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你有没有发现,年幼的孩子常常会不厌其烦地要求父母反复给他们阅读同一本绘本。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对一本绘本百读不厌呢?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说过,好的绘本会为孩子打开一个幻想世界,当孩子进入这个幻想世界进行体验时,便会产生深层次的精神共鸣。这就是孩子对某一本绘本百读不厌的原因。

今天,我要讲的《穿越恐龙时代》就是这样的一本绘本。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穿越恐龙时代》是一本无字绘本,它讲述了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里,一只小鸟误打误撞飞进了恐龙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恐龙化石复活,小鸟同恐龙们一起穿越到史前时代的故事。

《穿越恐龙时代》的作者是美国大师级绘本作家埃里克·罗曼的第一本作品。埃里克·罗曼从小就富于幻想,并喜欢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脑海中的幻想世界。《穿越恐龙时代》是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暑期艺术学校任教时创作的,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凯迪克银奖,埃里克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了。

一个耽于幻想的文艺创作者往往会创造出令人惊奇的作品,那么,埃里克是怎样在《穿越恐龙时代》中为我们创造一个富有魔力的幻想世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 神奇魔幻的故事情节
  • 精心的排版布局,连贯、充满动感的画面
  • 暗藏的隐喻,让人回味无穷。

神奇魔幻的故事情节

大家知道,恐龙是很多男孩喜欢的元素,埃里克小时候也喜欢恐龙。《穿越恐龙时代》以恐龙为主题,首先就吸引了很多男孩。

在书中,恐龙一开始是在博物馆以化石的形态出现的,让人感觉这很可能是一本恐龙科普书,但等你再看下去时,就会发现《穿越恐龙时代》和科普完全不搭边,它是一本实打实的穿越时空的魔幻之旅。

人是有追求永恒的属性的。坐上时光机,穿越到史前时代,是多少孩子的梦想啊!《穿越恐龙时代》打造的幻想世界恰巧满足了孩子们梦想。

一个好的故事会让人和故事里的角色产生共情。《穿越恐龙时代》的主角是一只小麻雀,这只麻雀在电闪雷鸣的夜晚误打误撞地飞进了一个恐龙化石博物馆,它如同一个带领孩子们进入幻想世界的引子,又使孩子们在幻想中自我代入成为这只麻雀,去经历这场奇妙又略带恐怖诡异的穿越之旅:

当一道闪电劈破天空,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被煞白的光照亮,诡异的影子清晰地投在墙上时,如同一道咒语,又如打开一道机关,穿越开始了!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恐龙化石的骨骼上渐渐长出了肌肉,它们活动起来,博物馆也变成了原始森林。小麻雀跟随着穿越到史前时代,当它好奇又兴奋地看着周遭地一切时,却不慎被霸王龙吃掉了!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没有波折的故事不是好故事。看到这里,我相信所有孩子地心都会被揪起来。正在这危急地关头,远古的天空又一道闪电划过,所有的恐龙都定格了,它们渐渐变回化石光秃秃的骨骼的样子。小麻雀在霸王龙的肚子里奋力飞行,从霸王龙正处在穿越过程中空洞的骨骼间飞出去了。看到这里,我相信孩子们又都会松一口气。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当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与小麻雀产生共情时,小麻雀的历险之旅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经历,这怎能不令他们着迷呢?

精心的排版布局,连贯、充满动感的画面。

松居直曾经说过,就像人们去剧院看戏,观众进入剧场,就座,然后演出铃响,场内安静下来,正式开幕,随着这一步步,观众们心中有了进入戏剧的故事世界的心理准备.读图画书也是如此:经过封面—---环衬—---扉页,仿佛打开舞台上的幕布一般具有厚重的仪式感,最后引领读者进入故事世界。

埃里克在创作《穿越恐龙时代》时也遵循了这一规则:《穿越恐龙时代》的扉页上画有三个连贯的分镜头画面。可别小瞧这三个小画面,它们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小麻雀因雷雨天气飞向博物馆避雨,也描绘出博物馆所处的方位------在一条河边,周围是丛林。这为后面时光穿越,博物馆变成原始森林埋下了伏笔。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由于《穿越恐龙时代》是一本无字书,因此,对画面的表现力要求就格外高。为了让孩子看图就能明白故事,《穿越恐龙时代》画面的连贯性是极强的。比如:

  • 有一跨页,画的是小麻雀和梁龙对视,彼此很好奇地样子。在这一跨页画面右侧的一小部分,一只霸王龙张着血盆大口;
  • 紧接着,下一跨页,小麻雀飞到了霸王龙跟前,霸王龙阴险地笑,小麻雀露出惊恐的神色。
  • 再下一跨页,小麻雀已经不见了,画面上只有几根飞溅的羽毛和霸王龙眯眼闭嘴享受的神色,表明小麻雀已经被吃掉了!

