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51歲就歸西了?

歷史思想家


李世民是我國古代少有的聖明之君,肯定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包括心理上的、身體上的,甚至和父親、兄弟、子女的關係都相處的非常不好,當然導致了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傷害,他活了五十一歲,壯年而逝,真是可悲可嘆!造成他早逝的原因有六個;

一,少年統帥,衝鋒陷陣,導致了身體透支!

李世民,隴西成紀人,父親李淵,字叔德,七歲繼承父親李昞的唐國公爵位,是北周的八柱國之一。外公竇毅,是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女婿,曾經擔任北周的大司馬,母親竇惠,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親外甥女。

太穆皇后竇惠(惠英紅出演)

竇毅是北周的駙馬,女兒竇惠天生異象,剛剛出生,便有滿頭亮油油的黑色秀髮,十來歲時便能看出是個標準的美人胚子。她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和妻子柔然公主感情不和,周武帝貴為一國之君,有意冷落她,竇惠知道後,勸說自己的舅舅為了百姓,應該主動修復和公主的夫妻關係(因為柔然當時很強大,北周很弱小),周武帝暗暗稱奇,以後很是疼愛她。出身鮮卑貴族,崇尚武力,在女兒及笄後,用比武招親的方式挑選女婿,正好當時的李淵和朋友在大街上游玩,只見他英姿颯爽,文武雙全,左右開弓,刷刷兩箭,射中了木牛的雙眼,得到了竇毅的讚賞,於是他親自做主,把女兒嫁給了少年英雄李淵。不久北周外戚楊堅,篡奪了北周宇文家的天下,滿朝文武,無人敢於反抗,竇惠知道後,當街大罵隋文帝楊堅,並哭訴自己不是男兒身,不能為舅父報仇。嚇得父母和丈夫李淵趕緊把她帶回家關起來。

所以說李世民兄弟幾人,非常聰明,他竟然取了母親的名字來代替自己的名字。,可以說曠古絕今,能當上皇帝,雖然遺傳了父親的基因,但是更多的繼承了母親的聰明才智!

李淵起兵後,李世民開始領兵作戰,為了更好的領導軍隊,他常常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在霍邑之戰,他親自帶隊衝殺、洛陽之戰,他和尉遲敬德親自上前線刺探敵情。他親冒矢石,坐騎三次累死,身體健康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大唐軍事統帥秦王李世民!

二,兄弟爭權,勾心鬥角!

洛陽之戰後,由於李世民立下了蓋世戰功,所以高祖不得不封他為天策上將(武將之首)、尚書令(丞相之首)、司徒(三公之首)、陝東道大刑臺(關中軍事、行政長官)。此時的他權傾天下,為百官之首,地位僅次於高祖、太子。又在秦王府建立了文學館,暗中招募謀士奇士,期望代替太子,繼承皇位。從此兄弟三人,勾心鬥角,明爭暗鬥。有一次,太子請秦王到府中飲酒,回家後竟然昏睡數日,吐血數升!

兄弟不和,勾心鬥角!

三,殺兄逼父,良心不安!

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失敗後,太子、齊王藉助北平郡王羅藝的幫助,在東宮訓練長林兵三千,想在狀態緊急時殺死秦王。

高祖李淵,沒有妥善處理好和秦王的關係!

為了榮華富貴,也為了保護自己妻子兒女,朋友兄弟。所以李世民決定提前下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李世民的密謀下,打死太子、齊王,逼迫高祖退位讓賢。兩個月後,正式登基。為了徹底剿滅太子、齊王一黨,殺光了他們的兒子,還有高祖的幾個兒子。

高祖退位後,恨死李世民,所以父子感情淡漠。

四,勤於政務、日夜憂慮!

李世民登基後,感覺自己用獻血換來了江山,還鬧的家庭不和,所以勵精圖治,希望國家欣欣向榮,

貞觀四年,先用軍神李靖打敗軍隊,接著打敗東突厥軍隊,俘虜幾萬人,從此東突厥名存實亡!

接著打敗吐谷韻,高昌,他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退居後宮的唐高祖聽聞東突厥投降時,高興的手舞足蹈。笑著說;以後睡覺無憂矣。

治國、打仗、娶妻耗費了李世民大量的精力!

