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起兵造反是不是被逼迫的?

威史


隋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出现反隋的起义军,加上隋炀帝的征高句丽和修大运河劳民伤财,更是导致民怨沸腾。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是有领导实力的人都想起义反隋,或是直接灭隋自己自立为王,而李渊就是其中一个,李渊起兵造反灭隋,建立的唐朝,成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起兵造反到底是不是被逼迫的!

一、一半是自愿的

前面也说了,各地的起义军如此之多,他们的目的都是推翻隋朝,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好的安定生活,而重点是如果能推翻隋朝,那么自己就可以为王,那是每个响应起兵人的梦想。



二、一半是被逼迫的

如果说唐朝皇帝谁的成就最大,那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而李渊起兵造反也跟李世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实李世民的野心比父亲李渊还大,在起义军爆发后,李世民多次找李渊谈过起义之事,但都被李渊拒绝,饭能乱吃、话不能乱说,这样的话传出去是要被隋炀帝诛九族的。

后来李世民去找了和李渊私交甚好的裴寂,让他劝李渊起兵造反,推翻隋朝,裴寂把李渊灌醉,然后私自让晋阳公的侍女侍奉李渊,李渊醒来后吓一跳,和宫女发生这样大逆不道之事,被隋炀帝知道可就麻烦大了。

后面李渊也知道了这件事完全是裴寂和李世民所为,于是不得不随了他们的意,起兵造反,这么一说李渊就是被逼迫的,李世民和裴寂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翼德结语

总的来说李渊起兵造反绝大多数还是取决于他自己,全国爆发起义兵时就已经有了想法,那时的他已经被隋炀帝猜疑,而且隋炀帝还派了王威和高君雅监视李渊,所以李渊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裴寂和李世民的阴谋已经得逞,逼迫李渊起兵造反,直接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翼德绣房


李渊起兵不是被逼的,他起兵就是为了争天下做皇帝。李渊起兵之时隋朝大势已去,隋炀帝还在扬州,李密的瓦岗军逼近洛阳,隋朝的都城长安防御空虚,此时起兵可以趁机夺取长安号令天下。

身在太原的李渊和隋炀帝本是表兄弟

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兄弟,杨广也有想杀掉李渊的心思但还是最终把他放回了太原,李渊本身也不是碌碌无为之人,加上李建成李世民两个出众的儿子,制造声势起兵反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 以突厥为借口招兵起势

当时的突厥是北方边疆的心腹大患,作为镇守太原的李渊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为了实现自己招兵的目的,李渊不得不假借突厥进犯为借口。但是隋炀帝在李渊的军中安插了自己的心腹,因此李渊的行动受到了限制。

李渊在花费了一番心思之后最终这几个人趁机杀掉消除了后患,之后在儿子李世民的推动下李渊正式起兵。

  • 自太原到长安李渊都很顺利

此时的隋朝农民起义不断,隋炀帝又不在长安,因此都城长安附近的隋军实力极为有限,李渊的部队从太原出来后遇到的抵抗非常有限,很多李渊的亲属也在长安附近为官,这些都为攻破长安创造了条件。

公元617年李渊攻占了长安,李渊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

从李渊称帝来看他并非被逼迫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因兵变被杀死,同年五月隋恭帝被废黜,李渊继位为皇帝,国号大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不久又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从李渊相当皇帝这件事来分析,李渊起兵不是被逼迫,当然李渊充实自己的实力也不仅仅是为了保全实力,隋炀帝给他太原太守的官职让他镇守山西也不是单纯为了杀掉他,所以说李渊起兵还是为了要争夺天下。

总结

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隋朝已经是日落西山,李渊也不会为了隋朝而甘心卖命,在天下可取的形势下起兵造反是必然的结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是不起兵也很难保全自己,那还不如主动起兵赢得好的形势,为以后统一天下做准备。


