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全国人民参与了一场紧急的战役,全国援鄂医护人员披荆斩棘凯旋回归,就在前几日,吉林省50辆红旗H7用最高礼遇迎接抗“疫”英雄们回家的视频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为什么这么大“牌面”?因为,他们值得!在这里,向抗“疫”英雄们致敬!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我们想要英雄,不想要烈士。

如今我们享受着国泰民安的盛世,但是有多少英雄先烈,把自己的整个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抗战解放事业,而不为人知。思绪回到上个世纪,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小编的文字,在清明节来临之前,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杜伯华

在榆树县城,有一条华昌路。它是为纪念杜伯华烈士而命名的。杜伯华,原名杜维汉,字华昌。一九三三年参加革命,一九三五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榆树县地下交通联络站负责人、晋察冀军区五支队二营教导员、房良联合县县长、平西专员公署专员、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一九四一年六月,以身殉职,年仅三十七岁。


任广禄

任广禄(1951-1973),男,汉族,共青团员,榆树县育民乡三义村人,少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初中毕业后务农,积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种试验田,为防止房草被春风刮掉,他和青年一起帮助没劳力的社员家压房子,一名社员家里生孩子没小米,他跑十二里路,用玉米从粮食所换回小米给产妇送去。

  1973年秋季,一匹惊马拉着草车朝生产队门洞子跑来,正在门洞子里玩耍的几名儿童被吓呆。任广禄冲上去,牢牢抓住马缰绳,惊马狂奔,将他拖倒,辗于轮下,门洞子里的儿童得救了,年仅22岁的任广禄却献出宝贵生命。


房佐禄

房佐禄(193?-1970),男,汉族,榆树县城发乡人,中共党员,少年家贫,为地主家放猪,解放后担任互助组长,生产队长。

  他所在的双合大队第六生产队多是盐碱地,涝洼塘,社员吃粮草,生活靠救济。1964年,社员选他当生产队长,他不负众望,带领社员苦干二年,修一条8000多米长的排水干渠和30多条支渠,改造30多亩盐碱地,因劳累过度吐血。1970年秋,连降暴雨,河水陡涨,他带领社员日夜筑堤,堤坝被洪水打开缺口,他带领社员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用身子堵住缺口,经过抢修保住了庄稼,他又一次累吐血。

  房佐卿带病领着社员苦干七年,把七百多亩涝洼塘改造成丰产田,一个靠吃国家返销粮的穷队变成向国家交售余粮的生产队,他清正廉洁,家房屋露天,社员愿帮工为他翻修,他推说队里活忙不肯,房佐卿为集体操劳过度,一直咳血不止。

  1970年12月1日病逝。

  社员为悼念他,在昔日的涝洼塘边为他建陵园。

  中共榆树县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大娘

王大娘(1873-?)女,汉族,榆树县弓棚镇人,支前模范。

  1947年冬,东北民主联军在九台县其塔木自卫反击战中,一部分负伤的干部战士住在弓棚镇群众家。七十四岁的王大娘,动员邱老太太、杜王氏、于桂芝、赵海云等10多名妇女,护理子弟兵。王大娘不顾年老体弱,日夜守护在伤员身边,从精神上安慰他们。为他们接屎倒尿,接痰掏痰,喂水喂饭。伤员们感动得叫她王妈妈。

  第五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号召全区人民向王大娘学习。区委、区政府特写感谢信,称她为“伤兵的母亲”。在县召开的支前报功大会上,县长顾明代表县委、县政府授予她“伤兵保姆”光荣称号。


傅嘉云

傅嘉云(1908-1948),男,汉族,榆树县秀水乡人,乡间医生。

  1945年12月,我军解放榆树县城途经秀水时,尽管当时国民党军队正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傅嘉云却主动为我部队带路,他还积极为负伤干部战士敷药治伤,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欢迎。经常向政府和公安局反映敌人的罪恶行径,遭到一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的嫉恨,他们写信恫吓,以金钱收买,傅嘉云丝毫没动摇,敌人气极败坏,趁傅一家吃早饭之机,打死傅嘉云和他的三个孩子。

