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並序》裡,有過這麼一段論述,“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極盡全力地研究篆籀,可以事半功倍,收集並繼承各家精專,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用心學的,兩個月就可以看見成績;不太聰明的,一百天也可以知道書法的根本了。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窮研篆籀”真的這麼神嗎?你可別不信。筆法的來源要靠各家精專,書法的根本要靠窮研篆籀,當你知道了書法的根本,就會認同王右軍的這一看法了。
書法的根本是什麼呢?當然是篆籀筆法。
篆籀筆法歷來也是爭議很多,有說使轉是篆籀筆法,有說中鋒是篆籀筆法,到底哪個說得靠譜一些呢?真理不能靠猜測,必須要有依據。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我們先來看看使轉,使轉出現在孫過庭的《書譜》,被人們拿來運用的有這麼一句話,“真以點畫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使轉果然就是當今人們理解的那種轉彎嗎?當然不是!
同樣在《書譜》裡給出了答案,“使,謂縱橫牽掣之類也;轉,謂鉤鐶盤紆之類是也。”使其實不過是在筆畫方面控制用筆,筆勢的放縱和牽制都在於此。轉,這中間才包括現代人所說的“使轉”,鉤畫、轉折、呼應和裹束。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再看看《石鼓文》裡的轉折,人們所說的圓轉。篆籀字形上多數轉折確實是外圓內方,圓中有方,但是更趨近於方正。倒是筆畫裡透出來圓融渾厚,蒼勁大氣之勢。
篆籀的根本既然不是今人說的“使轉”,是不是人們常說的“中鋒用筆”
呢?這還要從《石鼓文》的風格特點來看。
《石鼓文》,體勢整肅,端莊凝重,筆力雄健,有帝王之氣。那麼,這種風格是怎麼來的呢?絕對不是僅從外形得來。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石鼓文》為刻石,表現手法自然同於中鋒用筆的錐畫沙的效果,自然有一種琢玉屈金之氣。反過來,是不是所有的刻石都有這種氣勢?當然不是,因為,《石鼓文》還兼具了中鋒用筆的沉著渾厚,表現在外形上就是勻稱。
古時的鑄銅文字,同樣是先製造外範,外範上刻有要鑄造的文字和圖案。當銅水流過刻字的空間,形成了印印泥效果的鑄造文字。這也是《石鼓文》具有金石氣的另一個方面,來源也是中鋒筆法。
所以,中鋒筆法才是地道的篆籀的根本,學習書法也當然要學這種方法。
王羲之所說的“兩月而見其功”的“功”,就是說的這種中鋒運筆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才能纂集各家精專。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中鋒用筆之所以被如此的重視,是因為毛筆的中鋒用法,是毛筆獨有的特點。由於毛筆的特性,中鋒行筆寫下的線條是其他任何工具都不能做到的。至於偏鋒的線條,刷子,油畫筆都可以仿製出來。甚至託筆,都可以用類似的三角形物體仿製出來。
毛筆獨有尖圓建齊成就了毛筆筆跡獨有的特色,比如可以提按,可以翻折等。這些就是在中鋒技巧上豐富的技巧,才令筆法千變萬化,使書法奇妙無窮。“筆法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循。”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王羲:學書從篆籀開始,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是真的


篆籀與其他篆體也有很多的不同,新篆“尚婉而通”,鐘鼎文與篆籀同屬於一個時期,這種書體端整典雅有餘,圓融肅穆不足。勁直峻拔有餘,渾厚粗獷不足。
《史籀》十五篇雖然已經見不到原物,但根據文獻記載,作為學習楷法,自然是有其不可替代原因。也因此,魏晉一派習書會以此為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