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51岁就归西了?

历史思想家


李世民是我国古代少有的圣明之君,肯定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包括心理上的、身体上的,甚至和父亲、兄弟、子女的关系都相处的非常不好,当然导致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他活了五十一岁,壮年而逝,真是可悲可叹!造成他早逝的原因有六个;

一,少年统帅,冲锋陷阵,导致了身体透支!

李世民,陇西成纪人,父亲李渊,字叔德,七岁继承父亲李昞的唐国公爵位,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外公窦毅,是西魏丞相宇文泰的女婿,曾经担任北周的大司马,母亲窦惠,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亲外甥女。

太穆皇后窦惠(惠英红出演)

窦毅是北周的驸马,女儿窦惠天生异象,刚刚出生,便有满头亮油油的黑色秀发,十来岁时便能看出是个标准的美人胚子。她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和妻子柔然公主感情不和,周武帝贵为一国之君,有意冷落她,窦惠知道后,劝说自己的舅舅为了百姓,应该主动修复和公主的夫妻关系(因为柔然当时很强大,北周很弱小),周武帝暗暗称奇,以后很是疼爱她。出身鲜卑贵族,崇尚武力,在女儿及笄后,用比武招亲的方式挑选女婿,正好当时的李渊和朋友在大街上游玩,只见他英姿飒爽,文武双全,左右开弓,刷刷两箭,射中了木牛的双眼,得到了窦毅的赞赏,于是他亲自做主,把女儿嫁给了少年英雄李渊。不久北周外戚杨坚,篡夺了北周宇文家的天下,满朝文武,无人敢于反抗,窦惠知道后,当街大骂隋文帝杨坚,并哭诉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为舅父报仇。吓得父母和丈夫李渊赶紧把她带回家关起来。

所以说李世民兄弟几人,非常聪明,他竟然取了母亲的名字来代替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旷古绝今,能当上皇帝,虽然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但是更多的继承了母亲的聪明才智!

李渊起兵后,李世民开始领兵作战,为了更好的领导军队,他常常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霍邑之战,他亲自带队冲杀、洛阳之战,他和尉迟敬德亲自上前线刺探敌情。他亲冒矢石,坐骑三次累死,身体健康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大唐军事统帅秦王李世民!

二,兄弟争权,勾心斗角!

洛阳之战后,由于李世民立下了盖世战功,所以高祖不得不封他为天策上将(武将之首)、尚书令(丞相之首)、司徒(三公之首)、陕东道大刑台(关中军事、行政长官)。此时的他权倾天下,为百官之首,地位仅次于高祖、太子。又在秦王府建立了文学馆,暗中招募谋士奇士,期望代替太子,继承皇位。从此兄弟三人,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有一次,太子请秦王到府中饮酒,回家后竟然昏睡数日,吐血数升!

兄弟不和,勾心斗角!

三,杀兄逼父,良心不安!

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失败后,太子、齐王借助北平郡王罗艺的帮助,在东宫训练长林兵三千,想在状态紧急时杀死秦王。

高祖李渊,没有妥善处理好和秦王的关系!

为了荣华富贵,也为了保护自己妻子儿女,朋友兄弟。所以李世民决定提前下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李世民的密谋下,打死太子、齐王,逼迫高祖退位让贤。两个月后,正式登基。为了彻底剿灭太子、齐王一党,杀光了他们的儿子,还有高祖的几个儿子。

高祖退位后,恨死李世民,所以父子感情淡漠。

四,勤于政务、日夜忧虑!

李世民登基后,感觉自己用献血换来了江山,还闹的家庭不和,所以励精图治,希望国家欣欣向荣,

贞观四年,先用军神李靖打败军队,接着打败东突厥军队,俘虏几万人,从此东突厥名存实亡!

接着打败吐谷韵,高昌,他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退居后宫的唐高祖听闻东突厥投降时,高兴的手舞足蹈。笑着说;以后睡觉无忧矣。

治国、打仗、娶妻耗费了李世民大量的精力!

