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諾曼底登陸日,參戰的盟軍空降部隊是美軍第82空降師,第101空降師,英軍第6空降師,這也是盟軍在歐洲全部空降兵力。美軍第9運輸機聯隊和英軍的2個運輸機大隊擔負空中運輸,共有運輸機1800架,滑翔機1200架。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而其中最亮眼的飛機就要當屬盟軍的C-47運輸機,諾曼底作戰中的大空降行動,1000架C47在60小時內空投了3個師60000名傘兵和他們的裝備;這也是大家在《兄弟連》中看到的C-47運輸機遮天蔽日的壯觀景象。

上世紀30年代前,美國航空界啟動了研製新一代民間客機的招標。而著名設計師道格拉斯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在1930年代開始研製的DC系列運輸機,這便是後來盟軍C-47運輸機的原始機型。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C-47軍用運輸機內部取消了所有的民用版裝飾,舒適的民航座椅被28張固定在艙壁上的摺疊帆布座椅取代,士兵面對面乘坐,帆布座椅後被金屬座椅所取代。

C-47進行貨運時,為了承受貨物的重壓,加強了機艙地板,並設置了幾處固定索扣以固定貨物。最奇特的是安裝了機腹掛鉤,可對一些捆紮成卷的特定貨物進行外掛運輸。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這種螺旋槳固定翼運輸機具有起飛滑行距離短、飛行距離長、速度快、載重大等優勢,相比其它運輸工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因此諾曼底空降行動,被譽為“空中卡車”的C-47無疑成為盟軍的首選機型。

但為了減輕運輸機在諾曼底空降時的損失,盟軍上下可以說是破費腦筋!其中最主要的一招就是“D日條紋”塗裝。瞭解諾曼底登陸史的人都知道,這種塗裝就是C-47上的幾條白槓。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二戰時期還沒有現代化的自動應答和識別設備,基本只能以肉眼為主來分辨敵我雙方飛行器,這對精神高度緊張的地面和艦上防空人員是個很大的挑戰,特別是當雙方飛機混在一起的時候,你猜飛來飛去的哪架才是敵機?

1943年7月盟軍在進行西西里島登陸時,144架C47準備空降2000名傘兵時,由於沒有明顯的識別標誌,卻被盟國海軍誤認為是德軍飛機來轟炸,於是發起猛烈攻擊。超低空飛行的C-47毫無防護之力,直接造成23架C-47被擊落,37架被擊傷,傘兵傷亡318人的誤傷災難。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而諾曼底登陸盟軍將投入更加龐大的各類作戰飛機和運輸機,為了這種誤傷災難不再發生,諾曼底登陸中盟軍飛機的識別塗裝應運而生,盟軍統帥部還特意制定了C-47飛機塗裝的絕密措施!

他們在C-47運輸機兩個機翼中間上下及側面,以及尾部靠近機尾位置都刷上並列的三白兩黑條紋,每條寬度為30至46釐米。C47刷上這些醒目的黑白條紋後,基本能保證在正常能見度下被友軍有效識別。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另外鑑於以前轟炸的經驗總結,盟軍決定在空降時一次使用最大數量的運輸機,以溪流方式編隊飛行。始終保持上空有運輸機和滑翔機,高密度但比較分散的投放傘兵。為減少傘降時風險,還專門編入轟炸機投放干擾鋸條。還有部分運輸機投放一半大小的炸彈假人,以迷惑德國防空部隊。

也正因為這一系列對C-47運輸編隊的保護措施,整個諾曼底空降行動中,美軍僅有42架C-47運輸機被擊毀,及14架空投補給的運輸機,另有311架C-47被小型武器火力擊傷,就諾曼底空降行動1662架運輸機的巨大規模來說,損失大大低於戰前預計。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而英軍的運輸機部隊則沒有受到什麼地面火力攻擊,基本也沒有受到什麼損失。諾曼底盟軍一共空降35000餘人,其中傘降17600人,還空降了504門火炮,110輛輕型坦克,1000餘噸補給。

“空中卡車”C-47無疑成為這場大規模空降行動的最大運輸功臣,據戰後美國方面的統計數字,各種型號的C-47運輸機戰爭中一共生產了13000多架。產量高達上萬架的C-47,為二戰勝利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諾曼底上空的“飛行卡車”,為降低損失“D日條紋”功不可沒!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C-47也繼續發揮作用,如1948年至1950年前蘇聯封鎖西柏林通道期間,美軍就出動C-47共27700架次空運物資,其服役中的表現,絕對無愧於“空中卡車”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