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家,老年人的骨骼出现哪些变化?专家为你解答!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

受疫情影响,大家大多时间都在家中度过。但长期宅在家里,却让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身体渐渐出现了变化……

久宅在家,显然对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随着居家时间的增长,骨质疏松的病情也会逐渐加重,因此居家如何防止“骨松”骨折尤为重要。那么,骨质疏松的患者如何在家更好的控制病情?老年人居家预防骨折,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专家为此一一作了解答。

足不出户 骨松患者会有五大变化

1.疼痛加重、加剧。患者可有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

2.身高变化。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以及脊柱的压缩骨折。

3.容易跌倒和骨折。“骨松”患者容易因为跌倒或其他日常活动引发脆性骨折,常见于胸、腰椎,髋部,尺、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4.情绪不稳。“骨松”患者由于整天待在家里,心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如消极悲观或情绪不稳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使骨形成不足。

5. 抵抗力下降。运动减少、摄入减少加上心理因素等综合影响下,可能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足。

长期在家,老年人的骨骼出现哪些变化?专家为你解答!

防骨松 摄入运动两不误

想要更好的预防骨质疏松,最简单的办法是多晒太阳。但在疫情期间,外出的客观条件并不具备,如何做到保持或提高骨密度,防止骨折的发生呢?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脊柱科主治医师杨佳生作出了回答。

1.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据2018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 mg(元素钙)。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遵循医嘱给予钙剂补充。

而就对于同一种钙剂不同的剂型来说,老年人适于服用液体剂型,因为液体剂型在口服药物中吸收最好,以弥补老年人胃肠道吸收能力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服用钙剂不要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会和钙结合影响钙元素的吸收。

2.有针对性地“吃”。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注意选用含钙高的食品:芝麻、牛奶、虾皮、鱼、海带、豆类、绿叶蔬菜、蜂蜜等。避免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如高盐饮食、高蛋白饮食、饮大量咖啡和茶、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并注意兼顾各种营养素的平衡。

此外,杨佳生还向读者提供了一粥一汤,美味又营养。具体如下:

核桃补肾粥:核桃仁、粳米、莲子、怀山药、黑眉豆、巴戟天、锁阳。将黑眉豆泡软,莲子去芯,核桃仁捣碎,巴戟天和锁阳用纱布包裹,同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捞出巴戟天、锁阳药包,调味,咸甜不拘,酌量食用。

乌豆猪骨汤:乌豆克、猪骨。将乌豆洗净、泡软,与猪骨同置锅中,加水煮沸后,改文火慢熬至烂熟,调味后饮用。

3.适度运动。

老年人每天锻炼1~2次,每次1小时左右,以轻微出汗为宜;注意每次运动要量力而行,强度不要过大,运动持续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分多次运动。总之,规律功能锻炼的方式、时间、频率、强度、组合,要遵循个体化,尤其在高龄老人。

推荐的运动:步行、快走、自行车、 踏板操、单足站立、太极、八段锦、五禽戏

长期在家,老年人的骨骼出现哪些变化?专家为你解答!

4.居家谨防跌倒。

此外,若不慎出现摔倒情况,老人应顺势倒下,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可用双手支撑一下,就算手腕骨骨折,也比脊柱骨折、髋部及大腿骨折容易治疗,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致命并发症。摔倒后不要急着起来,先检查一下身体哪些部位疼痛,有无骨折。如果腰疼,千万不要随意乱动,因为腰椎骨折后如果随意活动,很可能造成关节脱位,严重时下肢可能瘫痪。

别小看生活上的“小动作”

杨佳生最后还提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还有注意日常一些“不起眼”的小动作:如抱孩子、弯腰、端水桶、下床、下楼梯、

咳嗽、打喷嚏。若在做完该动作后,胸腰部出现疼痛、活动不利、卧床休息不能缓解等情况,可能已经是“骨折”了。

长期在家,老年人的骨骼出现哪些变化?专家为你解答!


通讯员/李钰娣

图/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