由于连年战争,他在朝廷时日理万机,到了远征敌国,他肯定亲自排兵步阵攻击敌人,所以造成了用脑过度,记忆力衰退的情况!

五,子女不孝,伤心透顶!

长子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自幼被立为太子,寄予厚望,但是贪玩放纵,喜欢过男戏子称心,被父亲厌恶,称心被杀后,怨恨父亲,后来联合大将侯君集谋反,事情败露被废!

第四子魏王李泰,自幼聪明能干,编撰(括地志),为了继位,不惜编造谎言,后被拆穿,因为太聪明得不到舅父、丞相长孙无忌的支持,而失去了太子之位。而第九子李治因为老实得到舅父的支持,被立为太子。可是李世民觉得他太软弱,不是做大事的人,而日夜忧虑,甚至想让次子吴王李恪代替他,因为得不到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支持而放弃!

贞观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六,迷恋丹药,慢性中毒!

李世民进入晚年后,尤其是远征高丽之后,身体很差。为了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他召集方士,炼制丹药。年深日久,竟然很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五十一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宫中去世!

太宗李世民


龙山史剑仙


李世民是中国历代皇帝里面有名的明君,是唐代以后历朝历代皇帝的楷模,学习的榜样。

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之后,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立其为储君,不久李渊又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开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不过28岁之年龄,在位二十三年后,以区区五十一岁驾崩。

按理说,李世民久经沙场,而且武艺箭术和剑术都很出色,又经常狩猎出行,身体应当是不错的。

再者,虽然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其实算半个开国之君,大一统王朝之中,开国之君寿命相对都比较长久。

历代的开国之君中,汉高祖刘邦以54岁之龄登基,在位8年;

光武帝刘秀登基时30岁,在位32年;

西晋武帝司马炎登基时29岁,在位25年;

隋文帝登基时40岁,在位25年;

唐高祖李渊登基时52岁,在位8年,做太上皇9年;

宋太祖登基时33岁,在位16年;

元世祖忽必烈登基时45岁,在位35年;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时40岁,在位31年。

除了宋太祖赵匡胤可能是“死于非命”之外,基本上都在60岁以上,甚至达80岁。

那么为什么唐太祖李世民会比较“短命”呢?

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李世民死于求长生吃仙丹,但其实李世民对于秦始皇汉武帝求长生的行为是鄙视的。

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其入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神仙乃将女嫁道术之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贞观政要》

说这话时,李世民三十岁,意气风发,雄视古今,鄙视求长生的行为。

但他之后却确实吃了。

不过一切的关键在贞观十七年。这一年先是他的五子齐王李佑发起叛乱,接着心爱的太子李承乾带着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女婿杜荷(杜如晦之子)、外甥赵节(李世民姐姐的儿子)以及曾经的爱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一块儿造反。之后四子李泰由因为夺储之时不择手段被降封。

乙丑,齐王祐伏诛,纵复齐州一年。四月乙酉,废皇太子为庶人,汉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诛丙。-《新唐书》

一堆的兄弟侄子让李世民寒了心,他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学他父子兄弟之间反目。

以至于堂堂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又想自杀的冲动。

上御两仪殿。。。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勣、褚遂良,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佩刀欲自刺。-《资治通鉴》

在这一年之前,李世民曾多次出外狩猎,一方面是为了为国家操劳之余的休闲活动,另一方面是为了不荒废武备。

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资治通鉴》

但贞观十七年后到二十三年的这六七年间,只有一次游猎。

而这一年,李世民不过45岁而已。

主要原因是李世民因为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的行为伤透了他的心,心理的问题酿成了直接的身体病痛。

