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管理者的祕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企業學會創新,是一切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前提,創新已不僅是企業開啟“第二曲線”的手段,甚至已是“第一曲線”的起點,應該成為企業管理絕對的軸心。

從創新的對象來看,熊彼特指明瞭創新的五種情況: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組織創新。從創新的方式來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提出了“持續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兩個概念。這些理論都起到了指導創新的作用,但一個問題是:關於創新之“術”的討論並沒有“道”那麼豐富。誰都可以輕易地說出創新意味著付出和改變,但是執行起來卻還是缺少頭緒。管理者如何才能實現創新?事實上,每天在科研中探索和創造的科學家,不就是企業家在創新工作中最合適的學習榜樣嗎?我國頂尖的企業家早已悟到了向科學家學習的必要性,並以實踐證明了其可行性,廣大管理者也都有必要引以為鑑。

1、用三個科學方法,杜絕經驗主義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對於企業家來說,豐富的經驗無疑是寶貴的財產,經驗主義者通過歸納法,在已經發生的現象中總結規律,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的理論形成過程。但經驗只能代表過去的成就,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隨時可能讓經驗出錯。管理者如果對經驗過於依賴,也有可能在上面栽跟頭。演繹法是一個從已知推斷未知的思維模式,通過對假設的驗證,不僅可以獲得新知識,而且能夠做出科學預見。科學的結論應當來自嚴格的演繹,在決策時,管理者首先應該學習的就是這種科學思維,必須邏輯在前,實踐在後,以科學的方法和客觀的情況作為依據,再輔以科學研究方法來行動,才能避免陷入思維僵化陷阱,真正打開創新的大門。科學研究方法對企業的創新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很多科學研究方法都可以應用在管理實踐當中。例如:建立模型法、等效替代法、對照法、提純法等等,在此筆者選取三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方法詳述:實驗室實驗法、盲測法、迴歸分析法。實驗室實驗法:內測的厚積薄發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對於企業來說,新的決策是否受到認可,可以嘗試讓一部分用戶成為樣本,在有限可控的範圍內試點新的產品和服務。先試點再總結,先創新再推廣,不盲目推進。例如:一款App或新功能的上線,總是要先經過多輪內部測試和小範圍短期的公開測試,最後才正式投入使用。支付寶人臉識別技術就是經過了長期的實驗才開始大範圍的推廣,早在2015年這項技術就已經有了應用實例,但直到2018年,經過充分的技術升級,才最終走向廣泛商業化的道路。通過多年的調整創新,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達到識別準確率99.99%,即便如此,刷臉支付的首次商業化測試還是隻選擇了11個城市的23家肯德基門店,確保實驗低風險、可控制。正因為這種推進步驟的嚴謹,才有我們今天在多種情境下刷臉無感支付的便捷體驗。盲測法:百事可樂的後發制人個體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很容易受到主觀意願的影響,人一旦形成了某種觀念,就不願意輕易地改變或接受新觀點,這是人性的弱點所在。而不加求證的認知和事實相比,可能存在偏差。因此,為確保決策和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管理者應該學習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盲測就是一種重要的測試手段,它通過保密的方式讓被測者,甚至研究者避免受主觀意願偏向所影響,使得測試結果更接近客觀真實。 在企業決策中,一場必要的盲測,可以起到為創新指點方向的重要作用。1972年,百事可樂向可口可樂發起的“百事挑戰”就是一個經典案例。1972年,在北美洲軟飲料調查中,顯示只喝可口可樂的人佔18%,只喝百事的人只佔4%。於是百事公司做了一場可樂盲測,用兩個沒有標籤的杯子分別裝百事和可口可樂,讓大眾品嚐,並選擇更喜歡的一杯。結果顯示:57%的人選了百事,43%選可口可樂。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一場簡單的盲測,既為百事的味道做了一次高水平的營銷,又回答了百事如何佔領市場這個問題:產品質量已經足夠優秀,今後應該在品牌建設上多下功夫。管理者如果學會利用科學方法,獲取最客觀的信息,可以在發展方向上少走很多彎路。迴歸分析法:能在2014年即預測出華為手機將稱霸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獲得反映事實的數據信息,但大量複雜的數據卻很難直觀明瞭地反映某個問題或某種趨勢。所以實驗中獲得數據的下一步驟,往往是處理數據。迴歸分析就是數據處理中常用的方法——它非常值得企業掌握和應用,根據影響因素綜合分析,預測市場現象的未來發展。全國市場研究協會(CMRA)會長劉德寰在分析中國手機市場時,就使用了迴歸分析法。他根據國內華為手機消費群體在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均有峰值迴歸的現象,在2014年就成功預言:華為在未來一定能傲視群雄。而此時沒有一個手機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能超過20%。學會科學的迴歸分析,可以指導企業的戰略方向、資源配置,對管理的方方面面均能起到實際的幫助作用。

2、用搞科研的態度做管理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學家”一樣做管理

科學家往往飽受讚譽,除了他們在科研領域做出的突破貢獻,更是因為他們身上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的科研態度。正如練武不僅練功夫,也要懂武德,管理者向科學家學習,不僅要學方法,在態度和品德上也應看齊標杆。科學家對自身具有清醒的認知,會對自己不瞭解的東西保持謹慎。管理者也應如此,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原則——人要清楚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做有把握的事,才能避免錯誤。對於不熟悉的領域,管理者應該保持謙虛冷靜,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能力圈。科學家有甘坐冷板凳、敢為天下先的堅韌,在科研中不盲目追熱點、趕風頭,而甘願去探索空白未知的領域。

有句名言,“風口上豬都能飛”,但“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個優秀企業應該成為市場開拓者和引領者,而不能只靠一味地追趕風潮,賺目光短淺的快錢。持續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長久地擁有生機。科學家奉行“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迷信權威,只相信實踐出真知。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也應記住“理性懷疑不可少”的法則,敢於質疑,謹慎決策,在別人身上都適用的方法不一定也適合自己,要永遠結合自身實際,為企業找到最恰當的發展方向。

最後,在向科學家學習創新時,管理者們還要注意一點: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每種方法也都有它的侷限。科學理論經歷過多次革新和重建,管理也需要人們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史玉柱就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在牛頓力學統治的宏觀世界中,世界被認作是簡單的因果關係,但當人類瞭解了量子力學後,才發現世界不是連續變化的,而是跳躍發展的,是複雜的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並不能一一對應。科學是不確定的,是互相影響的,也是可以改變的。在信息時代中,管理也不能停留在單向度的活動,而也應該是相互作用、不斷進步的。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並學會運用,才能成為一個盡職的企業領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