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與韓語有哪些明顯區別?

夢醒時分-月兒moon


韓語和漢語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卻又是兩種不一樣體系的語言。

語系歸類方面

韓語的語系在語言學方面一直爭論比較大,目前相對比較主流的主張是認為韓語屬於阿爾泰語系,而漢語是屬於漢藏語系。

語序方面:

韓語的表達語序是SOV,也就是主賓謂的 ;而我們漢語的表達語序是SVO,也就主謂賓。例如:我們漢語中“我吃飯”,主語是“我”,謂語是“吃”,賓語是“飯”,而韓文是“내가 밥을 먹다” 主語是 “내”賓語是 “밥”謂語是 “먹다”, 如果按照我們的順序理解就是“我飯吃”。在上句的例子中主謂賓以外還有倆韓字被撇開了,就是另外一個不同了。

語言類型:

韓語是黏著語,需要在前後中添加不同的詞尾來實現語法功能的,例如剛剛上述例句中的“가,을,다”就是這種詞尾,需要放在主語和賓語以及謂語的後面來實現其功能。而漢語則不需要詞尾來實現語法功能。

發音與書寫:

說到區別,當然最明顯的就是發音和文字以及詞彙上面的區別。

韓語和漢語的聯繫:

在世宗大王創造韓文之前,朝鮮人民是使用漢字標記書寫,發音是朝鮮語。到了現代,在漢語總也還含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到漢字詞,我們能時常在韓語中聽到類似漢語的詞就是這個緣故。例如“圖書館” 韓語的書寫是“ 도서관”發音類似“ to so kuan” 讀出來是和我們的漢語是非常相似的。

同樣韓語也有很多外來詞,漢語中也有,例如“沙發”是根據外來詞“ sofa” 來的,韓語的書寫是“소파”,發音是“ sopa” 也是非常相似的。

同時由於自古以來朝鮮半島受中國文化的輸入影響也很大,韓語中的一些成語也是和漢語非常相似的,“九死一生”韓語是 “구사일생”讀音和字義都是能一一對應的。


Lucky西瓜


韓國語中有70%是漢字詞,特別是名詞中有90%以上是漢字詞,有對應的漢字;

韓國語發明之前,韓國的官方文字漢語,韓文可以看做漢語的一個分支;

兩者都屬於亞洲的文字,中國的朝鮮族也使用韓國語。

區別:

韓國語和漢語是兩個國家的語言;

韓國語和漢語屬於兩種語系,韓文屬於阿爾泰語系,中文屬於漢藏語系;

韓國語和漢語的語法不相同。



小楊說天下


韓語和漢語的區別如下:

1: 漢語字體複雜漢語字體簡潔。

2:漢語讀音比韓語簡單,但是讀音沒漢語多。

3:漢語是要學習每個字的音,而韓語是看字就會音

4:漢語的謂語,賓語和韓語的謂語,賓語位置不同。

5:漢語沒有助詞而韓語有。

6:漢語沒有敬語而韓語有。(韓語分非敬語,一般敬語和高級敬語)。

7:韓語有80%是漢語音譯的,


巷子市集


漢語和韓語有幾個方面的差異,它們分別是什麼

1.文字方面的差異

(1)韓文是表音文字(注:表意文字:表就是表達/表示,意就是聲音/文字,表達表示聲音的文字),即韓文本身就是音,音就是字,看到字就知道其發音,它是把聲音表現出來的文字,韓文注重發音.

(2)中文是表意文字(注:表意文字就是把意思表現出來的文字)即看到這個字就知道它的意思,表達意思的一個文字,並不是所有中文件的文件字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其字形很複雜,每個字有每個字的字形.

2.語序方面的不同

語序就是講話的順序.中文的句型大體上是主(助)謂賓,而韓文的動詞往往放在最後面,比如中文是"我吃飯"韓語的語順是"我飯吃".