《穿越恐龙时代》的画面就是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绝不拖沓,描绘出一个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故事情节。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一个高明的画作必定是在画面的物质性的静态中彰显出充满生命力的动感。《穿越恐龙时代》可以说在这方面表现得格外出色了。

在闪电划破天空,穿越之旅即将开启的那一跨页,闪电的亮光照亮了霸王龙的化石,煞白的光在博物馆的墙壁上投下诡异的阴影,霸王龙大张着的嘴、小麻雀惊恐而飞的小小身躯,和墙上它们的影子对照呼应,让我们透过画面,仿佛听见那电闪雷鸣的声音,又仿佛感受到小麻雀带着惊恐的叫声,展翅而飞的样子。整个画面仿佛活起来,动起来似的。

还有穿越时渐渐包裹恐龙骨骼的半透明肌肤,博物馆里清晰可辨种类的恐龙化石,以棕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符合配色自然美学的画面,无不体现出埃里克在创作时的细致入微。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暗藏的隐喻,让人回味无穷。

在《穿越恐龙时代》的倒数第二页,出现了一只很奇怪的动物。它是绿色的,趴在已经变回博物馆的外墙巨大的柱子上。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一开始,我给孩子讲《穿越恐龙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只动物。

但是,我的孩子提出问题了:“妈妈,这是什么?”

我一眼扫过,含糊地回答说:“可能也是一只恐龙。”

“不对!”孩子大声地说:“是魔鬼!”

我吃了一惊,把《穿越恐龙时代》又从头到尾翻了一遍,确定这只动物在全书只出现过这么一次。它是绿色的,他的头型和蛇很像,他还有一条像蛇一样的长尾巴。唯一和蛇不同的是,它有着和蜥蜴一样的腿和爪子。

在圣经里,那条诱惑夏娃吃善恶树上的果子的古蛇就是魔鬼,在那个时候,它是有腿有爪子的。只是在它惑人类犯罪后,被上帝咒诅,才失去了腿和爪子,终身用腹部行走。

再来看《穿越恐龙时代》里这只奇怪的动物,它带着阴险的笑容看着小鸟飞去的方向,小鸟飞去的方向代表着现实世界。在所有的恐龙都定格失去生命力的时候,这只动物的眼睛依然亮闪闪的,它的肌肉依然完好健壮,充满了生命力。这么仔细一看,我们就能知道它和那些恐龙并不是同类。

这本关于恐龙的绘本为什么会让大人和孩子百读不厌?


在全书的最后一页,故事结束时,这只动物隐去了,它趴过的博物馆的外墙大柱子上只有一只木木的翼龙雕像蹲在那里,仿佛一切都是一场梦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那么,那只奇怪的动物它去哪里了呢?

这一切的分析配合着上古森林的场景,让我确定了孩子的说法时正确的。埃里克在《穿越恐龙时代》里放了一个小彩蛋,这个小彩蛋就是这条幻化成古蛇的魔鬼!

它存在,从上古到如今,它一直都存在,它在暗处窥探着这个世界,窥探着人类,像一座隐藏着的活火山,等着你心里一旦产生一点罪恶的苗头,它就跳出来扇风点火,让罪恶之火熊熊燃起。

这只在全书中唯一出现过一次的古蛇,毫无疑问拔高了《穿越恐龙时代》全书的立意,它的出现让《穿越恐龙时代》不仅仅是一个讲述了奇妙穿越之旅的历险故事,而是把全书隐隐上升到宗教和哲思的层面。

是啊,《穿越恐龙时代》的英文原名是《TIME FLIES》,时光穿梭可以说是科幻故事情节,但其本质是人类对永恒的向往,是人类对突破时空限制达到一个绝对自由的状态的渴望。在圣经里有记载,当耶稣复活后,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督徒在末日审判复活后进入永恒时,也会和耶稣一样,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美国是基督信仰为文化主流的社会,埃里克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在《穿越恐龙时代》这本穿越时光的绘本里,暗搓搓地画上了这只古蛇的形象,我想,这暗示了他内心对永恒和绝对自由的渴望。



《穿越恐龙时代》似乎没有对孩子讲述什么道理,它仅仅描绘了一个奇妙诡异的穿越历险过程。我们常常会感叹“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在某些时候,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默默地体会,反而比给他们讲道理更有用。

就像我们有时会被一首歌击中,潸然泪下,不需要什么语言,那升腾起来的情感,弥漫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在一首歌里,一个故事里感动过,擦干眼泪,又回到现实世界,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在我们里面,确确实实发生过什么。也许没有人知道,也许没有人在意,但它确实在我们身体里发生过,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想《穿越恐龙时代》这本绘本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