很快,身体上的状况出现了问题,贞观十九年,在征高丽返回的路上,李世民得了重病,走路都不能走。

十二月,辛丑,上病痈,御步辇而行。-《资治通鉴》

第二年,又因劳顿连国事都不能处理,委任太子李治处理。

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庚午,诏军国机务并委皇太子处决。-《资治通鉴》

甚至李世民的记忆开始衰退,,刚发生几个月的辽东之事,李世民说:“当时匆匆,吾不忆也。”

结果在十月,李世民又生了病:

十月,己丑,上以幸灵州往还,冒寒疲顿,欲于岁前专事保摄。

这次的大病直到来年正月才好转,“上疾新愈”。此时李世民已经忘记了当初鄙视秦皇汉武吃仙丹求长生之事,开始“饵金石”

而一些所谓的仙丹,不过是金属或者硫化物,这些东西本就含有毒性,对此时已经病了的身体哪有好处,于是很快二月李世民又得了“风疾”。

而且这次的风疾直到这年十一月才治愈,“上疾愈,三日一视朝。”

最终在贞观二十三年的四月终于支撑不住,驾崩了。

上苦痢增剧。。。有顷,上崩。-《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李世民死于痢疾,不过《旧唐书》则认为“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不管死因为何,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三子一弟”的反叛操作导致了李世民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

我是南岭说史,以上是我的拙见。


南岭说史


唐太宗李世民活了五十一岁,秦始皇同也差不多,这两位都是喜欢嗑药的皇帝,其实汉武帝也是如此,不同点只在于,汉武帝没有嗑药磕死,另外两位都是嗑药磕死的。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召见过一位印度神僧,印度神僧自称活了两百多岁,熟知长生不老的法门,于是便帮助唐太宗炼丹,没想到李世民刚嗑药要就疾病复发,不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要知道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可并不是一个听信鬼神谣言的人物,甚至还直接说过,秦始皇之所以会那么早就挂掉,就是因为秦始皇太愚蠢了,相信了鬼神之说,让方士炼丹把自己吃死了。

就是这样的李世民,晚年却又深深地喜欢上吃食丹药,怎能不让人惊讶。

李世民之所以会身体垮掉,食用丹药在其中功不可没,虽说在食用丹药以前李世民的身体就已经有了垮掉的趋势,但食用丹药才是导致李世民五十一岁就去世的直接原因。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征战沙场,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统帅,有时候更是会亲自披挂上阵,深入敌营,与敌军来一场近身肉搏,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要承受刀剑之伤,三十来岁登基的时候,尚且年轻力壮,再往后就不行了,年轻时候的创伤发作,直接导致李世民早早地身体就不行了。

当然,暗伤是一方面,纵情女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要知道,三十来岁的李世民就已经有了子女三十来个,加上李世民征战沙场的时间,李世民生孩子的速度不可谓不快,连自己的弟妹,都因为被李世民看中,而后被纳入了后宫,李世民对女人的热情不可谓不高涨。

李世民身体不行的体现是,四十来岁以后,再也没有诞下过一儿半女,可以看出来,这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随后李世民开始狂热的服食各式丹药


猫耳洞


早年透支身体,李世民很早就丧失了生育能力

经常看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武则天没给李世民生下孩子,却能给李治一连生下6个?很多人回答什么武则天当年不得宠。其实得宠也没用,李世民很早就没生育能力了!

李世民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生于贞观八年(634年),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出生年月不详,但第13个儿子赵王李福也出生于贞观八年。

由此可以推测,当皇帝的第八个年后之后,李世民只生过一个孩子。而此前,李世民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两个子女出生,可见他在贞观八年之后已经基本没有生育能力了。

而那一年,李世民才37岁!37岁的壮年男子没有了生育能力,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健康状况出了问题。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身体状况,恐怕与其早年的经历有关。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基本都在对外征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

“夕不遑息,宁济四方;饥不及餐,推移一纪。”

大体就是睡也睡不好,肚子饿了也没时间吃饭。而且李世民作战,还经常身入险境,与敌军的刀枪擦肩而过。这种激烈的长期征战,饮食作息都不规律,难免留下一身伤病,日积月累,终会显现出来。