由於連年戰爭,他在朝廷時日理萬機,到了遠征敵國,他肯定親自排兵步陣攻擊敵人,所以造成了用腦過度,記憶力衰退的情況!

五,子女不孝,傷心透頂!

長子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長子,自幼被立為太子,寄予厚望,但是貪玩放縱,喜歡過男戲子稱心,被父親厭惡,稱心被殺後,怨恨父親,後來聯合大將侯君集謀反,事情敗露被廢!

第四子魏王李泰,自幼聰明能幹,編撰(括地誌),為了繼位,不惜編造謊言,後被拆穿,因為太聰明得不到舅父、丞相長孫無忌的支持,而失去了太子之位。而第九子李治因為老實得到舅父的支持,被立為太子。可是李世民覺得他太軟弱,不是做大事的人,而日夜憂慮,甚至想讓次子吳王李恪代替他,因為得不到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支持而放棄!

貞觀第一功臣——長孫無忌!

六,迷戀丹藥,慢性中毒!

李世民進入晚年後,尤其是遠征高麗之後,身體很差。為了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他召集方士,煉製丹藥。年深日久,竟然很快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五十一歲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宮中去世!

太宗李世民


龍山史劍仙


李世民是中國曆代皇帝裡面有名的明君,是唐代以後歷朝歷代皇帝的楷模,學習的榜樣。

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之後,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立其為儲君,不久李淵又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開創大唐盛世——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時不過28歲之年齡,在位二十三年後,以區區五十一歲駕崩。

按理說,李世民久經沙場,而且武藝箭術和劍術都很出色,又經常狩獵出行,身體應當是不錯的。

再者,雖然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其實算半個開國之君,大一統王朝之中,開國之君壽命相對都比較長久。

歷代的開國之君中,漢高祖劉邦以54歲之齡登基,在位8年;

光武帝劉秀登基時30歲,在位32年;

西晉武帝司馬炎登基時29歲,在位25年;

隋文帝登基時40歲,在位25年;

唐高祖李淵登基時52歲,在位8年,做太上皇9年;

宋太祖登基時33歲,在位16年;

元世祖忽必烈登基時45歲,在位35年;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時40歲,在位31年。

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可能是“死於非命”之外,基本上都在60歲以上,甚至達80歲。

那麼為什麼唐太祖李世民會比較“短命”呢?

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李世民死於求長生吃仙丹,但其實李世民對於秦始皇漢武帝求長生的行為是鄙視的。

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愛好,為方士所詐,乃遣童男童女數千人隨其入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歸。始皇猶海側踟躕,以待之還,至沙丘而死。漢武帝為求神仙乃將女嫁道術之人,事既無驗,便行誅戮。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貞觀政要》

說這話時,李世民三十歲,意氣風發,雄視古今,鄙視求長生的行為。

但他之後卻確實吃了。

不過一切的關鍵在貞觀十七年。這一年先是他的五子齊王李佑發起叛亂,接著心愛的太子李承乾帶著李世民的弟弟漢王李元昌,女婿杜荷(杜如晦之子)、外甥趙節(李世民姐姐的兒子)以及曾經的愛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一塊兒造反。之後四子李泰由因為奪儲之時不擇手段被降封。

乙丑,齊王祐伏誅,縱復齊州一年。四月乙酉,廢皇太子為庶人,漢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誅丙。-《新唐書》

一堆的兄弟侄子讓李世民寒了心,他很奇怪,怎麼大家都學他父子兄弟之間反目。

以至於堂堂一國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想自殺的衝動。

上御兩儀殿。。。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爭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資治通鑑》

在這一年之前,李世民曾多次出外狩獵,一方面是為了為國家操勞之餘的休閒活動,另一方面是為了不荒廢武備。

上封事者皆言朕遊獵太頻。今天下無事,武備不可忘,朕時與左右獵於後苑,無一事煩民,夫亦何傷。-《資治通鑑》

但貞觀十七年後到二十三年的這六七年間,只有一次遊獵。

而這一年,李世民不過45歲而已。

主要原因是李世民因為三個兒子和一個弟弟的行為傷透了他的心,心理的問題釀成了直接的身體病痛。

很快,身體上的狀況出現了問題,貞觀十九年,在徵高麗返回的路上,李世民得了重病,走路都不能走。

十二月,辛丑,上病癰,御步輦而行。-《資治通鑑》

第二年,又因勞頓連國事都不能處理,委任太子李治處理。

上疾未全平,欲專保養,庚午,詔軍國機務並委皇太子處決。-《資治通鑑》

甚至李世民的記憶開始衰退,,剛發生幾個月的遼東之事,李世民說:“當時匆匆,吾不憶也。”