  县公安局经侦察和群众举报,将9名凶手全部抓获,以反革命行凶杀人罪处死刑。


杨文清

杨文清(1902——1942),男,汉族,榆树县保寿乡崔家屯人,1931年在县伪骑兵团任排长 。

  1933年3月,趁骑兵团调防逃回榆树。他与杜伯华、张清华等以“华昌药房”为据点,联络、团结青年,宣传抗日,1934年秋,他们的活动被日伪特务机关发现,杨文清连夜转移投奔抗日联军第三军,任支队长。他带领抗联战士经常活动在黑龙江省肇东、五常和吉林省榆树、舒兰等地,灵活机动的袭击敌人,惩治汉奸走狗。1941年2月,在哈尔滨执行任务,住道外三道街耀庭旅社,被伪榆树县公署特务发现逮捕。特务机关对他严刑逼供,他守口如瓶,坚贞不屈。日伪以“预备强盗”罪名判其一年零六个月徒刑。

  杨文清因受刑过重,于1942年7月保释出狱后去世。


许奇

许奇(1913-1942),曾用名张秀田,中共党员,榆树县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春随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进关,在北平辅仁大学为旁听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去延安抗大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调抗大一分校。1940年2月,在八路军大岳军区一纵队教导队任副大队长。

  1940年9月,受薄一波和王鹤峰派遣、化名张秀田,和另3名同志一起打入“大汉义军”,并领导先期打入义军任“司令”的陈焕章,经陈提议,许任“大汉义军”参谋长。

  日本侵略者将“大汉义军”扩编为3个总队,即以同浦铁路为轴线的铁路总队、东山总队、西山总队及特务营。

  为加强领导,建立坚强的地下交通联络组织,1941年4月,薄一波派宋向离等3人以商人身份进入临汾,朱向离负责全面领导,张秀田管伪军、袁之平负责建交通站。

  张秀田在伪军工作期间,坚定灵活地执行党的政策,利用合法身份同日本侵略军周旋。对敌人每一天的行动都及时、准确地获得情报。平日善待部下,争取了大部分伪军。

  1942年4月初,日本侵略军驻山西临汾第四十一师团准备调往石家庄,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拟将“大汉义军”主力编为独立支队,委陈焕章或张秀田为新编伪军司令,薄一波根据张秀田的具体条件,决定张去冀中长期潜伏。经过工作,敌师团参谋长田岛产太郎少将指名张秀田任新编支队司令,于4月末开往石家庄。

  5月8日,在石家庄西北某地战斗中,张秀田为掩护我军突围不幸牺牲。


李光汉

李光汉(1890-1936),名铭勋,男,汉族,榆树县恩育乡永立屯人,1903年,入伯都讷种榆书院,学习成绩优秀,被誉为才子,1907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11年,考入北平大学,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15年,因病辍学回吉林。

  他与韩梓题,张云责等人创办吉林毓文中学,任学校董事和国文教员,经常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领导学生投入“五·四”“五·卅”等反帝爱国斗争,并与张云贵一起创办《春鸟秋虫》小报和毓文周刊,“扶导社会””研究真理”,揭露当局腐朽,唤起民众觉醒。

  1926年,任毓文中学第三任校长,他求才若渴,选贤任能,固善除弊,兴学树人,学生不分贫富,一律平等,毓文中学教学质量为吉林省一流,“校誉卓著,蜚声东北”,这年,全省7人出国留学,毓文中学有4人。

  毓文中学培养大批进步学生,楚图南、尚钺,肖丹峰,李梦龄马骏等人都曾在毓文中学任教,并得到李光汉的支持和掩护。楚图南说“李光汉是爱国的、进步的同志,曾掩护我们许多同志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毓文中学经费不足,有时教师工资发不出,李光汉典当衣物救急,为办学他向亲友借1800多元现洋。

  “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留校,他说“挺身抗战,实属当前急务,而保我赤子,亦不可稍忽之要事也,公等攻著外,我则图著内如何?”