3.語尾變化

韓文最大的特色是它有語尾,語尾有各種不同的變化.在語尾方面,韓文的動詞,它的形容詞會因為時間的不同或是尊卑的不同而帶來語尾變化,而中文的語尾不是很明顯.

4.發音不同

韓文是表音文字,所以它的字就是音,音就是字,而中文是每一個字都有它的發音,而且發音與文字本身沒有關係,韓文有連音與變音的特殊現象.

5.助詞

中文助詞少,韓文的助詞多且複雜.

6.在句型上的不同

中文句型少,韓文件句型多且雜.句型的形成有些因為連接詞,有些不一定是因為連接詞.韓文字與字,句與句的銜接往往會有一些用語,甚至於字本身會起變化,語幹不會起變化,後面語尾會起變化,因此其句型多.

7.韓語經常省略主語

韓國人講話常省略主語,例如在講自己時會省略我,講對方時會省略你。


靜一號普洱茶


韓語與漢語有密切的聯繫,大約有70%的韓語詞彙來自古漢語。但是韓語在語系上又不同於漢語,主要有這樣幾點不同:

1、發音不同

多數韓語詞都有對應的漢語詞,但是發音差異很大。因為韓語詞發音是古漢語的韓語變化。古漢語本來與現代漢語發音就有差異,再轉韓語又差出來了。像是韓語中y發音的漢字統統都不發音嚴這個字就唸eong。

2、句子語序不同

例如,中文中,我給弟弟一本書,韓語的語序是,我弟弟一本書給。

3、時態表達

中文表示時態會使用副詞,但是韓語是屬於阿爾泰烏拉爾語系,跟日語一樣,使用變化動詞詞尾的形式來表示時態。

4、書寫

原先韓語官方是使用漢字書寫的,但是後來逐漸用彥文來代替,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個方塊字,但其實是拼音字。



千里雲城


大家好,我是一個文化愛好者,從事這著文化方面的工作,在文化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關於漢語和韓語的區別,下面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言形態是孤立語,而韓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我國語言學家認為它們的系屬沒有確定,我想是因為韓語受漢語的影響太深了,很難一下子劃定它們的系屬,這一點上越南語的語系劃分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語言形態是粘著語。在數千年的交往中,韓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藉詞,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詞語。下面是兩國語言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特點及異同。

漢語的語音特點是複輔音少,元音多(複合元音多),且有聲調,因此漢語有很強的音樂性,韓語的語音特點是輔音韻尾多(其實這也是大量保留了古漢語入聲字的緣故,現代漢語只保留了兩個輔音韻尾-n,-ng),複合元音少,沒有聲調,連音,同化等音變現象多。大家一定會覺得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方言和韓國語在發音上有一定的相似處吧,我們可以以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明。在《詩經》的《周南•關雎》裡有一句詩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在這句詩裡面的“得、服、側”三個字本來是押韻的,但按照現代普通話去讀這句詩的話,“得”讀為dé,“服”讀為cè,“側“讀為fù,那是不和諧的。但現在的廣東話和韓國語還能讀出韻尾來。

如用韓國語來讀這句詩是“窈窕淑女(요조숙녀),寤寐求之(오매구지),求之不得(구지부득),寤寐思服(오매사복),悠哉悠哉(유재유재),輾轉反側(전전반측)”,韓國語這三個字分別是“得(득),服(복),測(측) ”都以“-k”來收尾,比較押韻。這也說明中國南方的一些方言和韓國語還保留了更多的古漢語的語音特點。如果大家對語言對比比較感興趣的話,這方面有很多例子的。

在詞彙方面漢語的單音節詞彙多,不過現在逐漸被雙音節詞彙所取代。韓語的漢字藉詞也大部分是雙音節詞彙,雖然韓語有大量的漢語藉詞,但和現代漢語漢字詞的詞彙意義有很大的區別。

在語法方面漢語是靠語序和虛詞來是實現語法功能,沒有詞形變化;而韓國語則靠粘貼詞尾來實現,有詞形的變化。並且它們之間的語法很相似。 漢語的語順是SVO(主語、謂語、賓語),而韓語是SOV(主語、賓語、謂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在學習韓語的時候就是要掌握好它們的詞尾用法。 如:韓語:원숭이도 나무에서 떨어진다. 另外韓語除了在漢字詞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外,它們在一些固有詞上也很相似,如韓國語的“곰(熊)還有韓國語的”절(寺廟)“等一些詞語在語源上有很大關聯性。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2020年裡心想事成,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就能更進一步,謝謝大家!