等到他坐了天下,又励精图治忙于政务,常常是三更半夜才去休息。再者由他三十多岁就有三十多个子女来看,李世民早年在女色方面也不是很有节制。战争的伤病、政务的操劳、女色的放纵,自然使他的身体处于提早透支状态。

遗传病——唐朝皇帝的梦魇

李唐王朝的几任皇帝,一直被一种叫做“风疾”的遗传病所困扰。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以及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都受到过这种疾病的折磨。

所谓风疾,一般认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风。得此病后头晕目眩、身体麻木、抽搐,甚至双目失明、半身不遂,直至死亡。原因估计与脑部血管有关。

李世民早年就有风疾症状,畏热怕湿,也会头晕目眩。再加上他年轻时南征北战落下的刀剑创伤,十分不适应地势低洼,每逢阴雨天就处于闷热湿气中的太极宫,因而晚年的他积极张罗在高处修建大明宫。后来,这座帝国的新皇宫,最终在同样受风疾所困的儿子李治手中完工。

贞观十九年东征高句丽之后,战争的辛劳加上无功而返的烦闷,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患上痈病(长脓疮)不能骑马,几个月方才痊愈,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摧残,只能三天一上朝。

这个残酷的遗传病,一点点侵蚀着李世民的健康。

痴迷丹药——病急乱投医走上不归路

早年,李世民曾经说过“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对秦始皇求长生药一事颇有不屑。但是当自己的身体状况恶化,也难免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丹药延长自己的寿命。


历史问答人


李世民家族大概也没什么遗传病,他爹李渊活了69岁,给他生了一对兄弟姐妹,他儿子李治中年之后就是个病秧子,也活了55岁,而他玄孙李隆基比较高寿,活到了77岁。而在这几代人里面,李世民年轻时候应该是身体最棒的,弓马娴熟,领兵作战常常身先士卒,按道理说习武的人身体素质都比普通人要高,但为什么他却是最短命的一个呢?

这个事情还得从贞观十七年(643)说起,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一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先是他的第五子齐王李佑在齐州发动叛乱,李世民让李勣率师征讨,李佑造反还没打出齐王府,就被王府兵曺参军杜行敏等人擒获,之后押到长安以罪赐死。

这个事情才过去两个月,精心培育的太子李承乾阴谋政变被人告发,被牵连的人包括他弟弟汉王李元昌,杜如晦的次子,也是他的女婿杜荷,外甥赵节,以及亲信大将侯君集。事泄后,李承乾被废,而其他人全部被诛,没过多久,他喜爱的儿子魏王李泰又未夺储而不择手段,终致被罢黜。

这一连串的谋反政变对李世民而言,打击是相当巨大的!无论从皇帝,还是人父的角度出发,都是他难以承受之重。他早年为夺储位而弑兄杀弟,虽然成功了,但总归留下了一各沉重的道德包袱,为此,他一直极力想要避免这类事件发生。但那里能够料到,几十年后,上一代人的悲剧在下一代人身上重演,并且越演越烈。

任何人在经受这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恐怕都会面临一个心理能否承受的问题,而心理上的压力总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从这一年开始,李世民的身体状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曾经酷爱围猎的他,在贞观 十六年还三次游猎,而从贞观十七年到二十三年驾崩,见诸史料的记载,也只有一次,这除了有国事上的困扰,也多少透露出了一个信息,即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

这一系列的谋反事件,也使得李世民对臣下的信任度大不如前。他开始重新掂量臣下们的忠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已经故去的魏征。魏征生前曾举荐侯君集为吏部尚书,杜正伦为中书侍郎,而这两人,一个直接参与谋反,一个也牵涉到太子谋反案中,由此,李世民开始怀疑魏征是不是有问题,加之他又曾听说魏征升迁将上谏的手稿拿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看,这种做法是彰显君主的过失来来邀名啊。

