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集團:最冤的一家百強房企,被同名友商拖累

三盛集團:最冤的一家百強房企,被同名友商拖累

過三個人說城市裡有老虎,大家就信以為真,城就少有人去了,因為怕被咬。

都說三盛倒閉了,那很多人就真覺得三盛倒閉了,購房者、機構看到三盛兩個字都繞著跑。

前幾天,三盛集團的濟南項目國際公園,有一個銷售被購房者跳了單。

從蓄客到談好折扣再到定單,銷售在這個購房者身上努力了快一年的時間。

但在下單的那一刻購房者拿著網上的新聞給銷售看說:你們三盛要倒閉了,我怕爛尾,不買了。


古代猶太教祭禮,人犯的錯,可愛的綿羊成為了獻祭上帝的祭品,這半年的時間來,三盛集團替三盛宏業承擔了不少罪。

其實三盛宏業的現金流問題一直都在被質疑與詬病,但真正蓋了章的還是三盛宏業自己的員工。

去年十月份的時候,三盛宏業的員工到處爆料,工資未發、年終獎未發、理財產品收益也未兌現,其實這些都不是大事。

爆發員工的維權的導火索是:三盛宏業的高管都提前兌付了理財產品還偷偷轉走了很多資金。

有員工說:本想一起度過難關,但沒想到他們先逃。

三盛宏業旗下擁有不錯的房地產項目,目前正在自救,但暴雷是一個惡性循環,購房者擔心爛尾越不敢買,購房者越不敢買,資金就越沒辦法週轉越容易爛尾。

這一種惡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三盛集團。

三盛集團與三盛宏業,是兩家企業,很多人混淆兩家其實也並不意外。

兩家企業共同的相似點實在太多:同樣的發家福建企業,同是百強房企。

三盛宏業的全名是:上海三盛宏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去年,三盛集團搬到上海總部後,很多吃瓜群眾更誤解了。

他們說:三盛要倒閉了,是一家從福建搬到上海的房企。

三盛集團本身是不想貶低同行,不做發聲的,但漸漸事態控制不住,情急之下,三盛集團發佈會了一個澄清公告:“與三盛宏業並無業務往來。”

但是當三盛集團的銷售拿著澄清聲明給購房者看的時候,有些購房者還是會說,“

我不信,三盛宏業肯定是你們三盛集團的地產板塊,發公告說假話,這是你們大企業慣用的手段。

然後有些對財務一知半解的購房者還會拿出三盛集團的地產上市公司三盛控股(002183.HK)說,“你們看,你們這是你們公司不否認吧?這些媒體老師說,淨利潤負了好幾千萬。”

銷售說:“這是我們公司,但又不算是我們公司。”

購房者,“是你們公司就行了,每年虧損這麼多錢,還說不是要破產了?

實際,對於三盛集團來說,地產上市公司一塊的確會經常秀才遇到兵,並且每到發報季,都會被拉出來鞭打一頓。

最近幾天,三盛集團的地產上市公司三盛控股又發財報了,果不其然又有人拉三盛集團出來鞭打了。

大家很容易把三盛控股的財務數據解讀為三盛集團的。

不過這次,鞭打的力度輕了一點。

以前三盛控股的財務數據為什麼那麼難看?

因為這基本是個空殼,在2017年的時候,三盛集團收購了利福地產,當時利福地產旗下有一個香港上市公司的殼,就是“2183”,收購不久後,利福地產就改名為了三盛控股。

像恆大與深深房一樣,資產重組是一個漫長的時期,在收購上市殼之後,便開始了漫長的資產注入過程。

查看2018年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在第一個完整的收購年,三盛控股裡只有六個項目進入了銷售期。

三盛集團:最冤的一家百強房企,被同名友商拖累

而且,對於房地產公司來說,賺錢的流程是:拿地→蓋樓→賣房→回款→預收賬款→營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所以,在收殼的前三年,三盛控股的利潤為負才是正常的邏輯。

再查看,三盛控股2019年的財報。

三盛集團:最冤的一家百強房企,被同名友商拖累

會發現這家企業已經有十五個項目,開始創收了,而在2018年裡銷售的項目創造的營收與利潤也開始在2019年的財報裡呈現。

所以,在2019年的財報裡,三盛控股不僅實現了3007萬元的淨利潤,總資產也增加至了234.8億元,這也說明三盛控股目前殼裡越來越有料,這也為未來幾年的利潤提供了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三盛控股發報之後,被鞭打的少了,利潤,營收都在大幅度增加,難以找到槽點。

在年報裡,三盛控股方面也特別提到:在三盛集團有限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的支持下,本集團在回顧年內有序落實戰略佈局,在具備較強經濟活力的城市積極物色物業發展項目,避開被政策嚴格限售限價調控的區域,通過收購和土地公開拍賣市場獲取了多個優質項目,豐富了本集團的土地儲備,為今後物業發展業務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2019年辦到上海總部的同時,三盛集團方面,還提出了“雙千億”的計劃。

如果你查看三盛集團的官網,你會發現,其實這個目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遙遠。

三盛集團除了地產板塊之外,很多知名的科技、實業企業也是他們旗下的,例如乾照光電、納仕達、數聯銘品等。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屈原受冤,有司馬遷為他寫詩。

三盛集團受冤,受“同名連鍋”之冤,受“小白誤解財報之冤”,跑了客戶,又有誰替他說話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或許他自身的強大,就是最好的辯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