石頭實記


中日韓三國由於地理的一衣帶水,同屬於儒教文化圈,彼此相似的東西很多,由於專業的緣故,我想對中日韓三國的語言對比談談自己的看法。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言形態是孤立語,而日語,韓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我國語言學家認為它們的系屬沒有確定,我想是因為日語,韓語受漢語的影響太深了,很難一下子劃定它們的系屬,這一點上越南語的語系劃分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語言形態是粘著語。在數千年的交往中,日語,韓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藉詞,並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新的詞語。下面是三國語言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特點及異同。

漢語的語音特點是複輔音少,元音多(複合元音多),且有聲調,因此漢語有很強的音樂性,韓語的語音特點是輔音韻尾多(其實這也是大量保留了古漢語入聲字的緣故,現代漢語只保留了兩個輔音韻尾-n,-ng),複合元音少,沒有聲調,連音,同化等音變現象多。日語的語音特點和韓語很像,我覺得日語的促音同樣是受古代漢語入聲字的影響。

大家一定會覺得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廣東方言和日語、韓國語在發音上有一定的相似處吧,我們可以以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明。在《詩經》的《周南•關雎》裡有一句詩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在這句詩裡面的“得、服、側”三個字本來是押韻的,但按照現代普通話去讀這句詩的話,“得”讀為dé,“服”讀為cè,“側“讀為fù,那是不和諧的。但現在的廣東話和韓國語還能讀出韻尾來。

如用韓國語來讀這句詩是“窈窕淑女(요조숙녀),寤寐求之(오매구지),求之不得(구지부득),寤寐思服(오매사복),悠哉悠哉(유재유재),輾轉反側(전전반측)”,韓國語這三個字分別是“得(득),服(복),測(측) ”都以“-k”來收尾,比較押韻。這也說明中國南方的一些方言和韓國語還保留了更多的古漢語的語音特點。如果大家對語言對比比較感興趣的話,這方面有很多例子的。

在詞彙方面漢語的單音節詞彙多,不過現在逐漸被雙音節詞彙所取代。韓語的漢字藉詞也大部分是雙音節詞彙,日語與此類似,雖然日韓有大量的漢語藉詞,但和現代漢語漢字詞的詞彙意義有很大的區別,以我學習日語,韓語的經驗為例,在日語中用漢語理解很怪的漢字詞,在韓語中都相對應的詞,掌握了這一點對於在學習了韓語和日語後再學日語或韓語很有幫助。

如日語:約束 韓語:약속(約束) 漢語:約會

日語:相続 韓語:상속(相續) 漢語:繼承

日語:面接韓語:면접(面接) 漢語:面試

日語:片道 韓語:편도(片道) 漢語:單程

日語:出張 韓語:출장(出張) 漢語:出差

日語:月給 韓語:월급(月給) 漢語:月薪

日語:定年 韓語:정년(停年) 漢語:退休

下面還有很多就省略…………….

在語法方面漢語是靠語序和虛詞來是實現語法功能,沒有詞形變化;而韓國語和日語則靠粘貼詞尾來實現,有詞形的變化。並且它們之間的語法很相似。 漢語的語順是SVO(主語、謂語、賓語),而韓語、日語是SOV(主語、賓語、謂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在學習韓語,日語的時候就是要掌握好它們的詞尾用法。

如: 日語:猿も 木から 落ちる。

韓語:원숭이도 나무에서 떨어진다.

