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雲的祕密

飛機大炮都是雕蟲小技

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一個早上,歐內斯特·盧瑟福沒有按時參加一個由英國軍方舉辦的反潛經驗講座。事後,這位一向守時的新西蘭物理學家解釋說:“我的遲到是因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實驗,它將證明人類能夠駕馭原子。如果真是這樣,你們的那些戰爭方法都將成為雕蟲小技!”然而,那些剛剛經過一戰洗禮,死裡逃生的職業軍人們,一心向往的只是造出口徑更大的大炮、裝甲更厚的坦克、濾毒性能更好的防毒面具和火力更猛的機槍,他們不想聽什麼原子武器,在他們眼裡飛機大炮才是硬道理。

一戰期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新西蘭被英國拖入了戰爭。盧瑟福年輕的助手們被軍隊強徵入伍,盧瑟福本人多次抱怨,如果不是這場討厭的戰爭,涉及核物理方面的關鍵實驗恐怕早在幾年前就出成果了。盧琴福心裡非常清楚,一旦把原子裂變的威力用作武器,其破壞力要比任何武器都厲害得多。

戰前,盧瑟福從他的奧地利同行那裡借來了250毫克鐳。鐳是幫助他實現原子之夢必不可少的貴重物質,在當時是花錢也買不來的東西。大戰爆發後,奧地利一夜之間變成了新西蘭的敵國,250克鐳也就成了敵國財產,屬於沒收之列,盧瑟福堅決反對,終於獲得了暫時使用權。戰爭結束後,盧瑟福深知那些歐洲同行一定處於艱難之中,這一回該是輪到他回報的時候了。即使無法將實物返還,盧瑟福仍然將錢寄了出去,畢竟,那些窘困的戰敗國科學家們正等著用錢買煤球過冬。

正是這250克毫不起眼的鐳,讓盧瑟福站在了世界原子能研究的最前沿。當時和他比肩的原子科學家在世界範圍內大約只有40名,大多數集中在歐洲。美國雖然有著眾多財力雄厚的世界一流大學,但只有為數不多的具有一流水準的科學家。這裡面就有被後人稱為原子彈之父的羅伯特·奧本海默。

從一個優雅的小城開始

在過去近100年裡,風光秀麗的德國卻是無數殺人武器的誕生地,毒氣、超遠程大炮、火箭、噴氣式飛機、突擊步槍等等,這些東西的出籠都跟德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原子彈故鄉的美名也差點兒落在德國人的頭上,只是由於希特勒實在缺乏遠見和過於驕橫才失之交臂,否則的話人類將會面臨滅頂之災。

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小城哥廷根同大多數的歐洲小城市幾乎沒什麼兩樣,氣候冬暖夏涼,相當宜人。哥廷根大學雖然沒有美國大學的氣派,但有著歐洲名牌大學的質量和優雅。自19世紀以來,哥廷根就好像被凝固了一般,至少從外表上看來它一點沒變,這裡的更夫甚至還在用古老的號角報時,因為人們對時髦的無線電臺報時不感興趣。1924年,來歐洲尋找前沿知識的美國青年學者—羅伯特·奧本海默來到了哥廷根。這個人同後來原子彈的誕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奧本海默在哥廷根的活動時間大約在1924年至1932年間,他到這裡的主要目的是來學習物理的。

奧本海默固然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但還有一個比他更為重要的人物,並且同樣也是德國人。這就是近代物理學界的泰斗,大名鼎的愛因斯坦。毫無疑問,他在這個故事中也將扮演重要角色。愛因斯坦生長在跟哥廷根環境差不多的一個德國小城烏爾姆。小時候誰也沒有看出他將是一個能夠改變歷史進程的人。他早年在瑞士的日內瓦成就了他的事業。後來回到德國,在一家權威研究機構擔當主要負責人。

作為一個大學城,一個進行學術交流的露天花園,哥延根大學完成了人類開發核力量的起步階段。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聚集在這裡,將最現代的物理學問題討論得淋漓盡致,並相互傳達著世界最先進的物理學發展動向。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高級知識分子對原子這東西也不知所云,多數人認為,“愛因斯坦的那套理論只在黑板上有意義,在現實中沒有實用價值,遠不如費迪南·波爾舍博士的大眾牌汽車來的實惠”,至少在納粹高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抱有這種想法。所以,他們從開始冷落愛因斯坦到最後驅逐他出境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1933年的秋天,走投無路的愛因斯坦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開始了他的新生活。一個法國物理學家曾經形容這件事,“其重要程度就像天主教把羅馬的梵蒂岡搬到了美國”。隨著愛因斯坦的到來,美國一夜之間就成了世界物理學的中心。這時候的奧本海默也回到了美國,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個關鍵人物終於走到了一起,此時,離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彈問世的日子不遠了。

機會終於來臨

歷史往往離得越遠才會看得越清楚。希特勒當初為什麼沒能造出原子彈,戰後專家說可能主要出於4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關鍵性人才,這些人原來有相當一部分本來是德國人或者是在德國成就事業的人,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後來都離開了。二是納粹頭目缺乏遠見,對原子彈的研究重視不夠,只顧常規武器的生產對投資大見效慢的戰略武器毫無興趣。三是缺乏絕對安全的科研和生產環境,在挪威泰萊瑪爾的重水工廠屢遭破壞就是一個例子。最後一個原因似乎有些諷刺意味——德國的原子彈研製人員並不迫切希望獲得成功,他們大多心灰意冷,“因為我們在他們(軍方)心目中的地位始終是二等公民”,所以沒有幹勁兒。相比之下德國的火箭製造專家則非常爭氣。可惜裝有常規炸藥的火箭跟原子彈比起來就像是一枚大炮仗,作用甚微。

