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海外华人皇帝:潮汕人郑信


首位海外华人皇帝:潮汕人郑信


首位海外华人皇帝——郑信

汕头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华人众多。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大多保持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辛勤奋斗的优良传统,很多人在各行各业都颇有建树,成为所在国的军政要人、社会名流、学界博士。在汕头籍的海外华人中,就出现有首个海外华人皇帝——郑信。郑信祖籍澄海县中外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是泰国历史上一位华裔民族英雄。他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是第一个在海外当皇帝的华人。

郑信父郑镛,年青时因家贫,被迫于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流落到大城谋生,后娶暹女洛央为妻,家居在当时大臣昭披耶节基府邸范围,1734年生下郑信。郑信出生后不久,郑镛即去世,昭披耶节基见在襁褓中的郑信相貌不凡,遂收为义子。按照暹罗习俗,年青的郑信入寺为僧,他在寺中读了很多书,受到良好的教育。还俗后,由义父介绍入宫廷当御侍。因才华出众,被封为侯爵,官居哒府侯王。1765年,郑信升任披耶,调任甘烹碧侯王。未赴任。缅军大举入侵暹罗,郑信奉命率华泰部属500名协防京都。次年,京都大城被缅军所陷,暹王身亡。郑信即率500华泰部属突出重围,东奔罗永。

大城王朝被缅甸占据后,全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郑信在东部组织新军,以尖竹汶、罗永和吞武里为基地,招募当地华人、泰人组织部队,并令华侨建造船只,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汇成万人之师,遂于1767年,沿湄南河而上,向大城进兵,大败缅军,斩其主帅拍乃功,大城遂收复,郑信巡视全城,见城成废墟,满目荒凉,于是下令迁都吞武里。同年,年仅33岁的郑信,在吞武里被拥立为王,泰史称吞武里王朝,因郑信曾为哒府侯王,故泰史又称郑信为哒信大帝。

吞武里王朝建立后,郑信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统一,东征西讨,狠狠地打击、制服了在国家沦亡期间而割据称王的僧俗四大势力,于1774年统一了全国。自1775—1781年,又先后多次对周围国家进行征伐,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故吞武里王朝幅员之广,为泰国历朝之最。就在这个时候,暹罗国内爆发了政治危机,并于1782年初发生政变,吞武里王朝被摧翻,郑信在内乱中被杀。

郑信在位15年,卒年48岁,死后被谥为泰国历史上第四名大帝。泰国人民为纪念郑信的功绩,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有立马挥刀的郑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郑王大帝公园,园中供奉郑王铜像;在哒府建造郑王大帝庙;在吞武里建有最大的郑王大帝宫殿;1982年泰国建成最长的横跨湄南河公路桥被命名为哒信大帝桥。泰国政府于1955年还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庆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