結果在十月,李世民又生了病:

十月,己丑,上以幸靈州往還,冒寒疲頓,欲於歲前專事保攝。

這次的大病直到來年正月才好轉,“上疾新愈”。此時李世民已經忘記了當初鄙視秦皇漢武吃仙丹求長生之事,開始“餌金石”

而一些所謂的仙丹,不過是金屬或者硫化物,這些東西本就含有毒性,對此時已經病了的身體哪有好處,於是很快二月李世民又得了“風疾”。

而且這次的風疾直到這年十一月才治癒,“上疾愈,三日一視朝。”

最終在貞觀二十三年的四月終於支撐不住,駕崩了。

上苦痢增劇。。。有頃,上崩。-《資治通鑑》

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李世民死於痢疾,不過《舊唐書》則認為“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不管死因為何,一切的根源還是在於“三子一弟”的反叛操作導致了李世民的心理和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

我是南嶺說史,以上是我的拙見。


南嶺說史


唐太宗李世民活了五十一歲,秦始皇同也差不多,這兩位都是喜歡嗑藥的皇帝,其實漢武帝也是如此,不同點只在於,漢武帝沒有嗑藥磕死,另外兩位都是嗑藥磕死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召見過一位印度神僧,印度神僧自稱活了兩百多歲,熟知長生不老的法門,於是便幫助唐太宗煉丹,沒想到李世民剛嗑藥要就疾病復發,不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要知道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可並不是一個聽信鬼神謠言的人物,甚至還直接說過,秦始皇之所以會那麼早就掛掉,就是因為秦始皇太愚蠢了,相信了鬼神之說,讓方士煉丹把自己吃死了。

就是這樣的李世民,晚年卻又深深地喜歡上吃食丹藥,怎能不讓人驚訝。

李世民之所以會身體垮掉,食用丹藥在其中功不可沒,雖說在食用丹藥以前李世民的身體就已經有了垮掉的趨勢,但食用丹藥才是導致李世民五十一歲就去世的直接原因。

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征戰沙場,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統帥,有時候更是會親自披掛上陣,深入敵營,與敵軍來一場近身肉搏,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要承受刀劍之傷,三十來歲登基的時候,尚且年輕力壯,再往後就不行了,年輕時候的創傷發作,直接導致李世民早早地身體就不行了。

當然,暗傷是一方面,縱情女色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要知道,三十來歲的李世民就已經有了子女三十來個,加上李世民征戰沙場的時間,李世民生孩子的速度不可謂不快,連自己的弟妹,都因為被李世民看中,而後被納入了後宮,李世民對女人的熱情不可謂不高漲。

李世民身體不行的體現是,四十來歲以後,再也沒有誕下過一兒半女,可以看出來,這時候李世民就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隨後李世民開始狂熱的服食各式丹藥


貓耳洞


早年透支身體,李世民很早就喪失了生育能力

經常看到有人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武則天沒給李世民生下孩子,卻能給李治一連生下6個?很多人回答什麼武則天當年不得寵。其實得寵也沒用,李世民很早就沒生育能力了!

李世民有14個兒子、21個女兒。最小的女兒新城公主生於貞觀八年(634年),最小的兒子曹王李明出生年月不詳,但第13個兒子趙王李福也出生於貞觀八年。

由此可以推測,當皇帝的第八個年後之後,李世民只生過一個孩子。而此前,李世民幾乎每年都有至少兩個子女出生,可見他在貞觀八年之後已經基本沒有生育能力了。

而那一年,李世民才37歲!37歲的壯年男子沒有了生育能力,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健康狀況出了問題。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身體狀況,恐怕與其早年的經歷有關。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基本都在對外征戰,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

“夕不遑息,寧濟四方;飢不及餐,推移一紀。”