于是,李世民悔掉了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婚事,绳子还推翻了自己为魏征书写的墓碑。“停婚推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一个与贞观十七年之前大不相同的李世民。一个从宽容、大度、自信逐渐变得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的李世民。

一个人开始产生这些心理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开始在身体上反映。而到了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决定东征辽东,也就是高句丽。这一次辽东之征不尽如意,草草结束不说,在回军的途中,还染上“痈疽”,也就是恶性脓疮,后来在并州修养了一个月,才控制住了病情。

等到六月,李世民病情刚刚好转,但薛延陀又乱,于是李世民又往灵州招抚薛延陀余部,一去又是四个月,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十月,这么一折腾,结果又感冒了。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感冒,因为为此“专事保摄”,也就是除了大事外,他把政务都交给了李治。

到了贞观二十年的时候,李世民的情绪也开始消沉。生日那天,他对长孙无忌等人流露出了十分伤感的情绪,父母不在,儿子们又重演了自己的悲剧,前太子李承乾也在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死于黔州,颇为悲凉。

这场感冒导致持续了三个来月,到了贞观二十一年正月才好,但没过一个月,又得“风疾”只能去养病,断断续续病了一年半的时间,身体的虚弱可想而知。

身体的病痛,心理上的多疑,情绪上的低沉,都使得李世民的病难以痊愈,从而也导致了他的判断力和雄心,天可汗再也没有之前那么英明神武,而随着贞观重臣们一个个去世,特别是到李靖死后,他深感属于他们这群人的时代快要结束了。


月音吐槽


51岁在古代也算正常寿命,他年轻时拼命打战、做过斗争,还有遗传病风疾折磨,老来多灾多病。心理因素+身体状况,活到这年纪也还可以了。

以下是废话,我也不删了,就是想写写↓↓↓↓↓↓↓↓↓

年轻时他刚烈,爱拼命,拿自己当诱饵陷入敌阵,也不爱惜自己身体硬追敌军,三天不吃饭,五天不解甲。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老生遂大败。 ”这是18岁的他,被箭射中后发怒杀出一条血路。

还有很多李世民这么玩命打战的事儿,这里就不举例了。

他二十几岁,如履薄冰,爹不疼哥要害。皇权即黄泉,他那时候如果没有好伙伴们的疏导劝慰,可能想过自杀,参见他的《威凤赋》 “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

所谓殚精虑、社稷所囚,他一辈子都囿于皇室权力的囹圄,前半生表面上是唐室的中流砥柱,实则有用则取无用则弃之若弃子。后半生又为自己所作所为而不断忏悔改过,拼了命的想要不被后人唾骂。

贞观十年,或许是“恩爱两不疑,最惹天妒”,他永失所爱,38岁就成了鳏夫。

他的长子李承乾,搞同性恋,刺杀老师,玩Cosplay,打猎还把腿给摔折了。李世民对他失望连连,却仍未放弃培养他。直到贞观十六年,李承乾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谋反的事败露, 李世民悲愤惊叹,自己的爱子、皇亲国戚、开国功臣……背叛了他。最后李承乾贬至黔州,李泰涉嫌谋嫡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他说 :“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为了同时保住承乾、李泰、李治这三个心爱的儿子,他忍痛割爱,立年幼的李治为储君。

太子被罢黜离开朝堂,面对承乾跛足离去的背影,他是多么的悲怆啊,他不忍心失去爱子啊。李泰也远离了他,此时他的心是滴血的吧……

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皆被唐太宗亲自抚养。可这位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小公主李明达,十二岁就永远告别了他的父亲。那是他最贴心的小棉袄啊,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了她李世民“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

【“背玄武而北辕,绝牵牛而横度。”