一批具有先見之明的科學家對德國研製原子彈焦慮萬分,他們聯名上書,直達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想告訴這位對原子武器知之甚少但卻是“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事態有多嚴重。原籍匈牙利的科學家希拉德是一位最積極的勸說者,他深信納粹已把製造原子彈的事提上了日程,如果西方盟國再不動手,到時候可就晚了。1939年,希拉德獲得了一個極為可靠的消息,稱德國軍方已禁止被佔領的捷克斯洛伐克將鈾出口到德國勢力以外的地方。另外,德國這時候已控制了另一個掌握鈾的國家——比利時,比利時的殖民地剛果出這東西。在以前,鈾只用於塗寫鐘表盤上的夜明字和陶瓷工業,而現在,它很可能成為一種製造史無前例的殺人武器的原料。美國政府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愛因斯坦本人也沒有。只有希拉德和少數科學家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們一致認為最好趕在敵人之前造出原子彈,或者至少是不能讓敵人搶先一步“將理想變為現實”。他們準備好了一封致比利時國王的信,想提醒他注意這件事情,並盡最大努力使鈾不落入德國人手中。與此同時,希拉德也已經在給羅斯福的信件中徵集到了幾個大科學家的簽名,但在希拉德看來,這兒個人捆在一起也不如愛因斯坦有分量,所以他一定要爭取到愛因斯坦的簽名。

愛因斯坦的簽名

其實,即便是希拉德,要想找到愛因斯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們都知道這位大物理學家平時經常出沒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裡,但希拉德找的不是時候,因為此時恰逢7月天熱之時,愛因斯坦正在組約附近的長島度假。時不等人希拉德和另外一個同事索性開車直奔長島,他們只知道愛因斯坦大概住在一個叫別克尼科的度假村,而希拉德態度堅決,他說“以愛因斯坦的名氣,我敢說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他的住所”。

事情還真像希拉德說的那樣,到了鎮上,他們只見到了一個在湖邊擺弄釣魚竿的小孩,希拉德挑逗性地問他:“看來你是不會知道愛因斯坦博士住在那兒吧?”小孩極不服氣地答道:“當然知道了,我這就帶你們去”,終於,希拉德在一座小別墅的走廊裡同愛因斯坦碰了面。愛因斯坦不愧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據希拉德後來回憶:實際上一開始愛因斯坦對鈾的裂變情況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般瞭解,在經過一番解釋後,他立刻明白了這意味著什麼他表示支持我們,並主張我們儘快採取行動阻止最壞的可能發生。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把信交到羅斯福手中,這實際上要比找到愛因斯坦更難。

希拉德發誓要託關係找路子將信直接送到羅斯福手中,這讓他傷透了腦筋。這些剛來美國的歐洲科學家活動圈子一向很小,要想接近美國上層,就要找那些長年居住在美國的“老歐洲人”。他們想到了個名叫斯托貝爾的德國經濟學家,他同經常出入白宮的國際金融家薩克斯博士很熟。薩克斯非常爽快地接受了希拉德這夥人的請求,答應在適當的時候把這封信當面交給羅斯福。

在送信的途徑有了著落,希拉德又返回到愛因斯坦住地,這會是要動真格的了定要爭取到愛因斯坦的親筆信至少是簽名。這件事的細節在世上流傳有多個版本,根據希拉德的說法是,當時愛因斯坦先是用德文口授了一個內容摘要,隨後希拉德在愛因斯坦“口諭”的基礎上寫出了兩封內容相仿但長短不一的信,愛因斯組隨後在一封較長的信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這同愛因斯坦後來公開堅持的說法相符,他一直說“我並沒有寫信,只不過是在上面簽上了一個名字而已”儘管這後一種說法曾被多人證實。但世上的傳聞卻一直認為愛因斯坦的確親筆寫了那封至關重要的信。或許愛因斯坦當時並沒有想到,就是這個足夠讓他後悔一輩子的簽名,使美國走上了加緊製造原子彈的不歸之路。

要立即採取行動!

薩克斯博士果然不負眾託,在1939年10月1日見到了羅斯福總統。這時,經離希拉德交給他信的那天有兩個月之久羅斯福這一天顯得很憊,並不想談過於沉重的話題。一句話,美國的最高決策人對原子武器既不懂也不感興趣。薩克斯一直在想主意如何說服這位下肢癱的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第二天一早,當他又來到白宮的時候,羅斯福正在吃早飯,看到薩克斯又來了,開始對他的意圖有所警覺。而薩黨斯說,“我想給總統講述一個故事”,接下來,薩克斯向羅斯招講述了富爾頓勸說拿破崙組建蒸汽艦隊卻遭到拒絕的故事。

羅斯福聽完這個故事以後,沉默了幾分鐘,隨後取來了一瓶法國拿破崙時代的白蘭地。與薩克斯碰杯時,羅斯福問:薩克斯,你有把握不讓納粹分子把我們炸掉嗎?薩克斯堅信無疑地回答了這一點。

隨後,羅斯福總統把他的助手沃特遜叫來,指著桌上放著的信,直截了當地說:“要立即採取行動!”於是世界上第一個原子彈的誕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但是愛因斯坦後來說的一句話,卻為這個偉大的決定蒙上了一層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他說:“如果當時我知道德國人在製造原子彈方面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話,那我連手指頭都不會動一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