另外韓語和日語除了在漢字詞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外,它們在一些固有詞上也很相似,如韓國語的“곰(熊)

”和日語的”くま(熊)”,還有韓國語的”절(寺廟)“和日語的“寺(てら)”等一些詞語在語源上有很大關聯性,在這方面韓國人,日本人他們有很多研究,這裡只是拋磚引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漢語和韓語屬於不同的語言類型 ,漢語屬孤立語 ,韓語屬粘著語。因此這兩種語言的否定表達方式也不相同。漢語和韓語的否定形式都是由幾個否定詞組成的:漢語的否定詞有“ 不 ” ,“ 沒 ” ,“未 ” ,韓語的否定詞有用在謂語前面表示否定的否定副詞“ 不 ” ,“ 沒” ,“ 未 ” 和用在謂語後面表示否定的輔助謂詞“ 不 ” ,“ 沒 ” ,“ 未 ” 。瞭解這兩種語言的否定詞之間相同及區別 ,對學習漢語和韓語的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 漢語與韓語的主要否定詞及其對應關係漢語中 ,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很多 ,如:不、 沒、 未、別、 非、 勿、 無、 莫、 休等。最常用的有“不 ” 、 “沒(有 ) ” 和“ 未 ” 。“不 ” 和“沒 (有 ) ” 、 “未 ” 都是否定副詞 ,都可以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 ,表示對動作或性質、 狀態的否定。但“ 不 ” ,“ 沒 (有 ) ” ,“ 未 ” 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韓語中 ,和漢語相對應 ,主要的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 ” 、 “沒 (有 ) ” 、 “未 ” 和輔助謂詞“不 ” 、 “沒(有 ) ” 、 “ 未 ”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在意義和用法上存在著很多細微的差別。下面我們來對比兩種語言中的否定詞 “不 ” ,“ 沒 (有 ) ” / “ 未的用法。

二、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 不 ”

漢語的“ 不 ” 是最基本的否定副詞 ,表示對主觀願望或性質狀態的否定 ,多用於現在或將來 ,有時也用於過去。“不 ” 用在動詞前面和形容詞前面時的用法是不同的。 韓語的“ 不 ” 也是最常用的否定詞 ,通過對時間、 狀態、 方式的否定來否定整個動作、 作用或狀態 ,以否定狀語的方式來表示對說話人的主觀意圖或意志的否定 ,即表示主觀否定。韓語的否定副詞“不 ”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 ,輔助謂詞“ 不 ”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漢語和韓語的“ 不 ” 在意義和用法上基本相同。如:

漢語的否定詞“不 ” 可以和表示認知的動詞用在一起。比如:“不明白 ” 、 “不理解 ” 、 “不知道 ” 、“ 不懂 ”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則不能用來修飾表示認知的動詞如:“ 明白、 理解 ” ,“知道、 懂 ” 如上例的韓語句子是錯誤的句子。

漢語的否定副詞“ 不 ” 不能和表示經歷的“ 過 ”用在一起 ,如“ 不去過北京 ” ,“ 不吃過參雞湯 ” ,“不漂亮過 ” ,或和表示結果的補語“完 ” 、 “好 ” 用在一起 ,如“不洗完 ” 、 “不關好 ” 。因為“不 ” 是單純否定 ,

http://www.51lunwen.org/hanyuedu/2009/1202/0925447966.html 否定的是主觀的意願或動作本身 ,具有當時性。而“ 過 ” 、 “ 完 ” 、 “ 好 ” 是強調動作的發生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有完成的意思 ,與“ 過 ” 可以一起使用 ,表示造成一定影響的動作 ,如上例中的韓語句子是正確的。韓語“不 ” 的這一用法相當於漢語的“ 沒 (有 ) ” (見後述 )。由此看來 ,在使用漢語的“不 ” 的時候要注意動詞的時間狀態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在使用時則不需要考慮時間狀態。

