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餃子,對於全體國人來講,都有著不凡的意義,它代表著團聚、團圓。

餃子常吃,但很少有人知道餃子的歷史和由來。

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

東漢建安初年(公元196年),醫聖張仲景時任長沙太守,堅持一邊做官,一邊為百姓治病,一邊撰寫醫學著作,凡遇農曆初一、十五,便停止一切公務,專門在大堂設案,為百姓診治。

建安年間,瘟疫流行,張仲景家族本來是個有著200人的大家族。建安元年以來,不到10年的時間,竟有三分之二的族人因染瘟疫而亡故,其中傷寒者佔了十之六七,遂決定辭官,告老還鄉,專為百姓治病。

時值數九隆冬,歸鄉路上,見民者多為生存而奔波,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很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下慼慼。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到得家中,求醫者蜂擁而至,他心中始終惦念著那些凍爛耳朵的鄉親們。冬至到了,張仲景令弟子坐堂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搭起了醫棚,砌灶搭鍋,專門舍藥為窮苦人治療凍傷。

他把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藥材放在大鍋裡,熬到火候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凍傷的窮人,每人一大碗湯、兩隻“嬌耳”,這藥就叫“祛寒嬌耳湯”。

人們吃後,身暖耳熱。從冬至一直到大年三十,張仲景天天舍藥,鄉親們的凍傷都被他治好了。

此後,每逢冬至,人們都會想起張大夫為窮苦人治病的情景,也模仿著做嬌耳的辦法,做成食物,為了與“嬌耳湯”區分,就把這種食物稱之為“餃耳”,又因叫起來不順口,後來人們就將“餃耳”的稱呼改為了“餃子”。

這就是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

現在生活富足,餃子早已不是冬至和年三十才能吃到的美食。

昨天想吃牛肉蘿蔔蒸餃,去市場,花40元買了1斤牛肉,又買了胡蘿蔔、白蘿蔔,回家就動起手來。

牛肉蘿蔔蒸餃

主料:牛肉1斤

輔料:胡蘿蔔半根、白蘿蔔1/4個、蔥花適量、薑末適量、香菜末適量

調味料:食用油2大勺、生抽2勺、蠔油1勺、胡椒粉1勺、鹽1勺、雞精1勺

1,將牛肉洗淨,用廚房紙巾擦乾水分,剁成肉餡;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2,將胡蘿蔔、白蘿蔔分別用刨絲器刨成細絲,再將兩種蘿蔔絲分別剁碎,將蔥切成蔥花、香菜、姜切末;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3,將肉餡中加入2大勺食用油,同時針攪拌至出現“嘩嘩”的響聲,再加入生抽2勺、蠔油1勺、胡椒粉1勺、鹽1勺、雞精1勺,繼續同時針攪拌均勻,將事先剁好的胡蘿蔔、白蘿蔔餡以及蔥花、薑末、香菜末倒入盆中,繼續同時針攪拌均勻;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4,盆中加入1碗半面粉,用30度左右的溫水攪拌成面絮,揉成光滑麵糰,用保鮮膜蓋嚴,餳面30分鐘;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5,面餳好之後,案板撒一層乾麵粉,將麵糰取出,放在案板,揉至光滑,搓揉成大小適中的面劑子,擀成麵皮,包餃子;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6,所有餃子包好之後,蒸鍋加水,蒸簾刷一層薄薄的食用油,將餃子擺放好放入蒸鍋,蓋上鍋蓋,大火上汽蒸15分鐘,關火燜3分鐘,餃子既熟。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用紅油辣椒、米醋、餃子醬油、蒜末調的蘸料,餃子蘸上醬汁,別提多好吃,流口水啦!

說一說餃子的由來和歷史典故,再包上一鍋牛肉蘿蔔餡蒸餃,香的很


關注@大牛小謝,已有近200道美食菜譜與您分享,總有一款適合您!

衷心謝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