  1935年,面对国遭践踏,民受蹂躏,李光汉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任吉林省反满抗日救国会会长,他的爱国行动被日伪特务发现并逮捕,在狱中惨遭毒刑,坚贞不屈。1936年6月11日含恨而死。


史忠恒

  史忠恒(1907~1936),男,汉族,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师长。吉林省永吉县人,后迁至榆树县新立镇。

  史忠恒出身贫苦,9岁给地主家扛活,他不甘被人剥削,1926年到吉林督军卫队当兵。后投到陆军十三旅第七团三营王德林部下,任三营九连二排七班班长,后被选送到步兵十三旅军事教育连学习。

  “九·一八”事变后,他发誓宁肯战死疆场,决不当亡国奴。11月、日本侵略军测绘队到三营驻地绘制军事地图。史忠恒带10余名弟兄,将队长和2名队员击毙,紧要关头,王德林毅然宣布起义,将队伍定名抗日救国军,此举,受到中共延吉中心县委的欢迎与支持,县委派李延禄到抗日救国军中任参谋长,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救国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新组建一个补充团,李延禄兼任团长,史忠恒任该团九连副连长,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史忠恒和6名士兵加入中国共产党,补充团建立了秘密党支部。

  1932年2月20日,抗日救国军攻克敦化县城、歼敌400余人。后又攻下额穆,蛟河县城,史忠恒因作战勇敢被晋升为九连连长,3月14日,在镜泊湖连环战役中,九连同兄弟连与日本侵略军激战4天4夜,取得最后胜利,3月27日,日本侵略军田野兵团也被抗日救国军歼灭,史忠恒屡立战功,被提为三营营长。

  1933年1月,抗日队伍在穆棱磨刀石车站遭到数倍敌军的进攻,史忠恒部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敌人4次进攻,歼敌百余人,月末,抗日队伍改名为抗日游击总队,李延禄任队长,史忠恒任第三团团长。2月,总队在宁安县八道河子沟口,凭借有利地形打退敌人数次冲锋,他虽胸、腰、腿部受伤,但坚持不下火线,此役毙伤敌200余人,3月初,日伪联合部队“讨伐”,他们集中火力打击日军,击毙日军头目风岛大佐,歼敌400余人,下旬,延边4县“讨伐”部队2000人围攻吉东特委驻地汪清县马家大屯,史忠恒部埋伏在托盘沟,经激战歼灭日伪军240余人,日龟田村一少将重伤毙命,同年9月,珲春、汪清县游击队和吏部、柴部等抗日军3000人联合攻克东宁县城,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四旅旅长。

  同年秋,敌围剿加紧。日伪军来人劝降,被严词拒绝,敌用重兵围剿。为保存实力,他带队伍突围到宁安和抗联二、五军会合。与抗联二军的三、四团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二师,他任师长。同年10月,二师干余人截击图佳线(图们一佳木斯)老松岭段的日军军车,此殁歼敌500余人,史忠恒在指挥战斗中,双腿被击断,腹部中弹,被辗转送往苏联,因伤势过重牺牲。


张维显

张维显(1907-1936),男,汉族,抗日烈士,树树县弓棚镇人。少年就读于弓棚初等小学,后入县立高等小学。1924年春,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参加进步学生组织——读书会,课余时间阅读大量革命书籍。1925年“五卅”慘案,激起一中进步师生极大义愤。张维显和同学们一起罢课、游行。在为死难同胞举行的追悼会上,登台讲演,带头募捐。1926年,一中、毓文等学校师生反对省议长、教育厅长刘芳圃勾结日本侵略者出卖铁路铺设权和开矿、采伐权的卖国行径,开展“驱刘”运动。张维显与进步师生一起上街游行、讲演,用(苏武牧羊)的曲调编一首骂刘芳圃的歌传唱。刘芳圃迫于压力辞职。当局追究带头闹事者,张维显被学校开除,1927年,他离开吉林入北平大同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大学法律系。