——虞世南《文德皇后哀册文》

虞世南把皇后比作织女,皇帝比作牛郎。织女驾云洒泪而去,“牛郎”李世民独自抚养一双儿女长大成人。】

他的大臣们呢?生老病死,房玄龄,魏征,虞世南,高士廉……一个一个的都赚取了他的眼泪走了……

自己也经常被疾病折腾,他有气疾,天气湿热就会很难受。而且他在贞观十九年出征高句丽回来,身上长了个痈。次年又去灵武接纳北方降民,疲顿劳累,又受了些风寒。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又患风疾,体力明显下降。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勉强支撑着到显门外宣布大赦。五月,腹泻剧增,病情恶化。

他爱涉险,打战时往往身先士卒,自恃年轻气盛。但是呢,他在外面很威风,回家却被爹的小老婆欺负,刚烈的他怎么接受得了。他还被自己兄长下毒过,互掐已不是一次两次了。陷入朝斗中他就是个择机而噬的豹子,想做皇帝,搞过小动作,同时也受过不少委屈。他四十几岁的时候,遭受了很多家庭变故以及背叛,曾经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多走在他的前面,多多少少打击了自己的健康。

————————————————————————

私贴两张图,侵删。



父母年代记忆


公元649年,也就是大唐贞观23年7月10日,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51岁,庙号太宗。本来生老病死乃是自然之理,可是,作为51岁的一代明君,实在死的太早了点。也会只能是如此,后世对唐太宗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服金丹而死”,有说是“杀兄报应而死”,但都没有确凿依据。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封建皇帝,他在位年间主导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大唐盛世”的宏大篇章,为后世每一个中国人津津乐道,直到如今,还是我们炎黄子孙心中的殿堂。但是,这么一位天纵奇才、英明神武的皇帝,为什么在51岁时就早早去世了呢?

按说,唐太宗这个人,能够善于纳谏,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心胸的宽广自然不在话下。而心胸开阔人的寿命都相对会较长点,不是说“笑一笑十年少”么。而且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帅皇帝,个人保健、饮食营养这些都无需我们去猜测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开始领兵打仗,“朕18岁提刀起事”这可是他亲口说的。一生基本在马背上度过,刀枪无眼,在战场上与敌人生死相搏,难免会有一些“金疮”之类的。

至于《资治通鉴》说“世民自起兵以来,前后数十战,常身先士卒,轻骑深入,虽屡危殆而未尝为刃矢所伤”。这几乎就是一个神话,乱兵之中,一次两次全身而退还有可能,一生几十年战争,还身先士卒却毫发无损,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只不过可能没有啥大的伤势,为了美化他干脆就说成“未尝为刃矢所伤”。

唐宋顺承而下,对唐代的资料,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里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虽然书中说的比较晦暗,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唐太宗实在口碑太好,后人不愿意把他的一些负面资料记载下来;二是虽有描述,却没有写明。

比如《资治通鉴》在记载唐太宗死前三年,也就是贞观19年征讨高丽一事,"从飞骑三千人驰入临渝关,道逢太子。上之发定州也,指所御褐袍谓太子曰:“俟见汝,乃易此袍耳。”在辽左,虽盛暑流汗,弗之易。及秋,穿败,左右请易之,上曰:“军士衣多弊,吾独御新衣,可乎?”至是,太子进新衣,乃易之"。

联系唐太宗征讨高丽,在"安市"纠缠长大半年之久,攻下城池后本当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却因"辽东饥寒"的理由轻易撤兵,撤兵时还穿着出征时的衣服,是什么原因,让大唐天子一件衣服穿了这么久?我认为这可能是唐太宗在安市这个地方吃了大亏。

由于他一生戎马,对“冲锋陷阵”视为家常便饭,故经常身先士卒,这就很大可能在冲锋时吃了冷箭!而且是要害部位!而且史料记载,当时的高丽军队“善射”;我们知道,古代弓箭射中人体后,由于箭镞是三角形,中箭之后不能草率拔出,一拔就会大出血引起更大的损伤,所以只能带着箭待高明的军医小心处理。

