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市場是需要平衡的。只有在同時承擔較大風險的前提下,投資者才能選擇回報更高的資產。在大城市生活就意味著需要承受更高的經濟槓桿,紐約是這樣,在北上廣也是一樣。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紐約夜店狂歡 年輕人們享受大城市的新鮮和刺激

當人們的腰包越來越鼓,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大城市的吸引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強。因為在這裡他們可以體驗全新的快樂,前衛的思想,奢侈的滿足欲。富碩的家庭有充足的財力,可以對精美的日常餐飲感到厭倦。

在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富裕、更加不平等以後,財力充足的人更願意支付溢價,去享受大城市裡能夠體驗到的新穎和高端的服務。

更優質的服務,意味著更高昂的成本,這是一把雙刃劍。在疫情影響之下,美國的失業人口不斷攀升,這把雙刃劍正在逐漸顯現它的另外一面。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疫情之下的紐約 街道空空如也



高收入伴隨著高物價

在大多數情況下,高工資和高物價是相輔相成的,高昂的居住成本是進入高工資的城市所要付出的代價。郊區居民可以通過較長的通勤時間來換取面積較大的房子。在比較不同的城市地區時,存在著一種工資、物價和生活質量之間的三方平衡。

當某一座城市的實際居住價格相對於收入來說偏高時,你可以確信這座城市一定存在著某些吸引人的東西。如果某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地方工資很高而物價又很低的話,它將會吸引成千上萬的新居民湧入,這很快就會抬高那裡的生活成本。市場或多或少地發揮著它的作用。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電影《荒島餘生》中遠離城市的都市白領


紐約飛漲的房租遠超收入

從1790年到1910年,紐約人口飛速增長,年均增速曾保持近5%,打下了未來紐約人口的基礎。在1970年的紐約,城市規模與實際工資之間存在著非常正面的關係。城市人口每增加一倍,實際工資就會增加3%。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不斷聚集的人口成為了紐約經濟增長的基礎

2000年,人們仍然願意接受較低的實際工資而在紐約生活。這意味著他們正在湧向紐約,儘管較高的物價完全抵消了較高的工資。這並不意味著紐約的生產效率有所下降,這座城市反映生產效率的名義工資(未扣除房租和生活成本的工資),仍然高於從前的水平。

然而,在之後的發展中,受到在紐約生活和娛樂的旺盛需求的推動,它的居住價格的漲幅甚至超過了名義工資的漲幅。如今,在人口遷移大潮面前,紐約似乎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如磁鐵一般吸引著人們不斷前來的城市。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經濟因素是人口遷移最重要的因素

繁榮的經濟和大量的娛樂,使得這些城市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人們希望在那裡生活,當沒有足夠的住宅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住宅的價格可能會迅速上升。

如果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不能建造更多的住宅,它們就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城市的租金剝奪了普通打工者享受城市服務的權利。根據2017年梅尼諾市長的調查,無法負擔住房是人們搬離城市的最大原因。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布朗克斯區以及紐約城人們的歡樂和悲傷

經濟因素是人口遷移最重要的因素,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數據顯示,紐約正經歷著大規模的人口流出,一年大約20萬人離開紐約,平均每天淨流出人口在全美100個大都會區中高居第一。

紐約的人口淨流出只是美國人口遷移大背景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除了紐約之外,芝加哥、匹茲堡、克利夫蘭等處於“鐵鏽地帶”的城市都呈現出了類似的人口下降趨勢。與之相對的,近年來,美國西部和南部的德克薩斯州、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由於其不斷髮展的工商業和城市基礎設施,較低的生活成本和稅收政策,已經成為美國人國內遷移的首選地。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美國人口變化圖(2010年—2013年),顏色越深的州人口增加越多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用腳投票的國家,經濟發展決定了城市的命運,當經濟收入滯漲,而生活成本攀升,那麼這就將會是一個城市衰退的第一跡象。另外,因為疫情的影響,失業人口不斷攀升,加速人口流出或許將成為紐約不得不面對的現實。3月1日,紐約市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3月31日,紐約市的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萬例,死亡人數超過千人。

高高在上的房價壓垮紐約租客 一年20萬人選擇逃離

現在的紐約仍然處在防疫關鍵階段。同時,防疫政策的許多副作用已開始陸續顯現了。這次疫情不光挑戰著紐約人的健康,也在傷害著紐約經濟的健康。在我們的北上廣深,大家是否看到了哪些似曾相識的跡象?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城市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