三、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 沒 (有 ) ” 、 “ 未 ”漢語和韓語的“沒 (有 ) ” 、 “未 ” 都是表示未達到某個結果的否定詞 ,用於陳述句或疑問句 ,一般不和形容詞一起使用。可用來否定存在、 領有以及動作的發生或完成 ,表示對過程或動作的完成的否定。漢語的“ 沒 (有 ) ” 和“未 ” 用在謂詞的前面 ,韓語的否定副詞“沒 (有 ) ” ,“未 ” 用在謂詞前 ,輔助謂詞“ 沒 (有 ) ” ,“ 未” 用在謂詞後面 (韓語輔助謂詞的位置例句中不顯示 )。如:

1/3頁

但是 ,兩種語言的這兩個否定詞 ,在基本的意義上是有差別的。漢語的否定詞“ 沒 (有 ) ” 和“ 未 ” 單純地表示動作的未完成 ,強調客觀的結果 ,不管原因是什麼。韓語的“沒 (有 ) ” ,“未 ” 在表示否定的結果的同時 ,還包含對主語的能力的否定。所以韓國人學漢語的時候 ,使用否定詞常常會用錯。這種錯誤一般不是語法的錯誤 ,而是意思表達的錯誤。

上例中 ,漢語的例句 A - ? “他沒 (有 ) /未起早。 ” ,是敘述他起得晚這個客觀的事實 ,不包含對起得晚的原因的判斷。這個原因可能是他沒有能力起早 ,也可能他今天不需要起早或他故意不起早。但是韓國人的習慣理解會是他沒有能力起早。因為韓語的否定詞“沒 ” 是對能力的否定。韓語的例句“ 他沒 (有 ) /未能起早 ” 的意思是沒有能力“起得早 ” 或者有別的無法克服的原因所以沒有“起得早 ” 。同樣 ,漢語的例句 B - ? “他沒有 /未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是敘述一個單純的事實,即他飲食不規律;而韓語的例句“ 他沒 (有 ) /未能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意思是他沒有能力或者由別的理由所以沒有能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漢語中要表示“ 沒有能力或沒有可能性 ” 做某事的話 ,一般在否定副詞後面加一個情態動詞“ 能 ” ,如:例句 A - ? “他沒 (有 ) /未能起早 ” , B - ? “ 他沒 (有 ) /未能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這樣的話就和相應的韓語表達意思一致了。

漢語和韓語的“我沒 (有 ) /未去上海 ” 意思一樣 ,都是講“我 ” 沒有去上海這個事實 ,但是漢語中“ 沒 (有 ) ” ,“ 未 ” 後面加了表示結果的補語“過 ” 的時候 ,就含有了強調它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意味。而韓語中“ 我沒 (有 ) /未去上海 ” 意思是“(這一次 )我沒去成上海 ” ,但“我 ” 不一定沒去過上海。韓語裡強調動作未完成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時候 ,要用“ 不 ” ,見前面所述。

四、 總結

本文對比了中韓幾個主要否定詞的含義和用法 ,分析了它們的差異。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漢語和韓語的“ 不 ” 、 “ 沒 (有 ) ” 、 “ 未 ” 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它們的主要區別總結如下:漢語中的“ 不 ” 是最基本的否定副詞 ,表示單純否定 ,多用於現在或將來 ,有時也用於過去。“沒(有 ) ” 和“ 未 ” 表示對過程或動作的完成的否定。韓語中的“不 ” 表示對主觀意願或意志的單純否定 ,“ 沒 ” 強調因沒有能力或能力不足或由於客觀條件不具備而使主體的意志無法得以實現。漢語的否定副詞“不 ” 可以和表示認知的動詞用在一起。比如:“ 不明白 ” 、 “ 不理解 ” 、 “不知道 ” 、“ 不懂 ”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一般不能用來修飾表示認知的動詞。