秋雨鲁北说历史


不论是新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记载李渊太原起兵是出自李世民的谋划,《资治通鉴》说”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旧唐书•高祖本纪》讲“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新唐书•高祖本纪》讲“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很多史料都记载了晋阳起兵的首谋应该是李世民,而李渊是被迫起兵,但如果分析,很容易发现李渊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李渊很早就有叛隋的念头。《旧唐书》记载,李渊在起兵前“纵酒纳赂以自晦”,很明显这是李渊在韬光养晦,以此消除隋炀帝对他的猜疑。不仅于此,在晋阳起兵前四五年,李渊经常与宇文士及在半夜讨论时事。宇文士及降唐后,李渊曾说,此人与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辈皆在其后。在他担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的时候,副使夏侯端也曾劝他早做反隋准备,这时李渊的反应“深然其言”。可见,李渊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谋划反隋。在晋阳起兵前,李渊就命令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李世民“于晋阳密诏豪友”,为起兵积蓄力量。而作为晋阳起兵的骨干,如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来投靠李渊,为李渊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在反隋问题上,李渊绝不是跟随李世民亦步亦趋,处处被动。



同时,在唐朝李渊的记室参军写的《大唐起居注》中的一条记载显示李渊反隋绝不是那么无辜,而是处于主导地位:

“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

这里李渊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忘反隋,并告诉李世民,自己之所以没有起兵,是因为三兄弟没有聚齐。并叮嘱李世民要及时起兵,不能坐以待毙,被天下英雄耻笑。由于该书作者温大雅本身就与李渊关系密切,他的史料还是很有可信性的。



总之,李渊在反隋问题上是完全主动的,绝不是被逼迫的。


一壶清茗品春秋


唐高祖李渊起兵有一定被逼迫的成分,但实际上还是跟当时的大环境以及李渊的个人抱负有关。

李渊出身于陇西贵族,先祖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祖父在北周时期被封为唐国公,其后世袭。李渊年轻时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愿意与人结交,所以深得人心。历史上像这种人,尤其是生长在世家门阀,一般都不会甘于平凡。一次出门时,一个相面的对李渊说:你骨骼非凡,将来必成帝业。李渊听后心理非常得意。

大业九年至十一年(613年-615年)李渊趁着镇压起义军不断的收编起义军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时结交江湖豪杰,这让杨广起了猜忌,李渊不得不用收受贿赂来掩饰自己。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李渊一是个打仗的好手,二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

后来李渊被调去做太原留守,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手里有了独立的兵权。此时的隋朝已现颓势,于是李渊之子李世民私下里开始收纳投降的叛军来扩充实力。随着各地的叛乱形势愈演愈烈,隋炀帝所在的江都已被孤立。此时李世民联合裴寂,刘文静商量反叛之事,怕李渊不同意,便设计让宫女陪睡,以逼李渊同意反叛。

李渊虽然开始不同意,还要将李世民等人送去朝廷法办,但没过一会便又改口同意了,可能他也意识到了隋朝必亡,与其被各路叛军围攻,还不如起兵。

总结一下:李渊的起兵除了有儿子和部下设计逼迫的原因,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当时的隋炀帝已将隋朝的国力消耗殆尽,已无力镇压农民起义,覆灭是必然的。这种情况李渊当然会抓住机会逐鹿中原,一展抱负。


阿冬出村


不是


5004202192786


李渊的父亲李昞,是北周时安州总管。李渊在隋炀帝时任太原留守。六一七年,隋朝已土崩瓦解,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劝父亲乘机起兵。李渊一听,大为惊恐,竟要捆儿子送晋阳县衙,治他谋反之罪。

其实,晋阳县令就是世民的同谋。后来李渊受炀帝逼迫,眼见难免杀身之祸,只好听从儿子的安排,在太原举兵。两个月后,李渊率兵三万人进入关中,又过两个月,部众发展到二十万人,攻入长安。

这时,他立炀帝十三岁的孙儿西京留守杨侑做傀儡皇帝,叫恭帝,并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李渊立恭帝的目,主要是可使敌对势力得不到讨伐的借口,又可用恭帝的名义招降隋官,而尊炀帝为太上皇,实际取消其合法地位。

六一八年三月,炀帝死于江都。李渊立即废掉恭帝,五月,在长安称帝建国号唐,是为唐高祖。从此,拉开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帷幕。此后,李渊连连出兵,相继镇压各地反隋的农民起义军和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可是,还未举行庆祝江山统一的大典,他却被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等几个儿子的争权弄得心绪不宁。由于他的昏庸无能,竟对世民猜疑甚至憎恶,转而支持李建成。建成、元吉利用这一点,一面不择手段地收买李世民的部下,另一方面鼓动高祖把李世民心腹调到外地当官。这场斗争,终于酿成“玄武门之变”。

六二六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下伏兵,趁太子与齐王到太极殿早朝时,杀死了他们。三天之后,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


