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明朝開國的大將有很多,大約有150位之多,像大家耳熟能詳的徐達、常遇春、李善長、劉伯溫等等。今天咱們說的是另一位明朝開國的功臣,就是人稱“面閻王”的薛顯。

一、薛顯其人及主要事蹟。

薛顯(?一1387),明初將領。蕭縣(今屬安徽)人。元末為趙均用部元帥,守泗州。 均用死,以泗州降朱元璋,授親軍指揮。曾從常遇春攻湖州,大敗張士誠,進行省左丞。朱元璋稱其勇略冠軍,可當一面。從徐達北征,多戰功。洪武三年(i370),封永城侯。旋謫居海南。

1.碭山與薛顯的歷史淵源。

雖然《明史》上說,薛顯,蕭人也。但是實際出生地,在今天的碭山境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明代的蕭縣,和現在的蕭縣轄區肯定是不一樣的。何況碭山和蕭縣緊緊相連,歷史上曾在1959年成立過蕭碭縣,後來撤銷恢復碭山、蕭縣。

薛顯墓,現在就位於安徽省碭山縣西南6公里的薛口村,屬於當地縣級保護文物。1971年被平掉,1981年復築。現墓底直徑約五米,高約二米半。墓前有民國十三年(1924年)所刻石碑一塊,碑文為“明故大將軍永國公薛公諱顯諡桓襄之墓”,落款為“中華民國十有三年歲的甲子孟夏之穀旦碭山邑人公立。銅山張伯英題”。

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原墓前神道進口咱蟠龍石柱刻聯:“永國公,業績偉,武略常用留百世;大將軍,功德重,威名永著千秋。”可惜屢遭破壞。

2.“勇略冠軍,可當一面”。

這是明朝開國皇帝對薛顯的高度認可。元朝末年,薛顯原為義軍趙均用部元帥,守泗州(今泗縣)。趙均用死後,薛顯以泗州降朱元璋,授為親軍指揮。

1363年,薛顯奉命守衛章江、新城二門,與來犯的陳友諒,展開戰鬥,雙方實力相當,打得難解難分,薛顯看情況,如不智取很能一時決出勝負,便靈機一動,派出精兵與其搏鬥,斬敵平章劉進昭,活捉副將趙祥。大獲全勝。

1364年,朱元璋平定武昌後,進攻新淦,始終不能贏,薛顯自告奮勇率軍進攻,一舉平定新淦,從此聲名大震,朱元璋封其為江西行省參政。

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朝廷下命薛顯跟隨大將軍徐達攻取中原.臨行前,明太祖告諭各位將領,說薛顯勇敢而有謀略,位列於各軍之首,可獨擋一面。

3.遇春弗如也。

有一年,薛顯跟著徐達討伐張士誠,他和常遇春搭檔作戰,在攻打湖州的戰役中,常遇春遭遇到張士誠派來的援兵,作戰不順,慘敗後退。見到這個情況,薛顯率領大軍奮勇上前,與敵作戰,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還燒燬了無數敵人的船隻,敵軍大敗,紛紛投降五六萬人之眾。

常遇春見此情形,慚愧地對薛顯說:“遇春弗如也。即今天的這場戰鬥,都是將軍的功勞。雖然是常遇春自謙之詞,但說的也是真實情況,薛顯確實勇冠三軍,是個猛人。

4.把“死棋”下“活”的人

話說洪都之戰,可以稱得上史上最瘋狂的守城。守城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薛顯之10000人。攻城人陳友諒之600000人。

洪都是應天的門戶,可以說攻下了洪都,進可攻退可守,陳友諒看重的就是這點。洪都不像一般的城池,只有東西南北4個城門,而是奇葩無比,城門卻有八九個之多。

可想而知,一萬的守城將士,面對城下60萬的攻城大軍,心裡是什麼滋味,這八九個城門,無論哪一個城門都可能成為地獄之門,因為無法預知敵人會攻克那一個城門,從哪一個城門湧進來。

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燦烈的洪都之戰

戰鬥打響了,朱元璋的這個侄子,看起來貌不驚人,可也不是善茬,面對數倍於己的幾十萬大軍,指揮將士頑強作戰,無數箭頭及滾石射向陳友諒的大軍,眼看著前面的不少敵人倒下了,隨後的敵人馬上又補上了,一茬接一茬,雙方都打得十分頑強。就這樣打到3天3夜,也沒分出勝負。

不能不佩服陳友諒的倔強,他看久攻不下,自己也死不少人,心裡著急,就把他以為最厲害的攻城神器——呂公車推出來了。

呂公車是中國古代一種大型攻城器械。車起樓數層,內藏士兵,外蔽皮革,以牛拉或人推,可出其不意推至城下,因與城同高,可直接攀越城牆,與敵交戰。

看這描述就覺得很厲害。如果朱文正想不出應對之策,洪都之城失守在所難免了。

這時令人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陳友諒久攻不下的城門自動打開了,而且還走出了一隊人馬,為首的正是薛顯。

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陳友諒攻城

接著,還沒等陳友諒等人,納過悶來,就見薛顯大喝一聲,揮起武器,摟頭蓋頂,把敵軍打得潰不及防,預備好的呂公車也忘了用了,薛顯大搖大擺殺完回城了。

陳友諒徹底失望了,最終,他的60萬大軍圍攻85天,也沒攻下洪都。最後被在戰鬥中反而要了自己的性命。

二、因戰功封侯,因錯殺遭流放。

薛顯和常遇春一樣,是個火爆脾氣,雖然他勇有謀,獨當一面,勇冠三軍,戰功赫赫。可是他錯殺了千戶吳富等人,讓朱元璋心裡很不舒服,決定恩罰並行,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薛顯為永城候,不久將他流放在海南。

隨後,還將他的俸祿分成3份,一份補償那些被他錯殺的人家;一份給他的父母家人;一份發給他作為生活費用。

後來,薛顯在海南一邊戍守邊疆,一邊反思自己的錯誤,得到了朱元璋的重新重用。隨後又派他北正蒙古,不幸於洪武20年病逝。死後被追封為永國公,葬於碭山西南薛口村。

明朝開國功臣薛顯,戰功赫赫,卻鮮為人知

薛顯像

其實,朱元璋能做到這一步,也難能可貴了,有多少開國功臣都被無情斬殺。如李善長位居開國功臣首位,擁有免死金牌2個,可在他76歲之際,仍然逃不過遭受滿門抄斬,70餘口失去性命。

三、薛顯和薛剛是什麼關係,是否為慶陽薛姓始遷祖?

在慶陽市東南部的合水縣,有這麼一種說法,就是薛顯之弟薛剛,可能為當地何家畔薛姓始遷祖?當然這個薛剛,並不是我們戲文裡提到的薛剛。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薛顯死後,因為胡惟庸之案,被朝廷削去爵位。大家都知道,一旦捲入這種政治大案,整個家族都面臨著殺身之禍。薛顯無後,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薛剛,為了人身安全,他只得逃命天涯,躲到偏遠的合水落腳。

其次,至於合水薛姓的後人,都以薛剛為始遷祖,而決口不提薛顯,是因為薛顯已死數年,且無子嗣,也為當時躲避政治風波的需要。

最後,薛顯曾在慶陽一帶領兵打仗,其弟薛剛帶來全家遷到慶陽,對那裡的風土人情很熟悉,並留下來繁衍後代,也是正常的事情。

至於這段歷史是否真實,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