漢語的否定副詞“不 ” 不能和表示經歷的“過 ”或表示結果的“ 完 ” 、 “ 好 ” 用在一起。但是韓語的否定副詞“ 不” 與“ 過 ” 可以一起使用 ,表示造成一定影響的動作 ,有完成的意思。漢語的否定副詞“ 沒 (有 ) ” 和“未 ” 單純地表示動作的未完成 ,強調客觀的結果 ,不管原因是什麼。英語論文開題報告韓語的“ 不 ” 在表示否定的結果的同時 ,還包含對主語的能力的否定。因此對於學習漢語的韓國人或學習韓語的中國人來說 ,不能夠按照在韓漢字典裡查到的這幾個詞的翻譯簡單地使用 ,一定要深入探究它們的區別 ,以免造成意思的誤解甚至表達得不可理解



煙之外LY


漢語和韓語屬於不同的語言類型 ,漢語屬孤立語 ,韓語屬粘著語。因此這兩種語言的否定表達方式也不相同。漢語和韓語的否定形式都是由幾個否定詞組成的:漢語的否定詞有“ 不 ” ,“ 沒 ” ,“未 ” ,韓語的否定詞有用在謂語前面表示否定的否定副詞“ 不 ” ,“ 沒” ,“ 未 ” 和用在謂語後面表示否定的輔助謂詞“ 不 ” ,“ 沒 ” ,“ 未 ” 。瞭解這兩種語言的否定詞之間相同及區別 ,對學習漢語和韓語的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 漢語與韓語的主要否定詞及其對應關係漢語中 ,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很多 ,如:不、 沒、 未、別、 非、 勿、 無、 莫、 休等。最常用的有“不 ” 、 “沒(有 ) ” 和“ 未 ” 。“不 ” 和“沒 (有 ) ” 、 “未 ” 都是否定副詞 ,都可以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 ,表示對動作或性質、 狀態的否定。但“ 不 ” ,“ 沒 (有 ) ” ,“ 未 ” 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韓語中 ,和漢語相對應 ,主要的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 ” 、 “沒 (有 ) ” 、 “未 ” 和輔助謂詞“不 ” 、 “沒(有 ) ” 、 “ 未 ”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在意義和用法上存在著很多細微的差別。下面我們來對比兩種語言中的否定詞 “不 ” ,“ 沒 (有 ) ” / “ 未的用法。

二、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 不 ”

漢語的“ 不 ” 是最基本的否定副詞 ,表示對主觀願望或性質狀態的否定 ,多用於現在或將來 ,有時也用於過去。“不 ” 用在動詞前面和形容詞前面時的用法是不同的。 韓語的“ 不 ” 也是最常用的否定詞 ,通過對時間、 狀態、 方式的否定來否定整個動作、 作用或狀態 ,以否定狀語的方式來表示對說話人的主觀意圖或意志的否定 ,即表示主觀否定。韓語的否定副詞“不 ”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前面 ,輔助謂詞“ 不 ” 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漢語和韓語的“ 不 ” 在意義和用法上基本相同。如:

漢語的否定詞“不 ” 可以和表示認知的動詞用在一起。比如:“不明白 ” 、 “不理解 ” 、 “不知道 ” 、“ 不懂 ”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則不能用來修飾表示認知的動詞如:“ 明白、 理解 ” ,“知道、 懂 ” 如上例的韓語句子是錯誤的句子。

漢語的否定副詞“ 不 ” 不能和表示經歷的“ 過 ”用在一起 ,如“ 不去過北京 ” ,“ 不吃過參雞湯 ” ,“不漂亮過 ” ,或和表示結果的補語“完 ” 、 “好 ” 用在一起 ,如“不洗完 ” 、 “不關好 ” 。因為“不 ” 是單純否定 , http://www.51lunwen.org/hanyuedu/2009/1202/0925447966.html 否定的是主觀的意願或動作本身 ,具有當時性。而“ 過 ” 、 “ 完 ” 、 “ 好 ” 是強調動作的發生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有完成的意思 ,與“ 過 ” 可以一起使用 ,表示造成一定影響的動作 ,如上例中的韓語句子是正確的。韓語“不 ” 的這一用法相當於漢語的“ 沒 (有 ) ” (見後述 )。由此看來 ,在使用漢語的“不 ” 的時候要注意動詞的時間狀態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在使用時則不需要考慮時間狀態。

