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前言: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這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大一統的政權,前後持續276年,共有16位皇帝

對於明朝大家相對來說並不陌生,距今僅幾百年,許多明朝時期的作品流傳於今,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中有三部寫於明朝,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近年來更是流行一時,使得大家對明朝的官場政治、帝王心術有了更加深刻了解。

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更是受到許多人的追捧,此書在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中被多次提及,講述的就是張居正變法後不久的明帝國眾生相。

洪武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後,廢除了長久以來存在的丞相制度,加強了專制皇權。明成祖時期建立了內閣制度,內閣職權逐漸加重,後期逐漸成為兼管六部的重要機構。

張居正也正是憑藉內閣首輔的位置逐漸在明王朝開始的改革,雖然張居正死後遭到萬曆皇帝清算,被褫奪了封號並抄家,但是張居正對明朝的延續仍然起到巨大的作用。

張居正曾經有兩句偈語(jì yǔ):“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

”,那麼張居正是否人如其言?他是怎麼治國理政的?我們慢慢來看。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張居正像

明朝十六帝

明朝從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立國,到因農民軍起義而亡國的崇禎,共有十六位皇帝。在明朝與瓦剌土木堡戰役中被俘的明英宗有兩次登基,所以明英宗有兩個年號

張居正生於明世宗嘉靖年間,隆慶年間做到內閣次輔,明神宗萬曆皇帝登基後,作為帝王師的張居正升任內閣首輔,因此張居正生活在嘉靖、隆慶和萬曆年間。

由於當時萬曆皇帝登基時僅十歲,張居正作為小皇帝的老師,許多政策都是以張居正為首的內閣推行的。

1572年至1582年,為張居正改革主政的十年。

此時已經到了明朝中後期,政治日益腐敗,北方邊境依然遭受來自蒙古部落的侵擾和威脅,政府財政入不敷出,明帝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張居正在明神宗即位後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明帝國延續了七十年的國祚,雖然張居正改革最終失敗,但仍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明朝皇帝列表

虛弱的軍備---庚戍之變

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教唆下,親自率兵征討蒙古部落瓦剌,不過,面對兇悍的瓦剌部落,明英宗在軍事上顯然過高估量了自己的能力,隨後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打的大敗,明英宗也被俘虜,明軍精銳損失殆盡,史稱“土木堡之變”。

瓦剌首領也先挾持明英宗進犯京師(今北京),京師留守臣民人心惶惶,有大臣甚至提出遷都建議,兵部侍郎于謙力排眾議反對遷都,並最終促成擁立郕(chéng)王朱祁鈺為皇帝來穩定大局,即為景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並詔令各地將士勤王救援,于謙積極組織各地武裝備戰,並最終在北京城外擊潰瓦剌,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明朝轉危為安。

一百多年後,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八月,明朝京師戒嚴,原因是蒙古部落韃靼首領俺答汗率兵侵犯,這是一百多年前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京師頭一次如臨大敵,但是這次應對蒙古進犯的決策人已經從於謙變為內閣首輔嚴嵩,這位擅長寫青詞的首輔可沒有像于謙那樣的軍事才能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從嚴嵩重用的北方防衛重臣仇鸞就能看出,大同總兵仇鸞是依靠賄賂嚴嵩而得的職位,畏敵如虎,對來犯的俺答汗十分恐懼。俺答汗本打算是要先攻打大同,驚恐的仇鸞重金賄賂俺答汗,請其移攻他處,看到仇鸞如此膽怯,沒了後顧之憂的俺答汗直搗京師,從古北口進入京畿附近,當時京師守城的只有四五萬人,而且多不是精銳,嚴嵩對於此次進犯沒有很好的對策,一方面只是嚴令兵部尚書丁汝夔(kuí)堅守不出,另一方面命各地軍隊勤王求援,嚴嵩認為韃靼只是劫掠一番,因此只要堅守京師,時日一長,俺答汗就會自行離去。韃靼飽掠八日,在得到明朝通貢許諾後退兵

雖然此事最終沒有對京師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嘉靖皇帝倍感無顏,將丁汝夔以禦寇無策守備不嚴為名斬首,這樣兵部尚書就做了嚴嵩的替死鬼。其實這哥們兒挺背的,在嘉靖帝登基之時,就因為大禮議事件被廷杖,有一次嚴嵩之子嚴世蕃仗勢鞭打役卒,很有正義感的丁汝夔路見不平出面制止,結果因此得罪了嚴嵩而遭到貶謫。

好不容易在地方上由於政績卓著,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調任中央任兵部尚書,卻又因誤信嚴嵩而被斬,而放韃靼入關的大同總兵仇鸞卻未曾被追究責任。此次事件發生於庚戍年間,史稱“庚戍之變”,雖然京師最終安然度過危機,但顯示出明朝軍事的虛弱,邊防的鬆弛。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石灰吟》 明·于謙

權力的遊戲---內閣爭鬥與宦官專權

嘉靖時期,明朝內閣已經擁有相當大的權利,內閣首輔也成為大臣們爭奪的重要職位,在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之前,嘉靖與隆慶時期的夏言、嚴嵩、徐階和高拱分別出任內閣首輔,其中夏言和嚴嵩兩人的任職加起來長達二十多年,佔據了嘉靖在位的四十五年半數時間。

