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臨糧食危機?NO!

隨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近期已有俄羅斯、越南、泰國、哈薩克斯坦等8國相繼宣佈禁止糧食出口。由此,市場中產生了一種“糧食危機”的恐慌。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就更加受到關注。

其實,對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和多國發出的禁令是產生恐慌的主要因素。從目前的各種數據來看,中國正面臨“糧食危機”的說法顯然不成立。

恐慌是這麼產生的


中國面臨糧食危機?NO!

關於擔心糧食短缺的情緒來自有關各國最近收緊糧食出口的消息,也正是此類消息開始讓市場充滿“糧食危機”的恐慌。

首先發聲限制糧食出口的是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2月底宣佈,自3月20日起暫停蕎麥等糧食出口10天;隨後,俄羅斯又表示,從4月1日至6月30日,小麥、黑麥、大麥和玉米的出口量應控制在700萬噸以上。

緊隨其後的是越南,作為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宣佈將從3月24日起暫停大米和大米制品的出口。

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宣佈,自當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出口。

3月30日,柬埔寨首相洪森當日宣佈,從4月1日晚上11時59分起,包括金邊市在內,境內所有賭場暫時關閉;除柬埔寨香米外,4月6日起禁止普通白米和稻穀出口。

此外,世界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哈薩克斯坦也宣佈,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8個國家宣佈限制糧食出口,包括俄羅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泰國和柬埔寨。

3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各國在採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時,應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防止這場公共衛生危機引發糧食危機。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在官方網站稱:“除非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保護最脆弱環節,保證全球糧食供應鏈通暢,緩解疫情蔓延對整個糧食體系的影響,否則我們面臨糧食危機迫近的風險。”該組織預計,糟糕情況預計將在4月和5月出現。惠譽諮詢公司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說,儘管某些種類的糧食供應充足,但可能出現過度囤積或限制交易現象,從而抬升糧食危機風險。

中國面臨糧食危機?NO!


中國面臨糧食危機?NO!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中國似乎難以生存。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將面臨糧食危機?

答案是NO!

在商務部4月2日舉行的網上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臺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此外,他表示,我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據悉,我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因此針對部分消費者屯糧的現象,王斌表示,完全沒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我們知道,中國曆來重視農業種植。客觀地講,我國糧食自給率高達98%,其中以大米、小麥為主的糧食進口率(進口占需求比重)不足5%,大米進口量550萬噸,小麥進口量100萬噸,這意味著中國完全有能力在主食方面實現自給自足。

真正需要進口的是大豆,進口量為9410萬噸,佔糧食進口總量的73%以上。幸運的是,大豆不是主要糧食作物,因此對國內糧食安全沒有重大影響。

此外,中國還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糧食調控體系。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庫存中,小麥1.4億噸,玉米2.1億噸,粗糧2.23億噸,能夠滿足全國人民9-13個月的需求。

從小麥麵粉主要產區價格來看,基本保持平穩。3月31日,河北石家莊麵粉出廠價3000元/噸,山東濟南3080元/噸,河南鄭州3080元/噸,江蘇徐州3140元/噸,較3月初價格持平。

也就是說,目前,國外糧食出口禁令對我國糧食供應和價格影響微乎其微,國內主糧都在庫存,小麥供應有富裕。

從拍賣成交不高,可以看出市場沒有一點搶購的意思。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國家政策性小麥拍賣共舉行了4次拍賣,累計投放數量為1238.16萬噸,實際成交64.04萬噸,同比減少3.18萬噸,平均成交率僅為5.17%,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

截至3月中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9152萬噸,其中2014-2016年產小麥仍有4463萬噸,佔臨儲整體庫存的48.77%。從拍賣情況來看,當前可供麵粉廠大量使用的最低收購價小麥中,儲存時間最長的是2014年產小麥。

目前大部分下游小麥制粉企業採購採取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策略。再加之前期競拍的輪換糧及託市糧陸續到貨,小麥價格整體平穩。不過考慮到現在小麥庫存龐大,後期在適當的時機,可能加快“去庫存”、“降成本”,預計4月份小麥市場所承受的壓力依然偏重,價格整體穩中偏弱運行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從全球市場看,小麥供應相對充足。美國農業部在3月份供需報告中維持2019/2020年度美國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不變,仍為9.4億蒲式耳,全球小麥期末庫存調低到2.87億噸,略低於上月預測的2.8803億噸,也略低於市場預期,不過仍是歷史最高紀錄。

因此,中國面臨糧食危機的說法明顯有偏差。

中國農產品進口現狀


中國面臨糧食危機?NO!

適度進口是我國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涵。近年來,我國積極發展糧食國際貿易,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糧食進口國,每年還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僅佔國內消費總量的1%、2%。

糧食夠吃,為什麼還要進口呢?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李軍認為,我國存在結構性短缺問題,有效供給不足,如優質小麥和大米供給不足,玉米存在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需要通過進口調劑餘缺,優化供給結構,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從品種看,我國小麥和大米進口量很少,以2019年為例,大米和小麥全年進口量僅佔當年產量的1.8%和2.3%。因此,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對我國口糧供應影響不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進口糧食的同時,也在出口糧食,2019年我國大米出口多於進口20多萬噸,成為大米淨出口國。

飼料糧和大豆是我國主要進口農產品。玉米是三大主糧之一,也是主要的飼料糧之一。2019年我國進口玉米479.3萬噸,同比增36.0%;與此同時,大麥、高粱、玉米酒糟(DDGS)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均有所下降。大豆是我國進口的主要農產品,其中大豆進口量佔農產品總進口量的70%多。飼料糧和大豆是一些糧食生產大國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農產品,有著較強的出口意願,目前還沒有成為這些國家限制出口的農產品。

根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我國對小麥、稻穀和玉米三大主糧實行進口配額管理制度,從2004年至今17年來,進口配額一直保持不變,從2019年進口來看,三大主糧進口量都在國家規定的進口配額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進口農產品中,有人說大豆會是今年中國糧食的一個“坎”。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中國2019年大豆進口總量8551.1萬噸,為歷史第二高峰。其中,巴西、美國、阿根廷是中國大豆的主要進口國。

目前看,巴西、阿根廷的疫情形勢嚴峻。截至當地時間3月30日18時,巴西全國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579例。巴西政府宣佈3月30日起,所有不持有巴西身份證的外國公民均不得搭乘飛機入境巴西。作為全球第一大豆粕和豆油出口國的阿根廷,目前已有820例新冠肺炎病例,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3月29日表示,將把全國強制隔離期延長至4月中旬。

所以,從整體上看,進口糧食更多為飼料糧並非人們的主要進食糧。在這個層面上講,中國不會出現糧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