三、 漢語和韓語的否定詞“ 沒 (有 ) ” 、 “ 未 ”漢語和韓語的“沒 (有 ) ” 、 “未 ” 都是表示未達到某個結果的否定詞 ,用於陳述句或疑問句 ,一般不和形容詞一起使用。可用來否定存在、 領有以及動作的發生或完成 ,表示對過程或動作的完成的否定。漢語的“ 沒 (有 ) ” 和“未 ” 用在謂詞的前面 ,韓語的否定副詞“沒 (有 ) ” ,“未 ” 用在謂詞前 ,輔助謂詞“ 沒 (有 ) ” ,“ 未” 用在謂詞後面 (韓語輔助謂詞的位置例句中不顯示 )。如:

1/3頁

但是 ,兩種語言的這兩個否定詞 ,在基本的意義上是有差別的。漢語的否定詞“ 沒 (有 ) ” 和“ 未 ” 單純地表示動作的未完成 ,強調客觀的結果 ,不管原因是什麼。韓語的“沒 (有 ) ” ,“未 ” 在表示否定的結果的同時 ,還包含對主語的能力的否定。所以韓國人學漢語的時候 ,使用否定詞常常會用錯。這種錯誤一般不是語法的錯誤 ,而是意思表達的錯誤。

上例中 ,漢語的例句 A - ? “他沒 (有 ) /未起早。 ” ,是敘述他起得晚這個客觀的事實 ,不包含對起得晚的原因的判斷。這個原因可能是他沒有能力起早 ,也可能他今天不需要起早或他故意不起早。但是韓國人的習慣理解會是他沒有能力起早。因為韓語的否定詞“沒 ” 是對能力的否定。韓語的例句“ 他沒 (有 ) /未能起早 ” 的意思是沒有能力“起得早 ” 或者有別的無法克服的原因所以沒有“起得早 ” 。同樣 ,漢語的例句 B - ? “他沒有 /未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是敘述一個單純的事實,即他飲食不規律;而韓語的例句“ 他沒 (有 ) /未能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意思是他沒有能力或者由別的理由所以沒有能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漢語中要表示“ 沒有能力或沒有可能性 ” 做某事的話 ,一般在否定副詞後面加一個情態動詞“ 能 ” ,如:例句 A - ? “他沒 (有 ) /未能起早 ” , B - ? “ 他沒 (有 ) /未能保持有規律的飲食習慣 ” 。這樣的話就和相應的韓語表達意思一致了。

漢語和韓語的“我沒 (有 ) /未去上海 ” 意思一樣 ,都是講“我 ” 沒有去上海這個事實 ,但是漢語中“ 沒 (有 ) ” ,“ 未 ” 後面加了表示結果的補語“過 ” 的時候 ,就含有了強調它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意味。而韓語中“ 我沒 (有 ) /未去上海 ” 意思是“(這一次 )我沒去成上海 ” ,但“我 ” 不一定沒去過上海。韓語裡強調動作未完成造成的結果或經驗的時候 ,要用“ 不 ” ,見前面所述。

四、 總結

本文對比了中韓幾個主要否定詞的含義和用法 ,分析了它們的差異。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 ,漢語和韓語的“ 不 ” 、 “ 沒 (有 ) ” 、 “ 未 ” 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係。它們的主要區別總結如下:漢語中的“ 不 ” 是最基本的否定副詞 ,表示單純否定 ,多用於現在或將來 ,有時也用於過去。“沒(有 ) ” 和“ 未 ” 表示對過程或動作的完成的否定。韓語中的“不 ” 表示對主觀意願或意志的單純否定 ,“ 沒 ” 強調因沒有能力或能力不足或由於客觀條件不具備而使主體的意志無法得以實現。漢語的否定副詞“不 ” 可以和表示認知的動詞用在一起。比如:“ 不明白 ” 、 “ 不理解 ” 、 “不知道 ” 、“ 不懂 ” 。但是韓語的否定詞“ 不 ” 一般不能用來修飾表示認知的動詞。

