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不是满清入关第一大功臣?

沈静轩


对于袁崇焕我一直想找机会说一下他,纵观历史可说袁崇焕绝不可能是汉奸,更不可能是满清入关的功臣。如何客观的看待袁崇焕,我觉得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关于如何看待当朝修前朝历史的问题。客观来讲,当朝修前朝历史,确有粉饰自己的嫌疑。但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比官史更准确的历史记载吗?更何况,我们不能低估历代史官的职业操守。这以司马迁等著名史官由为代表。因此,读史必以官史为蓝本,存疑去伪,不能全盘否定。认为清修明史不可信的论调,太过武断。

第二,关于如何看待乾隆为袁崇焕平反的问题。很多非议袁崇焕的人,均以敌人为他平反,他肯定就是敌人的逻辑来定论的。我认为这是极其荒谬的。我们要看乾隆为袁平反到底为了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其实细看乾隆这段时期的历史,我们发现他不仅仅为袁崇焕翻了案,还翻了很多案,甚至还包括公认的抗清英雄史可法,称他为“忠正”。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这些被翻案的人共同点都是对当时的朝庭忠诚。由此可见乾隆为袁以及史可法等平反,本质上为维护清朝统治,极力宣扬忠君的目的。这也就有了乾隆将洪承畴等列为二臣的行为,皆是为了宣扬要学史可法,袁崇焕等做忠臣,不要学洪承畴等做二臣。

第三,关于皮岛的作用和毛文龙的关系问题。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认为毛文龙被杀,皮岛就失去了作用。这实际上是巧用了偷梁换柱的方法,把毛文龙被杀,与皮岛的作用混为一谈。皮岛对于当时的后金,具有地域优势,战略位置明显。但我们不能认为毛文龙被杀,皮岛就完了,就失去作用了。实际上毛文龙是1629年被杀,而皮岛被清军攻陷是在1637年。也就是说,毛文龙被并没有马上使得皮岛落入清的手里,反而它还继续发挥作用近8年之久。毛文龙被杀与皮岛作用实际关联,更不能把这当做袁帮清的事实来定论。以我所想,以袁崇焕的战略眼光,如果给他时间,完全可以将皮岛打造成第二个宁远城。可惜崇贞没有给他机会,历史也没有如果,袁在1630年便被处死。

第四,关于毛文龙被杀的原因。客观来说,毛文龙对以皮岛为支点的东江镇的形成,是有巨大功劳。但毛在当上军镇总兵官后,开始持功自傲,早在天启年间,对毛的质疑声便非常多,主要是滥杀难民及俘虏假冒战功,虚领军饷。而他自己则设官职,任亲人,积极做商贸活动,贩卖军马在内的禁物,对清的迁制作用极度弱化,严然一个独立小王国。本质上是基本不受中央管制的地方军阀。其秉性气质与后来的吴三桂相仿,不过是弱化版的吴三桂。我想基于毛文龙的所做所为,其被杀的主要原因,是袁崇焕想整治军纪,立威所致。

第五,关于袁崇焕的定罪是否成立。崇贞给他的罪名主要是三条,一擅杀毛文龙,二与清庭议和,三市米资敌。这第三条现有历史记载,出处不同,结果也不同。有些书记载,有些没有。这些罪状粗看,确是那么回事,但细看分析,确只能得出三个字“莫须有”。从擅杀毛文龙来看,这难道不是崇祯自己许诺的先斩后奏吗?更有尚方宝剑在手。只能说袁的做法触动了崇祯那颗脆弱的多疑的心。从与清庭来看,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太极与袁崇焕互相拿不下对方而用的缓兵之际,一方积极备战,一方努力加固城防积极堆塔。这是和吗?说和的人真令人可笑。至于市米资敌,在那样的环境下,为了军饷,朝庭又没钱,你能怎么办,只是无奈之举。诸君难道没有看到毛文龙也有贩卖军马资敌之事吗?

综上,我认为袁崇焕的的确确是被错杀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的真相也大抵应该如此。碰到没有明君之度,没有明君之才,没有明君之能却想做明君,且多疑的崇祯,这是袁崇焕的悲剧,也是崇祯的悲剧。我没有说是大明的悲剧,因为此后还有机会给大明翻身的时机,但都被崇祯的性格能力一一挥霍了,这是题外话。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青年小吏,在边关危机之际,满怀一腔热血,孤独一人往关外勘察地形,豪言:“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人便能守住山海关”。几年后,也是他固守孤城,面对遍野铁骑,与将士歃血盟誓,视死如归,以一城击退强敌,这是怎样的豪迈与忠诚......“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他在狱中的绝笔,这大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吧!


