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臉


照片中的臉

1844年10月,廣州,兩廣總督耆英的肖像。中國最早的照片,最早的肖像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副面孔。

面孔是爹媽給的、天生的,我們改變不了。

但像有心生,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特有的神態與表情。

在每個人的臉上總能讀出你內心的世界,你的惆悵與喜樂總會寫在臉上。

每個時代的人物肖像也總留有每個時代的特徵,與當時的文化、經濟、政治、社會風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也就是說,不可否認,人是社會的動物,歷史裹挾著我們的命運。

今天我們從這一張張穿越時代的河流保存下來最為經典的肖像照,不知道你能感觸到什麼?

看完這些照片,我建議每個人去照照鏡子,好好審視一下鏡中的自己。

整整衣冠給自己拍一張肖像照放到箱底,若干年後拿出來再看看,我想您一定感觸良深。


照片中的臉

1869年,廣州,學童。約翰·湯姆遜/攝。

這是約翰·湯姆遜拍攝的中國最早的少年兒童肖像,而且是一個私塾孩子去讀書的肖像。


照片中的臉

1871年,漢口(今武漢),漢口道臺何維健。約翰·湯姆遜/攝。

道臺飽讀儒家經典入世為官,應該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儘管他戴著眼鏡,但總感覺他的神態透露出清末王朝一種封閉、落後、愚昧之氣。

照片中的臉

1871年,北京,滿足已婚女子頭飾。約翰·湯姆遜/攝。

這是滿族女孩富有青春之氣的肖像,給人一種靦腆之美。


照片中的臉

1871年,北京,為李鴻章拍攝的坐像照。約翰·湯姆遜/攝。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化的開啟者,是放眼看世界的人,他的眼神裡就有著這一種果敢的開放之氣,和上面漢口道臺的氣質大相徑庭。