漢語的否定副詞“不 ” 不能和表示經歷的“過 ”或表示結果的“ 完 ” 、 “ 好 ” 用在一起。但是韓語的否定副詞“ 不” 與“ 過 ” 可以一起使用 ,表示造成一定影響的動作 ,有完成的意思。漢語的否定副詞“ 沒 (有 ) ” 和“未 ” 單純地表示動作的未完成 ,強調客觀的結果 ,不管原因是什麼。英語論文開題報告韓語的“ 不 ” 在表示否定的結果的同時 ,還包含對主語的能力的否定。因此對於學習漢語的韓國人或學習韓語的中國人來說 ,不能夠按照在韓漢字典裡查到的這幾個詞的翻譯簡單地使用 ,一定要深入探究它們的區別 ,以免造成意思的誤解甚至表達得不可理解


俏花旦


漢語和韓語是兩種非常不一樣的語言,但是因為歷史原因,又有很強的聯繫。在韓語中可以找到很多漢語詞彙,據說可以達到60%左右,而且這些詞彙的含義基本跟漢語是一樣的,這讓人產生一種韓語是某種形式的漢語的錯覺。

但是說到語法,漢語和韓語就出現了很大區別。漢語是SVO,韓語是SOV。漢語句子的意思主要靠位置確定,比如“你打我”和“我打你”就是兩個意思,但是韓語主要靠格助詞確定,只要加了格助詞,理論上放在那裡都不會有理解上的偏差,比如“너에게 선물을 보냅니다”和“선물을 너에게 보냅니다”就沒有語義上的區別。

還有就是,韓語的動詞和形容詞在使用上沒有明顯的區別,這在漢語裡面是比較難以想象的。在漢語裡,我們可以理解“美麗的花朵”和“小明很高”,也可以理解“他跑得快”和“張三打李四”這種句子,但是我們會直接理解到“美麗”、“高”這類詞和“跑”、“打”這類詞是不同的。但是在韓語裡面,雖然也區分動詞和形容詞,但是使用上形容詞和動詞的形式沒有很大區別,比如소명는 키가 큽니다和소명는 학교에 갑니다這兩句話裡面的形容詞和動詞形式沒什麼區別。韓語的這種動詞和形容詞界限的模糊就形成一個很大的變形空間和表達形式的延伸,理論上來講,動詞通過詞尾形式的變形,都可以變成形容詞(這個有點像英語裡面的過去分詞,present-presented),而形容詞也可以用動詞的形式表示,比如가다-간/가는, 사랑하다-사랑한/사랑하는,而相應地,也出現了諸如날이 샙니다(天新了,就是“新的一天到來”的意思)這種漢語裡不太會出現的表達形式。

同時,因為動詞變成形容詞之後還保留有動詞的含義,所以這就讓韓語允許出現超級長的定語,這個定語可以是一個短句、一個長句,甚至是一個段落。這在朝鮮的文字新聞裡面經常出現,而且直譯成漢語不斷句,這種漢語給人一種冗長囉嗦的感覺,但是對韓語來講應該是正常的。

人民軍指揮員等全體觀摩者深入體會到金正恩為開發我們朝鮮式威力強大的戰術制導武器而付出的心血和勞苦,更加滿懷對我們國家無比強大的主體國防科學和自立國防工業的自豪感。

인민군지휘성원들을 비롯한 전체 참관자들은 우리 식의 위력한 전술유도무기개발을 위하여경애하는최고령도자동지께서바쳐오신 심혈과 로고에 대하여 가슴뜨겁게 돌이켜보면서 우리 국가의 막강한 주체적국방과학과 자립적국방공업에 대한 자부심을 가슴가슴에 더욱 굳게 새겨안았다.

先想到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