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重建,每个豪门球队的必修课。


并非中小型俱乐部不用重建,而是豪门球队因球迷数量众多,战绩期望高,且重建投资金额大,所以其重建的一举一动更容易吸引大家关注。


本人根据很多豪门球队的重建过程情况,在此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豪门球队会遭遇失败,甚至从此一蹶不振,而另一些豪门球队却能顺利重整雄风。


首先,先简单罗列一下欧洲五大联赛中正在或者将要进行重建的豪门球队。


1、英超

首当其冲的重建球队是曼联。曼联的重建自2013年弗格森爵士退休至今已7年,重建依然在继续,前途依然不好预估。


第二个明显在重建的球队是切尔西。切尔西英超时代标志性的重建为穆一期,穆二期,以及现在兰帕德的上任。


第三个是阿森纳,以亨利、维埃拉等为核心的时代结束之后,一直到现在都在重建。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2、西甲

首先是皇马,C罗走后就开始重建,一直到现在。

巴萨的重建是在内马尔离开的2017年,但由于在西甲联赛上依然有统治力,所以面临的重建问题和困难并不明显。但接下来要面对梅西33岁,苏亚雷斯33岁,布斯克茨32岁,皮克33岁这些现实了。


3、意甲

国际米兰从三冠王后到现在,已经重建了快10年。

AC米兰的时间就更长了,2007年的欧冠冠军到现在,13年的重建。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4、德甲

拜仁的重建以罗贝里的谢幕开始到现在,但毕竟在德甲一家独大,只能算是小规模的重建。但诺伊尔、穆勒和莱万也都不小了。

多特蒙德重建的标志是克洛普的离开,一直到现在。


5、法甲

大巴黎以伊布的离开为重建开始,情况和拜仁相似,毕竟在法甲一家独大,只能算小规模重建,虽然花在内马尔身上的钱真的不少。


在开始分析各种重建大坑之前,本人先提出一个基本原则:重建的前提是投入足够多的钱


没钱或者不舍得投钱,连踩坑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没钱或者不舍得投钱不算俱乐部重建失败的原因,因为那根本不算重建。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好,接下来看看豪门球队重建时都踩过哪些大坑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教练不合适

这个大坑,以曼联踩得最是扎实。

其实,从英超元年开始计算,曼联已经经历了好几次大的重建,先是以马克·休斯、罗布森、布鲁斯等为核心的英超第一代红魔,到92班的吉格斯、贝克汉姆、斯科尔斯、基恩等为核心的第二代红魔,再到以C罗、鲁尼、范尼等为核心的第三代红魔,最后到现在。之前在弗爵爷主导下的重建,最长没有超过3年(以赢得英超冠军为标准)。


2013年佛爵爷退休,曼联第一次在没有他主持的情况下开始重建。众所周知,莫耶斯才一年的时间就被解雇,名帅范加尔带着传控足球来到了老特拉福德,拿了一个足总杯后愤然离去。穆里尼奥也为某些球迷“穆三年”的偏见增加了口实,即便他是带着弗爵爷退休后最好成绩离开的。现在又到了要打造曼联DNA的索尔斯克亚。前段时间还在传波切蒂诺要顶替索圣,要真是这么闹下去,曼联估计要沉沦。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不光是曼联,巴萨似乎也走在换教练的路上。本赛季解雇巴尔韦德,请来了名不见经传的塞蒂安,而且还是一年一签的合同,怎么看都像是过渡性质的教练,当然最后还是看成绩。但是,至少巴萨比曼联做到了一件事情:坚持传控的DNA。不像曼联,从下底传中到传控,再到稳守反击,再回到红魔DNA,兜兜转转,瞎搞一通。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除此之外,拜仁也是在瓜迪奥拉之后,经历了安切洛蒂,科瓦奇,现在的弗里克还不好说。原因和经过和上面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那么如何避免选错教练这个大坑呢?关键在于分析前任教练离开时留下的球员的特点。


如果留下的球员大部分都不会换掉,或者青训有很多人才,那么就应该选一个和前任教练战术理念一致或者接近的新教练,甚至可以让助理教练或青训教练接替。瓜迪奥拉就是这么出山的。


否则,新任教练带来新的理念,强迫现有球员适应新的战术体系,更容易引起矛盾冲突,最终走的只能是教练,浪费了时间。


如果留下的球员大部分都要逐步换掉,而且青训没什么人才,那么就要找大牌一点的教练了。为何?因为大牌教练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球星加盟,从而快速提升球队实力。


至于球队的DNA的考虑,如果球队从青训体系到成年队,都有严格且统一的战术要求,比如巴萨的传控,就需要考虑。但像曼联,并没有明显和严格的战术特征(其实从弗爵爷后期开始,也都在大量运用反击的打法),DNA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说法,即真心想为球队踢球,而不是把球队当跳板,比如博格巴这种球员,虽然是曼联青训出品,但却没有什么红魔DNA。


