選擇更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