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01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中信出版社在今年3月份剛剛上架的新書《敘事改變人生》

什麼是敘事?

所謂的敘事,就是社會流行的,或者說是社會遵循的一套主流道德規範和社會信條。

它並不是法律,但卻被絕大多數人所認可,而那些行事獨立、不按照主流敘事生活的人,則被認為是異類,甚至受到眾人的排斥和鄙視。

這本書的一個核心主題就是要告訴你,每個人的信仰、行為和感受,通常都深受周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並不是你以為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而那些深信不疑、按照主流敘事來行事的人,通常是陷入了敘事陷阱。

理解敘事陷阱,就意味著讓不按照社會既定規則生活的人,甚至是按照自我規則生活的人,能夠放鬆下來,和其他人一樣享有正常的生活。


作者並不是要你放棄這些主流敘事,不再把它們作為你自己的生活原則。

因為對於敘事原則,何時該堅定,何時該放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位置不同,背景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選擇。

做任何選擇時,每個人都必須決定好,什麼時候循規蹈矩,什麼情況下與眾不同。

每個人都應該以儘可能減少自己痛苦的方式來生活,並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作者之所以站出來反對按照主流敘事來生活,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來挑戰傳統。

反抗原則很少會是什麼快樂的事情,卻總是具有特殊意義。

如果你是那些覺得融入社會、工作或其他地方像是在履行義務的人,當你真的以和主流社會敘事不一致的方式來行事和生活時,作者希望你能免受大眾的苛責。

這就是這本書希望傳達的另外一種生活法則。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02

如今,關於財富的社會敘事似乎更強烈了,每一代人都被鞭策要比上一代人更努力奮鬥。

如果你擁有的不多,努力爭取更多是應該的。

但是,富裕本身並不能使我們或我們周圍的人更加幸福。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通往財富的道路既漫長又艱難,甚至可能徒勞無功,所以人們會想著儘可能地去走捷徑以便達到更加富裕的目的。

同時,很多人對財富的追求是由社會比較和地位驅動的,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

因此,即使已經擁有很多,許多人對財富的渴望仍然有增無減。

這使得很多人,即便已經擁有比大多數人更多的財富,卻還是感覺不幸福。

作者是想告訴你,如果你不是為了收支相抵、生存溫飽而掙扎,那就控制住那些鼓勵你無休止地追求更多金錢的社會敘事。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03

但是,由於家庭責任,特別是隨著家庭成員的壯大和社會期望的作用,想在財富面前“適可而止”並不容易。

社交媒體也大肆宣傳各種有錢或者一夜暴富的生活,來刺激我們的感官。

即使沒有這些外界干擾刺激我們追求財富,我們也很難在面對財富時做到“適可而止”。

雖然告訴自己“錢已經夠用了”聽起來有點兒無聊,但至少能給你帶來極大的解放。

一旦你的錢夠花,你就可以停止不斷焦慮了。

同時,專注於追求財富會使你對他人更加苛刻,要是他人滿足於現狀、感到幸福,你可能會覺得他們不上進或者懶惰,這種想法會讓更多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苦惱。

因此,當別人對他的生活很滿意時,你就不應該隨意給別人貼上“懶惰”、“不上進”或者“沒追求”的標籤。

我們應該讚揚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創造社會價值的人,而不是質疑他們為什麼不是追求財富。

社會價值有很多面,不僅僅是物質財富。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04

人天生具有慾望,關於“不斷追求”的敘事更加促使人們無止境地沉迷於金錢、成功和教育。

社會敘事又放大了人的慾望。

“適可而止”的理念適用於所有關於“不斷追求”的敘事,包括財富,成功和受教育。

作者說,如果真的想要幫助大家戒除對財富、成功和教育元敘事的“癮”,需要藉助治療成癮患者的干預措施,主要有三個步驟:

首先是接受。

你必須接受大眾不滿足於現狀的心理,或者現狀確實不如意所以想要更多的心理。

其次是要有信心。

即便有些人不聽,也不要氣餒。

當你試圖說服他們不要過度追求時,最沉迷其中的人也最不可能相信你。

就像現在,你讀到這段內容,可能腦袋裡就會充滿了疑慮,這是不是讓你不追求上進?

人們很容易將這種癮歸咎於自己的信仰和行為,但人的行為實際上受到了敘事陷阱的干擾。

因此,你要思考公共政策和社會規則是如何影響每個人的生活的。


最後就是立即行動。

幫助他人和管理他人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

大眾的偏好和行為決定了社會期望。

質疑和挑戰敘事陷阱,能夠改變人們慾望的性質和程度。

越相信“適可而止”,人們就越可能限制自己的物質消費,並且更傾向於將資源從綽綽有餘的人手中拿來重新分配給遠遠不夠的人。

希望你不再批評那些沒有一直不斷追求的人。

因為在關於幸福的研究中,沒有任何內容表明對財富、成功和教育元敘事的上癮會對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有幫助。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05

這本書中,作者還介紹了其它的主流敘事陷阱:

比如,談到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社會敘事時,人們總是有意地過於樂觀,追求長期而穩定的關係。

可是,對於任何一段關係,走向終結都比走向美滿更有可能,我們必須接受這些可能。

當一段關係特別是長期關係結束時,經常會聽到別人說:“太可惜了”或者“簡直太浪費時間了”。

但是,如果在這段關係中大部分時間都很開心,那又怎麼會是遺憾或浪費呢?

有多少人會覺得現在的伴侶比前任更糟糕?人會適應環境,所以會不斷進步。

因此,“若有懷疑,不如分離”。不要一直被敘事矇在鼓裡,以至於錯過分開的最佳時間。

從中走出來所需的時間會比你想象中的更少,並且你可能會找到一個讓你更幸福、更適合的人。


作者在書中的很多觀點都挑戰了主流社會的生活法則,顯得和大多數人格格不入。

如果你現在滿心不贊同,那你應該先思考一下,你是不是陷入主流敘事太深,以致於認為這些主流敘事就是真理。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明智,只有努力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積極吸收不一樣的想法,勇於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我們才可能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

這本書的最大啟示就在於,思考一下你追求的生活,到底是你想要的,還是主流敘事所要求的。

作者說,謹以此書獻給那些逃離“敘事陷阱”的人,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過上更好的生活:

多一些你自己的選擇,少一些對他人的評判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如何讓自己更幸福:敘事改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