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玩"畢業季":"畢業旅行"唐代就已出現


古人也玩

古代的學校原本沒有如現代學校般嚴格的學制,亦沒有固定的“畢業”期限。在科舉制度沒有形成的隋唐以前,官學一般只是定期舉行“射策”等形式的考試,考中者授予官職,不中者亦可留在學校繼續學習,下次再考。

漢代的國家最高教育機構太學中常見白髮斑斑的學生,他們就是數次考試均未考取而留在太學中的“老學生”,漢靈帝還曾經下詔,為這些年過花甲的太學生舉辦專門的考試,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隋唐以後,官學雖然開始對學生的年齡和學習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監生可以在學滿一定年限後直接候補為官,然而對大部分讀書人來說,科舉考試才是他們進入官場的必經之途。因此,直到科舉取中之時,他們才算是真正“畢業”。

古人也玩

《吳友如畫寶·古今談叢圖》中的《鹿鳴盛宴圖》

既然科舉考試是古代多數士人的“畢業考”,那他們的“畢業季”活動自然也安排在科舉考試前後。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從離開家鄉赴京趕考時就開始,放榜後仍遲遲不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序曲 解試之後 各地大辦“鄉飲酒禮 ”

“畢業季”的前奏開始於舉人通過州府舉行的解試後,由州府長吏為其舉辦的“鄉飲酒禮”。鄉飲酒禮來自周代鄉學的宴飲禮節,本為顯示尊老、養老,與科舉無涉。但漢代實行察舉制度後,地方州郡在舉送人才時也會舉行鄉飲酒禮,以表示對人才的禮賓,這一舉動將鄉飲酒禮的含義由“敬老”拓展到了“尊賢”。隋唐時期,科舉制成為中央選官的重要途徑之一,普通讀書人經解試、省試兩級考試後,獲得授官資格。在這兩級考試之間,各地官員會為通過解試、即將赴京參加省試的學子舉行盛大的鄉飲酒禮,一來慶賀他們通過第一級考試,二來也祝願他們在接下來的第二級考試中有優異表現,為家鄉爭光。


古人也玩

重頭戲 拜主考 拜宰相 再拜皇帝

鄉飲酒禮和謁先師固然隆重,但僅是第一級考試之後的活動,充其量只能算古人“畢業季”的序曲,真正的重頭戲要到考試結束、放榜傳臚後方才慢慢登場。這些新科及第的“畢業生”們,要參加謝恩、過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動。其“畢業季”的繁忙,比之現在,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古人也玩

唐代省試放榜之後,凡榜上有名的進士,要一同前往主考官的府邸,感謝座主拔擢之恩。謝恩時,各位及第進士按名次排好隊,狀元出列致辭,接著進士們一一拜見主考官,作自我介紹,並致感謝之意。 宋代,皇帝為防止座主與門生結為朋黨,明令禁止新科進士向主考官和宰相謝恩,亦不準自稱“門生”,以是謝恩、過堂儀式都逐漸衰落。清代的進士在拜謝皇帝之外,還要專門赴國子監和孔廟拜謁孔子,並在那裡舉辦他們的“畢業典禮”。屆時,諸進士由狀元率領,在孔廟向孔子行禮後,更換補服,前往國子監彝倫堂拜謁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祭酒、司業。

古人也玩

狂歡 你可曾赴過瓊林宴

  進行完這麼多嚴肅繁複的禮儀活動,“畢業生”們終於可以盡情地“畢業狂歡”了,時謂“期集”。首先少不了的是“畢業聚餐”,即黃梅戲《女駙馬》唱詞中提到的“瓊林宴”。它是皇帝專為款待新科進士而舉行的宴會,因北宋時賜宴地點位於皇家花園瓊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時代又有“聞喜宴”、“恩榮宴”等別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