临渊飞龙


不是。

网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是造成满清入关的主要原因。袁崇焕的做法,是帮了满清的大忙。袁崇焕才是汉奸,袁崇焕被崇祯帝极刑处死,是罪有应得。

我们今天不讨论袁崇焕杀毛文龙对不对。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是不是毛文龙活着,满清就不敢入关了。

我认为,毛文龙的存在,对阻挡满清入关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毛文龙的作用。

毛文龙被很多人吹上了天,觉得他就像是一道安放在满清和明朝之间的铁闸,甚至有人说他是“海外长城”(陈良训:“日所恃海外长城者,非毛文龙者乎?”)。但究竟其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呢?

毛文龙是在明朝辽东失陷以后,逃脱回来,在皮岛一代经营起来的。由于登莱巡抚袁可立对他的嘉奖和纵容,因此他在皮岛自行发展起来,形成了军镇。

毛文龙在皮岛的军镇,在抗击满清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事实上,由于毛文龙并没有和满清有过正面交战,只是利用诈降满清(后金),不断诱捕满清的官员,或者通过一些小规模的冲突,让他自己具有了很高的名气。至于满清此后大规模入关过程中,毛文龙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因为没有实战,因此并不能做明确的断定。所谓“长城”“铁闸”一说,也只是一些形容词而已。

毛文龙的军队,虽然号称十万,但实际上只有两万人是真正的军队,其余都是老百姓,因为军队数量其实是有限的。在和满清大兵团作战的时候,不一定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同时,毛文龙本人谋略有限,只能算个地方土匪,并不是帅才。毛文龙的那些部下,后来在抗清中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反而是他们多次在满清和明朝之间摇摆不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另外,皮岛又在海中,一旦满清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从海中运动到陆地上,再行组织对抗满清军队,其实是很费事的。远不如山海关这样摆放在陆地上的关隘能发挥作用。

所以说,毛文龙真正能发挥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二、毛文龙的危害。

毛文龙在抗击满清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但是其危害却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毛文龙瞒报军饷,给明朝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毛文龙瞒报军饷的方式,有夸大人数,还有夸大战功。本来只有两万的人马,夸大到十多万。要知道,明朝最终之所以灭亡,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钱打仗了。到处都是军队,到处都在要钱。这些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对老百姓搜刮得越多,他们越痛恨明朝,越要向农民起义军靠拢。所以,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才会多次死灰复燃,绵延不绝。

二是毛文龙不服指挥,影响整个军队的协同作战。毛文龙在皮岛期间,与很多顶头上司发生过矛盾,先是与熊廷弼,后来与袁崇焕。中间他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得力于袁可立。而且袁可立还对他多有褒奖(“海外”)。但是他依然不服袁可立的指挥。袁可立护着他,他却不听袁可立的,最终造成袁可立两头受气而被撤职。

毛文龙这种不服指挥的特点,将来在协同作战中,显然是非常有害的。

三是毛文龙脚踏两只船,非常可怕。毛文龙之所以能够做大,满清之所以没有着意打他,就是觉得他可以争取过来。而他正是利用这一点,不断对满清偷袭得手,以此向崇祯帝邀功。他这种骑墙作风,一旦满清的势力变大以后,他肯定就是投靠满清。从毛文龙后来手下的作风,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曾经是毛文龙手下的孔有德,甚至因此最后被满清封王。毛文龙要是活着,他大约也会走上孔有德这样的老路。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毛文龙过于夸大,既不符合历史事实,同时也有违人伦公德。





周朝文DMU


这种说法完全就是网上黑袁崇焕的一类人标新立异的观点而已。

明末的风云变化,研究了一大批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而袁崇焕正是其中的一位。

自萨尔湖之战过后,明军在东北的防线面临彻底的崩盘,一失于抚顺、清河,努尔哈赤非常骄亢,萨尔湖之战明军阵亡的四万五千余官兵,他们的血水还未干,之后 又失手开原铁岭,特别是因为朝廷的党争让熊廷弼去职后,十天之内居然连连失去辽阳和沈阳两大重镇,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面临强大的敌军,地方城池的守军主将不知道固守以躲避锋芒,反而盲目出战,导致辽东上百座城池接连沦陷敌手,直到在宁远才实现努尔哈赤进攻的急刹车。