內閣首輔的爭鬥已經成為你死我活的爭奪戰,而嘉靖皇帝始終擁有著最終決定權,無論誰任首輔,內閣始終都是皇權統治的工具,必須在皇權授權下進行活動,必須取得皇帝的信任。對於嘉靖而言,內閣的爭鬥只是一種權力的遊戲,而自己才是遊戲的裁判員。

不過,皇權也不是可以任意妄為的,“祖宗法制”和“儒家倫理”使得皇帝有時候也沒有辦法完全做主,以內閣為首的文官集團有時也會據此制約著皇權。

在嘉靖一朝和萬曆一朝,皇帝都存在挑戰立長不立幼儒家道德的想法,萬曆皇帝甚至因國本之爭與朝臣對立達幾十年,但最終都以文官集團和儒家思想的取勝而結束,萬曆終於明白,即使貴為天子,也不能隨心所欲的立太子,需要接受祖制的安排。

有爭奪必然有成敗,甚至有的是以流血為代價的,內閣首輔夏言最後被斬於西市,權臣嚴嵩以八十高齡承受其子嚴世蕃被斬的後果,並在流放地悽慘而亡

徐階也在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後遭到時任內閣首輔高拱的打擊,不過由於徐階選擇了張居正作為其接班人,使得徐階尚能苟且活下去。

鬥爭的慘烈使得官員不得不在內鬥中大耗精力,鬥爭經常達到白熱化狀態,閣臣之間紛爭不休,並形成朋黨、互相攻訐傾軋,政治鬥爭經常十分激烈。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嚴嵩書法《永延帝祚(zuò)》

明朝在中央政權內部長期存在著另一種勢力,就是宦官,閹宦長期存在於明朝皇帝權利的核心地帶,並形成宦官專權,比如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憲宗成化年間第一任西廠廠公汪直、明武宗正德年間的宦官劉瑾、明熹宗天啟年間的魏忠賢,這些都是權傾朝野的大宦官。

朱元璋時期明令禁止宦官專權,但是隨著時間發展,許多皇帝並不像他們的開國皇帝那麼勤政,使得一些太監有機可乘而權勢日增,內閣只是皇帝授權的有限權利,但是對宦官卻沒什麼限制,因此與皇帝有密切聯繫的宦官也成為各個文官巴結結交的對象,比如,魏忠賢自稱九千歲,成為明朝最有權勢的閹宦。

張居正能夠走上前臺,也是結交了司禮監太監馮保,取得萬曆皇帝之母李太后的信任,才穩固了內閣首輔的位置,只是馮保相對而言能夠自律些,權利只限於內宮之中,即使對外也相對有所剋制,這才給張居正一個自由施展的空間。

整個明朝,內閣爭鬥,朋黨勢力和宦官專權一直存在,權利鬥爭不斷,如果不打倒對方就會被對方所打倒,一個權力高層的倒臺,往往會牽連一大批官員慘遭貶謫或是殺戮,高層統治尚且如此,地方官場更是以權力和利益為中心,明朝統治日益腐敗。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明朝中央集權

窮困的中央--帝國的財政危機

張居正所在時代,明朝已經延續200多年,任何一種制度,只要存在已久,都會或多或少出現問題

明朝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比如,東南倭寇橫行,嘉靖末年才被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愛國將領蕩平;南方兩廣地區、四川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叛亂不斷;北部雖然蒙古韃靼俺答汗在隆慶和議中受到明政府的冊封,但其他部落或勢力仍然蠢蠢欲動,而明朝軍事偏弱局面積弊已久,軍備廢弛需要大力整頓,修築長城防線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

明朝為了讓朱姓子弟拱衛王室,實行藩王制,而政府為各地朱姓藩王提供豐厚的供養,但這給國家帶來巨大的財政壓力。邊疆建設、賑濟、官俸支出逐年增加,隨著經濟凋敝,大地主大官僚階級土地兼併嚴重,使得政府收入相比於前朝不增反降,用度不少而花銷很大,政府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

萬曆皇帝為了討好其母李太后,想顯示下孝心,整修一下太后居住的皇宮,但是考慮到可能花費過甚,在張居正建議下,最終沒有成行,不過也從側面顯示出帝國財政捉襟見肘。

明代官吏薪俸並不高,所以很多官吏搜腸刮肚以各種方式搜刮民脂民膏,而隨著土地兼併嚴重和搜刮苛刻,階級矛盾不斷激化,明朝同時面臨著嚴重的統治危機。

張居正改革:帝王師的新政

戚繼光抗倭

萬曆首輔

總而言之,邊防鬆弛、吏治腐敗、財政赤字和統治危機成為張居正變法的重要誘因。隆慶元年,張居正上書明穆宗隆慶皇帝《陳六事疏》,提出省議論、振紀綱、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六項方針政策,但是隆慶皇帝沒有采納,不過這些也正是以後張居正掌權時實施改革的框架。

當時主事的內閣首輔正是隆慶皇帝的老師高拱,而張居正是萬曆皇帝的老師,可見在明代,帝王師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職業,也是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的重要方式,不過不同在於,選擇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隆慶皇帝在位六年而逝世,年幼的明神宗萬曆皇帝即位,張居正聯合司禮監太監馮保,在萬曆皇帝即位不久就將內閣首輔高拱趕下臺並取而代之,在搞定了馮保和萬曆生母李太后為首的內宮集團、驅逐了高拱的餘黨、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後,坐穩了萬曆皇帝內閣首輔的張居正開始了為期十年的改革和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