大體就是睡也睡不好,肚子餓了也沒時間吃飯。而且李世民作戰,還經常身入險境,與敵軍的刀槍擦肩而過。這種激烈的長期征戰,飲食作息都不規律,難免留下一身傷病,日積月累,終會顯現出來。

等到他坐了天下,又勵精圖治忙於政務,常常是三更半夜才去休息。再者由他三十多歲就有三十多個子女來看,李世民早年在女色方面也不是很有節制。戰爭的傷病、政務的操勞、女色的放縱,自然使他的身體處於提早透支狀態。

遺傳病——唐朝皇帝的夢魘

李唐王朝的幾任皇帝,一直被一種叫做“風疾”的遺傳病所困擾。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以及唐順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都受到過這種疾病的折磨。

所謂風疾,一般認為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中風。得此病後頭暈目眩、身體麻木、抽搐,甚至雙目失明、半身不遂,直至死亡。原因估計與腦部血管有關。

李世民早年就有風疾症狀,畏熱怕溼,也會頭暈目眩。再加上他年輕時南征北戰落下的刀劍創傷,十分不適應地勢低窪,每逢陰雨天就處於悶熱溼氣中的太極宮,因而晚年的他積極張羅在高處修建大明宮。後來,這座帝國的新皇宮,最終在同樣受風疾所困的兒子李治手中完工。

貞觀十九年東征高句麗之後,戰爭的辛勞加上無功而返的煩悶,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患上癰病(長膿瘡)不能騎馬,幾個月方才痊癒,對他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摧殘,只能三天一上朝。

這個殘酷的遺傳病,一點點侵蝕著李世民的健康。

痴迷丹藥——病急亂投醫走上不歸路

早年,李世民曾經說過“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對秦始皇求長生藥一事頗有不屑。但是當自己的身體狀況惡化,也難免病急亂投醫,寄希望于丹藥延長自己的壽命。


歷史問答人


李世民家族大概也沒什麼遺傳病,他爹李淵活了69歲,給他生了一對兄弟姐妹,他兒子李治中年之後就是個病秧子,也活了55歲,而他玄孫李隆基比較高壽,活到了77歲。而在這幾代人裡面,李世民年輕時候應該是身體最棒的,弓馬嫻熟,領兵作戰常常身先士卒,按道理說習武的人身體素質都比普通人要高,但為什麼他卻是最短命的一個呢?

這個事情還得從貞觀十七年(643)說起,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年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先是他的第五子齊王李佑在齊州發動叛亂,李世民讓李勣率師征討,李佑造反還沒打出齊王府,就被王府兵曺參軍杜行敏等人擒獲,之後押到長安以罪賜死。

這個事情才過去兩個月,精心培育的太子李承乾陰謀政變被人告發,被牽連的人包括他弟弟漢王李元昌,杜如晦的次子,也是他的女婿杜荷,外甥趙節,以及親信大將侯君集。事洩後,李承乾被廢,而其他人全部被誅,沒過多久,他喜愛的兒子魏王李泰又未奪儲而不擇手段,終致被罷黜。

這一連串的謀反政變對李世民而言,打擊是相當巨大的!無論從皇帝,還是人父的角度出發,都是他難以承受之重。他早年為奪儲位而弒兄殺弟,雖然成功了,但總歸留下了一各沉重的道德包袱,為此,他一直極力想要避免這類事件發生。但那裡能夠料到,幾十年後,上一代人的悲劇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並且越演越烈。

任何人在經受這一連串的打擊之後,恐怕都會面臨一個心理能否承受的問題,而心理上的壓力總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從這一年開始,李世民的身體狀況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曾經酷愛圍獵的他,在貞觀 十六年還三次遊獵,而從貞觀十七年到二十三年駕崩,見諸史料的記載,也只有一次,這除了有國事上的困擾,也多少透露出了一個信息,即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

這一系列的謀反事件,也使得李世民對臣下的信任度大不如前。他開始重新掂量臣下們的忠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經故去的魏徵。魏徵生前曾舉薦侯君集為吏部尚書,杜正倫為中書侍郎,而這兩人,一個直接參與謀反,一個也牽涉到太子謀反案中,由此,李世民開始懷疑魏徵是不是有問題,加之他又曾聽說魏徵升遷將上諫的手稿拿給當時的史官褚遂良看,這種做法是彰顯君主的過失來來邀名啊。