宁远之战防守的胜利让当时整个明朝中央非常兴奋,明熹宗感叹“八年来贼始一挫,深知中国有人矣”。袁崇焕出现的太晚了,如果他及早的出现在辽东战场,后来的历史也就改写了,努尔哈赤枭雄一世,在辽东屡屡得手,直到在宁远受大挫,之后皇太极在宁锦又再次受挫,铩羽而归,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满清入关的功臣呢。

何况袁崇焕死时才是崇祯三年,十四年后清朝才入关,之后将近20年才彻底定鼎天下,所以说 关于“袁崇焕是满清入关的功臣”一说可以休矣。


川娃子123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袁崇焕这个人的情况。

袁崇焕,(1584年至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曾中进士。后来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又得到明思宗朱由检器重,然而最终被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在他被处死后,明朝百姓真香抢食他的肉。

袁崇焕是一名抗清名将。他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被朱由检处死,是因为遭奸佞陷害,造成千古奇冤。、

满清入关并不是袁崇焕的过失。崇祯二年1629年10月。皇太极率大军避开袁忠焕的防地,从蒙古绕道入关。由于蓟州一线边防松弛,使得清军轻易攻破。闫忠焕得知清军入关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轻率精锐部队,马不停蹄,付金师救援。他们赶到北京城外与围攻广渠门的清军交锋,一场恶战清军败退。

袁忠焕是一位民族英雄,却死于效忠的君主。袁崇焕被处死,实际上是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

综上所述,袁忠焕并不是满清入朝的第一功臣!他是一位民族英雄,而不是叛徒。


英语老师老陈


对满清来说,吴三桂才是满清入关的第一大功臣,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满人才能入关。 其实多尔衮自己也没有想过能入主中原,定都北京。 而吴三桂放满人入关不是要做汉奸,而是当时的北京有鼠疫,崇祯在北京的最后20万精锐结果染上了鼠疫,没了战斗力,人也死掉很多,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 吴三桂本来是想让满人进京染上鼠疫再一举击溃满人的主力,结果满人在北京实行了满人和汉人分居的政策,而且鼠疫再满人入关的时候居然没有了,所以才有了清朝的事情。

出生于广东东莞的袁崇焕,虽然是个中过进士的文官,但是担任了明朝末年蓟辽总督,在明清迭代的恢弘历史大幕下,一跃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他是抗清名将,几百年来又是最具争议的明末将领。历史对他的评价总是飘忽不定,改来改去,透过对袁崇焕的评价,历史——这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

这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袁崇焕的深入研究,袁崇焕的光辉形象大幅度下降——有人说这是翻案,其实是还原——袁崇焕的历史地位因为清代中期乾隆皇帝的吹捧而抬高,现在又开始降低,这种工作是还原,不是翻案。袁崇焕在明末到清中期这150年,一直是以一个误国庸臣、甚至是“卖国贼”的形象,直到乾隆之后才摇身一变,成了民族英雄。民族英雄由掀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文字狱的乾隆来亲自发掘出来,这件事本身就很诡异。乾隆抬高袁崇焕地位的目的,是想说明崇祯不是个好皇帝,他导致亡国是历史必然,说明上苍已经不眷顾他了,老天要清朝主宰天下。这是乾隆的逻辑诡计。认认真真读明末清初一百年内的史书,不读乾隆后的清修明史,就会知道袁崇焕的真面目了。


凹凸花开


明末一位悲情的民族英雄、一代抗清勇将袁崇焕忠心报明、英勇抗清,最终含冤被杀饮恨九泉,他决不是满清入关的第一功臣,而是明未死的最悲惨的名将之一。


小龙女5505


那我就站在大家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没有读过史书和研究过各种典籍的普通人来讲只要宣传1-2个正面事件就可以捧起一个英雄。

1、他在所有人都打败仗的时候打赢了一场仗,还间接干死对方首领。

2、清修明史里对他高度评价同时也是为了贬低崇祯。可以了可以了这波很秀了,大家记住这2个点,形象就很鲜明了。其实袁这个人有两面性,野战无能(当时有客观条件可以理解)政治幼稚,加上稍微有点自负,于是他的死不可避免。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不是正派反派其实没这么分明,如果硬要有个标准就只能看当时这个人做事的出发点和做事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价值观“标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