历史事


我认为是被迫的,详情听我分析。

首先是君主的猜忌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七岁时便世袭封唐国公。长大后,性格洒脱,又胸怀坦荡,真诚率直,宽厚仁爱能容纳众人,不论贵贱都能得到他的宠爱。

据新唐书记载: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 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 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


意思是隋朝政务荒废,天下大乱,隋炀帝经过杨玄感的叛乱后,开始猜忌朝中大臣,并且用借口杀了很多大臣。此时又召见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李渊因当时身体患病没有去见,就借病推辞。几个月后,李渊有个外甥王氏在后宫当差。隋炀帝想起了李渊的事就问他,你舅舅为什么好几个月不来见我?王氏急忙达到,可能是病好没好吧!隋炀帝微笑道:是不是快要死?王氏担心他舅舅的安慰,就写了封信寄给李渊,李渊看完后,更加害怕了。于是大肆饮酒放纵自己,并且用重金收买贿赂杨广的宠臣,以迷惑杨广。

此时的李渊虽然没有造反的心思,一心想着怎么保命。但是杨广的猜忌,对大臣无端杀戮,或多或少已在李渊心里埋下了伏笔。

其次家臣的算计

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各路草寇揭竿起义。民间反叛势力已经达到了高潮。此时的杨广依然沉迷在他的江南行宫里。李世民觉得隋朝过不了多久就会灭亡,就暗中交结豪杰,招纳逃亡人士,与晋阳县令刘文静策划夺取天下,计谋已定。当时的李渊不知道这件事,想要去说服他一起参与。就找李渊的助手裴寂,三人达成默契之后,就由裴寂在晋阳宫设宴请李渊来喝酒。

据新唐书记载道: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 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 为此尔。

在设宴的时候,还特意从杨广的行宫找了两个宫女过来陪酒,李渊也不知这女的身份,喝醉后,就侍寝了。醒来时,裴寂才将准备造反的事告诉他,李渊当时吓死了,这是要杀全家的呀。这时李世民也进来劝他,李渊还是不答应,还说要告发李世民,又说你是我儿子,我怎么忍心害你呢。此时的李渊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其实我想,李渊此时的心里也有一杆权衡利弊的秤,这两个宫女还是不能让李渊妥协的。

最后时势的逼迫

李渊所在的管辖地是晋阳,经常遭到突厥屡屡侵犯边塞,李多次渊派兵镇压,都没什么效果。杨广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人去抓李渊到江都定罪,李渊非常的害怕,这时李世民又说,“势态危急,我们还是起兵造反吧!李渊还是下不定决心,就找来裴寂商量对策。

裴寂就说:我前几天劝您起兵,就是知道突厥平定不了,杨广肯定会治你的罪,古人说,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请您尽快下决定。李渊依然犹豫不定。裴寂又说:前几天宫女侍寝已经是死罪了,如今又剿寇不利,两罪并罚,怕死要被诛灭九族了。李渊听了这话后,才明白自己无路可退了,索性起兵造反。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渊造反完全是被迫的,杨广无端的猜忌,臣下的算计, 时势的推动,一步一步走上造反的道路。


百里少年郎


隋朝末年,李渊与李世民等于五月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3万南下,最终一统天下,建立唐朝。


小文聊历史



7201283449110


题主,你好,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年–635年),是隋炀帝时期的太原留守。公元615年,隋朝政权已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李渊为太原留守。

李渊素有大志。到太原任官以后看到隋朝即将灭亡,于是有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的左右裴寂,刘文静以及次子李世民纷纷建议起兵。

公元616年农民起义在全国处于优势。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李渊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公元617年在太原正式宣布起兵!次年杂死了当时的隋炀帝杨广。

李渊起兵造反是不是被逼的呢?

在我看来,李渊起兵造反,有被逼的成分,同时与他自己的野心有关。

李渊升任太原留守之后,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不断招降纳叛,扩充自己的实力,招兵买马。被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他们两人把这个事情告诉隋炀帝,隋炀帝知道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渊于是与其子李世民等密谋起兵。从这个程度上讲,李渊起兵造反,是被逼的。

同时,我们知道,李渊是一个聪明人,他能够审时度势。由于杨广登基之后又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大兴土木,修宫殿,开运河,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因此激起了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当农民起义达到高潮的时候,李渊看清了全国的局势,知道隋朝将会灭亡,于是发展自己实力,欲取而代之!因此,李渊本人是有野心的。

以上是我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