  “九·一八”事变后,张维显同东北籍学生一起参加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东北同乡读书会,他与同窗好友高洪彬同住北平东城中老胡同2号,他参加北平大学生赴南京代表团,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要求发枪抗日,并愤怒捣毁国民党中央党部,被学校开除,受警方通缉。他不得不缀学返回东北。

  1932年,他在哈尔滨与从事地下活动的李世超、李维民搭上关系,为了帮助党解决经费困难,以哈市大豆价高哄骗其父,运5000公斤大豆去哈卖掉,款大部资助地下党,日本侵略军认为他是赤色分子,决定逮捕,他连夜逃到吉林。中共特支书记李世超让他留在吉林。他请求拿起武器同敌人战斗,经党组织介绍到活动在盘石玻璃河套的杨靖宇部队,任游击队宣传队长。

  1935年杨靖宇派张维显和大个子李去临江协助军事情报联络站负责人张佐汉开展工作,经组织同意张维显改装成商人,潜入八道江,负责八道江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和通化抗日救国会工作。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推动了通化一带抗日活动,1936年2月,张维显到农村向农民宣传抗日,组织日救国会,被敌人逮捕,在狱中,日本宪兵队为得到场靖宇部队和我地下党组织情况,严刑拷问,他坚贞不屈并向看守和同狱人讲革命必胜,日本侵略者必败的道理。教难友唱国际歌,组织绝食斗争。

  同年3月在临江被敌人杀害。


张国富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张国富(1931——1998),吉林省榆树县新立镇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1947年5月,我军向东北国民党部队发起夏季攻势,独立三师九团在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时,345.6”高地久攻不下,战士们成批倒下,张国富打红了眼睛,突地从掩体里跃起,不顾一切地冲到了敌方指挥所前面,举着手榴弹,大喊一声:“投降不杀!”成功俘虏指挥所里的敌人,全歼江密峰守敌。战后,《猛进报》以《16岁放牛娃张国富活捉国民党中将赵伯昭》为题,报道了这段传奇的战斗故事,张国富也因此被记大功一次。

  1948年张国富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1948年,在辽沈战役攻打胡家窝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战斗中,张国富假装被击中,伏在一片阵亡的战友身旁,没有退回阵地。当部队再一次吹响冲锋号时,距离敌人最近的张国富投出一颗手榴弹后,又手持爆破筒一跃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敌指挥所,一举摧毁了廖耀湘司令部,大大加快了整个战役的前进速度。战斗结束后,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

  1950年9月,张国富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年仅19岁的他是众多英雄中最年轻的一位。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还在住处特意宴请了张国富、郭俊卿等四位英雄。

  1951年,张国富随四十七军入朝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张国富所在的连队坚守高地七天八夜后,全连只剩下张国富一个人。他以一夫当关之势,成功守住了高地。当他爬着回来向师长报告时,师长指挥员们都哭了。这次战斗后,张国富被转回长春疗伤。

  康复后,张国富被部队送到湖南衡阳军校深造,但培训还没有结束,他就复员回到地方。

  张国富回到原籍吉林榆树后,不愿每天都生活在光环中,为了实现自己过上平凡人生活的愿望,他将原名张国富改为“张国福”,到需要工人的黑龙江鹤岗矿务局默默埋头工作,直到1986年退休。几十年间,他对赫赫战功只字不提,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晓。1997年,张国富原部队的老上级、老战友才找到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的战斗英雄。1998年张国富逝世,享年67岁。