照片中的臉

1879年,西藏公主。

這位西藏公主卻有著江南女子秀氣的容顏與神態,因為她是在深宮裡長大的,強烈的陽光曬不到她。


照片中的臉

1880年代,上海,一位婦人的肖像。

肥大的衣服看不見她的身材,但她的眼神透露一種善良清秀的精神氣質。


照片中的臉

清末,北京,溥儀的乳母王焦氏。

溥儀3歲就離開生母,一直是他的乳母王焦氏餵養他。溥儀九歲那年,王焦氏被太妃們趕出了宮。

我感覺王焦氏眼神中有《步步驚心》裡王妃們宮廷計的感覺。


照片中的臉

陝西省漢中,一位士紳手執水煙鬥留影。南懷謙/攝,大約拍於1904-1914年之間。

這是一張關於中國士紳階層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肖像照。

儘管這位老爺坐在地球儀旁,但他身上那種頑固保守的封建氣息還是很濃。

照片中的臉

1913年左右,陝西省漢中,一名身著軍服的軍人。南懷謙/攝。


照片中的臉

1917年,四川,頸脖上掛13500個銅板路人。西德尼·D·甘博/攝。

銅錢貶值,物價上漲,購物時不得不背上幾十斤重的銅錢串。

照片中的臉

1920年代,北京,茶館裡的藝人。

此時這位茶館藝人應該是在家裡自彈自唱,儘管生活過的清苦,但自得其樂。


照片中的臉

1922年,上海,女子肖像。

纖纖玉手上鑽戒、紅指甲,渾身洋氣眼神中有著大上海女子時尚、美豔之氣。


照片中的臉

1925年,大連女子。很喜歡這張照片,總有一種弱弱的林黛玉的病態之美。


照片中的臉

1925年,蒙古貴族女子服飾。

這位是蒙古貴族的千金小姐,但是她的眼神告訴我們這位活脫脫就是一位女漢子。


照片中的臉

1930年代,北京,穿著破爛的老學究。

鄉下的老學究,他的樣子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會寫四種"茴"字的孔乙己。


照片中的臉

1933年5月1日,上海,魯迅。

魯迅先生傳播非常廣的一張肖像照,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照片中的臉

北京,賣糖果小販搖撥浪鼓招引顧客。海達·莫里循/攝,大約拍攝於1933-1946之間。


照片中的臉

1946年,香港,在田地裡勞動的婦女。海達·莫理循/攝。臉上滿是安逸的表情,看來她家今年收成不錯。


照片中的臉

1945年秋,杭州,攝影師遊西湖的導遊。艾倫·拉森/攝。

看見她,我想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照片中的臉

1950年12月,杭縣(今屬杭州市),農村冬學普遍展開,挾著課本上學去的農村婦女。王純德/攝。

眼神中充滿好奇,渴望學習知識。


照片中的臉

1954年,香港英皇道蘭心照相館, 張愛玲的34歲肖像照。

渾身裹著舊時代的華美,但她的神情和姿態又是新時代的,睥睨、自信,眼睛裡有光。


照片中的臉

1959年,鍊鋼能手李紹奎。田原/攝。

這是一張關於工人老大哥經典形象照片,戴著護目鏡,手拿火鉗,汗水流滿臉頰。


照片中的臉

1956年,北京,一位音樂家的妻子在自家花園裡。湯姆·哈金斯/攝。

看照片我感覺丈夫在搞音樂,她就是一位賢妻良母。


照片中的臉

1957年,在結婚登記處。李仲魁/攝。羞澀、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照片中的臉

1962年,農業戰線上的優秀飼養員。蔡尚雄/攝。

一位清秀、靦腆的小姑娘,雖然只是一個飼養員的工作,但是她很滿足很開心。


照片中的臉

1965年,山西省昔陽縣,女民兵。葛新德/攝。


照片中的臉

1978年,北京龍潭湖鳥市,老人和他的鴿子。朱憲民/攝。

叼著香菸,賣著鴿子,把老北京人那種悠然自得的形象刻在來相紙上。


照片中的臉

1979年,北京,畫家黃永玉。伊芙·阿諾德/攝。

雖然是側面照,也能感受到一生性格不羈的怪老頭黃永玉特立獨行的特點。


照片中的臉

1979年,赤腳醫生。伊芙·阿諾德/攝。


照片中的臉

1979年3月30日,北京長城,可樂男孩。詹姆斯/攝。

第一次喝到可能那種新鮮感、興奮感都在小男孩快樂的臉上。


照片中的臉

1981年元宵節,河北霸縣,帶團徽、禮帽,梳著大辮子照相的縣城姑娘。李曉斌/攝。

沒有化妝,沒有美甲,自然之種呈現淳樸之美。


照片中的臉

1983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李連杰。段文華/攝。

這時的李連杰正好20歲,儼然一塊光鮮亮麗的小鮮肉。

如今我們不得不感嘆"歲月是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我們心中的這塊小鮮肉也老了。


照片中的臉

1983年,北京人民大會堂,張海迪在紀念五四運動64週年座談會上。段文華/攝。

張海迪是"八十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是我們小時候勵志青年,你看她的眼神之中就是滿滿的正能量。


照片中的臉

1985年,天津,相聲大師馬三立。

馬三立先生長相就充滿喜感,在家頤養天年也不失自己的幽默細胞,玩起了釣魚遊戲,自娛自樂。


照片中的臉

1990年,《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葛新德/攝。

平凡世界裡的路遙,以思想者的光芒寫出一部偉大的作品。


照片中的臉

1996年,歌手崔健。劉香成/攝。

崔健整個人都給人一種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己的思想與思考。


照片中的臉

1999年,陝西耀縣,行走江湖的遊道。趙利文/攝。

他是行走江湖的遊道也是隱士,眼神總給人一種特立獨行的感覺。


照片中的臉

2014年8月3日,湖北省襄陽市,眼神。德蘭/攝。


照片中的臉

2014年6月8日,在貴州省貴陽市第六中學考點,一名考生在高考結束後振臂吶喊。

總算解放了,振臂高呼,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從今天起可以瀟灑走一回了。


照片中的臉

2017年,西安,趙利文先生。衡國良/攝。這張照片再現了一位攝影藝術家孜孜不倦的的藝術風骨。

趙利文先生是專注於中國80年代城市影像的先鋒者與奠基者。為我們留下了80年代古城西安極其珍貴的歷史風俗畫卷,其作品堪稱是80年代中國城市影像的"清明上河圖"。


照片中的臉

2020年1月31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病理科醫生吳小豔。

眼神之中充滿憂鬱,是不能回家過年的一種鄉愁,是對接下來艱鉅的防疫工作一種茫然的擔憂。

1月22日,她本來已經登上返鄉的動車,可當她看到工作群裡主任號召35歲以下醫生參加緊急救治隊時,她立即決定下車重新買票返回武漢上班。


照片中的臉

2020年1月31日,勞累憔悴的韓紅。

為支援武漢,韓紅籌備物資而且親自跟車運輸直達武漢各大醫院。


微言大義

我們都有一副面孔,這是一篇關於肖像的文章。

我們總想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也總在掩蓋內心不好的一面——惆悵與憂慮。

你不要以為你有多強大,我永遠不會讓人看到我的內心真實想法,想發永遠藏在心裡。

但是像由心生,內心東西總會顯示在你的臉上,肖像成為內心世界的顯示器,它會出賣你內心的一切。

何況人是社會的動物,時代的烙印寫在了我們的臉上,你又怎麼可能把自己包裹的那麼嚴。

敞開心扉擁抱世界,讓自己的臉笑的像花一樣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