於是,李世民悔掉了女兒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的婚事,繩子還推翻了自己為魏徵書寫的墓碑。“停婚推碑”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是一個與貞觀十七年之前大不相同的李世民。一個從寬容、大度、自信逐漸變得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李世民。

一個人開始產生這些心理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開始在身體上反映。而到了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決定東征遼東,也就是高句麗。這一次遼東之徵不盡如意,草草結束不說,在回軍的途中,還染上“癰疽”,也就是惡性膿瘡,後來在幷州修養了一個月,才控制住了病情。

等到六月,李世民病情剛剛好轉,但薛延陀又亂,於是李世民又往靈州招撫薛延陀餘部,一去又是四個月,回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十月,這麼一折騰,結果又感冒了。這並不是一次簡單的感冒,因為為此“專事保攝”,也就是除了大事外,他把政務都交給了李治。

到了貞觀二十年的時候,李世民的情緒也開始消沉。生日那天,他對長孫無忌等人流露出了十分傷感的情緒,父母不在,兒子們又重演了自己的悲劇,前太子李承乾也在貞觀十八年十二月死於黔州,頗為悲涼。

這場感冒導致持續了三個來月,到了貞觀二十一年正月才好,但沒過一個月,又得“風疾”只能去養病,斷斷續續病了一年半的時間,身體的虛弱可想而知。

身體的病痛,心理上的多疑,情緒上的低沉,都使得李世民的病難以痊癒,從而也導致了他的判斷力和雄心,天可汗再也沒有之前那麼英明神武,而隨著貞觀重臣們一個個去世,特別是到李靖死後,他深感屬於他們這群人的時代快要結束了。


月音吐槽


51歲在古代也算正常壽命,他年輕時拼命打戰、做過鬥爭,還有遺傳病風疾折磨,老來多災多病。心理因素+身體狀況,活到這年紀也還可以了。

以下是廢話,我也不刪了,就是想寫寫↓↓↓↓↓↓↓↓↓

年輕時他剛烈,愛拼命,拿自己當誘餌陷入敵陣,也不愛惜自己身體硬追敵軍,三天不吃飯,五天不解甲。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賊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後憤氣彌厲,手殺數十人,兩刃盡缺,血流入袖,灑而復戰。老生遂大敗。 ”這是18歲的他,被箭射中後發怒殺出一條血路。

還有很多李世民這麼玩命打戰的事兒,這裡就不舉例了。

他二十幾歲,如履薄冰,爹不疼哥要害。皇權即黃泉,他那時候如果沒有好夥伴們的疏導勸慰,可能想過自殺,參見他的《威鳳賦》 “嗟憂患之易結,歡矰繳之難違,期畢命於一死,本無情於再飛。”

所謂殫精慮、社稷所囚,他一輩子都囿於皇室權力的囹圄,前半生表面上是唐室的中流砥柱,實則有用則取無用則棄之若棄子。後半生又為自己所作所為而不斷懺悔改過,拼了命的想要不被後人唾罵。

貞觀十年,或許是“恩愛兩不疑,最惹天妒”,他永失所愛,38歲就成了鰥夫。

他的長子李承乾,搞同性戀,刺殺老師,玩Cosplay,打獵還把腿給摔折了。李世民對他失望連連,卻仍未放棄培養他。直到貞觀十六年,李承乾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謀反的事敗露, 李世民悲憤驚歎,自己的愛子、皇親國戚、開國功臣……背叛了他。最後李承乾貶至黔州,李泰涉嫌謀嫡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他說 :“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為了同時保住承乾、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他忍痛割愛,立年幼的李治為儲君。

太子被罷黜離開朝堂,面對承乾跛足離去的背影,他是多麼的悲愴啊,他不忍心失去愛子啊。李泰也遠離了他,此時他的心是滴血的吧……

李治和晉陽公主李明達,皆被唐太宗親自撫養。可這位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親自撫養的小公主李明達,十二歲就永遠告別了他的父親。那是他最貼心的小棉襖啊,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為了她李世民“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

【“背玄武而北轅,絕牽牛而橫度。”