李向之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李向之(1897—1976),原名李世荣,曾用名李世庸、李逸民、李玉明、魏有才,吉林省榆树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李向之考入广东黄埔军校政治科,成为黄埔军校的第六期学生。学习期间,特别受到了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诲和影响,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希望。1931年冬,李向之彻底打破了对蒋介石的幻想,投身到革命阵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春,李向之参加了在南京成立的“东北旅京同乡救国会”,负责主办《抗日救国周刊》,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收复东北失地的革命主张,唤醒广大民众参加抗日;1932年6月,李向之受“东北旅京同乡救国会”和“东北义勇军后援会”派遣,回到东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在哈尔滨建立了地下联络站,其后加入到田霖领导的抗日队伍。1932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李向之把自制的地雷偷偷埋在白石山至二道河子地段的铁轨下面,并在两侧设下伏兵。次日早5时许,一列疾驰而来的日本火车触雷爆炸,脱轨而翻。顿时伏兵四起,猛烈射击,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全歼日军60余人,缴获枪支30余支、子弹数千发,还有大量军用物资等。此次胜利,自卫军士气大振,当天夜里乘敌不备,又偷袭了白石山车站伪警察队,缴获了枪支弹药、电话机等许多战利品。1933年春,李向之重返榆树发动抗日工作,并住在姑表内弟杜伯华家里。李向之向杜伯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讲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道理。李向之按照党组织的意见,把“华昌药房”建成了党的地下联络站,并让杜伯华做负责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榆树建立的第一个地下联络站。此后,李向之除继续深入发动群众外,还秘密联系和指导华昌药房联络站的地下革命活动,使华昌药房联络站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为抗联第十军转送情报,接济弹药、钱粮,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他在家乡还利用探访亲友和接待客人的机会,广泛接触群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到处播撒抗日救国的革命火种。在李向之的教育影响下,有100多人举起了抗日旗帜。当时团山子自卫团有五、六十人,就是在李向之的宣传鼓动下,全部参加到抗日队伍里。

  1941年冬,李向之受上海党的情报组织派遣,打入汪伪政府内部,在伪建设部任专员兼将校团政治教官。他在虎穴狼窝里进行了复杂艰巨的隐蔽斗争,及时准确地把所得的情报,由上海市委交通员杨宁定期转交给党组织,为我党的抗日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后因局势变化多次辗转离散回到东北,与党组织接上了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李向之先后任吉林省人民法院任审判员、民事庭长,吉林省政府司法厅副厅长,吉林省政府民政厅副厅长,同时兼任吉林省“民革”副主委。“文革”期间,李向之因过去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1976年11月李向之逝世,享年79岁。


徐振东

  徐振东(1918年——1949年),吉林榆树县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7月,徐振东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松江支队一营一连当战士。他作战勇敢,冲杀在前,不久任班长。1947年初“三下江南”战役的八家子战斗中,他第一次和敌新一军作战时,打死敌人16个;同年5月,他带领全班在江密峰战斗中俘敌13人,立大功一次。

  1948年10月,辽西大战吴尔汗堡子一役中,敌人攻进了吴尔汗堡子九连阵地,七连和机枪连的侧翼暴露了,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吴尔汗堡子被敌人突破,整个阻击战就将失败。敌人像一群疯狗一样冲到了距三营全线的制高点——吴尔汗堡子中间的小山三、四十米处,我军只有从侧翼的七连反击,抢夺制高点,才能打赢阻击战。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徐振东跳到教导员跟前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去!”指导员拍拍他的肩膀,点了点头。从他们这里到山头的一条窄道,正被敌人火力封锁着,徐振东一个人先冒着弹雨跑到山头去看地形,接着便叫战士们冲上去。路窄雪滑,敌人又发疯似地封锁道路,冲在最前面的一班长田瑞成、战士田和等都牺牲了,紧急关头,徐振东挺身站立在子弹横飞的山头上,举枪打死了两个敌人,鼓舞了战士们的势气。战士们爬过烈士田瑞成、田和的尸体,冲到了山顶,占据了制高点。我军机关枪开始射击,已经爬上山坡的敌人连滚带爬的缩了回去。徐振东所在一排在这次战斗中虽然伤亡了十几人,但他们始终像一道巨大的钢铁屏障,堵住了这个阵地的缺口,巩固了整个阻击战线。这次战役,徐振东自己俘敌201名,缴获步枪46支、冲锋枪15支、轻重机枪6挺、六○炮一门、卡宾枪一支、手枪一支、电台两部、望远镜一副,成为闻名全军的战斗模范。战后徐振东升为排长,部队将他所在的四二零团三营七连一排命名为“徐振东排”。

