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企业学会创新,是一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前提,创新已不仅是企业开启“第二曲线”的手段,甚至已是“第一曲线”的起点,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绝对的轴心。

从创新的对象来看,熊彼特指明了创新的五种情况: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从创新的方式来看,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了“持续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两个概念。这些理论都起到了指导创新的作用,但一个问题是:关于创新之“术”的讨论并没有“道”那么丰富。谁都可以轻易地说出创新意味着付出和改变,但是执行起来却还是缺少头绪。管理者如何才能实现创新?事实上,每天在科研中探索和创造的科学家,不就是企业家在创新工作中最合适的学习榜样吗?我国顶尖的企业家早已悟到了向科学家学习的必要性,并以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广大管理者也都有必要引以为鉴。

1、用三个科学方法,杜绝经验主义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对于企业家来说,丰富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财产,经验主义者通过归纳法,在已经发生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形成过程。但经验只能代表过去的成就,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随时可能让经验出错。管理者如果对经验过于依赖,也有可能在上面栽跟头。演绎法是一个从已知推断未知的思维模式,通过对假设的验证,不仅可以获得新知识,而且能够做出科学预见。科学的结论应当来自严格的演绎,在决策时,管理者首先应该学习的就是这种科学思维,必须逻辑在前,实践在后,以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情况作为依据,再辅以科学研究方法来行动,才能避免陷入思维僵化陷阱,真正打开创新的大门。科学研究方法对企业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很多科学研究方法都可以应用在管理实践当中。例如:建立模型法、等效替代法、对照法、提纯法等等,在此笔者选取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详述:实验室实验法、盲测法、回归分析法。实验室实验法:内测的厚积薄发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新的决策是否受到认可,可以尝试让一部分用户成为样本,在有限可控的范围内试点新的产品和服务。先试点再总结,先创新再推广,不盲目推进。例如:一款App或新功能的上线,总是要先经过多轮内部测试和小范围短期的公开测试,最后才正式投入使用。支付宝人脸识别技术就是经过了长期的实验才开始大范围的推广,早在2015年这项技术就已经有了应用实例,但直到2018年,经过充分的技术升级,才最终走向广泛商业化的道路。通过多年的调整创新,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达到识别准确率99.99%,即便如此,刷脸支付的首次商业化测试还是只选择了11个城市的23家肯德基门店,确保实验低风险、可控制。正因为这种推进步骤的严谨,才有我们今天在多种情境下刷脸无感支付的便捷体验。盲测法:百事可乐的后发制人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很容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人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就不愿意轻易地改变或接受新观点,这是人性的弱点所在。而不加求证的认知和事实相比,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为确保决策和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管理者应该学习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盲测就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它通过保密的方式让被测者,甚至研究者避免受主观意愿偏向所影响,使得测试结果更接近客观真实。 在企业决策中,一场必要的盲测,可以起到为创新指点方向的重要作用。1972年,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发起的“百事挑战”就是一个经典案例。1972年,在北美洲软饮料调查中,显示只喝可口可乐的人占18%,只喝百事的人只占4%。于是百事公司做了一场可乐盲测,用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分别装百事和可口可乐,让大众品尝,并选择更喜欢的一杯。结果显示:57%的人选了百事,43%选可口可乐。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一场简单的盲测,既为百事的味道做了一次高水平的营销,又回答了百事如何占领市场这个问题:产品质量已经足够优秀,今后应该在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管理者如果学会利用科学方法,获取最客观的信息,可以在发展方向上少走很多弯路。回归分析法:能在2014年即预测出华为手机将称霸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获得反映事实的数据信息,但大量复杂的数据却很难直观明了地反映某个问题或某种趋势。所以实验中获得数据的下一步骤,往往是处理数据。回归分析就是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方法——它非常值得企业掌握和应用,根据影响因素综合分析,预测市场现象的未来发展。全国市场研究协会(CMRA)会长刘德寰在分析中国手机市场时,就使用了回归分析法。他根据国内华为手机消费群体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均有峰值回归的现象,在2014年就成功预言:华为在未来一定能傲视群雄。而此时没有一个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能超过20%。学会科学的回归分析,可以指导企业的战略方向、资源配置,对管理的方方面面均能起到实际的帮助作用。

2、用搞科研的态度做管理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像“科学家”一样做管理

科学家往往饱受赞誉,除了他们在科研领域做出的突破贡献,更是因为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令人敬佩的科研态度。正如练武不仅练功夫,也要懂武德,管理者向科学家学习,不仅要学方法,在态度和品德上也应看齐标杆。科学家对自身具有清醒的认知,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保持谨慎。管理者也应如此,巴菲特提出了“能力圈”原则——人要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做有把握的事,才能避免错误。对于不熟悉的领域,管理者应该保持谦虚冷静,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能力圈。科学家有甘坐冷板凳、敢为天下先的坚韧,在科研中不盲目追热点、赶风头,而甘愿去探索空白未知的领域。

有句名言,“风口上猪都能飞”,但“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个优秀企业应该成为市场开拓者和引领者,而不能只靠一味地追赶风潮,赚目光短浅的快钱。持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长久地拥有生机。科学家奉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迷信权威,只相信实践出真知。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也应记住“理性怀疑不可少”的法则,敢于质疑,谨慎决策,在别人身上都适用的方法不一定也适合自己,要永远结合自身实际,为企业找到最恰当的发展方向。

最后,在向科学家学习创新时,管理者们还要注意一点: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每种方法也都有它的局限。科学理论经历过多次革新和重建,管理也需要人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史玉柱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在牛顿力学统治的宏观世界中,世界被认作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但当人类了解了量子力学后,才发现世界不是连续变化的,而是跳跃发展的,是复杂的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并不能一一对应。科学是不确定的,是互相影响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在信息时代中,管理也不能停留在单向度的活动,而也应该是相互作用、不断进步的。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学会运用,才能成为一个尽职的企业领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