——虞世南《文德皇后哀冊文》

虞世南把皇后比作織女,皇帝比作牛郎。織女駕雲灑淚而去,“牛郎”李世民獨自撫養一雙兒女長大成人。】

他的大臣們呢?生老病死,房玄齡,魏徵,虞世南,高士廉……一個一個的都賺取了他的眼淚走了……

自己也經常被疾病折騰,他有氣疾,天氣溼熱就會很難受。而且他在貞觀十九年出征高句麗回來,身上長了個癰。次年又去靈武接納北方降民,疲頓勞累,又受了些風寒。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又患風疾,體力明顯下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勉強支撐著到顯門外宣佈大赦。五月,腹瀉劇增,病情惡化。

他愛涉險,打戰時往往身先士卒,自恃年輕氣盛。但是呢,他在外面很威風,回家卻被爹的小老婆欺負,剛烈的他怎麼接受得了。他還被自己兄長下毒過,互掐已不是一次兩次了。陷入朝鬥中他就是個擇機而噬的豹子,想做皇帝,搞過小動作,同時也受過不少委屈。他四十幾歲的時候,遭受了很多家庭變故以及背叛,曾經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多走在他的前面,多多少少打擊了自己的健康。

————————————————————————

私貼兩張圖,侵刪。



父母年代記憶


公元649年,也就是大唐貞觀23年7月10日,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51歲,廟號太宗。本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理,可是,作為51歲的一代明君,實在死的太早了點。也會只能是如此,後世對唐太宗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有說是“服金丹而死”,有說是“殺兄報應而死”,但都沒有確鑿依據。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封建皇帝,他在位年間主導的貞觀之治,開啟了“大唐盛世”的宏大篇章,為後世每一箇中國人津津樂道,直到如今,還是我們炎黃子孫心中的殿堂。但是,這麼一位天縱奇才、英明神武的皇帝,為什麼在51歲時就早早去世了呢?

按說,唐太宗這個人,能夠善於納諫,是一位非常開明的君主,心胸的寬廣自然不在話下。而心胸開闊人的壽命都相對會較長點,不是說“笑一笑十年少”麼。而且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最高統帥皇帝,個人保健、飲食營養這些都無需我們去猜測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少年開始領兵打仗,“朕18歲提刀起事”這可是他親口說的。一生基本在馬背上度過,刀槍無眼,在戰場上與敵人生死相搏,難免會有一些“金瘡”之類的。

至於《資治通鑑》說“世民自起兵以來,前後數十戰,常身先士卒,輕騎深入,雖屢危殆而未嘗為刃矢所傷”。這幾乎就是一個神話,亂兵之中,一次兩次全身而退還有可能,一生幾十年戰爭,還身先士卒卻毫髮無損,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不可能。只不過可能沒有啥大的傷勢,為了美化他乾脆就說成“未嘗為刃矢所傷”。

唐宋順承而下,對唐代的資料,我們可以從《資治通鑑》裡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雖然書中說的比較晦暗,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唐太宗實在口碑太好,後人不願意把他的一些負面資料記載下來;二是雖有描述,卻沒有寫明。

比如《資治通鑑》在記載唐太宗死前三年,也就是貞觀19年征討高麗一事,"從飛騎三千人馳入臨渝關,道逢太子。上之發定州也,指所御褐袍謂太子曰:“俟見汝,乃易此袍耳。”在遼左,雖盛暑流汗,弗之易。及秋,穿敗,左右請易之,上曰:“軍士衣多弊,吾獨御新衣,可乎?”至是,太子進新衣,乃易之"。

聯繫唐太宗征討高麗,在"安市"糾纏長大半年之久,攻下城池後本當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卻因"遼東飢寒"的理由輕易撤兵,撤兵時還穿著出征時的衣服,是什麼原因,讓大唐天子一件衣服穿了這麼久?我認為這可能是唐太宗在安市這個地方吃了大虧。

由於他一生戎馬,對“衝鋒陷陣”視為家常便飯,故經常身先士卒,這就很大可能在衝鋒時吃了冷箭!而且是要害部位!而且史料記載,當時的高麗軍隊“善射”;我們知道,古代弓箭射中人體後,由於箭鏃是三角形,中箭之後不能草率拔出,一拔就會大出血引起更大的損傷,所以只能帶著箭待高明的軍醫小心處理。