  1949年,徐振东任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师四二○团三营七连副连长,随军南下作战。同年7月16日,徐振东在渡江战役的宜昌战斗中,率队冲进街里时触雷牺牲,年仅31岁。


李隽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李隽(1917——1995),曾用名吴承,回族,吉林省扶余县(今松原市扶余区)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期间,李隽转战于鲁、苏、皖地区,经过长期的抗战宣传实践和敌后斗争锻炼,使他成为一名抗日救亡及宣传战线上的坚强战士,能够出色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工作。1945年转赴东北后,历任中共榆树县委书记、榆树县政府县长,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土改工作队长。

  刚刚解放的榆树,社会形势非常复杂,干部除老八路和大部分农民、工人战士可靠外,在当地招收新兵时,一些伪警察、伪自卫团、土匪、特务等钻入队伍,致使队伍纪律涣散。李隽到任后不久,针对榆树政权、部队存在的问题,建议省委下决心改组政权,整编部队,清除内患。改编中,李隽亲自指挥,临危不惧。1946年1月20日上午,在县城南门里两级中学,李隽主持召开了张清华部队整编会议,他代表县委宣布了省委、省军区对张清华部队整编的决定。刚宣布完,站在讲台旁边的副官处处长持枪走到队伍前,比手划脚,不服从省委的决定,还扬言要挑战。这时,泗河城大队近千人,在异己分子的唆使下也一轰而起,霎时,上千支枪口对准了李隽。对此,李隽镇定自若,高声说:“我是政委,有权执行上级的命令。”一边解释上级决定的意义,一边走下讲台,来到队伍前。这些人的嚣张气势被李隽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态度所震慑,使紧张的局面得以缓解,随后他命令张清华部排以上干部到一个四合院开会,李隽做了简短的讲话之后,由苑化冰、翟增智(警卫营教导员)同黄荣海团一起对张部后扩充的部分中队进行了缴械,避免了一场血战,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纯洁了地方武装。1947年3月,李隽调任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升任党校常委书记、省政府委员。还先后担任了吉林省劳动局局长、吉林省工业厅厅长、省政府经济计划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抚顺石油二厂任基建副厂长、抚顺石油一厂任厂长、辽宁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经委副主任等职。“文革”中,李隽遭到残酷迫害。1979年3月22日,中共辽宁省委干部审查结论审批小组做出了《关于李隽同志审查结论》:经审查,李隽同志历史清楚,无政治问题,予以平反。李隽沉冤20余年的错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同年9月,辽宁省委决定恢复李隽省经贸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职务。1984年任辽宁省六届人大常委。1995年9月10日,李隽在沈阳不幸病世,享年78岁。