二、投资错误的球员

这个坑,巴萨和曼联两家踩得简直不相上下。

先说巴萨,2013年用5700万欧元买来内马尔,再以2.2亿欧元卖给大巴黎,怎么看都是血赚了,谁知道后面一顿操作猛如虎,不如回家种红薯:高溢价1.2亿欧元固定+4000万欧元浮动从利物浦买来库蒂尼奥,1.05亿欧元固定+4000万欧元浮动从多特蒙德买来登贝莱,4200万欧元买的马尔科姆,还有安德烈·戈麦斯,就目前而言都是失败的投资代表作。除此之外,还有乌姆蒂蒂,米纳,本赛季的格列兹曼等都不算成功。把从内马尔的交易中赚来的钱,凭本事全亏回去了。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曼联也好不到哪儿去,最早的迪马利亚用了一年,接着是马夏尔,姆希塔良、桑切斯,卢卡库,一个比一个身价贵或者工资高,到最后都没能成为核心球员带领球队走出困境。还是要再提一下最贵的博格巴,整体嚷嚷着走,也没啥好期盼的了。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虽然买错球员不一定都会巨亏,但却浪费了重建时间,这也是一种巨大损失。


怎么避免?一句话,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上述教练的大坑没踩,就

应该以教练的意见为核心考虑,而不是俱乐部CEO的想法。这件事情上,利物浦对待克洛普的方式就是正面例子。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有钱,就多买几个,没钱就分几个转会窗进行,但都要以教练的专业为核心,还要多些耐心。


可惜,曼联之前都没做到,巴萨也好不到哪儿去。


三、青训不力

也不是每一次重建都要靠青训的力量,比如以小罗、哲科等为核心的巴萨,就几乎没怎么靠青训球员,也能创造辉煌。


但必须看到,以青训球员为班底的重建,一旦成功,持续辉煌的时间会更长。比如以哈布白+梅西的宇宙队,连续统治欧洲至少6年(2009-2015)。当然还有曼联的92班,99年的三冠王,以及期间的英超3连冠等。


为何会这样?核心原因:忠诚度。虽然现代职业足球是一盘生意,但是人还是有感情的。自小在俱乐部成长起来的球员,不管和队友之间的默契,还是对球队文化的认同和情感,都明显高于外来球员,被管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但是,曼联,巴萨,拜仁等球队,这些年已经看不到几个顶尖的球员来自于青训系统了,至少数量和水平是不如之前了。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怎么破解?唯有加大投资力度,选用好的青训管理者和教练,敢于提供足够多的出场机会给青训球员等等。当然,必须承认,从数据上看,曼联在提供出场机会方面做的还是可以的,只是类似林加德这样的球员实在扶不起而已。


四、管理层昏庸

最后一个坑,可谓大坑中的战斗坑。为何?因为上面三个大坑,都是因为这个大坑才出现的或者变大的。


一家俱乐部,等同于一家企业。按照责任划分,一家企业业绩不好,首先应该问责高层管理者,然后是中层,再是基层。


同样,一支球队的成功或失败,核心原因一定是俱乐部管理层的成功或失败。


逻辑很简单:主教练是管理层选的,球员是管理层花钱签的,球员的管理是管理层左右的,青训的投资是管理层决定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管理层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关系。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昏庸的管理层,一旦在重建过程中犯错误,最惯用招数就是换教练,不停换教练,让教练背锅,再不行就换球员,大牌球员一个接一个地买。


当然,必须客观地说,管理层换教练或者换球员,也是属于纠正错误的一种选择,但如果已经换了好几次教练或者球员都不能解决问题的话,明显问题就不是出在教练或者球员选择上了,更可能是俱乐部的管理结构上(比如曼联一直没有足球总监,也不愿意下放转会权限给主教练),或者对球员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上(又比如曼联对于博格巴的纵容,给桑切斯过高的工资)。


细数豪门球队重建的4个大坑,管理层昏庸更是大坑中的战斗坑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么俱乐部换CEO,要么CEO及时发现并改正,否则错失时间,球队永不翻身。


还是以曼联为例,已经7年没有联赛冠军,好多次没有进入欧冠了,伍德沃德的商业运作能力再强,也明白:所有的商业收入都是以球队的战绩为基础的,如果未来三年曼联依然没有联赛夺冠,或者再错失欧冠资格,相比球衣胸前广告、英超转播收入甚至老特拉福德的入座率都会急剧下降的,任凭能上天的商业运作才华也无济于事。


至于巴萨或者其它球队,逻辑是一样的。


到此,本人将常见的豪门球队重建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看看接下来正在重建的豪门球队是否可以避开或者跳出某些大坑,重新回到满血状态,为大家奉献精彩的比赛。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