從草草班師這一點就能發現很大問題,那邊是作為主帥的唐太宗有可能是中了冷箭,連衣服都不方便更換,只能回國治傷。一直到半途遇到太子帶的和御醫處理好箭傷才能換衣服了。由於病情拖得太長,古代消炎殺菌技術又幾乎空白,於是,在這裡種下了唐太宗英年早逝的禍根。

回到長安以後,新傷舊疾,唐太宗的身體每況愈下。《資治通鑑》第198卷記錄,從貞觀19年至貞觀21年,就有4處明確記錄,唐太宗下詔命太子李治處理一切事務,說明此時他的身體狀況已是非常糟糕。不然依他勤政的習慣,只要身體允許,怎麼會做出這麼無奈的決定?即使到了貞觀21年11月,說是說“疾愈”,卻也只能“三日一朝”,這就說明此時的唐太宗已經是風中殘燭了。

普通人患病尚且想方設法治療,作為一代君主,自然更不願就此罷手。於是多方延請名醫,試圖力挽狂瀾。可惜,自漢魏六朝以來,“金石煉丹”學說盛行,有病沒病的人都有那種服用“金丹”的愛好。唐太宗可能也未能避免。而煉丹術裡,硃砂、雄黃都是重鎮安神的中藥,這類藥物有個共同的缺點:有毒、蓄積。

而《資治通鑑》記載,太宗在翠微宮逝世後,“乃秘不發喪”,就是說並沒有訃告天下而是秘而不宣。由此可見,太宗可能服用金丹之後,有了“重金屬中毒”,死後容顏可能很難看,而翠微宮地處遠郊,並不在長安城內,收殮困難,只有回到城裡整理易容後才能出殯。

於是,一代明君,年少時辛苦征戰,年長後御駕親征,卻不慎受傷,卻限於當時之醫療條件,又誤信“金丹長生”的荒謬,年僅51歲就與世長辭。如果唐太宗能多活20年,那後來可能就不會有武則天,而大唐盛世也會更上一層樓了。




寧靜的大海29184229


李世民年輕時身體很捧嗎?

李世民年輕時曾追隨父親李淵連年征戰,身體狀態肯定是不錯的。年輕時期的戎馬生涯,養成了李世民閒不住的生活習慣,後來做了皇帝后,已經很少打仗的李世民寄情於打獵,而且次數還不少。

有一次,李世民帶上儒學大家谷那律一同打獵,誰知天不作美,突然間下起雨來,李世民抱怨穿上油衣也沒有用,淋了個落湯雞,破壞了他的打獵計劃。

這時侯谷大家說話了:

"能以瓦為之,必不漏矣。"---《舊唐書·儒學傳》 。

谷那律的意思是說:“如果用瓦片來做油衣(雨衣),肯定不漏水”。其實瓦片硬邦邦的,怎麼能拿來做油衣呢?這谷大家明顯有調侃李世民的味道,暗指他打獵成狂。

先不管這谷大家。公元636年,長孫皇后病危,彌留之際告誡李世民:

“省作役,止遊畋,妾雖沒於九泉,誠無所恨”----《資治通鑑》)

這是長孫皇后希望李世民要少點打獵了。因為皇帝出去打獵,必定會前呼後擁,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單會擾民,還增加國家負擔。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就證明了,李世民愛打獵確實是事實。

既然能出去打獵,證明李世民身體不說很棒,起碼還是保持得不錯的。但奇怪的是,從643年一直到649年駕崩,李世民僅僅出去打獵過一次。

史料也沒有李世民駕崩前,有生病的記載,證明李世民是突然病逝的。

是什麼原因,使李世民轉了性情,還突然病逝了呢?

