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受新冠疫情及其迅速蔓延的影响,许多国家或地区均要求本地企业限制或暂停经营活动,并实施了旅行限制和隔离措施。这些措施和政策给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或预计造成)不利影响。由于疫情仍在持续中,当下难以对疫情造成的商业和经济影响的范围及持续时间做出预测。因此企业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截至201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时,在处理疫情的财务影响方面可能会遇到挑战。


财研小分队 财能007/文

来源:财大咖(caidaka2019)

配图:pexels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三个时间点明确不同调整事项

在评估疫情爆发所产生的影响时,一个关键部分就是,确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究竟属于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


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报表。


非调整事项则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情况的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无关;此类事项不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但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事项的性质、内容,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时间是编制报表时一个关键因素。


以2019年12月31日为界,截至这一天,有少量不知名病毒的病例被通报,同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出该种病毒会以人传人的方式传播。


而2020年1月发生的事项,重大地改变了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情况的认知,被视为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评估当中最重要的事项。


这些事项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是一项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非调整事项。因此,于2019年12月31日所确认的结余一般不能调整于2019年12月31日后才出现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仍需予以披露。


在2020年1月之后,才发生了以下主要事项:首先,以人传人方式传播的病例大幅增加,同时该病毒被确认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次,为了防止传播,政府和机构们采取了大规模的防控措施。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无需根据年后疫情进展调整资产负债表日计量

1、公允价值

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疫情的扩散所导致的期后价格波动不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计量当中。


2、预期信用损失

在报告期末厘定预期信用损失,取决于当日合理及具支持性的估计和预测,而不论期后事项是否认定,或推翻该等估计和预测。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主体不得根据报告日后与非调整事项相关的新事项或信息采取“后见之明”。


3、减值评估

在厘定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主体仅应考虑资产负债表日所存在的情况。主体不应为了采纳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存在情况的信息而进行调整。


4、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需反映主体,于报告期末预期收回或清偿其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方式所产生的税务结果,不应根据报告日后属非调整事项的新事项或信息而调整。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例外情形:持续经营假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三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也就是说,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出持续经营的假设已不再适用,则不应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即使该等事项被归类为非调整性质。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善用财税优惠政策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财政部、税务总局以及其他部委充分发挥税收职能,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支持企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文件。

新冠疫情对2019年度财务报表的会计影响

图:抗疫期间税收优惠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