陈忠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陈钟(1903—1982),吉林省榆树县人,1933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陈钟在黑龙江兴安岭的博克图加入东北民众救国学兵会,做宣传和军需工作,为抗日队伍募捐经费、购买药品和慰问品,赠送给北满一带马占山的抗日队伍。不久,在进步人士的介绍帮助下,陈钟去北平参加了东北抗日救亡总会,被任命为驻哈尔滨特派员,他以“同记商场”、“新滨洋行”会计经理身份为掩护,在哈尔滨传播革命思想、搜集北满日伪军事情报。1935年5月,陈钟回到北平,党组织派他到绥西垦区工作。1936年冬,国民党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发动绥东抗战,为了进一步推动傅作义的部队抗日,绥西工委决定组织前线慰问团,由陈钟任团长,在绥东慰问抗日队伍,组织抗日游行,对国民党当局影响很大,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撼。不久,陈钟被调回北平,任中共北方局特科交通员,往来于太原和西安之间,为党传递机密文件。为了加强部队工作,北方局又调陈钟到八路军一二零师绥蒙游击支队,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兼党代表)、师保卫部除奸科科长、敌工部副部长兼晋绥军区对敌斗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38年秋,陈钟带领一名干部打入保德“哥老会”,揭露国民党的阴谋,晓喻抗日救国大义,动员伪军1300多人反正。抗战胜利后,陈钟被调到晋绥公安局做保卫工作。当时,国共两党战端又起,阎锡山同蒋介石坚持反共、与人民为敌。陈钟高举统一战线的旗帜,深入敌后发动敌军士兵家属给其子弟写信,或派家人去部队探望,宣传我党主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多方面动员,有2000名敌军反正加入我军。

  1946年5月,陈钟奉命回到东北,组织分配他在东北局社会部敌情研究室做副主任,后又兼任情报科长、东北公安部处长,为辽沈战役搜集了许多重要情报。我军和平解放沈阳前,陈钟在迫使敌军放下武器、争取敌高级将领向我投诚方面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在他的宣传感召下,有4000多名敌军放下武器,开赴城边听候我军改编。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陈钟随机关进入沈阳,投入了搜捕美蒋日伪特务和其他反革命分子的紧张斗争。在这期间,逮捕了军统特务头子储大光、崔志光、袁晓轩等,还挖出了一些日特,其中就有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已经化装成中国人潜伏下来的日本特务。

  1949年,东北局社会部改组为东北人民政府领导的东北公安部,陈钟先后担任三处处长、秘书长和副部长。5年间,他参与了全面的领导工作,亲自主持政策研究和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1953年初,陈钟调到中央公安部担任文化保卫局局长,为建立全国文化保卫工作系统和顺利开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58年4月开始,又先后担任了长春市市长、中共长春市委书记、长春市政协主席和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忠同志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辛苦操劳,忘我工作,战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1982年9月2日,陈钟同志在长春病逝,享年79岁。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清明将至,缅怀先烈丨一起细数榆树历史上那些英雄烈士事迹

榆树市烈士陵园坐落于东门村东部。1945年12月27日榆树解放后,榆树县政府在榆树东门村建立革命烈士公墓,占地9600平方米。1946年5月榆树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落成。此后相继安葬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61位有名烈士和44位无名烈士,修建105座烈士墓。1985年9月29日,榆树县人民政府对革命烈士公墓重修扩建,正式建立榆树县烈士陵园,曾任榆树县委副书记、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同志为陵园题写了“永远怀念我们的革命先烈”的题词。2008年,榆树市人民政府改建铺设了65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将105座烈士墓改建为大理石墓,墓碑上刻烈士姓名、籍贯、出生和牺牲时间等文字。2012年6月,将榆树市境内的12处884位烈士统一迁入榆树市烈士陵园安葬。榆树市烈士陵园扩建后占地面积为48282平方米,建筑面积8826平方米,共安葬烈士1626名,有名烈士76名,无名烈士1550名。

榆树市烈士陵园于2009年11月4日被长春市人民政府列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春市党史教育基地,榆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寸河山一寸血,更多的英雄故事,没有被铭刻于碑文,没有被记录于报章,更没有被定格于影像,而是散落在我们脚下的泥土里,升腾为我们头上永恒的星辰,时时刻刻守护着我们。他们的英雄壮举和不朽精神,也将化作一股正义的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拼搏奋进、阔步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