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寡恩"的商鞅,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实干家。

在秦孝公继位之前,其父亲秦献公为了不让秦国继续沉沦,也为了夺回被魏国攻占的河西之地,几乎年年与魏国展开大战,甚至为了赢得战争,不惜把秦国的都城迁到了与魏军对战的前线----栎阳,但也只是收回了部分国土。秦献公却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受重伤不治最后身亡。

当时的秦国,又穷又破,老百姓私斗成风,但不喜欢为国征战,秦国更是被关东六国非常的瞧不起,尤其是当时的魏国,一步一步蚕食秦国的土地,秦国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秦献公影视形象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不过秦孝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迫切的希望改变秦国当时的情况,于是他满怀殷切的期盼为秦国下了一道招贤令,为秦国招揽人才。当时的秦国非常不注重文化,也没有多少读书的人,被视为不开化之地。山东六国虽然人才济济,但是没人愿意去秦国发展,可见秦国当时多么不招人待见。但是商鞅看到秦国求贤令之后,觉得秦孝公是非常有抱负的君主,于是决定去看一看。


秦孝公影视形象


面对秦国的危机,商鞅考虑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秦国的问题,为秦国量身定制了新的法令,并亲自监督执行。史称商鞅变法。


​我们来看看当时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

第一、为了让国家快速的实现稳定,颁布法令,实行轻罪用重刑,在增加连坐制度。这样就可以让国家快速的实现稳定。


第二、为了调动老百姓积极参军,为国征战,就废除了旧有的爵位世袭制,采用军功受爵制,凡是立有军功,给士兵封以爵位。同时禁止私斗,私斗予以重罚。


商鞅影视形象


第三、鼓励老百姓发展生产,凡是生产粮食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最后甚至废除公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第四、编练新军,让秦国更有战斗力。


第五、排斥儒家经典,宣传法家思想。当时儒家思想没有办法让秦国走向富强,所以当时商鞅排斥儒家经典是没有问题的。


商鞅徙木立信


总结:

从商鞅的具体改革措施来看,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深刻的分析了当时秦国存在的问题的,并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出了应对之法,让秦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民富国强。商鞅之法,其实是一部战时之法,很快化解了当时秦国的危机。


当时秦国情况复杂,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采用雷霆手段。如果采用“小火慢炖”,只怕秦国也等不起。商鞅变法中,取得了大量的极端措施,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轻罪用重刑,还实行连坐。这种虽然我们看起来非常的不合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的有效的。


商鞅影视形象


太史公司马迁评价商鞅,是刻薄寡恩之人,天性残忍,会耍嘴皮子,并不是有多么高的资质。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太史公是站在盛世的角度去评判商鞅乱世的举措,他是没有办法深刻的理解商鞅的,我觉得这是他的局限性。


我认为商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实干家,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法令,不仅解决了当时秦国的燃眉之急,也让秦国走上了持续强大的道路。秦国能够最后一统天下,商鞅居功至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