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1.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芒刺在背”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汉宣帝与霍光的关系,原话见《汉书·霍光传》: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说的是汉宣帝刘询刚刚被霍光拥立时去参谒高祖刘邦的庙,大将军霍光依据制度“骖乘”,也就是与天子同车,宣帝的内心非常忌惮恐惧,背后好像有细刺在扎自己一样。

这种恐惧感,让汉宣帝一直对霍光情感复杂,在霍光主动要求归政时,仍表示拒绝,朝廷大事必先由霍光处断后才奏报皇帝,也就是将大权仍旧交付霍光之手,唯一的违逆,就是一反众臣的提议,希望立元配妻子许平君为皇后,而未立霍光之女,却不想霍光之妻谋划毒杀了许皇后,立其女霍成君为皇后。可以说,对霍光这个权臣的个人情感,汉宣帝绝不是感恩戴德的,按照传统的“厚黑学”解释,汉宣帝一定是杀之而后快的,但是,终霍光一生,汉宣帝对他都尊崇有加,哪怕他死去,也极尽哀荣。

汉宣帝是霍光扶上皇帝位置的,总得来说,他还是感激霍光的,没有霍光,就没有他的皇位。而且其实霍光本人在汉宣帝活着的时候,还是基本遵守人臣本分的。汉宣帝跟他坐一辆车,感到芒刺在背,那是汉宣帝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霍光的问题。霍光因为掌权太久,威望太高,身体已经附上巨大的气场,整个大汉帝国的人,都对他畏之如虎。霍光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消除别人对他的畏惧。可以试想一下,即使霍光对汉宣帝十分恭敬,汉宣帝就会安心吗?他不过是个获得狗屎运,猝然被拥进宫的屌丝青年,朝廷没有多少人真的鸟他,至少都在观望阶段。要知道,霍光刚刚废了一个皇帝,也就是海昏侯刘贺,再废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朝廷里所有的人都是霍光栽培的,军队也都听他的,这种情况下,他就算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消除汉宣帝心中的戒备。

当然,霍光本身也是个恋权的人,但他究竟也没有什么不臣的想法,听到老婆毒死皇后之后,还吓得不轻,说明他内心还是忠君的。汉宣帝自然也知道这点,从这个角度上讲,汉宣帝也不会全部否定霍光。最重要的是,霍光把自己奉上皇位,他是一面重要的旗帜,不能砍倒,砍倒这杆旗帜,自己也就丧失了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像在苏联,虽然斯大林不鸟列宁,赫鲁晓夫又不鸟斯大林,但他们都不敢否定对方的合法地位,否定了对方,也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所以,就算汉宣帝毫无良心,想把霍光批烂批臭,但从实用性考虑,也不能那么做,否则就真是傻瓜了。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2.古代帝王重用酷吏政治上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所谓“酷吏”,从笼统意义上来讲,就是一些运用残酷的刑法进行审讯的官吏,从而也就让很多人都在无形中将“酷吏”跟“苛吏”、亦或者“贪吏”等“恶吏”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酷吏”跟“酷吏”之间其实也是有区别的呢?

正如司马迁所说,“虽残酷,斯称其位”,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的情况便是如此,虽然出现了许多“酷吏”,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实则都属于“廉吏”,“执法必严”的特性也只是汉武帝为了维持封建秩序,故而才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通过重用酷吏的方式来为民除害,借以维持封建秩序罢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汉书·酷吏传》中,有所记载的酷吏总共有十三位,而其中属于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的有九位,如若再加上有“专传”的张汤、杜周等酷吏,也就意味着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的“酷吏代表”就有11位之多。

我认为影响非常巨大。

首先,酷吏杀人如麻,不分好人坏人,不管罪行轻重,一味滥杀。据《史记》记载,酷吏王温舒杀人,会专门准备好快马,把死刑复核文件日夜不歇送往长安,交付最高法院审批。文件大多罗织罪名,屈打成招,但是手法娴熟,文字漏洞极少,就算是最高法院的老公务员,都看不出什么破绽,往往全部批准。一接到审批,王温舒立刻在市场大开杀戒,血流成河。汉代春天一到就不许杀人,他还为此跌足长叹,希望春天来得迟些,因为他没杀够,不过瘾。

清洗掉霍光家族,汉宣帝为何依然尊崇霍光?

这王温舒还算是遵循程序正义的,酷吏尹赏当长安令,则连程序正义都不要。他在监狱挖一排大坑,放进大缸,然后根据举报,派人分头捕捉“罪犯”,亲自检阅,大约十个里释放一个,其他都扔进缸里,再用土盖上,活埋无数,一时间长安哭声震天,仿佛家家都在办丧事。尹赏后来因为滥杀无辜被免职,但他告诫子弟:“做官凶残一点没关系,因为哪天社会治安不好,皇帝就会想起你,启用你,贪污被免职,那就丢人了,终身没有翻身机会。”

第二,酷吏会给普通百姓带来有利的假象。比如像尹赏那样疯狂杀人之后,长安确实人人噤若寒蝉,治安好了很多,但也不知冤死了多少良善。那些没有冤死人的人家,自然会觉得尹赏是个好官,他们根本想不到,下一次严打可能轮到他们的某个亲人。另外,有些酷吏比如张汤,秉承皇帝的意志,专门打击高官及豪强大族,让一些贫苦百姓会感到心里很爽:“看,张青天为我们主持公道了。”确实,张汤因此铲除了一些赃官恶霸,但其实他也是有选择的,对那些没有实权而且皇帝不感冒的高官,他敢于罗织罪名捕杀;对那些皇帝真心喜欢的高官,则无论有多大罪恶,他都不会去碰。老百姓傻了吧唧,还以为真有不畏权贵的青天,实在是想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