从草草班师这一点就能发现很大问题,那边是作为主帅的唐太宗有可能是中了冷箭,连衣服都不方便更换,只能回国治伤。一直到半途遇到太子带的和御医处理好箭伤才能换衣服了。由于病情拖得太长,古代消炎杀菌技术又几乎空白,于是,在这里种下了唐太宗英年早逝的祸根。

回到长安以后,新伤旧疾,唐太宗的身体每况愈下。《资治通鉴》第198卷记录,从贞观19年至贞观21年,就有4处明确记录,唐太宗下诏命太子李治处理一切事务,说明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是非常糟糕。不然依他勤政的习惯,只要身体允许,怎么会做出这么无奈的决定?即使到了贞观21年11月,说是说“疾愈”,却也只能“三日一朝”,这就说明此时的唐太宗已经是风中残烛了。

普通人患病尚且想方设法治疗,作为一代君主,自然更不愿就此罢手。于是多方延请名医,试图力挽狂澜。可惜,自汉魏六朝以来,“金石炼丹”学说盛行,有病没病的人都有那种服用“金丹”的爱好。唐太宗可能也未能避免。而炼丹术里,朱砂、雄黄都是重镇安神的中药,这类药物有个共同的缺点:有毒、蓄积。

而《资治通鉴》记载,太宗在翠微宫逝世后,“乃秘不发丧”,就是说并没有讣告天下而是秘而不宣。由此可见,太宗可能服用金丹之后,有了“重金属中毒”,死后容颜可能很难看,而翠微宫地处远郊,并不在长安城内,收殓困难,只有回到城里整理易容后才能出殡。

于是,一代明君,年少时辛苦征战,年长后御驾亲征,却不慎受伤,却限于当时之医疗条件,又误信“金丹长生”的荒谬,年仅51岁就与世长辞。如果唐太宗能多活20年,那后来可能就不会有武则天,而大唐盛世也会更上一层楼了。




宁静的大海29184229


李世民年轻时身体很捧吗?

李世民年轻时曾追随父亲李渊连年征战,身体状态肯定是不错的。年轻时期的戎马生涯,养成了李世民闲不住的生活习惯,后来做了皇帝后,已经很少打仗的李世民寄情于打猎,而且次数还不少。

有一次,李世民带上儒学大家谷那律一同打猎,谁知天不作美,突然间下起雨来,李世民抱怨穿上油衣也没有用,淋了个落汤鸡,破坏了他的打猎计划。

这时侯谷大家说话了:

"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旧唐书·儒学传》 。

谷那律的意思是说:“如果用瓦片来做油衣(雨衣),肯定不漏水”。其实瓦片硬邦邦的,怎么能拿来做油衣呢?这谷大家明显有调侃李世民的味道,暗指他打猎成狂。

先不管这谷大家。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危,弥留之际告诫李世民:

“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没于九泉,诚无所恨”----《资治通鉴》)

这是长孙皇后希望李世民要少点打猎了。因为皇帝出去打猎,必定会前呼后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单会扰民,还增加国家负担。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就证明了,李世民爱打猎确实是事实。

既然能出去打猎,证明李世民身体不说很棒,起码还是保持得不错的。但奇怪的是,从643年一直到649年驾崩,李世民仅仅出去打猎过一次。

史料也没有李世民驾崩前,有生病的记载,证明李世民是突然病逝的。

是什么原因,使李世民转了性情,还突然病逝了呢?