公元643牟,李承乾先是試圖暗殺李泰,失敗後便與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起兵造反逼宮,結果事情敗露,侯君集等一眾同黨被李世民處死。

本來,在這樣的謀反大罪之下,主謀李承乾也是難逃一死的。但李世民恨之徹愛之更深,只是把李承乾廢為了庶人,發配到黔州(今重慶)。

公元645年,鬱鬱寡歡的‘廢太子’李承乾在黔州逝世。

難怪李世民沒有心思去打獵了。

據《貞觀政要》記載,太子太保高季輔上疏陳述政事得失,受到太宗嘉獎,特賜鍾乳一劑,謂日:“卿進藥石之言,故以藥石相報。”

從時間點上來看,李承乾是公元643年被廢,之後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而李世民隨手賞賜給高季輔‘鍾乳一劑’,這可是古代皇宮皇帝的‘御品’,也是古人所說的‘長生不老藥’。

由此也證明在這個時間段,李世民是有服用這種藥物的。


歷史小知識


第一,李世民51歲去世不算早逝,按照唐朝時期的平均壽命,50歲已經是屬於有福了,60歲則是長壽了,再到70歲,除了造反之外即便是殺人放火也不會被判死刑。

第二,李世民一輩子就沒過過幾天舒適日子,基本上一輩子都在操勞著國事家事,難有安寧之日,自從他登基之後,吸取了前隋朝的教訓,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實施了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發展生產的政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史稱“貞觀之治”。對外則率領唐朝大軍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

第三,在接班人問題上,他也是操碎了心,他的幾個兒子中,被視為接班人的長子李承乾不成氣候,還跟人玩起了“龍陽之好”,後面還要造反;二兒子李泰才華橫溢,最受李世民寵愛,不過李泰本性暴露得太早,鋒芒太盛,李世民怕他繼位後對其餘的兩個兒子不利,權衡再三,最終不得不忍痛廢掉李泰,把年僅15歲的三子李治扶上了皇太子之位。

第五,年近五旬的李世民還親自掛帥,東征高句麗,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誰知最後兵阻安市城,唐軍連續進攻多日,均以失敗告終。李世民不得不無奈的選擇撤兵,回朝途中又染上了頑疾,之後身體開始被病痛折磨,一直到死。

總之,說了這麼多,一句話,李世民完全可以多活幾年,但是國無寧日,病痛交加,讓他早早的離去了。

下圖為李世民畫像。




歷史上的今天2020


李世民是吃“進口丹藥”中毒死的。

最開始的時候,李世民吃的是本土道士煉製的丹藥。那時候,他吃丹藥,並不是效仿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主要還是調理身體。

但是由於家庭的一系列變故: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李泰謀太子之位被黜、親信侯君集謀反等等。

太糟心了,李世民的心情可想而知。

心情不好,人的免疫力就容易下降。隨著李世民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服用的本土丹藥也就沒啥效果了。

於是,他開始把主意打到國外的“進口丹藥”。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大敗天竺帝那伏帝國,俘虜了該國的國王和方士。這年的五年,王玄策把這個方士獻給了他尊敬的陛下唐太宗李世民。

這個方士,很邪乎,聲稱自己“壽二百歲”,並且有“長生之術”。

這個低級騙局,李世民相信了,並且對這個方士十分寵信。為了讓他安心給自己配置長生不老藥,還命令兵部尚書崔敦禮帶著人馬,協助他煉丹……

一年後,丹藥煉成了。崔敦禮趕緊把剛出爐的丹藥送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懷著激動的心情服下了。

哪想到,吃了丹藥後,身上原有的毛病加重了,宮廷內外的名醫都束手無策。沒過多久,李世民就死了。

據《舊唐書》記載,唐高宗李治也喜歡吃胡僧煉製的“進口丹藥”,東臺侍郎郝處俊看不下去了,就拿李世民當年吃進口丹藥中毒身亡的例子來勸說他。

這說明,李世民確實是服用進口丹藥而死。

當然,唐高宗並沒有聽進去,服用依舊……

到了唐憲宗朝,大臣李藩曾說:

“文皇帝(即唐太宗) 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這裡明確說明了:李世民是服用胡僧的“長生藥”,導致“暴疾”而死的。

按理說,毒死了唐帝國最偉大的君王唐太宗,那個獻丹的方士總得被處以極刑吧,神奇的是,他居然被唐高宗李治“放還本國”。

這是為啥呢?

李治難道不想給老爹報仇嗎?當然不是。

他的思路是這樣的:如果處死了這個方士,那英明偉大的老爹,吃丹藥中毒而死的事兒,就會被天下百姓知道,那樣實在有損老爹的名聲……

未免被天下人恥笑,還是咬著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