公元643牟,李承乾先是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便与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造反逼宫,结果事情败露,侯君集等一众同党被李世民处死。

本来,在这样的谋反大罪之下,主谋李承乾也是难逃一死的。但李世民恨之彻爱之更深,只是把李承乾废为了庶人,发配到黔州(今重庆)。

公元645年,郁郁寡欢的‘废太子’李承乾在黔州逝世。

难怪李世民没有心思去打猎了。

据《贞观政要》记载,太子太保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受到太宗嘉奖,特赐锺乳一剂,谓日:“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从时间点上来看,李承乾是公元643年被废,之后李世民立了李治为太子。而李世民随手赏赐给高季辅‘锺乳一剂’,这可是古代皇宫皇帝的‘御品’,也是古人所说的‘长生不老药’。

由此也证明在这个时间段,李世民是有服用这种药物的。


历史小知识


第一,李世民51岁去世不算早逝,按照唐朝时期的平均寿命,50岁已经是属于有福了,60岁则是长寿了,再到70岁,除了造反之外即便是杀人放火也不会被判死刑。

第二,李世民一辈子就没过过几天舒适日子,基本上一辈子都在操劳着国事家事,难有安宁之日,自从他登基之后,吸取了前隋朝的教训,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实施了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发展生产的政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史称“贞观之治”。对外则率领唐朝大军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

第三,在接班人问题上,他也是操碎了心,他的几个儿子中,被视为接班人的长子李承乾不成气候,还跟人玩起了“龙阳之好”,后面还要造反;二儿子李泰才华横溢,最受李世民宠爱,不过李泰本性暴露得太早,锋芒太盛,李世民怕他继位后对其余的两个儿子不利,权衡再三,最终不得不忍痛废掉李泰,把年仅15岁的三子李治扶上了皇太子之位。

第五,年近五旬的李世民还亲自挂帅,东征高句丽,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谁知最后兵阻安市城,唐军连续进攻多日,均以失败告终。李世民不得不无奈的选择撤兵,回朝途中又染上了顽疾,之后身体开始被病痛折磨,一直到死。

总之,说了这么多,一句话,李世民完全可以多活几年,但是国无宁日,病痛交加,让他早早的离去了。

下图为李世民画像。




历史上的今天2020


李世民是吃“进口丹药”中毒死的。

最开始的时候,李世民吃的是本土道士炼制的丹药。那时候,他吃丹药,并不是效仿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主要还是调理身体。

但是由于家庭的一系列变故: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谋太子之位被黜、亲信侯君集谋反等等。

太糟心了,李世民的心情可想而知。

心情不好,人的免疫力就容易下降。随着李世民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服用的本土丹药也就没啥效果了。

于是,他开始把主意打到国外的“进口丹药”。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大败天竺帝那伏帝国,俘虏了该国的国王和方士。这年的五年,王玄策把这个方士献给了他尊敬的陛下唐太宗李世民。

这个方士,很邪乎,声称自己“寿二百岁”,并且有“长生之术”。

这个低级骗局,李世民相信了,并且对这个方士十分宠信。为了让他安心给自己配置长生不老药,还命令兵部尚书崔敦礼带着人马,协助他炼丹……

一年后,丹药炼成了。崔敦礼赶紧把刚出炉的丹药送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怀着激动的心情服下了。

哪想到,吃了丹药后,身上原有的毛病加重了,宫廷内外的名医都束手无策。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死了。

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李治也喜欢吃胡僧炼制的“进口丹药”,东台侍郎郝处俊看不下去了,就拿李世民当年吃进口丹药中毒身亡的例子来劝说他。

这说明,李世民确实是服用进口丹药而死。

当然,唐高宗并没有听进去,服用依旧……

到了唐宪宗朝,大臣李藩曾说:

“文皇帝(即唐太宗) 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这里明确说明了:李世民是服用胡僧的“长生药”,导致“暴疾”而死的。

按理说,毒死了唐帝国最伟大的君王唐太宗,那个献丹的方士总得被处以极刑吧,神奇的是,他居然被唐高宗李治“放还本国”。

这是为啥呢?

李治难道不想给老爹报仇吗?当然不是。

他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处死了这个方士,那英明伟大的老爹,吃丹药中毒而死的事儿,就会被天下百姓知道,那样实在有损老爹的名声……

未免被天下人耻笑,还是咬着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